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大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洙本来笑着的脸庞顿时黯淡下来道:“金榜尚未下不过此次实在压力太大在下很难中榜对了兄弟你为何在这太学之中?”
王贤呵呵一笑正要说什么方营走了过来对王贤道:“王兄是在和何人说话?”
汪洙不等王贤说什么便开口道:“在下汪洙草德温乃是江南明州人氏”
方营一笑也是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和汪洙客套了几句就对王贤道:“你到那边去登记一番午时准时开考莫要忘了进场若是有事便到西院来找我勿忘”
汪洙惊讶地看着王贤走到不远处像是在登记造册吃惊地道:“难道兄弟要进太学不成?”
方营笑了笑道:“汪兄莫要吃惊我看汪兄也是士既然科举无甚把握何不入太学以求捷径?”
汪洙有些迟疑他还是很有顾虑的毕竟他也不是京城人氏一旦决定下来那便几年不能回家一次见方营正笑着看他不禁道:“那也好在下便要请方兄引荐一下”
方营带着汪洙又一次走到张平寒这边这次没说几句便登记了姓名然后便告辞而去只留下汪洙一人在那等着
王贤心中还在默念着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呢他虽然在家中通读了几遍然而脑实在不够用只觉得一会儿这新义没有什么意思一会儿又博大精深起来其中的那些道理不外乎定仁义和加名分但是要把原句复述一下还真是为难王贤了
张平寒因为王贤乃是黄庭坚荐举故而格外青眼相待这时对他说了不少需要注意的东西包括不能言及世弊时弊不能言及朝廷诸官不能诽谤政事不能辱及先圣不能有……反正就是太多规矩让王贤心中不安起来既然有经义策论又不能妄议朝政只能举前朝旧例了而且不能让人觉得这是借古讽今哎难怪古人写章那么担惊受怕的
直到午时以后众人开始进场总共三百余众分隔间而考二十人为一间在东室之内有专én监考之人来回巡视以防夹带或者抄袭
笔墨纸砚早就准备妥当试卷也放在上面因怕考官舞弊徇私故而在午时前一刻安排考间和坐位王贤坐在最东边的一间瓦房之中刚好靠窗窗外尚有松树翠绿枯焦黄叶算是一道风景
这试卷真是让王贤大吃一惊原以为几百份试卷怎么着也应该是印刷之物没想到这还真是抄想、笔迹很是有力一一勾都跃然纸上看得出对书法颇有造诣
总共就有两题一是经义一是策论
经义题很是中规中矩由“名不正而言不顺”所之言而引导名分之题王贤读了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知道其最重名分此题果然算是简单他立刻磨墨挥毫洋洋洒洒地写上千余这些都是大道理没什么可以变化的把圣人之言摘抄过来几句然后一通感慨“噫古之圣人尚如斯今之人不及圣人、德不及圣人不尊长幼之分、父之别、君臣之道何如?则幼不幼、不、臣不臣国之乱矣”
这些套话他写起来很顺本来就是唬人的稍微引经据典便可写下很多他也不用脑袋想了就直接写上去
这监考官也是四处巡考两眼不停张望生怕这些士们有人舞弊而这些人倒挺自觉都在默默地写着未有一人敢于抬头
王贤终于把最后一句“故名正则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天道也”写下去后一张大纸竟然都是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让人舒坦他呵呵一笑转眼看那道策论题
大宋朝考策论乃是很奇特太祖当年也有过策论之试不过只是一些皮á东西和经义很接近后来干脆把策论之试废除自范仲淹庆历年间改革之后策论又开始回归考场不过没了经义试它充其量只能算是做个样
王安石变革科考废诗词考集所有为进士科天下士开始重视起了策论和经义来了以《三经新义》为准线长篇大论皆不绝于耳
自那时策论之题便开始到了和时政挂钩的地步王安石在朝时几场科举皆是以新法比旧法的优异为题或是含沙射影或是直截了当策论还真变成了士论国的地步
司马光上台以后对策论试也是利用了一般就是他将要离世的那一年出题为“以祖宗法规治天下何如?”算是对王安石的新法最后一次抨击吧而后来苏轼出题说仁宗朝政令宽和神宗朝政令严峻各有各的不好当今又该如何选择?
这些策论之题偏向政治化的同时也给朝廷增加了许多争论经常有人拿科考士们的章来做事所以朝廷有人就主张淡化甚至是废弃策论试只是章淳上台后又一次抬出三舍法以及以往的策论、经义取士之法所以策论试并无多大改变
然而不是每一道题目都可以出的当年苏轼出了拿到策论题立刻被人弹劾以王岩叟为主的朔党和以程颐为的洛党立刻抓住机会要不是太皇太后力保苏轼早就会被一贬再贬了所以出题心也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的
王贤有些愕然地看着这个题目:“富民则富国富国则富民何如?”
这种题目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和现在朝廷开边、执行新法、压旧党可以说完全没有关系想来出题之人必是怕麻烦就连题目也是聊聊数言极尽简单之本
然而这样的题却真是不好写了富国、富民王贤长叹一口气把目光抬向窗外还是那翠绿松树、满地黄叶却显得单调了好多
他不禁想起了语嫣所说过的话百姓疾苦无人关心只求一顿饱饭而不得所以要是富国必要先富民民先富而后国富民先立而后国立这些都算是上古良言了然而真正说起来谁会让民完完整整地富起来呢?
钱财乃是国家之根本现在这个时代是农的时代是靠天靠地的时代只要有田不论是稻田、麦田、水田、旱田、桑田、茶田都可以保证农的生存然而要做到富裕难之又难
改变生产方式改变农阶层这是民富的基础
而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就从执政之士大夫来说也不可能愿意让新兴阶层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物质积累的漫长时间是要靠稳定的政治局面来维持的再过二十年这个朝代就要被外族入侵而亡再过一百多年整个大宋也会被消灭生产水平和新的阶层会被一尽积累的物质资料也会烟消云散
富民不现实富国就现实了?
富国之道还是在富民的基础之上若是民无财那国之财又能从何而来?然而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还以为天下之财乃是定量不会多也不会少若要富国只能加税故而当年王安石出“不加税而国富”的理论后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
经济重量高了那么相同税率便可以使得国家收入高这便要求国家用段来使民先富就像战乱之后的天下君王们总是说要免税免役三五年不只是做个样也是为了休养生息让民先稍微富起来一点再积累国家物质
然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的再生产江南水田一年可以两季然而百姓们却无法及时地筹集好所以很多时候都荒废了而当年王安石便是考虑此点让国家借钱给百姓们让他们可以先得到种、水牛等物待到收成之后加利还清不耽搁生产这种想法便是极大进步可惜最终却失败了
王贤心中一笑这些人根本不理解经济段又如何能使国富起来?不过还有一条特别的渠道可以使国富起来王贤沉思了一下便笔而书
第79章 经义策论(下)
考场上一片肃静王贤擦了擦头上的汗头一次握着软á笔写了这么多他还真是有点累不过看着自己写了这么多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诺书免费本书TXT电书下载**
按照规定若要离开考场并要先把试卷写好然后通告监考者待检查无误方可离开
王贤扭头四处张望却赫然现那监考官正在自己的身边他翻了翻这几张纸然后挥挥道:“可以离开过几日在太学上面会张榜题名到时候若有你的名便是代表你进入太学之中了”
王贤点了点头轻轻脚地走出了院抬眼却看到那个张平寒正在石椅上坐着他忙地走过去问好
这边风景尚好由于现在时刻尚早几乎没有几个人张平寒正孤坐在此看到王贤不禁有些吃惊地道:“竟然如此之快?”
王贤笑道:“止有两题我答后便出来了”
张平寒呵呵笑道:“一道经义、一道策论考些什么?”
当下王贤便把这两题复述出来张平寒呵呵一笑道:“甚为简单你也不必挂念了待到后日即可知晓结果”
王贤笑了笑突然问道:“张监理你认为这民富国富之论该如何?”
因张平寒任监理官故而王贤称他为张监理
张平寒闻言一笑道:“如此极为容易钱财取之于民若有国富必先富民故而必先富民而富民亦有保甲、免疫之良法此数言便可民富而后国富国富则稳天下只要写上几笔便算差不多了看来考官也算图个懒儿不想那么费事”
王贤装作不经意地道:“如此真能富国吗?”
张平寒笑道:“你就不用管能否富国不在其位不涉其政这些富国之策自然是有那些大人们来定我等也就是在他们后面表表态便是了”
王贤点了点头又和张平寒说了几句然后便告辞回去了**诺书免费本书TXT电书下载**
此时已经过了午时三刻汴京城又是一场人来人往王贤走在大街上随着人流而行直到新街
这里就是集天下之财为一体的汴京这里就是拥有将近二百万人的汴京这里就是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城市的汴京这里就是大宋的汴京啊
民们日夜奔波但是他看到的虽有一些不满之人更多的却是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人他们每日努力便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希望会越来越好下去
他慢腾腾地走回家用了大概将近三刻这时刚到大én却见到王合就坐在én口他赶忙上去道:“父亲你怎么在这儿”
王合摆摆道:“考的如何?”
王贤笑道:“考了两题皆是由王荆公的《三经新义》而来想来希望甚大”
王合鸡动地站了起来连声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比那个不孝好多了、强多了!看来我们王家有望啊”
王贤一汗醒道:“要到后日方知如何”
王合却没听到他的话犹沉浸在美梦之中王贤无奈道:“父亲我先进去看书了”
他尚未吃午饭但是已经知道很晚了所以也就空着肚直接走到自己的卧房之中看了看那些书和一本有些旧的书《神宗实录》
这是元佑时宰相吕大防所作其中很多言辞都是诋毁新电脑说()更新 最快法所以在当今皇帝亲政时立刻宣布此书为**邪书着人回收烧毁此书
王贤的这本也不知道是王家如何保存的不过到让王贤得了个便宜他这几日便一直在看此书
神宗时真是风起云涌当年轻气盛又想着富国强兵的神宗遇到了聪明无比偏又固执己见的王安石当司马光诸人跑到西京洛阳一住二十年时当吕惠卿诸人逐渐迹时谁能想得到会给大宋带来灾难?
王安石主张更改法度不是有一句话:“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他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他的目的也不可谓不好而他的新法也算是人一等了为何却失败了
一是急进二是任人三是阻挠四是不合情
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就这样的被堵住了王安石心中不甘难道神宗心就甘了吕大防的这《神宗实录》朝廷争论占了许多但是王安石雄辩几乎每次皆可完胜他的话处处引经据典让人无懈可击可是却挡不住那御史台、那皇太后、那蝗灾洪水终于只到金陵研修古神宗虽然坚持可最后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回顾这个神宗时代王安石的就是对的吗?
可以说他的变法真的很前不加税而使国富的理论不是空口喊的就如青苗之法用青苗钱来借给百姓然后又回收青苗民也得利国也得利便像后世之中贷款给民增值一般端的是个绝妙之法为何却行的如此差劲?
又如市易之法可以说是国与民争利了也可以说是国营企业使用其号召力来增利本是好事最后却一团糟搞得司马光怒道:“市易害人已非一日不废此法民不得安”
如果王安石和神宗不是如此急的推行新法的话恐怕也不会引起如此多的弊端也就不会让百姓们如此反感如果不是王安石下的人鼠目寸光恐怕新法推行也不会如此害民如果不是受到司马光、彦博这些洛阳一派的狙击恐怕王安石新法便像后来的张居正一般全面推开
但这些都只能短期推行最重要的还是新法本身有问题它不合情
本来这个新法便是为了富裕国库而推行的此时虚耗严重王安石看准了开源却忘了节流想要丰满国库却间接地害了民最重要的是他的新法无法代表哪一个阶层他的开源之法没有根本的保障如何谈及成功?
出点好并不代表他能有多大用处新法的不合情使得他必定不会有成就的就算强制推行也会被逐渐淘汰
王贤心中对王安石是很钦佩的就算在这本《神宗实录》之中犹可以找到一些赞美王安石的句可想而知他并不是讨人厌的那种人可是王安石的变法就算能够顺利运作也不能有什么利民而在于他的最大目标——强兵
大宋受外族压迫久矣自与辽合以后大宋陛下竟然向辽主称臣此事汉人一直觉得羞辱可惜辽国强悍宋不能与其争锋故而只能忍着
但党项李氏本是皇帝家臣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