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华军步兵师的师属炮兵终于开火了,位于华军步兵阵地后方位置,只剩下个弹药基数的12o毫米37式远程加农榴弹炮,和14o毫米自行火箭炮开始为华军步兵提供最后的火力支援,在给苏军留下一地伏尸后,打退了苏军第二波猛攻。
第三波攻击很快又在政委的手枪和督战队的机枪下组织起来,在猛烈的弹雨攻击下,冲在最前面的苏军步兵很快栽倒在地,但后面剩下的人群继续毫不畏惧的跨过同伴的尸体向前猛冲,进入密集的火力网中。然后使更多的人倒下,他们的尸体重叠在以前进攻中死亡的步兵身上。
进攻败退下来的苏军步兵经过重组后又迅卷土重来,但新的冲锋再次被瓦解。接着又是重组,再次继续进攻,但又被击退。几千人规模反反复复的步兵集团冲锋在两个小时里上演了5次,虽然每一次都被击退,但连续的进攻也使得华军炮兵的炮弹几乎完全耗尽,防区一点点的被蚕食。
在这种情况下,华军的阵地变得越来越难以坚守,尽管阵地虽然还在华军的控制之中,但华军的处境已经变得十分危急。被蒙在鼓里的刘铮少将一再向集团军请求支援,但等到的却是上级要求他们放弃阵地撤退的命令!
尽管接到命令后的刘铮少将一改往日的儒将风范,跳着脚大骂了一回上级的娘。但军令如山,刘铮少将同临近战线并肩战斗,封闭住包围圈的另外两个步兵师的指挥官取得了联系,确定了撤退方案之后,华军开始按计划互相掩护撤出他们坚守并给予敌军以大量杀伤的阵地。在撤退过程中,华军仍然保持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并且做到了秩序进然,没有一支部队掉队。而一心只想着突围逃命的苏军在付出惨重代价打开了华军包围圈之后,也无心追击撤退的华军,而是蜂拥着向咸海方向逃去。
“刘铮他们这一回好来找我麻烦了,”张梓忠上将看着前线的战报,苦笑着对参谋长许珑腾中将说道。
“也是,坚守了那么长的时间,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的阵地,突然接到命令弃守,根本转不过这个弯来。”许珑腾中将叹息了一声,“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如此,苏军就不会上当,战役目标就不能顺利达成。”
为了以将包围圈内打算做困兽之斗的苏军从坚固设防的阵地上骗出来,根据陆军总司令蔡锷上将的命令,华军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围歼战中采取了“围三阙一”的策略,为了达到最大的真实度,具体计划并没有通知到包围圈南部的一线指挥官那里,结果就出现了那惨烈的攻防战和最后的弃守撤退命令。
对于那些拼死奋战的华军官兵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他们是非常不公平的,但从整个战役目标考量,这样的结果又是必要的。
而“围三阙一”所取得的效果,现在已经显示出来了。
“到时候让老蔡给他们勋章好了,”许珑腾中将说道,“这事咱们和他们确实没法多作解释。”
“到时候让他们揍我一顿出出气也行,”张梓忠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只要能全歼苏军,挨他们几个一顿揍也值得!”
7月22日,苏军在打开华军包围圈南部的缺口之后开始向南突围。早已经在一边磨刀霍霍的两个华军骑兵集团军开始追击掩杀。苏军各部失去了死地求生的勇气,竞相的向南奔逃,担任后卫的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在弗拉索夫中将的带领下向华军投降。
苏军的撤演变成了一场兵荒马乱的大溃败。大量的苏军在行进中被华军骑兵集团军和空军歼灭,更多的苏军部队在听说第2突击集团军全体向华军放下武器投降后,也都纷纷向华军投降。7月3o日,伊施姆河战役宣告结束,
在围绕着欧亚两大洲边境线地区进行的这场长达52天的血腥战斗中,苏军近25万人被打死,13万人受伤(不包括被俘的),约15万人逃入咸海及乌拉尔河地区。27万余人被俘,被华军击毁俘虏各类坦克14oo余辆,火炮一万多门。而华军总计阵亡52573人,另有74695人受伤。损失坦克527辆,各类装甲车辆626辆,火炮1ooo余门。
伊施姆河战役是华军向苏联动的“第一次突击”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在“第一次突击”中,华军共计歼灭苏军近7o万人,苏军苦心经营的东线纵深防御体系全部瓦解,华军通往苏联欧洲腹地的大门自此彻底洞开。
“中国人这一次干得不错,斯大林这个卑鄙无耻的家伙这回该哭鼻子了,哈哈!”在“狼穴”的希特勒拍着桌子上的地图,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华军“第一次突击”结束之后不久,东方战线上的德**事观察员和战地记者就在第一时间将消息报回了柏林。
“他们要是去年就展开这样的进攻,我们也不会在莫斯科吃那么大的亏了。”总理戈培尔在一旁说道,“好在现在还不算晚。”
“你不了解中国人的行事方法,亲爱的总理阁下。”空军元帅戈林笑着说道,“中国人是一个生性谨慎的民族,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他们在历史上一向也是这样。虽然他们去年就在西伯利亚集结了远远过布尔什维克党人们的兵力,但西伯利亚战场过于辽阔,他们还是宁愿在兵力达到5oo万人以上时,才对苏联动进攻。”
戈培尔有些惊异的看着戈林,似乎对空军元帅对中国的了解如此之深感到吃惊。
“是的。”希特勒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戈林的话,“我记得中国在汉帝国时期,曾经时刻面临着匈奴人的威胁,有一位皇帝还在同匈奴人的作战中受伤而死去。为了报仇,忍辱负重的中国人向匈奴人奉送了大量的财富和几位公主,以争取扩充军力的时间,最终他们集结起上百万的骑兵,把匈奴人赶出了亚洲。今天生的事,可以看作是历史的重现。”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人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取得了这样的胜利。”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似乎在提醒着希特勒什么,“而帝**队却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那么多胜利的。”
“是啊!他们的胜利虽然辉煌,但比不上英勇的德意志帝**队。”希特勒抚摸着胸前的勋章,志得意满的说道,“象我们在基辅合围战中,一次就俘虏了665ooo名敌人。另外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口袋战中,又俘虏了将近7o万人。这样的胜利,只是我们所取得的众多胜利当中的两个而已。”
“德国陆军的勇敢已经铸就了历史。”哈尔德上将说道,“虽然中国盟友为我们减轻了许多压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的后备力量不足,应该趁此机会挽回莫斯科城下的后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尽管德军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使希特勒得意忘形,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苏联将会很快投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展,德军的战场伤亡越来越大,人员的补充越来越短缺。到1944年年6月下旬,经过连续战斗的德国陆军共损失44万人,大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得到了补充。在德军不断的减员同时,遭受了惨重伤亡的苏军规模却还在继续扩大,尽管在战争初期西线苏军就伤亡了近2oo万人,其中将近一半的人成为了战俘,但是斯大林又迅动员征集到了53o万的后备人员。战争开始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估计苏军有将近2oo个师,现在这估计已经被修改为36o个师,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变化,当消灭了一打的苏联师之后,苏联人又不知从哪里变出12个师出来。德军的“闪电战”被证明在东线不再有作用,战争将不可避免的进入到消耗阶段,而这对军力缺乏的德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只要输入就能看布的章节内容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正文 (一千三百四十二)北极航线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1…3…9 10:21:27 本章字数:6545
希特勒对德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才一个劲儿的要求中国在西伯利亚动全力进攻,现在,中**队正在向苏联欧洲腹地推进,大量苏军被迫东调阻击华军的前进,德军的压力因此大大减轻。哈尔德说这番话的意思,是想提醒希特勒,德军的后备兵力比不上苏军,仆从国的军队又是渣渣,一定要慎重使用有限的兵力和有效利用中国人给西线带来的大好局面。
“中**队很快便会动又一次大规模进攻,我们正好可以全力夺取列宁格勒。”希特勒俯下身子,指着地图说道,“屈希勒尔元帅一直抱怨他的兵力不足,我决定再给他增加一些部队,攻下列宁格勒。切断摩尔曼斯克和莫斯科之间的联系。”
“我们的中国盟友一直要求我们切断北极航线。”戈林说道。
“北极航线带来的麻烦很大,即使中国盟友不提出要求,我们也要设法切断它。”希特勒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我们以前对这条航线的作用估计不足,现在我们必须要正视它带来的威胁。我不能一再忍受邱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对我这样的侮辱。”
在莫斯科战役结束后,伤亡惨重的德军在战场上现了大量英国和美国制造的武器,这才意识到了英美通过北极航线给了苏联人多大的帮助,由于北极航线带来的威胁日益严重,加之中国方面的一再呼吁,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了冰天雪地的北极。
但对海军力量严重不足的德国来说,想要切断北极航线并不容易。
事实上,早在苏联参战前,英国和美国就已经将大批的物资和武器装备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让苏联参战的买命钱)。北极航线的通常为冰岛,终点是苏联北方的两个重要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
北极航线从冰岛到摩尔曼斯克的距离为18oo海里(约合33oo公里),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约22oo海里(约合4ooo公里),普通运输船航行一般需1o至14昼夜,沿途经过海域基本都在北极圈内,气候异常恶劣,终年严寒,而且航线上还不时的出现暴风、浓雾和流冰,夏季是极昼,冬季则是漫长的极夜。在和平时期,这一航线很少有船只航行,但在战争爆后,如此艰险的航线却成了同盟国和苏联进行联系的最重要交通线,其运输量和运力都远远的过了伊朗铁路。
在得知英国和美国通过北极航线向苏联运送军火物资后,德国人立即做出了反应。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国空军在挪威部署了大量的飞机,德国海军的大量潜艇也进驻挪威,投入到破交作战当中。随着苏联战场的告急,英国海军和美国海军大大加强了北极航线的护航力量,德军的破交战变得困难起来。
随着在苏联战场上现数量越来越大的英美制造的武器,德**方日益感受到了这条原本不起眼的航线所带来的威胁,而且希特勒还十分担心英国和苏联联手进攻挪威(英国和苏联夹击伊朗并且最终得手就一度令希特勒十分愤怒和忧虑),切断对德国的铁矿石供应。希特勒因此开始向挪威调集兵力,一方面加强挪威的防御力量,一方面准备着手切断北极航线。
英国和美国以及苏联都预料到了德国一定会在北极航线上采取行动,因此美英两国都加强了北极航线的护航兵力。苏联海军从北极航线开通之始便出动巡洋舰和驱逐舰为运输船队进行近岸护航。在得悉德军对北极航线展开进攻后,苏联海军在加强了护航力量的同时,还采取了诸多的防范措施保障运输船队的航行。在接到运输船队起航的通报之后,苏联海军北方舰队便立刻派出侦察机侦察挪威海岸和熊岛海域的德军布置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将相关情报通知盟军驻苏联的军事代表团,由代表团转告英国海军部,最后确定运输船队进入熊岛以东海域的具体航线。与此同时,苏军的轰炸机和攻击机对德军在挪威北部和芬兰的航空基地进行压制,苏联潜艇也在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可能出现的航道上展开,监视并攻击出航的德国海军舰艇。在从英国出的护航船队进入到苏联北方舰队的作战海域之后,苏联人还派出了驱逐舰、护卫舰和扫雷舰,加强护航船队的掩护兵力。苏联海军航空兵也在运输船队上空保持6至8架飞机,为运输船队提供空中掩护,苏联战斗机中队则在基地待命,随时准备出支援。在科拉湾和白海航道的入口处,还有大量的苏军反潜舰艇和飞机进行反潜巡逻,搜索攻击可能出现的德国海军潜艇。
和苏联人的措施相对应,英国主要是出动海军舰队为运输船队进行直接护航,还派出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混合编队进行近距离海上掩护,必要时甚至不惜出动本土舰队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主力军舰为运输船队施行远距离护航。而驻扎在冰岛的英国岸基航空兵也经常出动为北极运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