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番赤诚努力不仅没有换来赞赏与理解,反而成为千夫所指,审判席上唯一的受审对象。弄得追求道德完美的他也仿佛真的犯下一桩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不得不灰头灰脸、诚惶诚恐地公开承认自己“举措失宜,悔憾无及”。在私人信件中,除引咎自责外,他更担忧的则是未来时局:“吾此举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远近皆将唾骂,而大局仍未必能曲全,日内当再有波澜。”哪怕曾国藩再置个人名声毁弃于不顾,“拼却生命以顾大局”,岂能挽回老大帝国固步自封、颟顸愚昧而造成的天下之颓势?
纵观中国历代战争中的所有主和者与谈判者,最后无不落得个汉奸、卖国贼的嫌疑与下场。封建专制集权政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天无二日、唯我独尊,没有多元化,没有兼容并蓄,没有平等共存,只有征服屠戮、臣服朝贡。
曾国藩对国内外形势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主要得益于由他一手促成的洋务运动。
由理学家而洋务派,二者之间看似没有相通之处,但曾国藩很好地吸取了理学中经世致用、讲求实践的积极因素。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他认识到取胜的关键,很大程度在于武器之精良。于是,曾国藩先是奏请咸丰皇帝支持湘军购买、装备西方新式武器,然后自己在安庆建厂制造火药、子弹,又内设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中国没有主动向外国学习的传统,曾国藩开创中国最早的现代军工企业,算是开了一个先河。由生产弹药、造枪造炮,尔后又制造蒸汽机,建造轮船军舰。军械所先由安庆迁往南京,改名为金陵机器制造局,后又迁至上海,建成江南制造总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发展需要也在逐步完善,比如办洋务就得新型人才,曾国藩慧眼识珠地引进了徐寿、华蘅芳、容闳等一大批精通西方洋务的精英;随着洋务实践的深入,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便显得十分重要,曾国藩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筹建翻译馆、印书处,通过外人口译、国人笔译的形式,翻译出版了以机械制造学为基础,涉及算学、化学、历史、地理、矿物学、天文学、博物学、医学、法律学、制造船学、水陆兵法等领域的西方大量科学著作,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科技人才,奠定了近代科学基础,对近代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正是从江南制造总局的这些译书中开始了解西学、认识西方。
早期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有一项可谓高瞻远瞩的规划,那就是选送幼童赴美留学,为中国培养真正的西学人才。自古以来,只有日本、朝鲜等国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从未有过堂堂天朝大国远赴外夷学习之先例。可以想见的是,此项“中华创始之举”该受到多大的非议与阻力。曾国藩虽未见到这项计划的最后施行,尽管留美教育过早夭折,但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功不可没,成为日后大规模留学运动的先声与基础,选派的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涌现出了铁路专家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外务部尚书梁敦彦、民国总理唐绍仪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等各种专业人才。
曾国藩的洋务运动思想,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学习西方而不受制于西方。清廷曾出巨资向英国购买船炮,组成了一支聘任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为总指挥,英国海军官兵六百余人为雇员,大小船只共八艘的中国现代化舰队,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李泰国未经清廷同意,与阿思本签订私下协议,认定他不仅为舰队总司令,所有官兵听其调遣任用,而且除接受中国皇帝的诏令外,不接受中国其他官员命令,即使皇帝命令也由李泰国转达,而李泰国对中国皇帝的命令又拥有否决权。面对英人控制中国军队的野心,积极支持购买舰船,本欲将这支舰队的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曾国藩,为避免日后喧宾夺主、受制于人乃至不堪设想的后果,不得不毅然采取“断臂”措施,马上上书朝廷,要求即刻解散阿思本舰队。清廷为此白白损失了六十六万余两白银,但从维护国家主权的长远利益出发,又是十分值得的。由此也可见出,曾国藩背负的“汉奸”、“卖国贼”骂名何其冤枉!
关于曾国藩的身后评价,长期以来有着两个不同的极端,正如章太炎所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推崇他的人说他是“中兴第一名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德埒诸葛,功迈萧曹,文比欧韩,尊他为“理学宗师”、“圣哲”、“完人”,其文治武功超越前古。衣钵传人李鸿章说他“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梁启超评论他“盖有史以来不二睹之大人也”,“岂唯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清史学家萧一山在其代表作《清代通史》中评价曾国藩“修内圣外王之学,无忝父母所生,不愧天地完人”;毛泽东早年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晚年观念有所改变,也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国藩顶礼膜拜不已,他置《曾文正公全集》于案头,终生常读不辍,还将蔡锷选编并作序的《曾胡治兵语录》作为培养高级将领的教科书……骂他者除“汉奸”、“卖国贼”外,还有“曾剃头”、“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吾祖民贼”、“虚伪的道学家”等。
曾国藩之所以毁誉有加,与其行事难脱干系。在湖南长沙帮办团练时,坚决镇压各地会党组织,对那些抓来的所谓会党(实则农民),动不动便“就地正法”,显得相当残忍。他成立的审案局在短短四个月之内,便“立予正法”一百零四人,“立毙杖下”二人,“监毙狱中”三十一人,还不包括他指令湖南各县就地处死的九十二人。湘军攻陷安庆后大量杀俘,占领南京后烧杀掳抢等残暴行为,曾国藩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他倡导实行的军队私有,最终演变成北洋军阀的地方割据势力,相互间长期混战不已,弄得国力衰竭,民不聊生,追根溯源,曾国藩显然难逃其咎。
就个体生命而言,曾国藩是一个相当矛盾的统一体。他严肃刻板,却又显得幽默风趣,据李鸿章言,曾国藩在军营的饭桌上“最爱讲笑话,讲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个个东倒西歪的”;他推崇仁爱,却滥杀无辜;提倡清廉,而对部下的贪脏枉法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拥有一支虎狼之师,却以愚忠自剪羽翼,结果受制于清廷……特别是面对先进的世界文明大潮,曾国藩以其远见卓识,奋然投身其中,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第一个造出轮船,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第一个提出“官商督办”,第一个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然而,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他又是一个相当守旧之人,他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并非全是精华,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应该丢弃的糟粕。比如对西医没有正确认识,子女请西医给夫人看病,心中便十分不快;对厘税征收工作,坚决反对按照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引进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但对其政治制度、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容,却视而不见。
曾国藩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善恶兼具的本性。难得的是,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压抑人性中恶的一面。他小时候心胸并不宽容豁达,睚眦之仇必报;也非老练沉稳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心情浮躁,常与人争强好胜……这些不足,日后都被他在修身养性的功课中以坚韧的毅力一一克服。他笃信理学清心寡欲,可妻子欧阳氏经常患病,于是,内心便十分羡慕妻妾成群的同僚。一次赴宴见到进士同年的美妾,不禁心猿意马,“目屡邪视”,回家后听见卧病在床的妻子呻吟不已,心绪更是烦躁不已。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曾国藩开始反省,不由得严厉责骂自己“真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他平素有抽水烟的习惯,烟瘾极大,后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便开始戒烟。可戒烟的痛苦令他万般难受,戒烟中期时有反复,最后咬牙下定决心,经历三次戒烟,才终获成功,后半辈子的三十年间,再也不吃。“截断根缘,誓与血战”,曾国藩在成就一番伟业的壮志激励下,始终在理念与欲望相互斗争的困境中挣扎不已。他立有“三戒”,即戒烟、戒妄语、戒房闼不敬;写有“三字箴”即“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作有“五箴”,即立志、居敬、立静、谨言、有恒。“一日三省,慎之慎之!”他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右铭。他曾言道:“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他将自己居所名为“求阙斋”,取意于求缺于他事,求全于堂上。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须做到十二条课程: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哪怕戎马倥偬,他都坚持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并且写得相当细致。记下白天的一切,也就是不断反省、不断改过、不断求知、不断前进的过程。他的精神核心可用一个“诚”字予以概括,诚心、诚敬、诚恳、诚笃、诚朴、诚实、诚挚,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不作苟且之事。没有谁去要求他苛责他,可出于修身养性、自我锻铸的内在生命自觉,他为自己订立了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并且严格实行,将这些良好的人生习惯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国藩留给后人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毅力格外坚韧。队伍从衡阳刚拉出来不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幕僚在写给朝廷的奏折中如实供述,称湘勇“屡战屡败”。曾国藩审阅时,当即挥笔改为“屡败屡战”。四字仍在,但位置一经调整,那种不服输、不气馁的刚毅气魄顿时跃然纸上。
曾国藩谦和内敛,以退为进,韬晦有术,从不张扬,没有半点文人的狂傲之气。在清政府的猜忌、地方大吏的排挤中求生存,在多重势力的夹缝中求发展,为人行事不得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小慎微。“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不忘适可而止。
曾国藩常以林则徐为榜样,提倡节俭,要做一名清官。他穿的是又短又小的马甲;睡的是布被草席;不食烟酒,每顿饭通常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因他每食仅菜一品,时人谐称为“一品宰相”;随身之物只有两口小木箱,没有一件珍玩贵物;哪怕位居两江总督之时,家眷仍维持乡居生活状况,每天晚上,全家长幼女眷全在油灯下纺纱绩麻。对此,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当时,曾国藩无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是最高权威。虽然权力如此之大,但从未听说过他滥用职权,也没有利用财权自饱私囊,或肥其亲友。他不像李鸿章那样给子孙留下四千万银两的遗产,而是身后萧条,政绩没有受到玷污,留下了受人尊敬的正直、爱国、廉洁的美名。”
从早期担任京官上疏激怒咸丰帝开始,直至生命之终,曾国藩那勤勉严谨的身影,便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即使身后,也影响改变着中国军事、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走向。也就难怪有人说曾国藩做了只有圣人才会做的事业。
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三立”而言,曾国藩将道德转化为一种内在人格令人敬仰不已;留下的书信之类文字,从中见到的多是金玉良言;唯有事功一项,却是争议多多,可见任何行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那些美好的言辞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遥不可及。
曾国藩的一生,将社会人生的道义看得太重,主动承担的责任太多,而中西文化的冲撞又将他撕扯得太痛,时代激荡的风云对他的要求太高……如果以当代的休闲生活观视之,曾国藩一辈子,活得实在是太累太累了!
传说曾国藩出生之时,曾祖父曾竟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条巨蟒从天而降,盘旋于曾家宅堂,尔后又进入内庭环绕不已。曾竟希惊悸而醒,这时家人前来报喜,说是孙媳妇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曾国藩。这个无法证实的神秘之梦几乎伴随曾国藩度过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后半辈子长期为一种无法治愈的牛皮癣病所苦恼,病发之时,全身奇痒难耐,不得不挥舞双手全身搔挠不已,有时抓得全身是血,往往要搔落一层白鳞般的癣屑才告一段落。哪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