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576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576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麻痹对手,近期,长安朝廷将与西夏人继续谈判,并主动派出使者赶赴燕京和女真人议和。另外,派使者赶赴东南,主动提出结盟抗金,想方设法破坏东南叛逆和女真人联手共击中原的意图。

李虎离开长安后,国事由宰相和在京宰执大臣共议。铁鹰坐镇代北,李锦坐镇太原,王渊和岳飞坐镇中原,毛军和张关羽坐镇荆襄。

十二日,王妃罗思南回到了长安。

李虎亲自赶到城外迎接。夫妻两人自第二次西征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没有见面了,这次好不容易相聚,但仅仅数日后,李虎又要开始第三次西征,夫妻将再度分离。

耶律明月带着两个孩子上前拜见李虎。长子李明道已经六岁,长得很结实,脸上的笑容看上去很憨厚,但眼神却带着三分狡黠,言行举止倒是中规中矩,谦恭而知礼,没有那种轻浮傲慢的纨袴之气。李函蕴四岁多一点,长得像她的母亲,小美人胚子,大概因为整天和李明道在一起的原因,兄妹感情好,一直黏着李明道,形影不离。李明道有心和父亲说说话,但这个小妹妹缠着他不放,无奈只好抱在怀里,跟在李虎后面转悠。

李虎看到孩子非常愧疚,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补偿他们,尤其当他伸手想抱抱李函蕴却被拒绝的时候,心里竟然一阵痛楚。耶律明月心细,叫李虎改乘马车,一家人坐在一起,让李虎尽量挤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

“爹,你又要去打仗吗?”李明道牵着妹妹上了马车后,不待李虎说话,马上问道。

李虎神色一黯,苦笑点头。

“什么时候走?”李明道眼前一亮,急切问道。

李虎转头望向罗思南和耶律明月,一脸歉意,“大概三四天之后。”

“这么急?”罗思南惊讶地问道。

“我要去兰州。”李虎叹了口气,“路途遥远,战事紧张,越快越好。”

“爹,我想陪你一起去。”李明道忽然说道。

李虎下意识地摇了摇头,“不行,你太小了……”接着他蓦然想到了什么,李明道或许不是想上战场,而是想和自己待在一起。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老爹,想到了那段漫长而不堪回首的逃难岁月。

“爹,带上我吧,我想去,我会听你的话。”李明道恳求道。≮更多好书请访问。。≯

“不行。”耶律明月断然阻止,“绝对不行,想都不要想。”

“娘……”李明道似乎有些畏惧耶律明月,转头向罗思南求助。罗思南正想说话,耶律明月已经抢先开口了,“这次绝对不行。上次你竟然把孩子带到了战场。这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这件事绝对不允许再次发生。”

李虎恍然,怪不得李明道要上战场,原来他已经被自己的母亲“教坏了”,而这位母亲就是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她的教育方法果然与众不同。

罗思南却是一脸尴尬,玉脸绯红,虽然知道李虎不会因为这件小事埋怨自己,但不管怎么说,把年仅六岁的儿子带上战场,确实不适当。

“哥,我也要去。”李函蕴抱着李明道的胳膊,嫩声嫩气地说道。

耶律明月更为恼火,一双丽眸顿时瞪向了罗思南。罗思南大为窘迫,急切间,抬手就给了李明道一下,“在家待着,哪里都不许去,否则打断你的腿。”

“你为什么要打他?”耶律明月一把抱住李明道的脑袋,冲着罗思南就嚷上了。

“这都是你惯出来的。”罗思南总算找到一个反击的机会,“如果不是你惯着他,他敢偷偷跟在我后面上战场?”

李虎晕了,低头望着李明道,却发现他脸上带着一丝浅笑,眼神很有些诡异。

第三十四章 事事牵挂

声名显赫的王妃罗思南到了长安,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李虎把李清照一家、岳飞一家都请到了帅府,吃了一餐团圆饭。

罗思南的性格开朗豁达,容易与人相处,不管是赵氏两位公主,还是李清照和岳母姚氏,对她的印象都非常好。李明道和岳云因为年纪相仿,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第二天,太后和幼帝在皇宫召见了李虎和罗思南。回到府上,在京宰执大臣、各府署官员、参加骊山议政的地主商贾纷至沓来。李虎离京之后,实际主政的就是这位王妃,而关于这位王妃的事迹早在官员中广为流传,她的强势和果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直接决定了变革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西征能否达到预定目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李虎在给罗思南的一封封书信中详细述说了变革策略和朝政争执,这使得罗思南对长安发生的事基本上有所了解,另外董小丑、黄涉、柴云、原野、范直昌等人全部留在长安,可以给罗思南以有力支持。

这天晚上,李虎和罗思南彻夜长谈,仔细交待每一件事情。

李虎最牵挂的就是黄河决堤后造成的水患以及那些灾民的赈济和安置。目前宋金两军对峙于黄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堵塞决口并不现实,不如因势利导,把黄河水道一分为二,一部分沿着济水进入山东流进大海,一部分则南下沿着泗水、汴河、涡水进入淮河,然后引入大海。这个方案省时省力,也符合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

“今年冬天,黄河水道的疏浚和灾民安置是重点,务必全力以赴,确保中原地区的稳定。”李虎嘱咐道,“朝廷没有能力同时在两个战场作战,中原一旦发生暴乱,女真人和东南叛逆势必乘火打劫,王渊和岳飞顾此失彼,极有可能丢掉中原。”

罗思南郑重点头,“今年冬天我亲自赶赴汴京巡视黄河防线,督促水道疏浚,确保每一个灾民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这要看形势发展,如果西北战场的第二个攻击阶段顺利完成,你可以找个时间去中原一趟。”李虎说道,“中原战场,王渊稳重,开封一线的防御没有太大问题,我担心的是江淮一线。打东南,首要条件是攻占江淮,夺取荆襄。目前荆襄在我们手上,岳飞的任务就是攻占江淮。他这个人打仗擅长捕捉时机,一旦时机合适,肯定要出击。如果小规模作战,你可以支持他,但绝对阻止他进行大规模作战,以免让朝廷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罗思南笑了起来,“怎么?你这个弟弟现在连你的话也不听了?”

“我不打人家,并不代表人家就不打我。”李虎笑道,“我虎烈主力发动西征的事瞒不了多久,女真人和东南叛逆都有可能乘机攻击中原。王渊势必据险而守,有惊无险,但岳飞不喜欢防守,在他看来,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这才是我担心江淮一线的原因。”

“我会约束他的。”罗思南说道,“希望议和使者能发挥作用,给朝廷赢得足够的时间。”

“荆襄一带最近有几个州县爆发叛乱,但规模小,都是当地官员的叛逃,百姓没有参予。随着诸多减赋减税措施的实施,今年秋冬百姓的日子要稍稍宽松一些,但有件事必须注意。”李虎的神情渐渐严肃,“这次西征的军需主要来自各地的地主商贾,他们有可能乘机加大对底层百姓的盘剥,让百姓的日子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瓦上加霜。你要督促各地府署,加大监督力度,密切关注,若有人胆敢和朝廷对着干,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罗思南自然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随即建议往各地派出监当使臣,在监督各地赋税征缴的同时,也监督新政策的实施情况。李虎稍加考虑后同意了。

除了黄河水患最为李虎牵挂外,另外就是财经制度的变革实施。

李虎用了很长时间给罗思南详细解说,但罗思南却有自己的看法。

“现在天下三分,在我们的控制区,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尤其突出,我们当前的重点是利用现有的土地养活庞大的人口,在粮食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商业?”罗思南对此表示不解。

“战争在消耗更多粮食的同时,也大量消耗其它战争物资,而这些物资的消耗势必带动手工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武器,从铁矿冶炼到制造成功,再运到战场,其中牵涉到矿冶业、铁器木器漆器皮革等制造行业、运输业等等,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李虎解释道,“战争在消耗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所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生存问题。”

“但是,正如你所说,我们控制区的土地少,产出的粮食满足不了这么多人口的需要,这时候,商贾的作用就出来了。我们利用这些商贾和东南地区进行回易,我们用发达的手工业所产出的多余物品来交换粮食,从而保证粮食的安全。”

“东南和西南的商贸往来一直很密切,我们西南的很多巨商富贾在东南各地都有商铺,虽然我们和东南是对立关系,但商贸往来并没有被完全切断,这些商贾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渠道继续保持与东南各地的回易。”李虎笑道,“长孙康宁和那帮巨商富贾既然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们西征的军需,那么他们自然就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就是拿性命来赌博了。”

“你可以确信粮食的安全?”罗思南依旧很担心。

“我确信在西征期间,粮食安全可以保证。”李虎说道,“我们最早也很担心粮食的安全,但长孙康宁和那帮商贾拿出了一个详细方案。在西征最初的三个月,大军粮食来自于他们手里的储存。到了年底,秋收的余粮可以送到战场,另外他们从东南那边买到的粮食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运进来。东南各地的水稻都是一年两熟,粮食产量高,田地数量也多,所以长孙康宁和一帮商贾在东南购有大量田产,加上他们在东南的深厚关系,完全有把握把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按他们预计的粮食数量,足以保证西征大军半年以上的需要。”

“西征期间,我们不会占用朝廷粮库的储存,这显然保证了粮食的安全。”

“西征结束后,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东南叛逆。东南富裕,大军南下征伐,可以一路掳掠,也不会影响到朝廷的粮食安全。等到我们平定了东南,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了,因为战争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又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那么工商业的发展也就势不可当。工商业快速发展,财富越来越多,商税收入也就越来越高,这随即可以保证大军持续征伐,直到实现中外一统。”

罗思南听明白了,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所以说,这次西征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国祚存亡,是吗?”

李虎郑重点头,“这一仗,就是生死之战。”

“西征能在最佳时机发动,完全得益于巨商富贾的支持,而巨商富贾之所以不惜代价给予支持,完全是因为朝廷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财经制度变革策略,这个变革策略带动的不仅仅是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因为土地和人口矛盾所产生的财政危机,更给未来的朝廷权力架构带来了深重而长远的影响。”

李虎接着把长孙康宁提出来的策议做了一番解说。

“西征期间,朝廷的权力博弈非常激烈,除了武人和文人、虎烈人和大宋人之间的争斗外,还有地主商贾和士人之间的争斗,这时候,你的决策非常重要,稍有失误,就会引发连串冲突,极有可能造成朝廷混乱,导致西征功亏一篑。”

罗思南脸色凝重,马上问道:“原则是什么?”

“国是已定,变革策略已定,大力发展工商业是保证国祚长期稳定的唯一办法,从这个基本国策出发,那么很显然,我们要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他们的地位提高了,自然就应该享受应有的权力,所以大地主大商贾肯定要进入朝堂,肯定要和士人分享权柄。”

“武人其实属于‘士’这个阶层,大地主大商贾其实也是属于‘士’这个阶层,只不过各自代表的群体利益不一样,权力博弈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益博弈,所以‘士’这个阶层分裂为武人和文人后,现在又分裂出一个商贾集团,说到底还是一个阶层在争斗权力和利益。”

罗思南若有所悟,但又抓不到要害。她感觉到了李虎的成熟,尤其在权力博弈上,对国政的理解上,李虎的进步让她惊叹不已。偏踞代北和进入中原,果然不一样,李虎这两年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而且已经牢牢控制了权柄,这在两年前是不敢想像的事。

第三十五章 北上兰州

李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士’历来占据主导地位,是一个精英阶层,它控制权柄,统治农工商三大阶层,但在‘士’这个阶层里,同样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统治者里,又有权力的高低,比如文官和武人,大宋以文制武,那么武人的权力就受到了严重削弱和挚肘。”

“大宋一朝,文官占据绝对地位,我们眼里的大宋可谓国富民强,但突然就崩溃了,原因是什么?我觉得长孙康宁说得有道理,文官垄断了权柄,权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