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55章

帝国风云-第35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五日夜间十一点左右,英舰“欧里亚勒斯”号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并且把航向转到了四十度,即朝东北方向航行,航速高达三十节。几乎同时,中国海军的“蚌埠”号轻巡洋舰到达法迪福卢环礁东南大约一百公里处,并且转向到二百三十度,也就是朝着卡尔迪瓦海峡航行。
    按照斯科特的安排,“欧里亚勒斯”号将前往法迪福卢环礁,负责为岛上的英军提供防空警戒,而在夜间则负责监视卡尔迪瓦海峡的东入口,为第二印度洋舰队提供一百五十公里的预警空间。
    “蚌埠”号执行的也是侦察任务,只是其主要使命只是监视卡尔迪瓦海峡。
    在马尔代夫群岛中,卡尔迪瓦海峡是群岛中部,唯一可以让大型战舰通过的海峡,再往南就只有六百多公里外的一度半海峡有足够的水深。也就是说,在群岛两侧活动的舰队要想到达群岛的另外一侧,都得经过这条海峡。
    事实上,这也正是斯科特选择在法迪福卢环礁上修建野战机场的主要原因。
    别忘了,法迪福卢环礁就在卡尔迪瓦海峡东端。如果中国舰队要从卡尔迪瓦海峡前往马尔代夫群岛西面,就必须从法迪福卢环礁南面通过,也就会被部署在这里的英军岸基航空兵发现。
    显然,两位指挥官都非常清楚,这条海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不管是撤退、还是找对手决战,都应该盯住这条海峡。
    结果就是,双方都向卡尔迪瓦海峡派遣了侦察舰,而两艘轻巡洋舰将不可避免的在海峡里面遭遇。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峡之战
    原创第三百二十三章海峡之战
    二十六日,凌晨一点左右
    在相距大约四十公里的时候,“欧里亚勒斯”号与“蚌埠”号的雷达几乎同时探测到了对方,而且都做出了准确判断。
    当时,在这附近,就没有这两艘战舰的友舰,因此出现的战舰肯定是敌舰。
    收到消息的时候,两位舰队指挥官都大为震惊。
    原因很简单,双方都认为对方不会让侦察舰前出到一百公里之外,因此对方的主力舰队肯定就在侦察舰后面不远处。
    这下,问题严重了。
    在斯科特看来,第21舰队、至少是主力编队就在那艘轻巡洋舰后面,而关键是为什么要进入卡尔迪瓦海峡?
    很明显,在此之前,第21舰队一直在马尔代夫群岛东面活动。
    也正是如此,斯科特敢于率领第二印度洋舰队北上,并且安排“欧里亚勒斯”号轻巡洋舰进入卡尔迪瓦海峡,到法迪福卢环礁附近活动。第21舰队的侦察舰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而且主力编队很有可能就跟在后面,表明第21舰队不但没有放弃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的机会,还在积极寻找第二印度洋舰队。如此一来,战斗肯定会在天亮只打响,除非斯科特选择避而不战。
    显然,这不是斯科特的风格。
    只是,此时斯科特遇到了一个难题。
    这就是,他的主力编队在“欧里亚勒斯”号身后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处,即便全速航行也要两个小时后能进入卡尔迪瓦海峡。如果第21舰队已经在海峡附近,而且同样是全速航行的话,就将抢先进入海鲜,因此也就能抢占到有利位置,等待第二印度洋舰队主动送上门去。
    问题是,如果不去卡尔迪瓦海峡,还有好的选择吗?
    显然,斯科特看不出还有好的选择。
    主要就是,他并不知道第21舰队分成了两支编队,而且航母编队与主力编队的距离在两百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当时就算斯科特选择避战,并且及时转向撤退,那么在天亮的时候,他与第21舰队航母编队的距离将超过五百公里,即超过了舰载航空兵的大打击范围,因此不会遭到空中打击。
    可惜的是,斯科特并不知道这一点。
    结果就是,斯科特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即认为就算他选择撤退,也不可能在天亮前离开第21舰队航空兵的打击范围,肯定会遭到空中打击,因此打赢这场海战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天亮前干掉第21舰队,也就得及时进入卡尔迪瓦海峡。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即让第21舰队不能在夜间炮击法迪福卢环礁,让岛上的英军有足够的时间修复野战机场,从而在天亮后让岸基航空兵投入战斗。
    只要岸基航空兵及时投入战斗,那么第21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就不足为惧了。
    重要的是,考虑到来自岸基航空兵的威胁,第21舰队不见得会在天亮之后出动舰载机攻击第二印度洋舰队。
    到时候,第21舰队首先得轰炸法迪福卢环礁上的野战机场。
    打定主意后,斯科特没再迟疑,立即下令转向,率领第二印度洋舰队直接扑想卡尔迪瓦海峡。
    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
    事实上,卓宇凡也不轻松。
    与斯科特一样,他并不清楚对手主力的准确位置,并且理所当然的认为,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就在侦察舰后面,即第二印度洋舰队已经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正在朝法迪福卢环礁航行。
    只是,卓宇凡有多的选择。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卓宇凡的猜测没有错,他也能率领第21舰队撤退,至少能在天亮之前撤退到英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如果第二印度洋舰队追上来,他就能用舰载航空兵打赢这场海战。
    问题是,卓宇凡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斯科特不会在天亮后追击。
    当时,卓宇凡有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即第二印度洋舰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返回,并且出现在法迪福卢环礁附近?
    显然,这与部署在法迪福卢环礁上的岸基航空兵有关。
    前面已经提到,英军加了修复野战机场的速度,因此到二十六日清晨,英军就能向法迪福卢环礁部署作战飞机。因此在卓宇凡看来,第二印度洋舰队在这个时候返回,肯定与岸基航空兵有关。
    说白了,斯科特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也非常清楚在没有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他根本打不过第21舰队。如此一来,如果第21舰队撤退到了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那么斯科特就肯定不会追击。
    这下,问题严重了。
    如果选择撤退,就等于主动放弃了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的机会。
    要知道,卓宇凡做了这么多努力,就是想获得一次决战的机会。
    现在,机会就在他的面前,他会放弃吗?
    深思熟虑之后,卓宇凡做出了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的决定。
    当然,这也没错。
    可以说,卓宇凡手上有足够多的优势。
    在主力舰方面,第21舰队并不比第二印度洋舰队差,双方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关键就是,第21舰队有一支规模不算大,但是足够用的舰载航空兵,而第二印度洋舰队没有舰载航空兵。
    当然,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兵力。
    为此,卓宇凡做了巧妙的战术安排。
    航母编队依然向南航行,只是开始做战斗准备。按照卓宇凡的部署,航母编队将在天亮之前出动第一支攻击机群,对法迪福卢环礁进行一次高强度轰炸,确保英军的野战机场无法使用。考虑到英军也有可能在天亮之前出动航空兵,因此要为攻击机群安排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完成攻击之后,准确的说是在炸毁了法迪福卢环礁上的野战机场之后,航母编队将转为执行对海打击任务。
    只是,卓宇凡没有急于安排攻击任务。
    主要就是,是否需要出动舰载航空兵对付第二印度洋舰队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到时候会出现什么麻烦也难以预料。
    为此,有必要保留一支机动兵力。
    夜间战斗,主要还是由主力编队承担。
    当时,卓宇凡完全有理由在进入卡尔迪瓦海峡之前炮击法迪福卢环礁,减轻航空兵的作战压力。
    只是,他没有这么做。
    不是卓宇凡不想这么做,而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
    主要就是,他并不知道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在哪。如果第二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已经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而他又让主力编队炮击法迪福卢环礁,就等于把自己的行踪明确无误的告诉了斯科特。
    显然,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要知道,至少在夜间,主力编队的首要威胁不是来自英军岸基航空兵,而是拥有两艘主力舰的第二印度洋舰队。
    结果就是,在一点半左右,卓宇凡也下达了转向命令。
    此时,海峡里的战斗已经开始了,交战双方正是两艘执行侦察任务的轻巡洋舰。
    必须承认,在各方面,“欧里亚勒斯”号与“蚌埠”号没有太大的差别。
    “欧里亚勒斯”号是“黛朵”级的第二艘,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大战初期建造的为出色的轻巡洋舰,甚至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防空为主的轻巡洋舰。前面已经提到,英国皇家海军中,除了几艘速战列舰之外,并没有多少适合执行防空任务的战舰,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一向不大重视重巡洋舰。在火力上,“欧里亚勒斯”号是该级中强的之一,拥有十门五十倍径一百三十三毫米舰炮。只是相较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其他轻巡洋舰,“黛朵”级在排水量上小了许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即在“黛朵”级上,主炮就是主要的防空火炮,因此没有必要安装多的大口径高射炮,也就能够把排水量降下来,从而降低建造价格,用同样的投入建造多的战舰。
    “蚌埠”号是在战前建造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五千吨出头,主炮是八门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
    虽然“欧里亚勒斯”号的主炮口径大,而且数量多,但是“蚌埠”号的火控系统加先进,而且主炮的射速高。至于防护与速度,两艘战舰是旗鼓相当,都不要指望能够挡住对方打来的穿甲弹,也不要指望能够摆脱对手。
    对两艘轻巡洋舰来说,火力都不算强大,但是有足够的威胁。
    当然,轻巡洋舰之间的战斗,远没有主力舰对决那么惨烈。交战的时候,轻巡洋舰的主要防御手段是机动性与灵活性。说得简单一些,没有任何一位轻巡洋舰的舰长会指望用舰炮轰沉对手,能够拖住对手,给对手制造一些麻烦就非常不错了。如果能够重创对手,使对手主动撤退,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
    事实上,两位舰长的目的是一样的,即拖住对手,等待己方的主力舰到达,并且尽可能的压制住对手,发现对手的主力编队。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尖端技术
    原创第三百二十四章尖端技术
    到三点的时候,卓宇凡率领的主力编队率先进入了卡尔迪瓦海峡
    此时,斯科特率领的第二印度洋舰队离卡尔迪瓦海峡西端还有大约二十公里,也就是约莫半个小时的航程。
    海峡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两艘轻巡洋舰均在遭到重创之后主动撤退。
    当然,两位指挥官都再次派出了侦察舰。
    虽然卡尔迪瓦海峡是马尔代夫群岛中部为宽阔的海峡,但是海峡追宽处也只有五十公里,窄处不到三十公里。如果舰队在海峡中部航行,主炮就能覆盖整个海峡。此外,海峡的南面与北面都有大量环礁。虽然这些环礁的海拔高度大多仅有几米、高不过十多米,但是依然能够对战舰上的雷达产生干扰。如果不出动侦察舰,那么主力编队在进入海峡之后就很容易遭到伏击。
    显然,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在如此狭窄的海域内,任何一方遭到突然袭击,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击。特别是在海峡为狭窄的海域,如果敌舰突然出现在十多公里外,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让毫无准备的主力舰遭受重创。
    只是,这个时候,两位指挥官心里都充满了疑问。
    这就是,对方的主力编队迟迟没有出现在海峡里面。
    要知道,从遭遇的时候算起,双方的轻巡洋舰已经缠斗了两个小时,如果主力编队就在侦察舰的后方,那么早就进入海峡了。
    有趣的是,两位指挥官做出了相似的判断。
    即在他们看来,对方的主力编队没有出现,不是没有进入海峡,而是刻意没有参与轻巡洋舰之间的战斗。
    原因也很简单,对方不想过早暴露,并且需要时间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
    也就是说,双方都认为对方将利用海峡里的特殊环境来发起伏击,而不会打一场面对面的决战。
    正是如此,双方再次派出了侦察舰。
    问题是,如果对手采取伏击战术,那么己方的主力编队就不可能也采用类似的战术,因为这将导致双方无法遭遇,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力决战了,而两位指挥官都渴望在主力决战中击败对手。
    结果就是,派出侦察舰的同时,双方的主力编队都进入了海峡,而且没有刻意隐藏。
    显然,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