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唐群英 >

第65章

中唐群英-第65章

小说: 中唐群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玄礼急切的回答:“趁叛军尚未到达,望陛下速作决断!”

李隆基看着一望无际的长安城,依然心存幻想:“长安城内有一百多万官民,将军可从中征募十万兵士,抵御叛军攻城。”

陈玄礼直言回禀:“先前,陛下以高仙芝、哥舒翰两位将军为主帅,士民尚有斗志,数天时间征募百姓数万。潼关失守,贼锋必锐不可当,况且城内官民早已人心惶惶,一旦潼关陷落的消息传开,恐怕会引发巨大的混乱,到时陛下亦难以脱身。”

高力士在旁劝道:“陛下,陈将军说的极是,如今形势危急,请陛下立刻决断!”

李隆基密令陈玄礼集结留守大明宫的八百禁军,厚赐钱帛,挑选九百匹闲厩马候用,做好了弃城出逃的准备。

李隆基连夜任命为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充长安留守,羽林将军、殿中监边令诚接掌宫闱管钥。

拂晓时分,李隆基与贵妃姊妹,诸皇子、皇孙,以及高力士、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等近臣,在陈玄礼率领的禁军护卫下出延秋门。

御驾经过左藏库,杨国忠唯恐燕军攻入长安后打开国库,自己贪墨国库之事大白于天下,于是以国库财物不可留给贼人为名,下令火焚左藏。开元盛世积累下来的天下财富,顷刻间付之一炬。

御驾通过渭河便桥,杨国忠害怕燕军追来,命令兵士纵火焚桥,同时下令将附近船只全部凿沉。

清晨,百官入朝,行至丹凤门外,不见杨国忠、韦见素等朝廷重臣,听到宫内传出嘈杂之声,一时人心惶惶,但见千牛、金吾、监门三卫兵士如往常一样肃立于宫门前,百官心中稍安。

没过多久,左藏库火起,浓烟滚滚。监门卫开启宫门,上千太监、宫女背着大小行囊蜂拥而出,队伍中不时有人大喊:“快逃命啊,皇帝跑了,燕军就要打进城了!”

皇帝离京的消息随着出逃的人群迅速传遍整个长安城。

城内的王公贵族、官吏士民、富商巨贾慌忙逃命,有着一百多万人口的长安城很快失去控制。强盗贼匪争相冲入宫廷以及王公府第,抢夺金银财宝,纵火焚烧房舍。城中多处起火,冒出滚滚浓烟。更有市井之徒骑着毛驴,大摇大摆进入昔日庄严肃穆、守备森严的皇城。

王霆得到确切消息,立即集合卫队,护送王妃和公子出城。沈瑗坚持要求带上家中老小,包括卧病在床的父亲同行。沈瑗的母亲命下人收拾了几大车财物,耽搁了一个时辰才出得府门。王霆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原本宽阔的大街上此刻已经挤满了逃难的人群,抢夺声、哭喊声不绝于耳,不少商贾官吏见到王霆率领的亲骑,纷纷前来寻求保护,队伍行进越发缓慢。好不容易出了长安城,行至渭水,得知便桥已被烧毁,王霆只得率队沿渭水南岸向西行进。

前行数里,只见逃难的人群四处奔散,原来是燕军前锋骑兵杀到。燕军前锋见到王霆率领的骑兵,立刻围拢上来。

沈瑗见形势危急,将王霆叫到身边,把李适托付给王霆。一番苦战后,王霆带着李适冲出燕军包围,与王妃一家人失散。

李适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抱着王霆痛哭流涕。

王霆数了数手下兵士,从武威带来的一百亲卫只剩下十余骑。为了李适的安全,王霆决定放弃寻找王妃及其家人,护送李适向西行进。一路上,王霆不顾疲惫伤痛,带着李适艰难前行,多次避开燕军骑兵追击,找到船只渡过渭水,在扶风城外遇到马璘率领的大军。

马璘从王霆口中得知王妃沈瑗失踪,心急如焚。

王霆向马璘提出,立刻出动骑兵救回王妃。

马璘考虑再三没有答应。

王霆打算断臂自裁,被马璘拦下。

马璘对王霆说:“郡王的为人将军应该清楚,将军已经尽力,相信郡王绝不会责备将军。”

------

燕军兵临长安城下,刚上任不到一天的长安留守、京兆尹崔光远手里除了京兆府,以及长安、万年两县衙役外,没有一兵一卒。崔光远知道无力抵挡燕军,派儿子崔达前往燕军大营,表示愿意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燕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边令诚献上宫门钥匙,逃过一劫。

长安失陷前,形势十分紧迫,李隆基只带了太子、诸亲王和身边近臣出逃,包括宁国、和政郡主在内的诸多皇亲国戚都没有来得及通知。

几个月前,宁国郡主的第二任丈夫薛康衡刚刚亡故,守孝在家的宁国带着几名家仆逃出长安城。一行人跟随逃难的人流行至渭水南岸,遇到燕军骑兵,混乱中宁国郡主与家仆失散,独自一人行至鄠县,与同时逃难出来的和政郡主、郡马柳潭相遇。

逃难路上,宁国和和政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和政把仅有的一匹马让给宁国,自己和柳潭带着三个孩子步行。几个人日行百里,每遇险境,和政都先让宁国走,自己留在最后。每到一地,柳潭打水捡柴,和政烧水煮饭,侍候宁国。

第百十四章 马嵬兵变

李隆基的御驾悄然无声的离开帝都长安,马不停蹄的向西行进,一千多人的队伍显得有些混乱。

傍晚时分,御驾行至马嵬驿,稍作安顿后,李隆基向众人问计,接下来该去往何处。

以中书令、吏部尚书兼任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建议李隆基入蜀避祸。杨国忠心中早有盘算,如今天下大乱,剑南是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把皇帝请到剑南,到时可以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太子李亨,不听话就除掉。

太子李亨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向李隆基提议去往广平王李俶节制的陇右。李隆基想起爱孙李俶,准备前往陇右。

对于杨国忠来说去陇右无疑是死路一条,不管是李亨,还是李俶都饶不了他。杨国忠力荐李隆基入蜀,与李亨发生激烈争执。

东宫内侍总管李辅国见形势急迫,暗中与统领禁军的左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密谋,准备“清君侧”,诛杀祸乱国家的奸相杨国忠。

陈玄礼在禁军将士面前公开表示:把好好一个国家搞成现在这样,杨国忠是罪魁祸首。陈玄礼的一番话激起了禁军将士心中压抑许久的怒火。

李辅国见时机成熟,与太子妃张良娣一起怂恿李亨以太子身份出面,为国除奸诛杀杨国忠。李亨见事情重大,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此时,正好有十余名吐蕃使臣围住杨国忠讨要食物。

李辅国趁机大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太子殿下下令诛杀!”

禁军将士们翘首期盼已久,一时群情激愤,手持兵刃围住杨国忠。

杨国忠不知死期已至,怒道:“汝等大胆,想要造反不成!”

愤怒的禁军将士蜂拥而上,一阵乱砍,将杨国忠大卸八块,甚至有人生啖其肉。陈玄礼拔刀割下杨国忠的头颅,悬于驿站门外。

杨国忠的长子太常卿杨暄,以及杨贵妃的姊妹韩国、秦国夫人等尽皆被杀。

御史大夫魏方进出面制止,话音未落便被乱枪刺死。左相韦见素闻乱而出,被兵士推倒,脑血流地。

李隆基得知禁军兵变,杀死杨国忠和韩国、秦国夫人,拖着苍老的身躯,拄着拐杖走出驿门,命令禁军收队,军士不应。

陈玄礼上前抱拳回奏:“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李隆基强压心中怒火,回答:“朕自会处置。”

京兆司录韦谔在旁谏言:“今众怒难犯,安危在于旦夕,愿陛下速决!”

李隆基仍旧为杨贵妃开脱:“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陈玄礼率众将士跪地进谏:“请陛下割恩正法!”

高力士见状,低声对李隆基说:“贵妃诚然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李隆基被逼无奈,下诏赐杨贵妃自缢。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其幼子杨晞,以及虢国夫人趁乱逃出驿站,行至陈仓,被陈仓县令薛景仙率吏士捕获,全部诛杀。

杨贵妃被赐死后,李隆基与李亨两人的父子关系彻底破裂。手握禁军的陈玄礼自然成为皇帝和太子两派势力争夺的对象。李亨听从李辅国的计策,以高官厚禄拉拢陈玄礼。

陈玄礼向李亨表明态度,只效忠当今皇帝。

李隆基听取中书令崔圆的建议,入蜀避乱。

陈玄礼率禁军随行护卫。

西行途中,数千关中百姓拦道挽留太子李亨,希望太子留下来召集关中军民,抵御叛军。

李亨问计身边众人。

建宁王李倓进言:“逆胡乱常,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欲复至此,其可得乎!不如收陇右、河西守边之兵,召广平王、李光弼、郭子仪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岂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区区温情,为儿女之恋乎!”李倓的意见与李俶、郭子仪的实际行动不谋而合。

李亨听取李倓的建议,准备与李隆基分道扬镳,收拢关中各郡散兵,前往陇右与李俶会合。

------

马璘接到李俶命令,率三千铁骑长途跋涉千余里,进驻大斗拔谷。

原本李俶在书信中告知马璘,接到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消息后,立刻从大斗拔谷开拔,赶往长安勤王。

马璘接到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消息,却没有立刻率军东行。因为按照朝廷规定,边军没有得到皇帝敕令不得入京,擅自率军进入长安等同叛乱。

马璘一直等到朝廷中使送来入京勤王的敕令后,方才率领三千铁骑从大斗拔谷开拔,出陇坻大震关,行至扶风,遇到李隆基的御驾。

李隆基见马璘兵强马壮,军容严整,甚为欣慰。手握三千铁骑的马璘很快成为皇帝和太子两派势力争夺的目标。

李隆基听取崔圆的建议,破格提升马璘为尚书左仆射,进封扶风郡王。给一名四品将军封王拜相,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李辅国同样对马璘承诺,只要将军肯辅助太子,保证日后授予高官厚禄,封王拜相。

面对两派势力给予的利益诱惑,马璘从大局考虑,听从李隆基命令,选择留守扶风,阻击叛军西进。马璘告知李辅国,请太子李亨继续西行前往陇右。

燕军的先锋骑兵横扫关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一路攻到扶风城下,见马璘军容整齐,防备严密,不得不退去。

从离开长安西行避祸的那天开始,李亨就准备前往陇右与李俶会合,在李亨看来,儿子李俶的辖地陇右是当前形势下最安全的去处。

李辅国和太子妃张良娣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极力游说李亨前往朔方。

李俶率军离开陇右的消息,加上马璘的“不合作”态度,犹豫不决的李亨最终在李辅国和张良娣的劝说下,决定北上前往灵武。

李亨一行前往灵武,身边仅有两百太子亲卫和一千老弱残兵护卫车驾,不时遇到燕军骑兵围追堵截,一日遭遇百战。李倓率领太子亲卫,每战在前,血染战袍。

一路颠沛到达灵武的李亨,在李辅国和张良娣的怂恿下,宣布自立称帝,改元至德,遥奉身在蜀郡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亨登基后,立刻封赏众臣,册封李俶为楚王,李倓为齐王,升任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军攻克幽州的消息传到灵武,李亨大喜,下诏嘉奖朔方、河西、陇右三镇将士。

内侍总管李辅国动起了歪脑筋,在李亨耳边进言:“幽州乃北郡荒蛮之地,得之无用。陛下应立刻下诏,严令楚王和郭尚书回师,先取长安,再收洛阳,天下方能复安。”

齐王李倓劝谏李亨:“此时不宜调回河北之兵。我军攻克叛军老巢幽州,正乘胜南下,河北战局对我极为有利,应令其继续收复河北,摧毁叛军根基,则天下可定。”

李辅国:“齐王所言差矣。如今贼军占据两京,气焰嚣张,其骑兵随时可能北上来袭,陛下身边无兵无将,如何抵挡?”

李倓与李辅国争执起来,两人互不相让。

刚刚被册封为淑妃的张良娣向李亨进言:“陛下,您现在已经贵为大唐天子,可身边只有几十人跟随,城中兵士不过千人,哪有龙御天下的样子。”

李亨在李辅国和张淑妃的怂恿下,遣中使传诏,命李俶、郭子仪二人即刻回师关内,勤王救驾。

第百十五章 中流砥柱

燕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进军速度之快令安禄山都始料未及,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安禄山做起了君临天下的皇帝梦,一面命令史思明夺回幽州,一面下令河南的燕军分兵数路,进攻江淮和荆襄,早日完成天下一统。

颍川是燕军南下荆襄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亲自率领三万精兵,围攻颍川郡治阳翟。

颍川太守薛愿、长史庞坚率领阳翟军民奋力拒守。驻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