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时空大盗 >

第87章

时空大盗-第87章

小说: 时空大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时,就没法谈交情了。但是姬庆也顺利的与大汉的修行界达成了新的合作关系,谁让姬庆拿出的东西太吸引人了呢。
  至于地底世界,东汉还没有倒下,开始了新生,所以对于地底世界来说也就没有了影响。修行界人士准备的加固封印工作,可以说没必要了。不过,修行界中人还是去了一趟地底世界,加固了一番,毕竟那里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得不谨慎对待。
  而姬庆这里,同样在罗布泊等薄弱处布上了防护杀阵,这是他每个时空都会做的工作。国外也是如此,当然不会直接送出,而是有条件的交换。不过,能够得到的东西有限,姬庆只能自己取来。
  但是,这在宋唐以后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毕竟西方历史的早期,虽然一片蛮荒,但是高手也是不少的。于是,姬庆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是按照之前时空得到的信息,在更早的时空里去捡漏那些珍贵的物品和修行资料。
  这个时空,距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还不是很久远,新的教派即将产生,旧的教派依然强大,西方的强者还是比较多的。直接搜罗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就按照资料中的记载,去西方获得那些可以简陋的物品。
  不过,这样的的风险也不小,飞船城市还得跟着,隐藏在附近,随时支援。就这样,姬庆出发了。
  东汉末年时期的欧洲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只有罗马帝国一个,其余是有很多属于日耳曼诸族(日耳曼人是一个统称,内部有很多不同的部落,如哥特,汪达尔,撒克逊,法兰克,诺曼等等),高卢诸族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
  至于体制和经济状态,罗马是采用并不十分严格的君主专制(君主传位需要通过元老院的投票确认,后来逐渐沦为形式),其经济状态则是对外向归附于罗马的同盟城市和部落征收税赋,对内责成奴隶进行农作物庄园和重工业劳动。而各个部落的体制则是原始的酋长推选制,其经济状态刚刚脱离公有财产制的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初级阶段。
  那些部落,自然有他们自己的信仰和强者,罗马作为一个帝国,同样如此,有着众神体系。
  最先被传入罗马的,是对伊希斯(i私s,众王之母,生命女神)的信仰;这种信仰,源于埃及,在被传入罗马时已经被希腊文化渗透了。此后被传入的,是对阿提斯(attis,赛比利的丈夫,草木之神,源于古代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地区)的信仰。最后被传入的,是对源于波斯的密斯拉教(迷thraism)的主神…太阳神…密斯拉(迷thra,印度–伊朗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在创作于约公元前十六至前十三世纪的古梵文文献《吠陀》中已被提到)的信仰:只有男人可以参与祭神仪式,在军队中特别流行。
  奥古斯都(augustus,前63…后14)执政时(前42…后14),传统的罗马宗教复兴了,一些古老的庙宇被重建。此后,占星术和魔术盛行。
  东汉时期对应的罗马,宗教发展已经很成熟了,有着很多强大的祭师、法师和占卜师,不知名的强者,更是不少。大部分强者,都是靠着信仰之力加持来的力量,自身实力并不强大。靠着自身修行而来的强者,占据其中较小的部分,虽然爆发出来的力量不强,但是超脱的可能性最大。
  基督教还没有形成,只能称之为传教组织,和犹太教等非罗马本土宗教在这个时期都是非法的。自然,如犹太教这样的势力就弱小了很多,强者自然也不会很多。
  所以,姬庆需要注意的,只是那些罗马帝国的祭师、法师和占卜师,在信仰之力的加持下,他们还是可以给姬庆带来伤害的。总之,捡漏也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姬庆还得去,毕竟每一次时空之旅,都是难得的机会,不容姬庆错失。好在飞船城市就在天上隐藏着,随时对姬庆支援,姬庆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取罗马神系的特殊物品,获得罗马神系的修行体系资料。
  后世的记载,多少都有些出入,所以姬庆多次行动之中,都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风险。好在姬庆实力不错,对方不备的情况下,姬庆得以顺利完事走人。
  不过,最后一次,还是发生了意外。两个月的时间,姬庆通过读心术以及东土的各种秘术,得到了很多罗马帝国神系方面的资料,最后更是找到了最为核心的资料的所在。
  哪里想到,正当姬庆拿到了一块石板露出笑容的时候,异变突现,一群依靠着信仰之力造就的神使出现了。如果不是最后关头飞船城市对他进行了支援,灭掉了那些反虚期的神使,恐怕姬庆就得撂在那里了。
  就连姬庆被接引回了飞船城市,全力飞走之时,飞船城市也被数道各色光芒击中,每一击都超过了半步仙人的攻击力。好在飞船城市经过了数个时空的升级,防御力极其强大,把那些攻击挡了下来。不过,这也让姬庆心有余悸,没想到罗马神系靠着信仰之力凝聚的神竟然有了仙人的水准,如果早一点儿攻击姬庆的话,恐怕他连渣滓都不会剩下。这次捡漏之旅,虽然收获巨大,但是小命也差点儿玩完。
  看来,西方之行,越来越危险了。如果更加早期的希腊神系、犹太教,恐怕危险更大。捡漏的行动,可以告一段落了。文人小说下载
  东方,不也是如此么?!上次时空就见识了一共十个半步仙人级别的存在大战,现在这个时空早了百多年,可能的强者更多。再早呢,大秦、东周、西周,商朝、夏朝?!那些时代,已经不是姬庆可以随便尝试的了。历史拐点标志的时空之旅,也该做个了结了。


第一百四十章 万古帝皇(上)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炎炎夏日,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处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
  嬴政本身身体就不好,加上操劳、天气炎热,一下子病重起来。而赵高,也开始了他的阴谋,匆匆调走了上卿蒙毅,并计划好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以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此刻,嬴政在赵高眼里,已经不是曾经的雄主了,让他什么时候死,都看赵高的心情。
  可惜,就在这个空当,有仙人踏空而来,带走了始皇帝。三日后,仙人归来,同归的始皇帝完全恢复了健康,并且更加的精神,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这个仙人就是姬庆,他穿梭到了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的那一年。好在始皇帝还没咽气,姬庆把病重的嬴政救了回来,顺便改善了他的体质,延长了他的寿命。
  至于赵高那点儿心思,姬庆通过读心术已经知道了,也顺便告诉了嬴政。可以想见,这个野心勃勃受到嬴政重用的近侍的下场了。赵高,其实不是宦官,只是近侍而已,相当于市长秘书这个职位。否则的话,赵高也比如如历史上那样去篡权要当第二个始皇帝了。
  姬庆的心情非常好,不仅是治好了始皇帝,更是三日的接触之中,再次确认了始皇帝是个什么样的帝王。用四个字来概括,万古帝皇,来称之嬴政,绝对实至名归。
  始皇帝一生之光辉,可灿日月。
  嬴政的功绩,太多了。他年轻时候的功绩,暂且不说,先从大的方面来。
  首先,统一六国。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实际上,有些差别,但是都完成了。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政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秦始皇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在姬庆看来,远比那个始皇帝的称号来的实际些,这才是功绩真正的所在。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
  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万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尺(合今230厘米)为步,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这方面,秦王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
  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意谓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修道路,建水渠。徭役很重。可是大规模的徭役多数是出于当时的形势所迫。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