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地盘在元末 >

第51章

我的地盘在元末-第51章

小说: 我的地盘在元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初学者做一些较为简单,多次,重复的工作。

让稍微熟练的工人做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

让熟练工人从事需要繁琐,难度大的工作。

让最好的工人做哪些需要总揽的事情。

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最好的工人,萧羽都希望他们能发挥创意,在某一个领域发挥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

萧羽让第一列人将煤炭碾成细灰进粘土里,再让第二列木匠制作木框模具。将粘土置入木框模具内成形,因为粘土含有煤炭,点火后就可以自行燃烧了,这就是所谓的“内燃砖”了。曾经在现代广泛使用,直到国家为了保护耕地禁止挖土制砖,才渐渐废止。这些砖头按照元代的度量计算(每尺合32厘米)计算,长八寸、宽四寸、厚二寸。基本上于现代的砖头大小相同了,而萧羽在细细计算一下。因为煤炭的质量萧羽并不清楚,但不高就是了。所以约为每公斤两万千焦耳。而每烧一块大约需要的该是三千焦耳到四千焦耳之间。

萧羽为了确认细灰参杂的比例。用百分之五,百分之七,百分之九,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十三。这五个样本试验。

最后萧羽得出的结论中,百分之七的样本最为合适。

因为要求颇为严格,甚至连煤炭都用都量过,再细细的粉碎了掺进粘土里。用标准木制模具框压出的砖块四棱四线,每块的大小规格都是完全一致。在窑里横一块竖一块的堆成垛儿,中间留出空隙,便于空气流通,使每块砖都能均匀加热。

萧羽一声令下,无论是第一列的还是第二列的【后面两列萧羽现在可是没多余人手,很多匠户需要投入其他地方】工人们将点燃的火把扔进窑里,等火焰腾起之后,就封闭了大部分的窗口,只留下少数窗口通气供氧,让砖块慢慢的燃烧。

就是站在砖窑的外面,也能感受到窑内的高温。人们纷纷擦着汗,虽然用心做着却是对萧羽的方法无甚信心。

但感受着这等高温,众人心中最后那点点怀疑和不解都烟消云散了。

一个中年人脚步轻点向小窗内探去,砖头内含着煤粉,正在自发地燃烧着,窑里也没有烧柴火的烟雾。砖垛从内到外烧得红彤彤,每块砖都晶莹剔透、耀人眼目,看起来不是土砖,而是出自江南富贵非常的金砖!

萧羽对身边的一个中年人道:“先生今天果真信了么?”

这个中年人正是和周杞对答的那个中年人,不过和上次那个打扮不同。上次的中年人全身上下尘土杂布,显得很是落魄。现在的中年人却是一副名贵的长衫,显得贵气非常,手中一把折扇负手挺立。更是萧萧肃肃,清雅出尘。

“巧妍说泉州看见了一个奇人,今天看来确实不假。平常也是听说过有烧砖的,但能烧到想你这般,却是天下仅有。”中年人摇摇折扇,由衷道:“不过想来,这虽然出奇别致。但未必是你重头戏吧!”

“先生慧眼,请这边。”萧羽身子一侧,示意中年人向另一边行去。

那里一些用黄土垒的,外形就像个大水桶,立在地面上。便是立式窑。用粘土和石灰石研磨混合后焙烧硅酸盐水泥。

“这是何物?”中年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显然捉摸不透这东西的用途。

萧羽一笑,嘴上噙着笑意,道:“用来炼制水泥!”

“那水泥又有何用?莫非是用来糊墙的?”中年人看到萧羽的笑意,心中一动打趣道。

萧羽收敛了笑容,微微笑着忽然让人感觉到一股浓厚的笑意:“先生说话了。砖石辅以此物可用来砌城墙!坚固非常!而且大道之中用此物,保守地说一年之内依旧如新。”

中年人的眼中微微发亮,看向萧羽的也是多了一份重视!

第十一章 海水晒盐

 工地虽然初创,一切都很简陋。不过要想找出一出整洁干净的地方还是很容易的。

萧羽今天穿的倒不是上次仙容阁的那身服饰,虽然那套衣服配上服饰端庄大气,但显然这个时候很不适用。

萧羽的今天的衣服是另外从仙容阁订购的,浅蓝色衣服加上萧羽俊秀的面容修长的身材看得起淡雅出尘,宛若神仙中人。

很快,几个亲卫将地上铺上凉席。两人席地而坐,到颇有古之贤者之风。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两人谈论的可不是风花雪月,学术诗词。而是金钱交易。

“赵先生以为如此如何?”萧羽道。

“很好,砖石水泥。前者倒是有耳闻,后者却是前所未见。这些东西我有意购买,萧羽小友请出价吧。”中年人表现得很是爽快。一是对萧羽印象不错,不仅在才学上过人就是这砖石水泥也让自己刮目相待。二则,砖石水泥虽然新奇但不是中年人磁性最重要的事情。大头壳是在盐上。

虽然萧羽和赵巧妍玩笑似的买卖,一万人一年所用的盐虽然不多。但也未必是萧羽这一个小庄子能产出的,若是真的有,那么……

“这些砖石水泥尚未产出多少。若是赵先生不介意,可以派人在这里暂住几日,等到时精武门的新房建立完毕。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是否坚固。而水泥,在下将在这里修建一条容纳四辆大马车并行的大道,到时也可试验这水泥之用,是否如在下所言。”萧羽侃侃而谈,面容间透着一股自信和坚定。

“好,如你所言。我会留下几人,若是有何事要相谈的也好联系。”中年人一挥手,外面进来了一个青衣小仆,吩咐了几句,小仆依言退下。

“好,请赵先生随我去观盐田,如何。稍后再谈这盐的买卖。请!”萧羽首先起身,神色不卑不亢。

在一处山岭之地,两边的陆地突出海面,就像一个人儿双臂环抱,将一大片海水拥进了怀里。而这片几乎成一微型内海的地方,在最高潮线以上、海岸相对平缓之处,筑起了一块一块的浅水池子,池子边沿是红砖砌成,池底敷上一层水泥。就像鱼塘一样,制成。不同的是,鱼塘放养的是鱼儿,这里确实晒盐。

这些池子海水都不深,方方正正的,一块接一块占据了很大的一片海滩,在外面关了海水,远远看上去,除了没有水稻,和江南的水田一个样。

来到这里的中年人显然是个博识的人,据中年人所知。现在所海边渔民大多是将海水煮盐。

海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

拿着一个大大的铁锅,将海水倒进去。就是烟熏火燎地熬上一个晚上也只能熬出一把盐。如果单单这样还能够上自家的用度,可刘由在时,繁多刁苛的税课就要交上不少的盐卖掉才能补齐。而刘由家里那几万贯钱里面不少就是温家坞百姓辛辛苦苦熬出来的盐卖得的血汗钱。

税目大多为中央制定,地方多不敢擅自增加。但税课却不同,不仅是元代,就是后来的明代清代税赋之事若不是请个浸十来年的老吏幕僚也未必能弄得清楚,研究出里面的弯弯绕绕。

元代税粮分为丁税和地税两种。丁税每丁粟二石,地税每亩粟三升。诸色户计按照各种规定分别交纳地税和丁税中的一种。儒、僧道户种地纳地税,不纳丁税。军、站户也不纳丁税,并且可免四顷的地税,其余按亩课征。

征收秋税和夏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征科江南夏税之制,定于成宗元贞二年。但在成宗以前也征江南夏税。江南征夏税的地区,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世祖年间开始科取的地区,即江东和浙西。另一类地区包括浙东、福建和湖广行省北部。江西行省(包括今广东省部分地区)和湖广行省南部在此之前向未征收夏税。夏税的征收办法和数额,一般也以南宋旧例为根据,各地不尽统一。北方的丁、地税和包银、丝料及南方的夏秋二税、科差外,元王朝政府收入又来自于各种税课。这些税课的内容分别是:盐税、茶税、酒醋税、商税、市舶抽分、额外课,以及金银铜铁之课。【以上资料原文摘录自《中国全史元分史》,因为剧情需要有所删减请勿苛究】

因为琉球地处偏僻,少有人顾。琉球之民大多皆为黑户口。刘由趁着这个漏洞在衙门里做了一番手脚,就将收税的活计给揽了过来。要说元代的税收工作却是颇为让人诟病。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包税制度!刘由就通过自己的关系又狠心贿赂了一番,于是躲到琉球的刘由直到死前都是把持着琉球的包税权的。而且琉球更是在衙门里报的户口只有三百多户,而实际上琉球现在光是温家坞和桃花村就有一千多户了!所以刘由是对琉球民众是受实实在在甚至多上两三倍三四倍的税,对上面却只用交上不到十分之一!

包税未必合法。但确确实实存在的,上面的管理收税的时候就要萧羽付这个额度的税!这也正是萧羽有这个信心敢免税的依据,不然在现代地方政府改动税收制度,上下官员基本上就要换个遍儿了。更不用说在古代封建社会生杀予夺的时代。

所以即使知道贩卖私盐一旦被发现的巨大危险还是有不少村民是支持的,如果萧羽真的海水晒盐成功的话到时候村民们的盐课也要宽松许多。所以,这几天琉球人欢腾的不是萧羽免去了农税,更多的是萧羽将刘由定下的税额都免除了!这才是他们最为高兴的事情。不过无论如何,萧羽已经是做到了名利双收了,贩卖私盐更是势在必行!

赵姓中年人的到来更是一场及时雨。

中年人将手放进盐田,将手指头放在口里含了一下:“这些海水该是浸泡多时了吧。”

“赵先生所言正是,这里的海水应该已经浸泡一个上午,海水盐度颇高了。”萧羽点头示意,这些盐田都是萧羽亲手设立的。虽然萧羽出身文科,但这些东西却是难不倒他。即使有些缺漏,以后也能渐渐填补。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萧羽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实验的饱和溶液,在晒就会逐渐析出白花花的海盐晶体。

萧羽的盐田不大,十五亩。四舍五入下来大约一万平方米的样子,现在是夏季,天气炎热有利于蒸发。但因为萧羽所处的地方降水较多,天气较为阴湿,现代台湾火烧寮就是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所以蒸发极限上远远少于台湾的西部平原地区,但那里距离澎湖巡检司极近,萧羽可不敢到那里去开盐场,一个不妙收归国有那就惨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著名的布袋盐场就西部平原!

因为难以改变的气候因素,这里的盐场并不让萧羽很满意。所以萧羽不得不寻求在人工技术上的改变。

据萧羽所知海水晒盐的加强蒸发方法与液体蒸发技术有关。以往的海水蒸发晒盐,均采用平面蒸发的方法,盐水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限于盐田的平面面积,而该发明以盐水在一定高度上洒下,或盐水在一定压力下且在一定高度上喷洒的办法,立体式地扩大了盐水溶液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了蒸发面积,加强蒸发,缩短蒸发周期而提高盐水的蒸发效率。

经过多次试验后,萧羽这才掌握到了这个所谓的立体式晒盐。在蒸发上达到了十毫米每日。也就是说所有盐田加起来一共可以蒸发上一百吨海水。海水含盐量大约百分之三点五,一百吨海水即能制盐三点五吨,合公制七千斤!这还是较为平均的数字!虽然因为几乎不可逆的气候原因,这里的盐田在阴天的时候效率大为降低,雨天更是不能生产。但饶是如此。一月之中若有半数晴天。就能产出近八万斤海盐!这里可不是现代的斤,现代的斤要比古代的轻一些。在战国时期,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到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一斤相当于220克;到南北朝的北周,一斤相当于660克;唐、宋、元朝基本上保持一斤相当于六百几十克的水平上;到明朝,一斤为590克;到清朝,一斤等于596。8克;到民国时期,一斤等于500克。新中国成立后,也是采用一斤等于500克,即二斤等于一公斤。

“什么!八万斤!萧羽小友,年轻人心高气傲不是什么坏事。可若真的到了狂傲无度的地步,可未必能成事了!”听到萧羽说每月八万斤的海盐产量就是想来温文尔雅气定神闲地赵姓中年人也被萧羽的数字给吓着了。

晒盐直到明代才出现的,而现在的海边煮盐的产量很低的。赵姓中年人可是直到琉球的人口的,有八千就顶天了。而且短时间哪里有那么多的铁锅给你煮盐?就是有,如何能煮的出八万斤盐?这才中年人看来几乎就是十足的谎言!

萧羽看着惊诧异常的中年人,脸上仍然保持着温良文雅的笑容,显然对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