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感疫苗?”伍连德先是一愣,然后旋即将和”尽人事”一语联系在一起,如果疫苗有用的的话,或许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感染。
此时几乎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都出现了 “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疾驰”的场面,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街头满是无人认领的尸体散布数日的场景,戴着口罩的穿行在街上的警察,呼唤活着的人走出家门,带走亲人的遗体安葬。
在全国很多城市重感冒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在持续上升,绝望的情绪在举国上下的大多数城市中蔓延。在中国并不像欧洲那般,在欧洲的报纸上充斥着战事新闻,重感冒尽管比中国更加严重,但是无疑战争更为残酷,但是相比于中国的报纸上充斥着”骨痛病”的”死亡”报道,从精神上折磨每一名国人的神经。
流感从广州到东北,从上海到四川,到处流行,哈尔滨10%的人感染;温州有10%的病人死于流感;抚顺患者7000人,煤产量减少75%;蔓延广泛,在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学校停课,商店歇业,而齐齐哈尔和长春每日各死百人,棺材商来不及制造棺材……
第一百九十九章 于红玉的野心
共和七年,西元1918年10月30日。这个秋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欧洲战场上的大战并没由于美国人参加了欧洲大战,而显现出协约国对同盟国地战争正在接近胜利。尽管德国人的鲁登道夫攻势并没有取得预定地战果,但是却仍然成功的改变了战场态势,那些观察家们预计,这场战争至少还会持续三年以上。
在环境恶劣地战壕里作战的协约国士兵们虽然满怀希望,但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悄来临,流感杀手钻进了战壕,士兵们畏寒高烧,全身乏力,像得了一般感冒,普通感冒并不可怕,无论患者吃药还是不吃药,几天就能痊愈。然而,这一次,病人地症状迅速加重,高烧不退,病人因缺氧而拼命喘息,直至带有血腥味的泡沫从他们的鼻子和口腔中冲出来,许多人窒息而死。士兵们这才明白,大祸临头了。杀人流感蔓延开来,死亡人数迅速上升,仅军人在两个月内就死了43000人。
欧美地医学专家们发现,这次流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流感,一般感冒大多能自愈,死亡者多为老人和儿童,死亡率为0。1%,而这次流感对20~40岁地青壮年最具杀伤力,一般流感死因多为肺炎等并发症,而这次流感却直接杀人,患者在得病后数小时内即迅速死亡。
1918年9月,随着战时物资地航运,杀人流感在美国波士顿出现,随即传遍全美。这一次,美国人终于看到了杀人流感地狰狞面目,仅仅在10月,美国就被 “西班牙流感”杀死了2万人,死亡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地5%;在纽约仅10月23一天,就有851人死亡。在随后地日子里 “杀人流感”沿着贸易路线和海运航线,通过带病毒者向全球传播,横扫北美洲、欧洲、亚洲、巴西和南太平洋,造成极为严重的伤亡,而在印度的死亡率特别高,每1000人中就有50人死于杀人流感。
这是名副其实地杀人流感,其死亡率高达25%,是一般流感地20~200倍。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几个朋友上班地路上还在聊天,其中1个人突然得了流感,还没等到下班就死去了。甚至还有一个更为恐怖的事情,4个女人兴致勃勃地玩桥牌到深夜,相继得了流感,一夜之间竟然死了3个。
在亚洲,在中国肆虐的流感病毒横贯整个国家,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上都出现了他的影子,整个中国的上空完全被一种恐惧地氛围所笼罩着,如死一般的冷寂。也许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有那个民族曾像中华民族这般厉经苦难,凤凰涅盘或许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次次创造奇迹的根源。
尽管此时中国有数以百万计地民众感染了重流感,但却并没有引起普遍范围的恐慌,至少没有出现像美国那般拒绝戴口罩会被警察击毙的恐慌!在防治这场传播范围极广地 “风瘟”之中,除了各地引用的西北的现代化的隔离制度起到了显著成效之外,中医对这种重流感似乎有着良好地治疗效果,无论是人们熟知地 “银翘散”由卝纹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或是各地官府在报纸上发布地防治药方,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如果说这场重流感带来地最大地改变是什么,恐怕还是以西北为起源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得到实施,为了自己地健康,国民开始讲究起个人卫生,这时讲究卫生不再是一个口号,而被当成 “活命之本”,无论是再坏地事情总有好的一面。病情在漫延、死亡数字在增长,但是生活仍然需要继续,或许会出现行人倒于路上,工作时倒于案台地意外,但是生活仍需要继续,工作仍然需要进行。
玟瑰园社区是西北市地一个高档社区,过去每到傍晚时,居住在社区内的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地中外居民总是会轮流在各自的家中举办沙龙聚会,而那些太太们也会不时地举行聚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这种悠然自得的生产随着地流感的爆发,而无限期的停止了下来,按防疫令的要求,无论是官方或民间禁止一切聚会活动,以避免流感爆发。
临出门前于红玉和过去一样,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衣袋,直到掏出一张纸片后才放下心来,纸片上记录是于红玉家人的联系方式,在报纸上已经刊登了多起认尸启示,大都是患有重流感倒于街头地行人,为此边防公署特意在报纸上登出启示要求地人们随身携带联系卡片,以备出现不测后警察或医院与基家人取得联系。
“街上又冷清了不少!”看着车外冷清的街头,于红玉不禁有些感慨流感对生活的影响。所有地百货公司、饭店、电影院、歌剧院都被勒令停业,官方或私人聚会亦被取消。过去在广场、公园随处可见地 “街头政治家”们亦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于连因伤退役地官兵同样没能享受到社区荣军会为其举行的地归来集会。
半小时后,于红玉地车驶进了于氏航空工业公司,停车时望着那些进出工厂的工人,于红玉心中可谓是充满了侥幸: “幸好自己地工厂没有出现流感病人,否则可真就麻烦了,”于氏航空工业公司是于红玉的心血所系。八年前,尚在美国留学的于红玉看到《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用整版通栏大标题刊出 “他为中国龙添翼”地海报,并以巨龙、冯如飞机和冯如像作为套题装饰,详细介绍了冯如其人其事后,即心对航空心生向往之意。
一年后,在1911年1月1日,当冯如又驾机绕三藩市海湾 “多次”飞行表演,最高时速达到57英里最高飞行高度达到350英尺,绕海湾续航达20英里,续航时间达到20分钟,已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西人士前往观看飞行。欧、美各报也交口称颂: “君之名誉时已飞腾于世界矣!”冯如为中国龙添了飞翼,为中华民族、为祖国赢得了无上地荣光,成为当之无愧的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当时在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地于红玉同样见证了那场盛事。
正是冯如那场为祖国赢得无上荣誉的飞行,让于红玉决定转学在全世界尚属最新科技的航空工程,以像冯如一般投身于新兴的航空事业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麻省理工学院专攻了三年地航空工程后,又在莱特航空公司以及寇蒂斯飞机公司等多家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了近三年,参与了多型飞机的设计制造,直到一年半前方才回国。
早在美国时于红玉便听说了西北航空业的名声,刚一回国便选择在西北航空学院这个世界上航空最先进之地学习了一年,以学习最新地航空技术。毕业后,于红玉并没有选择像其它地同学一样,进中华航空、西科斯基航空等十余家飞机公司或研究所出任设计员,于红玉选择了另一个和他人截然不同地道路,自己投资建立一家飞机公司。
相比于他人出身南方实业大家族的于红玉,有着同学们无以比及经济后盾作为支持,得到家庭的数十万元地资助后,再加上公署和私人的高新工业风险投资,仅不过四个月,于氏航空工业便生产制造出第一架H…1D轰炸机,并交付空军使用。飞机是中华航空工业外包定单,利用大公司外包定单生存,是西北二十余家小规模的飞行制造公司地生存之道,新创建的于氏航空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于红玉从来没有满足过。像现在这样,公司地生存全部系于接受的大公司定单,外包定单不菲的利润回报不是于红玉地追求,于红玉内心的野心是想让自己和冯如一般,用自己设计地飞机,为祖国赢得荣誉,并最终像秦国、谭根、厉汝燕、西科斯基、王助、巴玉藻等西北航空泰斗一般,进入西北工业品展览会的那座”名人堂”,在未来,只要有人们提及中国航空工业就会提到于氏航空和于红玉,才是于红玉地最终目标。
“于经理,高先生已经在办公等您半小时了!”于红玉前脚刚进办公室,秘书便连忙汇报道。一头金发的女秘书的戴着一副大口罩,娇好的面容掩于口罩之后,只有那双如宝石般的碧眼闪烁着灵动的目光。随着大量的德裔以及俄裔移民涌入西北,在西北地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可以看到这些金发碧眼地外国人。
现在西北市地外国移民已经达到市区人口的15%,这些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地外国移民充实了西北地智库,为西北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过相比于他们在中国其它城市的同胞,这些外国人大都加入了中国国籍,并放弃了外国人地一切特权,这是西北引入外国智力地根本原则。
“玉炎,你可来了!我说过,你绝对不会为自己的投资后悔。十万元,会让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比星十三双层发动机更为优良!而且绝不会像双层发动机一样过热!而马力绝不逊于双层机!”端坐在办公室之中地高伟峻一见于红玉便面带傲色的说道。作为一个工程师高伟峻有自己骄傲地理由,通用动力公司地那一群中外航空发动机专家们无法解决的问题,被自己解决。高伟峻并没有像自己的老师曾贻经那般,选择为西北通用动力公司工作,而是在纸面上解决了发动机问题后,便自己单独建立了一家工作室,而于红玉是高伟峻发动机设计室的唯一地一名资助者。
“样机已经制造出来了吗?”于红玉面带惊喜之色地问道。之所以投资高伟峻的设计室,除了为满足自己正在设计飞机的需求之外,更重要地一个原因是为了利润。于红玉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设计师,同样还是地一个商人。
西北大型飞机的研制,一直受限于发动机,就像秃鹰式俯冲轰炸机一般,尽管现在的产量已经达到千架,但是发动机过热的问题,到现在都不能解决。前后已经有数十架飞机在训练或战场上因发动机过热坠落,甚至造成了数名飞行员坠机受伤后被俄军俘虏,这一切都是空军无法接受的,空军需要新地发动机,甚至于新的飞机。双层发动机功率尽管非常庞大,但是就其安全性而言,不过仅仅只是过渡性产品,而其易过热地缺点,一直是其无法妥善解决的毛病,尤其是在空军提出地大型运输机、轰炸机的设计方案之后,这些问题不解决,空军就不可能接受新地定单。
“样机台试功率达到680力,未来至少能增加到720力!现在已经在进行16个小时的连续试车,到现在仍然没有出现任何故障。知道吗?三个小时前,研究室的韩主任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有公司已经决定出资收购,你永远不会后悔自己的投资,这笔投资至少能为你挣回50万!你地意见怎么样?是卖还是不卖?”高伟峻面带骄色的伸出了两个手指头,100万对于高伟峻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于红玉是投资者,自己必须要询问过他地意见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高伟峻之所以能够解决单层多气缸航空发动机地问题,实际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而是因为研究室资料里一些残缺不全的资料,正是那些航空发动机的理论资料为自己提明了方向。当初自己老师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不过后来在失败了十七次之后,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而自己不过是沿着老师开启的那条路走了下去。那些理论资料可以有效解决老师设计单层十三缸发动机的种种问题,现在仅只是样机,但是可靠性和功率就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有时失败和成功只不过是一步之遥而已,只不过有人坚持了下来,有人没有坚持下来而已,高伟峻属于坚持了下来的。
“卖掉他,无论你我都没有生产发动机地能力,卖掉它是最好的选择。”于红玉几乎连忙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自己的目地不在发动机而在飞机,之所以投资发动机的根本原因,正是为了给自己的飞机提供动力上的多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