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品夫人成长记 >

第158章

一品夫人成长记-第158章

小说: 一品夫人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头一次感受到皇室的冷酷与无情,就如她走过一道道宫墙之时。就感受到皇权的威严一样,她觉得这里令她感到压抑与慌乱。

    陈太医侧了半个身子,将身后的太医们隔开,他悄悄地掏出一块铜牌,手指在铜牌上的一处突起的地方旋转后按了一下,铜牌居然打开了,从里面倒出一粒朱红色地药丸,拿指甲切成了两半,递给馒头。

    “什么时候都得为自己准备一下,牵连你了!”

    无缘无故地把一个局外之人牵扯进来,说不定还要害她丢了性命。

    长叹一声气的陈太医,轻声道:“就按你说的去办吧!由你自己决定要不要用这个。”

    将半粒朱红色地药丸塞入腰带中,馒头感激地点点头。

    服侍寿宁公主服下汤药;取穴合谷、三阴交、支沟、太冲等穴位,扎针,久留;再为她按摩腹部,一次又一次,力度一次次的加强,同时也不忘嘱咐冉兴让不停地在公主耳边呼喊着。

    “说些你们常说地话。”

    冉兴让迟疑了,他同寿宁公主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两个人都能说些什么,可是夫妻之间地私房话怎好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出来。

    瞧见冉兴让迟疑了,馒头懊恼地自责着(web用户请登陆。сΝ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Сn),明明就知道他们因为夫妻双方见面还被乳母告到贵妃跟前受了罪,自己还提这个。

    她有些歉意地道:“要不,说说对孩子的想法,说说孩子会长什么样,是男是女…”母亲对孩子都有一种保护欲,一旦有了孩子,寿宁公主地意念会有助于生产。

    “银剪刀、小刀放入开水中煮,取大量的三七粉,珠子参。”想了想,馒头还是说出了从未见过的珠子参,她承认自己有些死心,就是京城的一些药铺她也没见过这个。

    煮好的小刀锋利中透着寒光,馒头孤注一掷,她简直在跟阎罗王抢寿宁公主的命。

    在正殿等候的万历同郑贵妃焦急万分。万贵妃懊恼自己对女儿的冷漠与不信任,咒骂做了坏事的梁盈女。说到梁盈女,她本来还想说馒头几句,没想到郑贵妃先发作了她。梁盈女就扒了外头的大衣裳,只着一件单薄的单衣,跪在雪地里。

    等候在外屋的太医们也捏着冷汗。将自己的性命交到别人的手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请李松的太太来,不过是没办法的办法,可是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当你死心的时候带给你一点希望,而这个希望几乎是毫无作用的。

    陈太医细心地听着里面传出来的声音。寿宁公主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他能听见驸马冉兴让的声音,都是在呼唤着公主,说着孩子怎么样的事情。而他也只能在出来进去取药的宫人身上得知李太太下了针,大概是那些位置,又再做什么。

    等候在宫墙之外的李松握紧了拳头。不可否认寿宁公主的事情对小妹子来说是一件难得的机会,如果能救下寿宁公主,那么小妹子先前的事都会一笔购销。可是这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小妹子能处理好这些事情么?

    闯进闯出地宫女换着一盆盆的热水。一块块洁白地白布,端出来的却是一盆盆地血水。一块块沾着血迹的废布。

    郑贵妃瞧着心里就揪得慌,流了那么多的血。都听不到女儿的叫声,她紧张地抓住万历的胳膊,焦急地问道:“她怎么样,怎么都听不见声音,快进去问问。”

    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当一声声“看见头发

    “头露出来了!”

    一声声报喜的声音传了出来。

    守在外面的陈太医渐渐地松了一口气,孩子出来就好,他抓住个宫人急着问道:“公主呢?公主的情况怎么样?”现在还有公主,千万不能出大事。

    宫人有些迟疑了,她不知道公主的情况。

    陈太医再次紧张了起来,孩子怎么样到是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新生儿夭折地太多。皇帝有六个女儿,只活下两个,所以只要包住了大人。就算是他们安全了。他催促着道:“快去,问问公主的情况到底如何?”

    新生儿已经取出。是个男孩,快速剪断脐带。拍打孩子的屁股,孩子发出了第一声。

    这是稳婆做地。而馒头则是关注着寿宁公主的情况,脉象微弱。

    宫人们已经把孩子清理好,送到外面让万历跟郑贵妃看。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馒头已经在昏迷地寿宁公主身边守了一天一夜了。产后的1个时辰很重要,不能有任何地闪失。

    李松也在宫门外站了一天一夜,他的身上已经落满了雪花,一动不动地就立在那,不清楚的还以为宫门口又立了跟柱子。

    徐诘曾今劝他回去,可是小妹子没有出来,他还是不能放心。他只能从偶尔经过的太监口中,得知寿宁公主如何来分析小妹子怎么样。

    他知道孩子生下来了,他知道她还在寿宁公主身边守着。一天一夜没睡,她的身子受不受得了,有没有吃东西,已经下雪了,她身上的衣裳够够。

    他一直在想着馒头,直到皇帝召见他。

    一早进宫的徐诘瞧见门口的一个血柱子,好奇地问了禁军才知道那是李松,这个小子在雪地里站了一天一夜了。他赶紧叫人给他灌了热酒,急急忙忙去见皇帝。

    拖着酸胀僵直的双腿,步入宫殿。他发现,宫廷的路很长很长,他试图停下来活动活动自己冻僵的全身,但是却不允许。

    皇帝的寝宫已经烧了地炕,嫌弃厚重的门帘,一股暖香扑面而来,李松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浑身舒坦不已。

    万历同郑贵妃并排而坐,郑贵妃手中抱着新生的孩子,她整张脸上洋溢着阳光四射的温柔。这是同那个传说中的郑贵妃不一样,她爱护、疼爱自己的外孙,因为他睁开眼而感到高兴。

    “听说你在外面站到现在。坐下吧!给李大人上杯参茶。”万历显得很高兴,精神也很好。他也对这个在外面站了一天一夜的李松也很有兴趣,他就不嫌冷?

    站了一天一夜的李松又冷又饿又渴,他双手捧着瓷杯,吸取热量,一口气喝干了杯中的茶水,甘甜热腾的参茶,令他回味无穷,给他带来温暖。

    看着李松有些迫不及待地喝光茶水,万历笑了,他从未见过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如此粗鲁可以说是不知君前礼仪的官员。哪个官员在自己跟前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触犯龙威。

    “再给李卿上杯参茶。这碟点心先拿给李卿垫垫,让御膳房传膳。饿了吧!”

    万历对李松的称呼已经改成了李卿,这让李松有些不安。他躬身谢过万历的上次,欠身坐到一边的圆桌上吃着万历赏的盘点心。

    宫里的点心其实就是摆个样子,没有几个,李松很快就吃光了。也不过是等了一会儿,御膳就端了上来,想是得到了消息,并没有按照皇帝的御膳标准,只是上了四菜一汤。

    四菜一汤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原来不过是青菜豆腐之类的东西。可现在摆在李松眼前地是鹿筋拆鸡、红烧狍肉、海参鸭条,唯一一个有素的还是芹菜爆里脊。那锅鱼肚炜火腿热锅。

    这都是些好东西,在冷地里站了一天一夜地李松。先舀了一碗鱼肚炜火腿汤,大口大口的吃了。让自己迅速暖和起来。

    万历看着李松狼吞虎咽地就把一碗热汤吃了,这有点像他地老师张居正,记得自己小时候看着老师吃东西也是这样,不过老师爱吃素,有时候那菜汤拌饭就能吃一大碗。

    看着李松又往肚子里塞了一大口鹿筋。万历只觉得香气四溢,他命太监再取一副碗筷,跟李松同坐吃了起来。

    他不过是瞧着好玩,连看带抢也吃了一些,他乐呵呵地道:“你吃慢些,朕不跟你抢。不够朕叫人再上。”

    郑贵妃也将儿子递给了旁边的人,走上前来,笑着道:“我已经吩咐下去了。一会儿就端上来。”

    李松赶紧吞下口中的饭菜,站起身道:“谢皇上跟娘娘厚爱。这已够了。臣鲁莽,臣在边军养成得习惯多年都改不了。”

    万历伸出手示意他坐下:“你坐下。这样才好。不忘本!记得先帝当年想吃个点心,太监们报了十两银子。先帝就说此饼只需银五钱,便可于长安大街勾阑胡同买一大盒矣,何用多金耶?

    这一刻,万历就像个聊天的邻居一样,他饶有兴致地同他说些小孩子的事情:“朕听说你有一对双生女儿,几个月了?长得是像你还是像你太太?”

    李松没有欠身,他简单地道:“五个多月了,像“不好,你面皮太黑,姑娘家要是长得像你以后怎么嫁人。”

    旁边地宫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万历见大家都认同,问着郑贵妃:“你说,我说的是不

    郑贵妃仔细地瞧了瞧李松的模样,抿着嘴道:“都说女儿长得像父亲,男孩长得像母亲福气大。李大人的孩子定是有福的,说不定提亲的人都能排到几里外。”她又将孩子抱了过来,“寿宁长得像你,这孩子又长得像寿宁,福气肯定不小。

    万历被奉承地高兴地笑着,看着外孙道:“这孩子是像朕,鼻子眼睛都像,最像的就是个额头。”

    郑贵妃趁机道:“那可得好生起个名字,把这福堆地满满的,让他一辈子都使不完。”

    万历点点头,思索着该起个什么名。

    郑贵妃却转向了李松:“李大人有一对双生女儿,明儿抱进宫叫我瞧瞧,我还没见过双生子呢!”

    万历心里高兴也欣然同意。

    李松只得应承。

    郑贵妃其实在拉拢李松。白氏那个所谓地传闻,跟她妹夫有什么,她已经不关心了,也不想去关。她现在要把这个李松牢牢地把握在自己这边,这次女儿难产就是最好的几乎。

    她轻轻地为万历揉着肩膀,带有诱惑并带有一丝地命令:“我听说李太太的一些事,你是什么意思?你不能让那些人无中生有恶意诋毁朝廷诰命吧!”

    万历呵呵一笑:“朕什么意思,若不相信李卿还会把那折子拿给他?朕是昏君不成?连这点把戏都瞧不明白?”

    李松也觉得这事完全是在皇帝地掌握之下,要不自己这下人就在他眼皮底下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他为什么一点都不管呢?

    他站起身子道:“臣妻是跟别人不过是媒婆上门说过亲,并没有定下,那确实是无中生有。”他从万历地话中已经得知,皇帝是要将那个汪道行做了替罪羊,平息两边的势态,这算不算是皇帝表达小妹子救了寿宁公主的谢意。

    既然皇帝是这个意思,那只要把那个上了折子的人给除去,那么这里什么都没有了,也给李松出了口气,也化解了两家的恩怨。不过李松能这么说,说明他还算是个识时务的人,郑贵妃满意的点点头。

    李松的话万历也很满意,他就是要这个效果,自己要为洵儿培植些亲信,这个李松就是武官里面的一把好手。

    他沉吟道:“锦衣卫的指挥使年纪大了,锦衣卫的事你就多担当一些;另外,五军营还少个提督,你先分担一些。至于你妻子白氏,朕听说到现在还是五品的宜人,怎么就还不奏请?嗯!朕看就封二品夫人。”

    锦衣卫指挥使不过是正三品,小妹子却成了二品夫人,为自己加了这么多的官职,看来皇帝真是有什么安排了。

    (这一章四千多,够味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方家做的?

    锦衣卫,一所砖瓦房里。裹着花了十两银子弄来的破棉袄,汪道行狠狠地吸了鼻涕,清楚地说道:“是吏部尚书方大人的手札,向我问当年的事,说是连到我也告上了,还递到了皇帝的手上,说我若是不说清楚这事,我就得掉脑袋。还说李大人得罪了郑贵妃娘家妹夫,只要我说了,当年的事跟我没关系。”

    “真的跟你没关系?”

    汪道行赶紧解释道:“当初这事是董总兵的千金让我这么办的。本来也是,黄家的那个女的,半夜脱的光光的摸进别人的屋子,好多人都瞧见了,那是要点天灯的。可是,那姓黄的丫头说什么是李太太陷害她,说什么瞧见她偷情。这当时是有这个事,可是谁传的不知道。当时洪家的就说……洪家的是李太太走的比较近的一户人家。”

    那太太说,院门关上的,哪里能看到窗户上的人影,分明是有人撒谎,又说这肯定是常去李家的人才说出来的。平日里常去李太太家的只有这几个,那段时间姓黄的总去李太太那,到后来查着最初传谣言的地方,那个姓黄的也在那里做事。董小姐说就把姓黄的发配了,反正她也是要点天灯的人,所以我也就答应了。我都是按别人意思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