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381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381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房玄龄病故,经由杜睿的推荐,褚遂良才被起复,一跃成为了尚书令,或许褚遂良的政治敏锐度,照比杜睿要差很多,但是褚遂良的为人,他的耿直,确实杜睿都要自叹不如的,这样一个人担任宰相的职位,可以起到规劝君主,统驭百官的职司。

    在原本的历史上,当太宗在病重,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他又对当时任太子的李治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诏书。

    八年后,被黜的褚遂良写给高宗的信中曾提到:“当受遗诏,独臣与无忌二人在,陛下方草土号恸,臣即奏请即位大行柩前。当时陛下手抱臣颈,臣及无忌请即还京,发于大告,内外宁谧。”事实也确是如此,高宗登上皇位,褚遂良功莫大焉!

    贞观二十三年阴历六月,李治继皇帝位,年仅二十一岁。高宗即位后,就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但是在实际上,李治可能并不喜欢褚遂良这位托孤大臣,所以后来借故把他贬为同州刺史,可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边,征拜为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随后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

    在高宗统治初期,李治刻意效仿太宗的所做所为,褚遂良他们确实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但是,不久,他和胆小懦弱的高宗皇帝一起,正面对着一个更为强大、机敏和肆无忌惮的对手武媚娘,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他们都成了失败者。

    在公元640年,只有十几岁的武媚娘进入后宫,成为太宗的“才人”。她的美貌与才情不仅得到了年老的太宗的喜爱,似乎在同时也得到了年轻的太子的爱情。太宗死后,公元654年左右,曾经一度削发为尼的武媚娘成为李治的妃嫔,并被封为“昭仪”,得到高宗的宠信,也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

    在是否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与另一位元老重臣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

    根据新、旧《唐书?褚遂良传》的记载,高宗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以及褚遂良进官商议废后立后之事。

    褚遂良发了一通议论,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种不要命的态度,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为恼火,让士兵把他强行拉了出去。

    而坐在皇帝后边的武媚娘则恨不得立刻将他处死。在关键的时候,善于迎合旨意的李绩却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这一来既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剧的深渊。

    这场斗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根据后世陈寅恪的研究,对立的两派,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的贵族利益集团。

    李唐家族从兴起之时,就与集中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许多大家族建立婚姻纽带,形成所谓“关陇集团”,而他们自西魏以来,就已在北方形成统治阶级的核心。

    像反对废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便是关陇集团中的成员。而支持武则天的那一帮人,却出身于其他地区,或是商人,或通过科举制度而进入官场,他们是被称之为“山东集团”的成员。

    这样,武则天与王皇后之间的争斗,就不仅仅是宫廷内部的简单争斗,而是反映了两个政治集团之间争夺最高政治权力之间的斗争。

    此后,武媚娘终于还是被册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新皇后赶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第二年元旦,武后的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

    新册封的皇后,不失时机地向反对她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王皇后与萧淑妃被残忍地害死了。褚遂良被调到离京师极远的今广西的一个州去任都督。而同年晚些时候,武媚娘则与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缓与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中国本土以外的越南河内西南一带,褚遂良在绝望之中,写了一封信给高宗,向他求情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最坚决的支持高宗继位等等,结果仍是无济于事。


()
    公元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之中孤独地死去,时年六十三岁,在他死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武媚娘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直到神龙元年,褚遂良死后四十六年,他才得到了平反,天宝六年,他作为功臣,得以配祀于高宗庙中,德宗贞元五年,皇帝下诏,将褚遂良等人画于凌烟阁之上,以示他与唐初的开国英雄们有同样的功劳。

    杜睿欣赏褚遂良这个人,但是却并不欣赏褚遂良在政。治。斗争当中的表现,只会一味的强硬,而事实证明,无论是太宗,还是原本历史上应该即位称帝的李治,他们都不喜欢这一类的臣子。

    其实让杜睿记住褚遂良这个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褚遂良的书法造诣,前世杜睿就十分喜欢褚遂良的字体,还时常临摹,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有一次,他临摹的一副褚遂良的作品,被人偷了去,还在香港拍卖行上,被一个美国人以一千三百万美金的价格,当成宝贝一样,捧了回去。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唐代中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亦受其影响。

    《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褚遂良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太宗的赏识。太宗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让他鉴别真伪,他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

    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意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从汉代到唐代的六百余年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书法家。在晋代,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留下了他们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作品。随后,宋、齐、粱、陈的书家,依然继续着他们的遗风。而此时的北部中国,却在一种宗教意识的推动下,独创了一种与文人书法相对的,即与玄妙的、简约的、清淡的、平和的书风相对的那种雄浑、博大、壮硕、朴拙的书风。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隋朝的建立特别是唐朝的建立,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亦合流在一起。

    唐王朝建立,随着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复兴,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汉魏,艺术风格过于质朴,在两晋,又太变幻莫测,宋人书法艺术风格又以老成为倾向,而元、明、清的书法,似乎每况愈下。只有唐代,才在书法中表现出那典雅、华贵、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

    杜睿前世,每当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都不禁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在众多大书法家当中,褚遂良显然要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位置,从某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

    当然书法只是小道,娱情裕兴即可,褚遂良能爬到现在尚书令的位子上,显然也不是因为书法得到了太宗的赏识,他本身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真知灼见的。

    如果杜睿自诩为能臣的话,那么褚遂良就是一个耿臣,历朝历代,每一位皇帝的朝堂之上,总不会缺少这么以为耿耿正直的倔老头的。

正文 第八章 局

    “褚大人,唤下官,不知有何见教?”



    褚遂良看着杜睿,还是一副千万年不变的锅底脸,沉声道:“杜大人!圣上染病,多日不曾理朝,老夫看这朝中似乎不大太平啊!”

    褚遂良虽然板着一张脸,但杜睿还是能从他的言语之中,听得出褚遂良对社稷的担忧,毕竟也是在官场上打拼了这么多年的人精,褚遂良如何会看不出这段时间,内里的玄妙。。

    李治可以说将一切都盘算好了,可是有件事他并不知道,当初太宗将总参谋部交到杜睿手上的时候,还将另外一股势力也交给了他,这就是为何杜睿能对长安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的原因。

    将类似于后世锦衣卫,粘杆处的特务机关交给杜睿,可见太宗对杜睿的信任,当然杜睿也知道,这份信任也不是绝对的,太宗的手上肯定不止一支密探队伍,而且这股势力,在为杜睿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在负责监视着他,对这一切,杜睿都是心知肚明,既然处在了这个位子上,他想要逃避,也是不可能的,倒不如坦然面对。

    太宗到现在都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杜睿可不会天真的一位太宗当真是病的已经没有了精力来应对一个笛子的挑战,太宗到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做出反应,无外乎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因为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李治这第三个向他发起挑战的儿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验?

    考验谁?

    杜睿首当其冲,一边是挚友李承乾,一边是妹夫李治,杜睿该如何做出选择?

    对此,杜睿并不觉得怎样,毕竟身为大唐皇帝,而且是一个即将走到了人生尽头的大唐皇帝,他心中的顾虑总会千千重,尤其是面对杜睿,这么一个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着大唐政局的男人,太宗对他的要求总是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对杜睿来说,这么多的考验都过来了,几起几落,他也早就习惯了,再加上原本对功名就不怎么上心,即便是太宗为了大唐的稳定,将他立刻开格,只要能看着李承乾顺利登上皇位,他也就无所谓了。。

    当然除此之外,太宗也是在考验他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杜睿有没有能力,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手段,将这一次大唐政局的突变,消弭于无形之中。

    在考验他,当然也是在考验李承乾,这也正是为什么,杜睿不向李承乾进言的原因,这件事,太宗想要考验的,就是李承乾在应对这种突发状况之时的反应,究竟如何。

    大唐能走到今天,实现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盛世景象,来之不易,太宗对此也是格外的珍惜,他绝对不能容忍的就是所托非人。

    其实何止是太宗,杜睿同样也不能容忍任何人扰乱大唐的安定,大唐能有今天,杜睿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可以说在大唐建立之后,开拓出来的疆土,有一大半,杜睿都在上边洒过鲜血。

    看看时候已经到了晌午时分,苏麟到了,杜睿忙让人将苏麟请到了书房,然后屏退左右,苏麟微感诧异,他每日里都在东宫职守,今日突闻杜睿召唤,赶紧交代了自己的副手纥干承基,急匆匆的来了,他知道杜睿相招,必有要事。

    “兄长相招,所为何事!?”


()免费电子书下载
    杜睿摆手,让苏麟先坐下,之后才道:“为兄也知你公务繁忙,若非有要事,轻易也不会找你过府,不知最近几日,东宫千牛卫可还安定!”

    苏麟闻言一怔,不解其意道:“千牛卫一切安好,兄长所指何事?”

    杜睿又道:“可有人员调动!?”

    苏麟不假思索,便道:“这倒是有一件,前日兵部倒是发来文书,千牛卫的几个都尉被调任他处,新来的几人都是右屯卫军的。。”

    苏麟的表情看上去,颇是不以为意,太子千牛卫虽然是太子东宫的近卫部队,但是归属权,却也在兵部,调动十分正常,毕竟太子千牛卫戍卫东宫,从征的机会很少,但是却为大唐精锐之师,如今大唐尚武的风气甚浓,无法从征,也就无法获得军爵,将士们自然会有所不满,所以便时常有所调动。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种调动可就耐人寻味了,右屯卫军统领李君羡与侯君集过从甚密,两人还是姑舅表亲,侯君集在那件事情之后,还认了李君羡的次子为义子,准备让其继承自己的爵位,这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