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风云-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贪官,仇的是不义之财、为富不仁,这有什么错?在公平正义的社会里,为挽留富人而丧失原则,放纵坏人,只会失去民心,无异于饮鸩止渴。对那些想溜的贪官、不法奸商,我们要围追堵截,好人要保护,坏人也不放过。”
曾凌风笑了笑,说道:“舅舅,这件事情看上去的确有些难以想象。这种移民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说明这些富豪对中国前景并不看好。中国不是世界经济强国吗?人民安居乐业,各地幸福指数节节上升,世界兴起‘中国热’,海外财团和华人纷纷到中国进行投资建设,中国是目前历史上最‘强盛’时期。我们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这种人民的幸福感,就可以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腾飞高潮。按理说,这些在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人更应该对祖国充满信心,更应该为祖国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应该为带动所有的人富裕起来做出自己的表率。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远离祖国背井离乡走向世界,投入资本主义罪恶的发源地的怀抱呢?”
周培林陷入了沉思。
周夫人看了看周培林,说道:“好了,好了,这些事情先不要想了,现在是吃饭时间。不管怎么说,这饭还是要吃的,毛主席不是说过,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嘛。”
曾凌风尴尬的看了看周夫人,知道老人家是在责怪他了呢。本来是准备吃饭的,但是经过他说了这么一嘴儿,搞的周培林都没心情吃饭了。
周培林也笑了笑,说道:“好,吃饭,吃饭。”算是为曾凌风解开了尴尬的局面。
只是,这事情显然还没完。这顿饭还没吃完呢,詹紫琳的电话就响了起来。詹紫琳只好对周培林夫妇歉意的一笑,起身去接电话。
等詹紫琳回来的时候,曾凌风他们已经吃完饭了。
曾凌风就问道:“紫琳,什么事情啊?”
“又有一个朋友移民新加坡了,打电话过来说是临走前大家聚一下。”詹紫琳解释道。
说完这事情,一屋子的人表情都非常古怪,有些忍俊不禁的样子。
曾凌风笑道:“最近移民的人太多了,真是让人感慨啊”
“呃”周培林听了之后,觉得有些费解,“最近这些人都是怎么了?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外国就有那么好?现在国内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干嘛一个个非得要移民呢?”
曾凌风说道:“这其实很好理解,最起码有一点,我不是你管辖的人了,到时候就算回国来发展,那也是外宾,要享受发展特权的,你难道没有听过那句话么?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人家就算是假洋鬼子,可是拿上了外国护照,回来之后照样是吆五喝六的。”
其实这个事情也是无可奈何的,当前这阵子,还是热衷于引进外资发展的,也正因为这样,对于国内国外的企业的政策是不同的,外企所享受到的优惠条件,远非一般企业可比,在这种条件之下,国内的一些民营全业能够发展起来。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也可以说。每一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史,都是一部血泪史。
作为民营企业,不但要面对各种政策面上的歧视,还要面对各级官员的盘剥,还要应付无处不在的国内关系网络的开销,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在汹涌的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直到引领潮头,确实是相当不容易。
但是就从现在来看,单纯地引进外资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的方官员的政绩,某某地方引进外资多少多少而已,成为他们升迁的通道基石,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国内经济,大量地引用外资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尤其是在对方利用国内外企业优惠政策上的差距大做文章的时候,一味地引进某些非高技术外部企业的进入,就是很糟糕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样,有些国家的发展环境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像是新加坡,现在就是很多人的移民首选之地呢。”詹紫琳在一旁说道。
周夫人听了也点了点头,她有一个以前认识的老姐妹,她们家在前不久也是移民新加坡。就是听说那边儿的秩序井然,而且环境超好,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社会秩序良好等等,而且发展机会也更多,只不过就是移民申请很难通过罢了。
“别的国家不说,但是要说新加坡的发展环境好,我却是不同意的。”曾凌风又口出惊人之语道,“那个弹丸小国,不就是靠洗黑钱发展起来的吗?”
“哎,凌风,你又在口出大言了。”周培林不由得摇了摇头道。曾凌风的话,有时候的确很有用,有时候就完全是愤青之言了。
对于曾凌风的话,周培林也是只能选择听其有用的,对他那些类似于愤青的言论,他自动选择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否则的话,大脑内存被浪费掉的实在是太多了。
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尤其是据说新加坡正打算取消遗产税,这对对国内打算移民的富豪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国内的富豪们都在新加坡的商业中心地带购买公寓房,或者是在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活圈。
投资移民这一群体在技术移民的印象当中,是封闭而光鲜的,他们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些投资移民们从不参与任何华人社团活动,全都住在当地高端社区,有的甚至把名字都改了。
前一段儿时间看过一个专访,一位移民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曾被国内某部门要求配合调查他的一名客户,据说此人出境后,被查涉嫌挪用上亿公款,当时这位律师就拒绝了,他表示保护客户的隐私是律师的义务,这一点不会因为政府部门有要求就违反原则。
其实在技术移民的世界里,他们首先得适应谋生的艰辛与社会地位的落差。
各国在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时,都将本国急缺的人才类型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现在比较青睐于工程师和会计师等。
但是由于两国各大公司只认可本国及北美的工作履历,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都无缘从事原先的职业,这就使得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
也不是每个技术移民都想得开,2005年,也就是前年,让加拿大移民圈内轰动的两起事件,一是某省前理科状元读完博士后,只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体力工,于是选择跳楼自杀。另一名中国博士在被公司辞退后,选择跳桥自杀,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我觉得新加坡挺好。”詹紫琳对于曾凌风的话显然比较反对,“前一阵子我去新加坡,就发现那里的城市环境非常好,而且大家的法律意识相当浓重,违法犯罪的人很少,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城市规模太小了。”
“那是你不了解他们的发展经历”曾凌风晒然道。
第157章第一愤青
第157章第一愤青
“新加坡被标榜为全球化的成功故事。但事实上,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来自为印度尼西亚贪官及商人洗黑钱,现在印度尼西亚已经无黑钱可洗,所以新加坡正在盖赌场,以吸引他国的贪污资金。”曾凌风对众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本身,这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城市国家,混合了最为离奇的社会特征。一方面,它的经济自由度很高,在广受关注的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全球评比中,连续多年蝉联亚军,仅次于香港。另一方面,它在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方面表现得相当落后。”曾凌风对大家说道,“新加坡只有两大媒体集团,报业控股和新传媒。这两家传媒中,一家以报纸为主,一家以电视广播为主,都由政府百分之一百控股。外国媒体对新加坡政府的批评往往会导致诽谤官司,在记者无国界的全球新闻自由评比中,新加坡排名一百四十多名,与朝鲜、津巴布韦等国相差不远,其新闻自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事实上,新加坡的家族式管理也倍受诟病,李光耀执政多年卸任总理后,担任内阁资政。其长子李显龙则是作为接任下一任总理的候选人来培集的,同时还兼任财政部长、金融管理局主席等。其次子李显扬则担任最大国营公司新加坡电讯的总裁,李显龙的妻子何晶则掌管淡马锡投资公司。
“整个新加坡,其实就是李氏家族的家天下而已,而整个新加坡的繁荣,也不过是李氏家族一家之繁荣而已。”曾凌风对众人说道,“因为舆论媒体掌握在李氏家族手中,所以你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对于新加坡的了解,也是片面的。”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新加坡的了解,不过是从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的新加坡电视剧中得到的印象而已。事实上,新加坡舆论宣传基本是为李氏家族歌功颂德的,并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其发展轨迹来。
而寒雨迷蒙集团旗下的金融团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金融精英所汇聚起来的小集团,对于新加坡的发展过程,自然是有过一番仔细地研究的,因此才能够抓住新加坡发展起来的根源所在,并非是自由经济成就了新加坡,也不是李氏家族的集权专制成就了新加坡,而是他们利用岛国优势,帮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高官们洗黑钱,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这才成就了李氏家族的财富。
“因为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一家财阀足以支撑起整个新加坡的繁荣,所以你们才看到了现在的新加坡,事实上新加坡的穷人们也不少,只不过是李氏家族对于治下的民众的生活保障做得比较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曾凌风说道。
“刚刚我们谈到哪里了?怎么感觉好像跑题了?”周培林对曾凌风批评新加坡没有多大的兴趣,经过这么多年的交往,周培林知道,曾凌风其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愤青,一个骨子里充满了民主主义情绪的青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想在事关民族的事情上和曾凌风分辩一番,那完全是自讨苦吃,于是就转换话题问道。
“移民嘛。”詹紫琳在一旁提醒道。
“嗯,对,要解决人才的流失问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周培林问曾凌风道。
曾凌风双手一摊,说道:“这个是你们政府应该想的事情,我可没办法。”
曾凌风没有说让政府承认双重国籍这种国际惯例性的做法,因为他本人就不赞成双重国籍。你想拥有多个国家的国籍,那说明你跟不上就对这个国家并不绝对忠诚,要你干嘛?
再就是,在短期内,中国也不可能承认双重国籍,说了也白说。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万隆会议上,由周总理向东南亚各国承诺过的。当初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东南亚的华人华侨陷入双重政治效忠的尴尬和危险。
近几年,多有商界、文化节、知识界高层人士通过与中央高层见面的渠道呼吁实施双重国籍。这一问题也数次被高层讨论,但很快给否决了。在身份证问题、户籍问题、迁徙自由问题等一系列身份界限没有解决之前,承认双重国籍,仍会带来新的甚至是更大的不公平。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实施双重国籍,是国际趋势。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国家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韩国、印度等在转型期一度流失大量精英人才的国家也已开始默认双重国籍,吸引精英回巢,站在全球化人才流动、合作的角度考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当下稀缺的人力资本,如此轻易就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
其实,亚州的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受过类似的困扰。
英国在南亚次大陆漫长的殖民历史,为印度留下了全套英文教育的传统。英校出身的印度学生能直接与西方人沟通,听说读写都不成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印度学生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数理、财会、商贸、管理、医学等等专业课程,这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西方社会接轨,加上海外印度人社群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跨国移民网络很自然地将大量印度青年才俊送往西方社会。
印度社会也曾为人才外流而感到忧虑,甚至有人提议应对这类移民征税,以弥补本地社会的公共资源流失。不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逐渐意识到,移居海外的留学生和专业人士尽管远离故土,但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