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人间冰器 >

第883章

人间冰器-第883章

小说: 人间冰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了一下,六道似在组织语言,片刻后才如数家珍般娓娓道出:“其实整个五帝时期从一代炎帝姜魁隗开始到帝禹结束,不算上夏王朝的话,时间跨度约三千年左右。炎帝政权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整个炎帝时期分有两大政权。第一个是炎帝魁隗氏政权,共传了六帝。魁隗氏末帝姜共工时期大权旁落,被同样是姜姓炎帝一支的神农氏篡位夺权。之后的神农氏就成了天下共主。神农氏共传有八帝,立国约二百五十四年,后被黄帝所覆灭。神农氏最后一帝姜榆罔在阪泉之战结束后逃亡三年,三年后被黄帝所捉,行斩刑,炎帝政权到此结束。”说到这里,六道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也就是说,最后一任的炎帝姜榆罔是死在黄帝手里。而并非你们以为的他把天下让给黄帝,自己跑去行医、尝百草。他可没那么伟大。而且黄帝就算再蠢,也不可能让这么一个有着巨大号召力的人活下去的。更别说还放他自由。还有,儒家说炎帝是先被蚩尤打败,再跑去向黄帝求救,并自愿将部族并入的,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司马迁‘乱’写一气,却被儒家视为正统,荼毒后世几千年。多可悲啊?”

    六道瞥了冷夜一眼,摇摇头继续说道:“黄帝部族灭掉炎帝部族后,炎帝下属全部落首领纷纷起兵反抗,刑天、蚩尤都是其中的饺饺者。蚩尤更是一度差点灭掉黄帝,黄帝因此恨蚩尤入骨,在打败蚩尤后不仅将蚩尤分尸,更将他率领的九黎族打入最下等贱民之列,所以黎民百姓中的黎民这个词指的就是九黎之民,在最早的时候黎民是最低贱最没有地位的,只能被奴役的下等人。而百姓在最初则是指达官贵族这些上等人,因为那个时候普遍是没有姓的,只有拥有显赫身份的人才可以有姓,所以黎民和百姓是指两个极端的阶层。”

    “虽然黄帝打天下的过程一‘波’三折,但最后还是他获得了胜利,成为天下共主。黄帝有熊氏(也称轩辕氏)政权共传了十五帝,立国约四百六十一年。末帝寂次时期,东夷少昊氏攻占中原地区,黄帝一族被迫回归北方,让出了帝位。而少昊金天氏政权自一代帝己清喾(少昊)起共传了七帝,立国约二百六十四年。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己匠敬死后,被乾荒(颛顼)夺位,建立颛顼高阳氏时期。颛顼高阳氏政权,传十二帝,立国约四百一十一年。颛顼高阳氏政权第十一任帝祥象与第十二任帝佳琚时期,因大洪水灾难,以及共工氏族的叛‘乱’,颛顼族衰落。此时喾美(帝喾)东征,颛顼族战败后全族逃往东北亚,于公元前3348年被帝喾高辛氏政权所取代。帝喾高辛氏政权,传二十一帝,立国约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2799年,帝喾高辛氏最后一帝巴加死后,姜角(帝挚)夺位,并建立帝挚青阳氏政权。帝挚青阳氏政权,传十七帝,立国约四百四十三年。公元前2357年,帝挚青阳氏政权最后一任帝姜匡二被放勋(尧)所废黜,帝尧放勋继位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帝尧陶唐氏政权,传六帝。立国约二百三十年。公元前2128年,帝尧政权最后一任帝王姜密去世,姚重华(舜)窃国。虞舜姚重华建立帝舜有虞氏政权。帝舜有虞氏政权只传二帝,立国约五十七年。公元前2070年。帝舜政权二任帝姚美叔去世,姒禹凭着治水的功绩和声望成功篡位,其子姒启于公元前2097年继位,后世称姒启开始的时期为夏王朝,不过时间上却又是从禹登位开始算起的。”

    说完后六道停下来,凝视着冷夜,说道:“这才是龙国完整的五帝历史。所有的帝王或是谋逆窃国,或是武功争天下。并非儒家一直强调的禅让,整个五帝时期根本没有谁禅让过。而儒家不停强调的禅让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帮《史记》圆谎堵漏,自圆其说而已。”

    冷夜狠狠的挠着头皮,直‘欲’将头皮都挠出血来,哭丧着脸道:“照你这么说,尧、舜、禹这些五帝都不是指人,而******是一个个朝代?”

    六道点头道:“你确实可以这么理解。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冷夜夺位成功后,号夜帝。这夜帝的夜即是你的名字,也同样是对当前政权君王的称谓。你的儿子如同继位的话。就是二任夜帝赵某某,然后你的孙子三任夜帝赵某某。懂了不?……你也不用奇怪,那个时代的传统就是这样的。这种情况直到姒启时期才有所改变。到了商代,才正式以国号为称,这种帝称方式就被彻底摈弃了。至于那个夏王朝……”六道耸耸肩说道:“很遗憾,并不存在夏王朝,龙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是商朝。龙国虽然自称有五千年历史,但官方承认的时间也只是从商朝开始算起,之前的五帝以及夏王朝时期都不被承认。所以有人戏称五帝时期是传说中的神话时代,暗讽五帝就跟‘女’娲、盘古那些神话故事一样,都只是虚构的。但事实上五帝时期确实是真的存在过。不过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那区区几个帝王,而是我之前所说的政权。”

    冷夜苦笑道:“他娘的。你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彻底把我以往所有的认知都推翻了。”

    六道笑了笑。说道:“不是推翻,而是你所学的历史都是错误的,被历代儒家刻意掩盖的。其实《史记》还有很多的错漏可寻,比如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大错特错了。《史记》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光是这一句话,就已经彰显了司马迁的无知。少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所谓的氏其实就是一个部落的称谓,像我们命运部队如果在那个时期组成一个部落,可以称为命运氏。黄帝的有熊氏可能最早时是属是少典氏族的管辖,就像游牧民族的王帐和下属部族帐营的关系一样,但黄帝绝对不是什么少典的儿子。还有,黄帝的名字应该叫伯荼,不叫轩辕。另外公孙这个姓也不对,公孙之姓最早出自‘春’秋。‘春’秋战国诸候们的儿子都称为公子,像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就叫公子苏,胡亥叫公子亥。而公子们的儿子就叫公孙,这些诸候们的后人后来就有许多人以公孙为姓,意指自己是诸候的子孙后代。所以公孙姓者最早出自‘春’秋,皆是贵族之后。五帝之时并无公孙之姓,最早的大姓是风姓,从燧人氏开始到伏羲、‘女’娲政权直致炎帝姜姓为止,全都是由风姓掌权的。风姓之后的大姓中也没有公孙,并且那个时候的大姓全带了‘女’字边的,像姬、姚、妫、姒、姜、嬴、姞、妘、娲、好等等,这些姓都带‘女’字边的,甚至连‘姓’这个字拆开来也是‘女’生二字。”

    说到这里,六道停了一下。可能是说得口干了,‘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后才继续说道:“上古是没有公孙姓的,《史记》上说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对吧?可是这十四姓也没有一个姓公孙的。还有,清代崔述在《补上古考信录》也同样指出:‘公孙是公之孙,上古时无此(公孙)称。’所以司马迁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却自以为是的把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写进了《史记》中。后来的儒家把《史记》捧为正统,虽然发现了其中大量的错误,却因为种种政治因素不去修正,反而编造各种谎言来‘混’淆视听。”

    冷夜沉默了半天,忽然问道:“这么说,五帝的禅让都是假的?”

    “假的。”六道点头道:“五帝每个彼此都相差了好几百年,怎么可能活到那个时候禅让?虽然儒家一直在强调,五帝时期都是禅让制度以礼治国,可实际上五帝政权都是谋逆夺位的,并不是儒家所说的那么平和。”

    冷夜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六道嘴角微挑,噙着一抹笑容,继续说道:“另外,我们就暂且权当《史记》里面所说的都是真的吧,五帝都是人物而非政权。那么你有没有注意到,《史记》中自黄帝后面的那些帝王,可全部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都是他的直系血脉后裔,没有一个是外人。这已经是血统继位传承制度了吧?即是血统传承又哪里来的禅让。”

    “这……”冷夜哑口无言。

    “既然是血统继位,为什么儒家还一直强调五帝是禅让制?更说夏启才是第一个血统传承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冷夜沉默下来仔细想了想,发现六道说的竟都是对的。按照《史记》所述,黄帝后面的帝王确实全都是他的血脉后裔,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是禅让制?汉献帝让位给曹丕,魏元帝曹奂让位给司马炎,这才是禅让,虽然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让。而《史记》中的这个错误确实太明显了。

    “好了。”六道这时忽然话峰一转,说道:“这些你们龙国的历史我没有兴趣去深究,还是回到正题吧。”q

    ps:声明一点,这只是不要与现实对照了。文中所述,各位觉得有意思的就自己查查吧,不想信的话它也仅仅只是。我前面的一些话题被搞得*一年,求爷爷告姥姥,辛辛苦苦奔‘波’劳碌才终于好不容易解禁了,可不想再二进宫了。所以再次郑重声明:这只是……mianhuatang……》

第九百七十章 防御机制(下)() 
正题?

    冷夜愣了一下,旋即才想起来六道一开始说的是三皇和神话故事的关系来着,怎么扯着扯着不知不觉就扯到五帝和《史记》身上去了。…79…

    挠挠头,冷夜也不在意,只听六道说道:“其实有关于三皇的真相和五帝也差不多,都是被儒家曲解的。司马迁编著《史记》时,关于五帝那部分有很大的原因是受孔安国的影响。所以说,《史记》中关于五帝历史的那部分伪史,孔安国这个人在其中也是占了莫大功劳的。孔安国是孔子的十世孙,也是司马迁的老师之一,也正是他率先提出了三皇是三个人的说法。在古时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说,关于其义各说纷纭,争论不一。孔安国在《尚书传序》中自以为是的认为,三坟乃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谓之以三坟。五典即五帝,八索即八卦,九丘即九州。因为孔安国是孔子后人的身份,他说的话在儒家当中的分量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儒家就把三皇之说定为三个人物。后世儒者虽然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错误,但苦于这些话是孔安国提出的,他们不能去推翻,也就只能帮着去圆谎。甚至有心者为了‘混’淆视听,推出了各种三皇的版本,所以到了今天关于三皇到底是哪三个人的说法很‘乱’,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三皇应该是指三个人。”

    六道叹了口气,说道:“不得不说,儒家这种策略相当成功。现今的人们都普遍认为三皇是指三个人,却不知那些被儒家掩盖的真相。”

    六道停下来,看了看冷夜,又再看了看11与13二人,才继续说道:“其实三皇之说自上古就有,他们不是指三个人物,而是指三个早已湮灭的时代。天皇时期、地皇时期、人皇时期,分别对应着第一次文明、第二次文明和第三次文明。其实不仅仅是龙国的三皇神话中隐藏着这条线索,如果你们细心点的话就会发现。现今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故事也全都隐藏着这样的线索――所有的神话,都是有着三个至高的神明的。”

    “龙国的三皇;印度的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北欧神话的奥丁、威利、维三位一体的至高神;希腊神话的宙斯、‘波’塞冬、哈迪斯三兄弟;玛雅神话的卡‘门’普斯、劳和斯凯尔;罗马神话的朱庇特、尼普顿、普罗同;除此之外还有玛特幕利亚神话、鲁达尔神话、斯布密罗神话、非布立特神话、阿兹特克神话等等。另外阿兹特克人相信,奎兹尔科亚特尔神与狄斯克特里‘波’卡神之间的战争已造成世界的四度创造与毁灭,这一点与四次文明不谋而合。哦对了,还有《圣经》。《圣经》中的亚当也是生了三个儿子:该隐、亚伯、塞特。”

    顿了一下,六道问道:“你们发现没有?所有神话中的至高神明或者是生命的源头,都是三个人。这些神话其实就跟三皇之说一样。暗示了我们的文明其实源自于前面三次的文明。”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着,没有人答话。

    六道很喜欢现在的氛围。所有人都以他为主心围绕在一旁,听着他一个人说话,他非常享受这样被万众瞩目的感觉。

    张了张嘴,六道正‘欲’再继续说下去时,13突然一步跨到他身前,霍地一掌拍出。只听“啪”一声骤响,一根即将触到六道身体的粗大‘肉’‘色’蔓藤被拍开。

    六道愣了一下,这时他才注意到周围环境已变得不同,应该是他们一行刚刚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传送点。此刻他们的周围已看不见那些被封在水晶中长样各异面目狰狞的怪物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