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三点绛唇 >

第79章

三点绛唇-第79章

小说: 三点绛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真如她所想。阮蕙反手握住杨恪的手,微微笑道,“世子放心,妾身就算担心蒙兄弟,也会以大局为重……妾身自嫁给世子以来,没能为杨家做点什么,倒是时常让世子担心,妾身心里,也一直引以为憾,若能助世子一臂之力,那也是妾身所愿。” 顿了顿,又道,“明天,就定下来了么?”

“明天,是贤王六十大寿,他是所有老王爷中,最年长的一位,满朝文武,都会齐聚一堂。便是孝宗,也会亲临贤王府。”杨恪脸色转为凝重,“各位老王叔也会相约而来,便是苏大学士,也已提前上了京。”

看来事情要远比阮蕙想象的复杂。大局未定,自然草木皆兵。“孝宗,不是病得很重了么?难道竟还能亲自出席贤王的寿宴?” 阮蕙不由得问道。就算孝宗只是装病,可是值此非常时期,他还出席如此复杂的宴会,难道就不怕会引发暴动?

“据宫里传来的消息,应该是真的病了。”杨恪肃然道。

“三弟妹跟我们一同上京的消息,难道还没传入宫里?” 阮蕙道。原本她有意借秦秋水入宫向皇后娘娘请安之际打探一星半点儿消息的,可杨恪却执意不肯,说是怕打草惊蛇。就秦秋水这样的心机,对于处在深宫的孝宗来说,只怕连根草也比不上,又哪里会惊得了他那样的巨蟒?不过这话只在阮蕙心里想想,却不好说出口来。毕竟,杨恪能让她知道这件事情,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杨家家训的范畴,她已经严重僭越,又怎么能再去“干政” ?

“宫中眼线甚多,想来皇后娘娘业已得知,既然她按兵不动,咱们也不能轻举妄动,等过了明日,事情有了定局,咱们也就乐得清闲了……接下来,我也并无它愿,只盼着慷哥儿能读书有成,将来我也能放心把杨家交到他手上。”说到后来,杨恪脸上就慢慢露出笑容来,“从此以后,咱们两人就可无牵无挂地去畅游各地,去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你看可好?”

走遍中华锦绣河山一直是阮蕙最大的梦想,前世没能实现,今生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她自然不肯错过。可是,在这个以男为尊的时代,如果杨恪为了满足她的心愿而放弃杨家的重托,那她岂不成了杨家的罪人?她还年轻,将来还有大把的机会,她不能因为要成全自己的梦想就变得如此自私——长了眼睛的都能看出来,杨恪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刻!之前恢复王爵,对他来说,仅仅只是个开始罢了。

“都这个时候了,世子还有心思跟妾身开这样的玩笑!”阮蕙佯作生气的模样,“还是赶紧替妾身想想明天送什么礼物给贤王要紧!”

“这个你不用担心。” 杨恪笑笑,“胡夫人今天不是送了块端砚来吗?想必也是好的,就把它包上,送给贤王伯父。”

“什么?胡夫人今天送来的那块端砚?”孝宗皇帝的嫡亲伯父,堂堂的御封贤王,整整的六十大寿,杨恪竟然以一块普通的端砚为礼?阮蕙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眼前脸上挂着笑容的丈夫。

“对,你说得没错。就是这块端砚。”杨恪虽然面上带着笑容,却半点也不像开玩笑的样子,这个时候,他当然也没有心思再跟妻子开玩笑。

137、鸿门宴(一)

见阮蕙一副诧异的样子,杨恪便又解释,“我这贤王伯父呀,平生最钟爱之物,不是金玉古玩,也不是美人佳酿,恰恰也如我的爱好一样,便是这笔墨纸砚了。”

原来如此。阮蕙这才暗自松了口气。“仅仅只一块端砚,会不会太简薄了些……”

“自然不止一块了。这次我从家里带了整整一箱,就是特意为贤王伯父的六十大寿而准备的。”杨恪笑道。“这箱端砚,就算不能在此次寿宴中独占鳌头,也必能得贤王伯父欢心。”

看杨恪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阮蕙总算彻底放下心来,不过想起杨慷,便又问道,“那慷兄弟呢,有没有接到贤王府的帖子?”

“慷兄弟……自然也是要去的。明日你与秦氏同乘一辆马车前去,我与慷兄弟合乘一辆。”杨恪道,“秦氏那边,我已经让慷兄弟跟她说了明日宴会的事。”

虽然同为杨家兄弟,可一个是世子,一个是碌碌无为的庶子,贤王府的请柬,想必也是看在秦氏的面上才会送出两份吧!毕竟秦氏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嫡妹,这样的身份,又来了长宁,若是不出席贤王寿宴,岂不是让皇后娘娘脸上不好看?

夫妻两人又商议了半晌明天赴宴的事,阮蕙忽想起胡夫人说杨恪瞒着她怀孕的事,便又跟杨恪提了提,杨恪沉吟了片刻,只说了句不妨事,看着天色不早,便携了阮蕙回卧房歇了。

次日大早,夫妻两便早早起床。洗漱之后,阮蕙便叫采青和芍药两人亲自把库房里的那箱端砚重新包装,楠木包金边的箱笼,外面还用了大红的丝绦系上如意结,看起来十分漂亮。

不多时,杨慷夫妇也过来了。都是盛装而待。尤其是秦秋水,恨不得把所有稀罕贵重的首饰都穿戴起来似的,满满一头乌发上堆满了各色耀人眼目的名贵珠花,幸好妆容还算清淡。要不然就可以与戏台上的花旦相媲美了。

杨慷依旧是一身宝蓝色的锦裘,发束玉冠,愈发显得清眉朗目。与秦秋水站在一起,俨然成了她的兄弟。派。派。小。说。后。花。园。整。理。首。发

阮蕙这才想起来,杨恪是比秦秋水小的。

杨恪倒是换了往日里轻便随意的装束。一身银色锦衣,外罩白色狐裘,头上依旧束着紫金玉冠,看起来英姿飒爽,颇有几分世家子弟的气势。

出席这样的盛宴,阮蕙自然也不敢怠慢,由着采青为她精心梳头理妆。打扮了整整小半个时辰才算妥当——湖丝做的烟紫色的丝绒棉袄,富贵吉祥花样的八幅湘裙。外面也罩着一件雪白的齐脚踝的狐袭,挽着随云髻,髻上只插了两只玉籫,耳上挂着水滴状的白玉耳坠子,都是出自恒宝阁的珍品,一眼望去,神采飘逸,十分养眼。

杨恪对于阮蕙如此精心的打扮甚是满意。毕竟,在那样的场合,阮蕙需要的,不是低调,而是低调的奢华。

秦秋水显然也为阮蕙这样低调的奢华惊艳,竟生出回去重新换装的打算,不过杨慷显然对她的装束丝毫没有在意,只催着赶紧随杨恪夫妇上车。

长宁的风俗,若是做寿,前去祝寿的贺客去的越早,不仅寿星吉利,贺客脸上也光彩。大凡贺客,通常都在天刚亮时就登门贺喜了。

此时天已亮明,出了孔雀大街,路上依稀可见豪华的马车往贤王府的方向驶去。

很显然,这都是去给贤王拜寿的。

阮蕙与秦秋水都只带了一名婢女,因马车宽大,采青与宛如就一同坐在车内。

妯娌两人平时交集也不多,阮蕙一向又是不喜秦秋水的,加上心里有事,一路上颇是沉默。

而秦秋水却不时抬起眼来睃向她,眼里透着几分莫名的兴奋,攥着锦帕的手,也不时在自己的膝头摩挲,似乎在期盼着什么。

采青与宛如两人更是如锯了嘴的葫芦,主子没有说话,她们更是不能开口,所以车厢里就显得十分沉闷。

这样的沉闷,有些不同寻常。

阮蕙很快也感觉到了这种异样,收回纷乱的思绪,随便寻了个话题打破这种尴尬,“出席这样的盛大的寿宴,我可是大姑娘上喜轿——头一回……三弟妹从前也来过长宁,不知有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盛宴?” 秦秋水有个做皇后的姐姐,出席这种宴会的几率自然要比自己高出几倍。

秦秋水似乎从某种思绪中回过神来,也笑道,“大嫂说笑了,这长宁我通共来过三、两回,那时候又还小,就算参加过什么盛宴也都不记得了,这一回跟大嫂一样,也像是大姑娘上喜轿呢!”

阮蕙便淡淡接了话茬,说起了她以前在长宁认识都认识什么贵人等等这样的话题,秦秋水脸上便带了笑,如打开话匣子一般,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正说到兴头处,马车忽然停下。

贤王府到了。

阮蕙还在听着府里传来隐隐约约传来的鼓乐之声,杨恪已掀起了她的车帘,笑道,“到了。”

采青与宛如连忙下去拿了脚踏放好,她们这才相继下车。

下了车这才发现,原来这一条街道都已经被马车挤得水泄不通了,离府门还有小半里路的距离。

杨恪兄弟俩个在前,阮蕙妯娌随在他们身后,最后面跟着采青并杨林几个护卫抬着寿礼,大步往贤王府门走去。

贤王府今日竟是中门大开,两侧的角门也打开了,三道门口都候着一排穿戴一新的厮儿,府门前的台阶上,还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上穿着簇新的衣裤,脸上堆着矜持的笑容,像是贤王府管家的模样。

果然,看见杨恪一行四人过来。脸上的笑容就更深了几分,紧赶着迎上几步,笑呵呵地向杨恪拱手施礼,“杨世子大驾光临,里边请,里边请!”一边引着他们往中门而入。一边又命人接礼入册。又跟中门处候在最前头的小厮儿道,“快引长乐王世子到寿堂,引世子内眷到内堂。”

立时便有两个小厮儿机灵地答应着,一左一右地引着他们往内而去。

阮蕙冷眼打量。觉得这贤王府与安王府的建筑格局有些相似,连各处的陈设也都有些相像,唯一不同的是。贤王府的仆从们都穿戴一亲,安王府的仆从们衣着都是半新不旧。

很快,两个厮儿便在二门处分道而驰了。

一个往寿堂。自然是外院,而内眷,必是要入二门的。

阮蕙扭头看了杨恪一眼,而杨恪也恰好回过头来,望着她闪烁的眼神,他脸上就慢慢绽开笑容,有如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和煦,让她怦怦直跳的心。就渐渐平静了下来。

不过一场宴会,坚持一个时辰,宴会散了,就什么都结束了。

小厮儿走得不紧不慢,不时回头小声提醒夫人们注意脚下,脸上的笑容也都是浅浅的,一看就是训练有度的模样。

阮蕙不禁暗自感叹。比起安王府来,贤王府里的一切,包括这样的小厮儿,都更显得更具王家风范。

很快到了二门,门上站着好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老远看见小厮儿领着阮蕙与秦秋水过来,忙笑吟吟地迎了过来,那小厮儿忙道,“这是杨世子家的内眷……”说完折身便走了。

为首一个穿湖绿棉袄外罩灰鼠褂子的容长脸儿的丫头就忙笑道,“原来是杨世子的夫人到了……咱们王妃刚刚才跟晋王妃和安王妃说起您呢……”一边说一边领她们入内,却视阮蕙身侧满头珠翠的秦秋水不见,显然当她是某位前来打凑热闹的富商之妇了。

听说晋王妃也来了,阮蕙心里便生出一些期盼来。晋王妃既然来了,杨恬想必也是来了的,阮蒙与她哥哥杨恒走动颇多,肯定能从她嘴里打听点关于阮蒙的事情来。这样一想,心里倒有些急迫起来,恨不得马上就看到杨恬。

比起外院的古仆,内院就显出一些低调的奢华来了。甬道两旁摆满了各色盆景,都是时下并不常见的花卉,显然是从温棚里搬出来,左右两侧,一侧是个小花园,里面鲜花盛放,另一侧则是个鱼塘,里面有各色金鱼、鲤鱼,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曳,为这寒意冽人的初春增添了些许暖意。

可以跟长乐首富秦仁德的风格相媲美了。

走近一处青藤环绕的亭台,精致而古朴的庭院已在眼前。

还未来得及打量,那着灰鼠褂子的容长脸儿的丫头便笑道,“杨夫人……这边请。”

眼前已豁然开朗,面前精美的房屋已近在咫尺。

看到有客人到了,侍立在屋前的几个丫头便又迎了上来,听说是杨世子夫人,便有小丫头掀起大红的毡帘进去通禀,容长脸儿的丫头依旧引着她们进去。

随着屋里传出“快请,快请”的声音,小丫头打起帘子,容长脸儿的丫头便笑盈盈地高声说道,“长乐王世子夫人到了!”

话音刚落,就听屋里有人笑道,“原来是蕙儿来了,快请她进来!”

阮蕙就迈步进去,迎面一阵暖风扑面而来,似乎还夹着淡淡的桂花香味,想是屋里放了炭盆,又怕气味不好加了熏香。到底是王公之家,用的熏香,都比别处的好些,闻起来香而不腻,倒也不令人生厌。

138、鸿门宴(二)

阮蕙才迈进门去,便觉一只胳膊被人拉住,美目流转间,已看清是一身盛装的杨恬,当下就露出惊喜的笑容来,“恬姐姐,你是什么时候到的?”说完,似是想起屋里还有贵人,便又抬头望去,只见正中上首的炕上坐着两位贵妇,左侧一位三十余岁,生得明眸皓齿十分美艳,正是晋王妃,右侧一位五十岁上下,体态丰腴,气度雍容,脸上还挂着观之可亲的笑容,看她坐在主位。想必就是贤王妃了。

当下她上前两步,正欲施礼,便听那五十上下的贵妇笑道,“早就听说恪儿媳妇生得绝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