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坐看尘起时 >

第55章

坐看尘起时-第55章

小说: 坐看尘起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她的孩子们,她不在乎自己怎样地受病痛的折磨。

可是,可是,菘陵盐矿所带来的异动并未因苏府的退让而完全消失……一辈子都生活在宁远侯府和苏家这两个显赫地方,对时局有着敏锐感受力的任夫人,到底难以抑制内心的不安。她不怕病痛,就怕即使这样,她终究还是不能保护这些孩子平平安安地幸福着啊!

财富与权势,当这两样东西正是不安之来源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与严陌华浅浅地说了几句话,苏寄宁便稍嫌安静地坐在榻边,微笑着听大家叙些家常谈笑。都知道寄宁侍奉任夫人好几天,想是疲倦了,也就不再扯着他说话,秦宛青命丫鬟送上一碗参汤,便坐在旁边的凳子上陪着任夫人她们聊天。

苏寄宁慢慢地喝着,那碗价值千金的参汤到底有个什么特别滋味,他已品不出来,心中的苦涩早漫过舌尖,把所有的味道都掩去了。

早知道这样的大家族不会是上下一心的,可是当祖父明确告诉他说家中出了叛徒,而母亲有意染上重病只是要为他求得这个回渌州的机会的时候,苏寄宁第一次觉得惶然。

是谁背叛?向谁背叛?用了什么去背叛?

祖父依然冷静且威严,可是一切到底不在他的掌握中,苏寄宁知道。

但,他却只能继续在遥远的京城中平平静静地去做什么盐运司副使,只能暗中小心又小心地探查,不让人有机会弹劾他这苏家大公子为官又经商。

十天后,苏寄宁乘船逆渌水而上,往京城赶去,秦宛青跟他同行,以着拜访外祖宁远侯的名义。

大病还未愈的任夫人当然没有出门去送别儿子,就让送夫婿严陌华同时先行返京的女儿苏寄月代她去了。

看着显得空落落的屋子,任夫人有点失神地靠在软榻上。院子里,丫鬟迎进来几个中年的女人,是南陵萧门的当家主母孟夫人派来问候的。

孟夫人——孟家?

她想起她最小的女儿寄辰,正是预定要许给孟家的。

家主孟僖,也就是孟夫人的父亲,本人身为当朝丞相,孟僖的二弟为户部侍郎,而宫中太后是孟僖的妹妹。这样的背景,丝毫不逊于宁远侯任家。

萧门,这个昭国最大的武林门派,掌控着漕运和马市的庞大力量,在弘光帝眼中,是个什么地位?

会因为这位孟夫人,而与苏家有所不同么?

她闭一闭眼睛,命丫鬟扶着自己好好地坐起来,等着来人。

第三卷 平地风云 第八章 临海的使者

这次严陌华到渌州来,成了第一个探访严陌瑛住所的严家人。

对弟弟的居所,严陌华没有什么意见,落云轩虽简单,但雅致、宁静,不管严家是多大的世族,不管严陌瑛要怎样大隐于市,到底一门书香,奢华浮夸的装饰,入不了严家人的眼。当然,太过简陋的居所,也是会让严陌华心酸的。

只是经过重瑛书铺的时候,严陌华还是止不住深深叹息一声。他那个聪明绝顶的弟弟,真的要一辈子蜗居在这小小的书铺内,寂寂等白头么?

可是这样的话,在面对严陌瑛的时候,严陌华是不会说的。正如严家每一个人都绝口不提严陌瑛的未来一样——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

不过,唯一值得严陌华高兴的是,原本他们都担心会变得越来越沉默的严陌瑛,此番见面,竟然没有如意料中的更显消沉。这个消息,肯定会让严父严母稍稍放下心来的。

严陌华走后的第四天,严陌瑛亲自编写的华英公主传》完稿。再三展读后,严陌瑛开始期待兰尘看到这篇传奇时的样子。

他的文笔虽不若哥哥严陌华那般精彩,但也还是很好的,而且华英公主的故事更胜在她传奇般托起两位帝王、征服叛乱王侯、整顿朝堂的经历,对这样谋略性思量的把握,便无人能出严陌瑛之右了。

好好地收起底稿,严陌瑛正想拿起一本宋书》翻翻时,管家在门外轻声道。

“公子,有客人求见。”

这倒是稀奇,除了交友不善的顾显,严陌瑛可没别的熟人。

“说了我不在吗?”

“已说了主人家不在的话,但那人说出了公子的名字,自称姓陈,并说是北疆并肩杀敌过的老友。现在小厮还在否认,我赶紧来回公子。”

“……什么样的人?”

“一个是中年男子,长须,面色偏白,沉稳而精明,谈吐不急不徐,卦师打扮,一个是年轻男子,身材高壮,随从打扮。”

“没有人跟着他们吗?”

“目前还没有发现。”

严陌瑛摊开书册,手指轻轻拂过光滑的书页。北疆,北疆……他唯一到过的北疆,是那片茫茫大漠,在那里,他确实曾在某人麾下效力过,而那人帐下,有个喜留长须的谋士,他姓陈。

“请他们进来。”

“是。”

管家躬身退开,没一会儿,领着两名男子进了落云轩。走在前面的中年男子一看见严陌瑛,便朗然笑了起来,他果然是当初还被封为平西王时的沈燏帐下那陈姓的谋士——陈良道。

“二公子,我们可是好{炫&书&网久没见了!”

请他们二人坐下,严陌瑛淡淡笑道。

“是啊,过了这么多年,难为陈先生还记得在下。”

“如何忘得掉?那一年的二公子与顾公子,迄今都还是昭国的传奇呢!”

“先生说笑了,所谓江山为盛,才人辈出,我等只如过眼云烟罢了,倒是东静王与陈先生才是真正不衰的传说。”

看着始终淡然的严陌瑛,陈良道打住话题,转而环视这间书房。

三面墙壁皆是书架,满满地放了一屋子的书,当中一张极大的桌子,窗边一个小花架,只放了盆碧绿的兰草,花架过来是三把椅子和两张小几。他们正坐在这排椅子上,严陌瑛手边则摆了一本摊开的诗集,似乎在他们来之前,他正翻阅着这本书。

一袭简单的月白衣衫,一顶整齐地束住头发的白玉冠,淡远的眼眸里只有平和,这样的严陌瑛看起来,倒的确像极了儒雅书生。身为严家的子弟,即使严陌瑛从未传出如其兄长般显赫的文采,文学底子却是怎么都不会薄的,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是,假若曾经顶着“智冠昭国”之名的他这么多年来真的都只是舞文弄墨而已,那却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

“他叫沈瑄,王爷的侍卫。”

陈良道这时才给严陌瑛介绍随同而来的年轻人,看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举手投足却皆有磐石之稳。应是东静王到临海后新招募的下属吧,因为他原先的部属早在迁封东静王的时候就全部被弘光帝截走了,而陈良道,也不是一开始就跟着他去往临海的。

与沈瑄打过招呼,严陌瑛抬手合起诗集,却把书放在了手里。

“陈先生此番莅临,是顺路来找我叙叙旧的么?”

“……不是顺路,我是专程拜会二公子的。”

“这可真让在下惶恐了,不敢当。”

严陌瑛依然淡淡的保持着谈话的距离,他看看屋外渐昏的天色。

“两位今晚会在渌州留宿吗?不知是否已遣人知会了迎宾驿的官差?听说渌州的迎宾驿终年门庭若市,投宿的官宦极多。”

“二公子放心,我们另有下处。”

陈良道笑着回应,同时不给严陌瑛送客的机会,直接道。

“我想二公子应该已经猜到了吧,陈某是代王爷来请二公子出山的。二公子才智卓绝,经营书铺固然是件雅事,不过王爷曾说过这么句话——严陌瑛这个人哪,还是更适合指点江山!”

沉默片刻,严陌瑛淡漠地开口。

“陌瑛多谢王爷抬爱了。不过纵使我还有那份能力跟随王爷,我也绝不能去临海。我不能出仕,陈先生,你知道理由。”

“……先帝,已经过世了。”

“呵,并不是只有先帝才会那么想的。”

“那么,二公子如何看待王爷呢?”

“堂堂东静王,岂是在下能随意给予评价的?”

看着避开矛尖的严陌瑛,陈良道叹一口气,半晌才道。

“二公子,你了解王爷的为人,所以我不再多言他是否值得良才追随。而二公子究竟适不适合在重瑛书铺里沉寂终老,这也不是我能置喙的,因为公子对自身状况的了解,绝对深于任何人。至于王爷如今的处境,想必公子十分清楚,他不便前来渌州亲自请二公子,但他衷心期待二公子能如当年定西梁那样,与王爷一起突出重围。”

在陈良道这么说的时候,严陌瑛的手指一直无意识地抚着诗集的封面,脸上一派平静,末了,才淡淡道。

“陈先生,昭国多才俊,你又何必执着于在下的昙花一现?严家,当不起。”

“——王爷,会着人保护严家的。”

“可是我担不起任何闪失。”

严陌瑛站起来,把诗集放回到书桌上,背对着陈良道二人。

“烦请陈先生转告王爷,陌瑛已过惯了消遥日子,再没有那份能力随王爷争战了,只有与诗书为伍,才适合严陌瑛……适合严家。”

注视了严陌瑛的背影好一会儿,陈良道也站起来,笑着拱拱手。

“好吧,我会把二公子的顾虑转告给王爷,也请二公子三思,王爷是十分期待再见到二公子与顾公子的。”

没有客气的挽留,严陌瑛只送陈良道与沈瑄到落云轩的门口。这两人出了严宅,七拐八弯后,才径往城西而去。

在小巷深处一座外表平常,内里却一层层浓荫幽静的宅子里,沈珈已等待多时。终于,属下进来禀报陈良道与沈瑄已经安全回来。

沈珈迎出书房外,还未来得及换下卦师装扮的陈良道走过来,后面跟着沈瑄。三人进入书房,关好门。沈珈一边倒上茶水,一边问。

“陈先生,怎么样?”

“不行,严陌瑛不肯出山。”

“他果然还是放心不下严家人的安危么?”

“……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京城毕竟在天子脚下,一旦王爷的事暴露,我们确实无法绝对保护严家人。”

沈珈略沉思片刻,道。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严陌瑛改名换姓留在王爷身边,待一切平定后,再恢复他真正的身份。”

“这倒也是个法子。”

陈良道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

“可是恐怕也难以说服严陌瑛。他当初离开王爷,就是因为掌管玉昆书院的严家已是权势显赫,而他一旦在军政上立下大功,那么严家的地位与影响力就会高得让人不安了,先帝那时的那句话,让严家人十分忌惮,所以即使是王爷,我担心他们也不会轻易相信。”

这是一道难解的题,倘若能干的臣下一再建立功勋,那么到封无可封的时候,最尖锐的矛盾就将产生在君臣之间。不管曾经怎样地共患难,也弥补不了这时一点小小的猜忌。

陈良道没有解决的方法,否则东静王如今也不会如此被动。

“严陌瑛真的有那么厉害吗?陈先生,您亦是顶尖的谋士,值得为一个这么多年都再未涉足官场与战场的年轻人如此费心?”

沈瑄颇有点疑惑地看向陈良道,沈珈的视线也随之落在陈良道身上。沈燏对严陌瑛的执着的确让他们不解,虽说严陌瑛那年的表现非常突出,但究竟已过去了六七年,一个没有多少从军经验,后来又一直沉寂民间的年轻人,真的值得立下常胜旌旗的东静王如此垂青么?甚至,还超过了对陈良道的重视。

“呵,严陌瑛啊……”

陈良道看着两个年轻人,笑着端起茶杯。

“我到现在也仍然是个很自负的人,普天之下,我不认为有多少人能在我之上。可惜,面对严陌瑛,我大概只能算是临海的那片海湾,再怎么广阔,再怎么深,又如何比得过更远处的大海?当然,严陌瑛毕竟欠缺了磨练,但既然他已经具备了莫测的深广度,磨练于他,也就是一蹴而就的事。”

沈珈与沈瑄互看了一眼,如此评价,让他们不敢相信。

“严陌瑛,他真有如此本事?”

“细分起来的话,严陌瑛更适合为王爷谋定战略、掌控全局,后备之事,我代劳便可以了。”

对于这个年轻人,陈良道绝不吝于给予最高的肯定。正如有人曾如此评价过严陌瑛。

“此子有经国之才,深谋远虑,其计奇诡,当可主天下。”

说出这番评语并使之远播京师的人当然别有心机,但却也不能说他评错了。只是“佐”与“主”,一字之差,给先帝的印象便隔着天地。

“可是,他的才智不会泯灭么?”

“呵,真正天才的人,是不会容许自己饱食终日、心中无事的。会思索,才智便只会更精进。”

沈瑄陷入沉思,不再搭话,沈珈则问道。

“那,陈先生,我们还需要继续监视严陌瑛吗?”

“不用了,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注意出入严宅的外人。对了,那个叫沈兰尘的女子,仍是偶尔去一下重瑛书铺?”

“是的,她已经有好些日子没出现了。”

“薛羽声那边呢,她有没有再去?”

“自上次风雨台之约后,她去过一次含笑坊,还是跟那名叫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