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式飞向目标机。随着发动机的怒吼,龙峰峦和敌机距离在迅速拉近,望着敌机仍然没有发现自己,龙峰峦露出冷笑,将姆指放在机枪按钮上,把敌机套进瞄准环内,为了确保一击必中,龙峰峦并没有急于开枪,近些再近些。
“嗡!”听着头顶上传来的啸声,阪本先是一愣,扭头朝上空看去,只见一架飞机正冲自己俯冲过来,单翼机!全世界只有支那人使用这种飞机,他们来了,汗水随即从阪本造作额上冒出来。 “哒哒……”还未待阪本造作作出反应,双方已经拉近到不足三百米时,机枪声响了起来,数发曳光弹、燃烧弹拖着绿色红色的弹道直飞向目标。
葫芦岛03号码头,数辆轿车停于码头附近,码头周围戒备森严,数百名武装宪兵隔离了整座码头,此时码头上的气氛显的凝重,在码头上数十名宪兵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在码头一侧,近两百名穿着黑色德国潜艇制服的欧洲人,正在来回度着步子,这些人大都是警备舰队外裔水兵,全部是临时挑出了德裔水兵。
“绝不!你们这是在羞辱我!”对丁力云提出的要求,马克怒火冲天。和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抵达中国人的母港,他们竟然……竟然要这么对自己。 “马克,我的朋友,希望您能够理解,如果我们没有暴露的话,迎接您们的一定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这是为了我们彼此的祖国,如果协约国获知我们之间的合作,不仅会给我的祖国造成麻烦,同样会给您的祖国造成麻烦,到时我们也许只能靠向欧洲派出军队,来挽回面临的困境。”丁力云愧疚而无奈的说道。丁力云可以理解基地下达的命令,这么做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毕竟现在编队已经暴光了。
“拜托了!”丁力云向马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让我和我的部下商量一下。”看着难为的丁力云,马克犹豫了近两分钟后才开口说道,幸好这只是一场戏而已。
“这就传说中的L艇吗?”从望远镜中观察03号码头上的六艘L艇,司马自言自语。这是司马第一次目睹曾在一战和二战时,在整个大西洋播撒死亡阴影的L艇,潜艇灰色的艇身在朝阳照耀下,闪烁着金属光泽,海水不时拍打艇身,在艇边激出一圈白色泡沫和涟漪。曾几何时,司马在电影杂志上看到过这种曾是盟国船员梦魇的恐怖之艇,现在它带着一种强烈的威慑力和神秘感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
“这应该是L艇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如此艰难的航行到达远东吧!”想到六艘L艇大修后将会编入警备舰队的作战序列,司马心中忍不住激动起来,司马无数次想象过L艇的真实面貌,尽管这个时代的潜艇相对原始而落后,但此时这六艘L艇那漂亮的线形艇身,精致的指挥塔,甚至于连舰身上因长时航行而吸付的海生物在司马眼中都是如此漂亮。
望着六艘潜艇司马似乎看到了一艘艘日本战舰商船被鱼雷击中后,冒出滚滚浓烟沉入深海的场面。这六艘远洋潜艇将和警备舰队另外六艘美制中型潜艇一起构成未来一到两年西北潜艇的中坚力量,相比于六艘美制近海防御中型艇而言,这六艘远洋潜艇对警备舰队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加强舰队的水下实力。
而与此同时,03号码头上,十余名海军摄影机则用电影机记录着惊人的一幕,在恩斯克少校带领下,两百多余名神情 “疲惫”被疾病困扰的德国潜艇官兵向中国军队 “投降”。 “该死的,这就是在拍电影。”混在投降的 “队伍”中的马克看着恩斯克少校,心中咒骂道。中国人为了所谓的以防万一竟然策划了一场投降仪式,投降队伍大多是穿上德国军服的欧裔中国水兵。六艘潜艇同时向中国舰队 “投降”,真亏这群黄皮猴子能够想到,即便是瞎子都能看出其中的虚假。
“先生,会有人相信吗?”从望远镜中目睹 “投降仪式” 的沈鸿烈,没底的问。两艘驱逐舰在在返航回国途中,俘虏了六艘已经断粮达数周的德国潜艇编队,可能吗?他们为什么投降?为什么要向中国军队投降?
“有没有人相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相信。还有如果东窗事发的话,有些人也愿意相信,他们需要一个理由,所以我们只是在给他们准备一个理由。”尽管嘴上这么说,但是在心中司马同样没底气,这场戏与其说以备不时不需,倒不如说是司马在为自己吃一粒定心丸。戏尽管演的看似非常认真,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但戏总是要演的,有时候那怕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是假的借口,也愿意接受。
位于葫芦岛市的海军舰船第六研究所,是海军舰船处下属的三十六个研究所中并不显眼的一个,自第六研究所建成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研究所的所在。
“警备舰队俘虏了德国潜艇?在那里?”IG布勃。 洛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愣随即惊喜的大声喊道。作为一名潜艇设计师布勃洛夫一直都梦想有朝一日能够亲自到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德国潜艇上参观借鉴他们的设计思路,现在警备舰队竟然俘虏到德国潜艇。
IG布勃洛夫是俄国最出色的潜艇设计师,一年前为躲避革命者的迫害,在调查部特工帮助下,和其它俄罗斯技术人员一同举家逃至西伯利亚,辗转来到西北,在西北依然从事着自己的老本行:潜艇设计。1903年第一艘俄罗斯军用潜艇就是IG布勃洛夫设计,1901年1月在帝俄海军部的委任下,俄国海军部组成三人设计小组,领导者就是帝俄海军工程师高级助理IG布勃洛夫以及海军上尉MNBeklemishev、ISGoryunov上尉。当时布勃洛夫正受雇于波罗的海海军部船厂,三人接过命令随即就在海军部船厂展开工作,并于四个月后正式向海军部提交设计方案,同年7月方案审批通过被正式命名为 “113鱼雷艇工程”。
这是因为早期潜艇实则是种 “半潜舰”,它们只能在水下潜伏相当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充当水面舰只,所以功能上和鱼雷艇差不了多少。 “113鱼雷艇工程”于1906年完工并下水,这就是俄国潜艇史上的 “海豚号”。 “海豚号”的设计成功为俄罗斯研制更先进潜艇奠定基础。到1917年的时候,俄罗斯共有73艘各型潜艇在役,40艘或更多的在建,其中有32艘是在IG布勃洛夫领导下建造的,所以IG布勃洛夫顺理成章 地成为海军工程处主任设计师和尼古拉耶夫航会荣誉教授之职。
“海豚号”的成功也同样对体制有所影响。1906年原先的 “委任建造制度”被专业的设计制造部门代替,再就是波罗的海海军船厂 “水下舰船部”的建立,这套体制包括:设计师主管部门潜艇技术研发小组和制图部门以及潜艇建造车间。到1912年之前IG布勃洛夫一直是该部门负责人,其子GG布勃洛夫和VTStrunnikov;KIRuerovskiyBMMalinin也相继领导过该部。总之,IG布勃洛夫在俄罗斯潜艇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甚至于可以用俄罗斯潜艇之父来形容其地位。
只不过IG布勃洛夫现在已经成为西北海军处第六舰船研究所副所长及高级设计师,甚至于其创建的波罗的海海军船厂 “水下航船部”,亦有大半技术力量同样在过去一年半之中,先后移民西北,加入第六舰船研究所,成为西北潜艇业的骨干。
“布勃洛夫,我已经向海军处提出第六所参于俘获德国L艇的维修,相信很快就会得到答复,你和纳列托夫先生一起准备一下,带着你们的助理设计员和学员,准备上艇学习,要知道这可是德国人最新式的大型远洋潜艇,潜艇上可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潜艇技术。”
叶在非常高兴,尽管第六所集中了来自俄罗斯最优秀的潜艇设计师,而且尝试在俄罗斯潜艇基础上改进设计方案,制造布雷潜艇,但是近海布雷潜艇并不符合警备舰队的要求,警备舰队需要大型远洋潜艇,大型远洋潜艇并不是中小型潜艇尺寸的简单放大,尽管布勃洛夫和纳列托夫等人都曾设计过排水量1000吨左右的大型潜艇,但是诸如雪豹级的俄式中大型潜艇,无论是其武备或是航程都不能满足警备舰队的需要,他们的航程只有可怜的100海里左右,武备同样非常可怜。
但是德国大型潜艇却不同,德国潜艇代表世界潜艇技术最高水平,德国潜艇上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先进设备,多少会给第六所的布勃洛夫和纳列托夫两位主设计师一些启示,最终设计出可以满足警备舰队需求的潜艇,而不是像现在,第六所的工作只能围绕着进一步改造特攻艇,同时在纸面上设计 “俄国味”十足的近海防潜艇。
得到消息停下手头工作从工作室赶来的纳托列夫,一看到叶在和布勃洛夫,就连忙走过来,在布勃洛夫和叶在谈话时,一直在一旁静听。 “叶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登上那艘德国潜艇?”尽管只是一个铁路工程师,但设计潜艇一直是纳托列夫的最爱,而自己的设计中最骄傲的机械布雷潜艇,尽管已经得到警备舰队的定单,但是纳托列夫知道舰队所需要的是大型远洋潜艇,而在大型远洋潜艇设计上,纳托列夫并没有什么经验。
“很快的,如果不出问题的话,应该是在最近两天吧!海军处已经决定把那艘俘获的德国潜艇交给我们使用三个月,也就是说我们有三个月时间,去研究那艘德国潜艇。不过根据海军要求,这一切必须保密,尤其是俘虏德国潜艇一事,要知道全世界都等待分享这块大蛋糕!”当叶在和布勃洛夫焦急的等待从 “俘虏”的德国潜艇上分享蛋糕时,远在西北的西北光学仪器公司,同样接到一份来自海军处的通知。
“海军处让我们派出最出色的技术人员去葫芦岛,警备舰队意外俘获德国潜艇,我们作为军方承包商之一,被允许考察德国潜艇的先进技术。我想海军是希望我们复制德国的潜望镜,要知道我们的潜望镜设计和制造不过刚刚起步,甚至于还赶不上美国科尔摩托根公司,更能和德国卡尔蔡公司相比了。尽管德国潜望镜技术起步较晚,甚至技术专利都是来自国外,但是现在他们的潜望镜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国家。德国人已经为其无限制潜艇战研发制造了完美的现代潜望镜,你暂时先把手头工作放下来,带上我们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去葫芦岛,争取尽快完成对德国潜望镜技术的吸收工作。”
在西北光学仪器公司的一间设计室内,文致祥对一名年青技术员交待道。研制新型潜望镜是西北光学仪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技术资料,只能研究美国落后的潜望镜技术,而现在来自海军处的这个通知,对于西北光学仪器而言无疑是一个意外惊喜,对于先进的德国潜望镜技术,西北光学可是向往以久,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上对于西北每一个与潜艇相关的企业而言,德国潜艇的到来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毕竟这个时代德国潜艇技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而在潜艇设计和技术上,西北几乎一片空白,既便是在后世,中国的潜艇技术,仍然惨不忍睹。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忧虑!
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位于葫芦岛港西侧,这座拥有十六座封闭船坞、两公里舾装码头的大型造船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造船厂,其规模仅次于中华船业集团刚刚投资建设的长兴岛造船厂,但在技术实力上,海军造船厂甚至不亚于此时欧美日任何一家大型船厂。
在海军造船厂内,除了一万多余名中国造船工人之外,来自德国、美国以及俄国的2000余名熟练技工和工程师进一步充实了海军造船厂的技术实力,尤其是700名为躲避革命逃至西北的前帝俄海军部舰船设计师以及俄罗斯各船厂的高级技工,更是弥补了海军造船厂技术人员不足的局面。
02号船坞,是一座长为140米、宽40米的封闭式船坞,此时船坞中非常意外的出现了海军宪兵队的身影,船坞大门处,有武装宪兵站岗,甚至于其间夹杂有海军情报处官员,情报处的军官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原因,负责保密。戒备森严的船坞内,数百盏大灯灯火通明,里面孤零零摆放着一艘德国U81级远洋潜艇,潜艇四周工人正忙碌着刮去艇身上厚实的海洋附着物,技术人员则在测量潜艇的尺寸,工作正井井有条进行。
“完美!”戴着口罩的亚历山大罗斯仔细检察德国人的潜望镜。堪称完美的潜艇潜望镜折服了亚历山大罗斯,这个俄罗斯海军瞄准镜设计专家。潜艇舱内几乎看不到军人,大都是军方研究所以及承包商派来的技术人员, “俘获”的德国潜艇对于他们而言是无价之宝,甚至连德国鱼雷也被海军第五研究所拖去数枚,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参考,设计出西北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