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剩女农家乐 >

第4章

剩女农家乐-第4章

小说: 剩女农家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铁链从红薯窖里钻出来,拍打掉身上的泥土,这才走过来,抬了抬下巴,乐呵呵地说道:“今儿晌午别走了,在这吃。”

韩玉仍旧不忘眼皮子活到一下,抬着头喊道:“二大爷。”

“哈哈哈,这病好了,整个人都精神多了,赶明儿,二大爷烧红薯给你吃!”

韩铁链弯下腰,在韩玉的脸上摸了一下,说道。

几个人坐下,拉拉家常,说东道西的,不一会儿,灶屋里的茶已经烧好,也凉的差不多了。

喜凤端了一大一小两碗,分别放在韩子明和韩玉跟前,笑笑站在一旁看着。

谢氏看到了碗里漂着的葱花和香油,眼睛里立即就升腾出了怒气,死命瞪了韩喜凤一眼,但还是立马装作笑脸盈盈的模样,说道:“你瞧这喜凤,也真不懂事,葱花跟香油放这么少!”

韩子明和韩铁链说着话,没有注意到什么。韩玉却能感觉到这话里的别样气息。

果然,坐了一会儿,喝了茶,两人刚走出这院子没几步,韩玉就隐隐约约听到韩喜凤的哭声。

……

“你这死妮子,咋这么当家!家里香油就那么一丁点,你放了多少!”

谢氏在韩喜凤的头上重重打了一巴掌,还是不解气,脱了鞋,把她摁在地上,在屁股上背上使劲儿打,“这还没有出门子(出嫁),胳膊肘子就往外拐,养活你都是瞎养的!看我不打死你的赖妮子!”

“娘,娘,我以后不敢了,不敢了!……呜……呜……娘别打了!……”

韩喜凤奋力挣扎,大声哭喊着,但由于身子骨太弱,被谢氏摁得死死的,动弹不得,哭成了泪人儿,几次差点岔了气。

韩铁链进灶屋里舀了瓢凉水,咕嘟咕嘟喝了,走出来,说道:“好了,打几破鞋就行了,哭得跟杀猪似的,叫人听见多不好!”

“又不是啥贵客,下次再敢给用香油,我打不死你!”

谢氏拿着自己的鞋在韩喜凤屁股上重重又打了一下,恶狠狠地骂道,“憋住!再哭你还得挨!”

韩喜凤立马止了哭声,用袖口去擦脸上的泪水。

这是打在孙女的身上,疼在奶奶的心上,等她挨打完了,姜氏拉起韩喜凤来到了灶屋里。

姜氏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对三个孙女都是格外疼爱,尤其是经常在她眼前挨打的韩喜凤。

姜氏也是心疼地几次落泪,之前谢氏因为一点小事打骂韩喜凤,她这当奶奶的上去拉,上去劝,结果连她都被骂着,就差也动手了,说是自己家的事不需要她这老不死的多管闲事。

偏偏当儿子的韩铁链见自己的亲娘被骂,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装聋,后作哑,成了鳖孙。

“乖,喜凤,不哭了,走,奶奶给你洗洗脸,这马上就晌午了,得赶紧做饭,不然做的晚了又让你娘生气。”

姜氏弄了盆水给韩喜凤洗洗脸,拍打掉身上的灰尘,搂着她心疼地说道。

到两家,两家的女孩都挨打,这都是什么世道?!韩玉满心的同情,但多少也有些一些危机感。

重男轻女,她现在年纪还小,爹娘都宠着疼着,长大之后会不会这个样子,都是未知数。

经过现代社会的摸爬滚打,韩玉深谙人情世故,深谙其中道理,才能走的更远,活得更长久。

************

(四千大章,搁别人可以发两章了,你看啸月多实诚啊!觉得喜欢就留下推荐票、收藏下呗……还有,如果看文的过程中遇到虫子,请各位神仙妹妹留个言指出来,成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看几遍,作为粗心大意的抠脚大汉,啸月也是发现不了,真心的,再鞠躬拜两个~)

【第005章 】 天然美食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晌午点(正午十二点)还没到,太阳被一大块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随后便刮起了大风。

院子里的大槐树下,韩子明和两个娃子坐着纳凉等饭吃,韩玉则跟着林氏在灶屋里做饭。

这天气本来就热,又在锅边忙活,两人汗流浃背,衣衫都湿透了,特别是烧火的韩玉,被火烤的小脸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往下滴。

“这风是雨的头,风来雨不愁,恐怕要有一场不小的雨啊。”

韩子明站起来,若有所思地看着天上的云彩变幻无常,越来越浓密,吐了一口水烟,说道,“你们两个,先别玩了,洗洗手,把衣裳都收屋里去。小玉才这么大一点,就懂得跟着你娘做饭帮活,你俩倒好,就知道耍。”

爹是权威,爹的话就是命令,不遵从命令就得挨打,不想挨打就得有点眼力劲儿。

韩冬和韩俊一听,赶紧扔下磨得圆溜溜的石子儿,去井边洗手,擦干净之后,个头稍高的韩俊踮着脚尖从竹竿子上把晒好的衣裳拉下来,稍矮的韩冬在下面接着,都抱在怀里。

“招呼着点(小心点)!小娃子,你看衣裳都耷拉地上了,弄肮脏了不是就白洗了。”

林氏听到韩子明在外说话,从灶屋探出头去,看两个娃子手忙脚乱的,着急地说道,“他爹,你说你,还在一旁抽烟。他俩个头这么小,你去帮把手啊。”

韩子明没动身,长长舒了口气,吐了一些烟雾,说道:“连这点小事儿都干不好,那这俩小赖种岂不是白养活了?”

“谁叫咱家条件不好,娃们都吃不好,个子长不起来。这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老的要是懒蛋,小的也不会勤快到哪儿去。”

林氏长叹一口气,转身回到灶屋里,笑着对韩玉说道,“好了,小玉,别烧了,差不多了,外面风大,你赶紧出去凉快一下去,打些水洗洗。”

“轰隆隆隆……”

韩玉刚刚出了灶屋门口,忽然一阵闷雷响起,在天地之间回荡,吓得她打了个颤。

“小玉啊,你来给爹评评理,你娘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的懒蛋小的也跟着懒蛋,爹懒吗?”

韩子明开玩笑地问道,“再说了,爹就算懒,可咱家小玉也不懒啊,都抢着去做饭了,是不是?你娘说的明显不对,妇道人家,不懂还乱说。”

刚好林氏也用围裙擦着手走出来,听到后,笑着说道:“好好好,你大老爷们儿说的都是对的,我妇道人家乱说。快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韩玉洗着手,回过头来说道:“爹跟娘都是对的,都不是懒蛋,爹是在关键的时候出大力气,娘是在平日里出很多小力气,都是最勤快的。”

“看看,看看,还是闺女懂事吧!我要是歪,也生不出这么正这么聪明的闺女啊。这小嘴儿啊,说出来的话,就是让人喜欢听。”

韩子明哈哈大笑,擦干了手,卡着韩玉的咯吱窝,把她抱了老高,就这么提着,来到堂屋,放在了凳子上,“小玉可劲儿吃,赶紧长大。”

“现在知道闺女的好了,之前病没好的时候,人家过来二两银子就差点把你说动了心,说到底还是老天爷开了眼,咱韩家的先人都显了灵。”

林氏这么一说,又抽泣着去抹泪。

“不都过去了吗,这不是当时也没办法啊,给人家当童养媳总比以后长大嫁不出去的强啊。别哭了,几个娃子都看着呢,以后可不准在小玉面前提这事儿,要不然懂事了还不恼死我这个当爹的?”

韩子明上来拉住林氏,在她面前小声说道。

就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哗啦啦”地下起雨来,电闪雷鸣的,风雨交加。

这房子都是土坯房,被暴雨一冲,顺着房檐流淌下来的都是黄色浑浊的水。寻常人家都是如此,只有条件比较好的人家,才舍得烧砖盖瓦房。

韩玉隐隐有些担忧,这来势凶猛的暴雨,短时间下还不成问题,下的时间长了,这种泥胚房子明显承受不了,有坍塌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果不其然,下了刚有那么一小会儿,堂屋里就开始漏水了,滴滴答答地落下来,林氏连忙去灶屋里拿锅碗瓢盆接住。

后来东西两间屋子也都开始零零星星漏水,地上摆满了瓶瓶罐罐,甚至连厕所里倒粪的桶都用上了。

“他爹,等天晴了,把房子补一下吧,都两年没有修修了。要不然这一说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还怎么住人 ?'…87book'”

林氏一脸的忧愁,也不吃饭了,放下碗筷,看着韩子明的眼睛,试探性地说道。

韩子明点点头:“成,先凑合一下,等晴了,我去东坑挖点泥,给补补吧。”

韩玉问道:“爹,娘,盖一建瓦房得多少银子?”

“瓦房?问这干啥,咱又盖不起。”

林氏伸手抹掉韩玉嘴角沾的一小块馍渣,还是回答道,“按现在的价钱,这烧一块砖得两文钱,盖这么几间瓦房得万把块砖头,你给算算,得多少银子。”

这个时代,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

韩玉顺口答出来:“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咱家一年能够省下来二两银子就不错了,等个十几年再说吧。”

韩子明有些沮丧,毕竟这个家是他在扛着,条件不好,他觉得自己没本事,语气有些不太和善地说道,“小小孩家,不要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农村人,没什么做生意的头脑,最多也就是把自家种的吃不完的菜、养的鸡鸭、蛋等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个几十文钱,再拿换来的钱来给家里改善一下生活,割点肉打打牙祭,给多年没新衣服的撕块布料做新衣。不知道循环把小生意做大,颇有那么一些“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感觉。这样下来,积贫又积弱,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跟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一样,平日里不松不紧刚刚好,一旦有了什么情况,比饿得半死不活的乞丐的裤腰带都紧。

家里条件亟待改善,哥哥弟弟必须去学堂读书,瓦房也必须尽早盖起来……这些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对于韩玉这个来自现代社会的白领来说,经济头脑是有的,能力也是有的,但关键是现在并不能放手大干,否则“妖孽”的名声逃也逃不掉,非但不能造福家里,还可能因此给家里带来灾难,只能一边长身子,一边蛰伏观察,伺机而动。

本以为雨水会很快停下来,谁知道就这种雨势,竟然连下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才缓了一些,但还是飘着细雨。

屋顶的洞冲刷到后来,跟小小水帘洞似的,躺在床上都能看到阴霾的天空。

从外面回来的林氏,在餐桌上说,邻村有好几户人家都被房子埋了,本村刚刚死了丈夫的王寡妇,也被砸的昏死,现在都没醒,生死未卜。

韩玉听得心惊肉跳,不时往房顶上看,就怕房梁忽然就塌了,一家人被砸在下面,这种提心吊胆的紧张,直到第四天太阳出来,才稍稍缓解了一些。

孩子就是孩子,童年时候无忧无虑。

一大清早吃了饭,韩俊和韩冬就换好了破旧的衣裳和鞋子,一个拿小铁锨,一个拿着小锄头,雄赳赳气昂昂的,不知道要去干什么。

“小玉,我们去西边树林里转转吧,抠一些啪扎(paza,蝉蛹,知了的幼虫)回来让咱娘煎煎吃,可好吃了。和泥巴有什么好看的,你去不去?”

看到韩玉蹲在院子里看着林氏和韩子明和泥巴,韩冬蹦着问道。

林氏说道:“去吧,跟你哥去转转,这几天都憋坏了吧。不准去坑边,要是小玉再出点啥事,饶不了你俩!”

韩玉一听,正想好好了解一下各个地方,立马站起来,朝两人奔过去,屁颠屁颠跟在他们身后。

杏花村有三大片树林,东、西、北三面,西边的这块最小,离家最近,沿着大路走,也不过三四百米。

雨后初晴,空气非常清晰,沁人肺腑。

这杏花村里家家户户养狗,一路上,狗叫个不停,在自家门口时气势非常旺盛,不过并不咬人,正是会咬人的狗不叫,会叫的狗不咬人。

这片大林子,种的都是一些槐树、桐树、楝树(lian;第四声),林子中央有一个大水坑,水坑边上都是柳树和桑树,长势很好。

进来林子之后,韩玉惊喜万分,她一眼就看到一些树干上生出的野生木耳,地上的一些野菜,如荠菜、荧荧菜(苋菜),这些可都是超级美味的食材,特别是那野生的木耳,更是滋补的良品。

平日里家里也就是玉米面馍馍、稀饭,好一些有鸡蛋鸭蛋。那次打牙祭除了一次木耳炒肉,但那木耳是红色的,味道不太好。从来没见吃这些东西,韩玉不由猜想,难道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吃?

韩冬和韩俊一进来,就趴在地上,找小窟窿,一个个去抠,如果小窟窿一抠变大了,那就是蝉蛹的窝,弄一根小木棍,在里面捅一捅,蝉蛹的钳子就会夹住,轻轻一拉,就上来了。如果这蝉蛹软的不吃,那就直接来硬的,用铲子挖。

韩玉看得一愣一愣,这跟钓鱼似的,而且她知道,蝉蛹皮的药用价值很大,被李时珍收入了《本草纲目》。

“哥,这些木耳为什么没人摘着吃?”

韩玉先是指了树干,而后指着地上的野菜继续问,“这些菜为啥都没人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