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十九路军战记 >

第78章

十九路军战记-第78章

小说: 十九路军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电告知第九师团濒临绝境,命令立即增援。可是还没等他们的增援部队赶到,十九路军已经攻下了第九师团的最后一个据点,师团长吉住良辅被当场击毙。  解决了第九师团,十九路军摆出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对第13师团和第101师团的增援部队连续发动十几次进攻,投入的兵力逐次增多,火力也越来越猛。日军连续两次被十九路军痛击,对这支军队有了畏惧的心理,再加上对自己靠近租界的侧翼没有安全感,面对敌人有恃无恐的进攻,开始乱了方寸。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为了避免再有部队被围歼,严令遭到攻击的两个师团固守待援,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同时紧急联络上海领事馆和外交部,要求尽快摸清西方各国的态度。  当晨雾渐渐散去,十九路军的攻势终于平息下来,对面的日军终于送了口气。这时候,从苏州河南抽调的两个步兵联队抵达前线,而空军的轰炸机群也出现在战场的上空。然而,让日军感到意外的是,闸北地区已经找不到中国军队的踪迹,数万大军仿佛凭空消失了!  原来,十九路军在结束围歼第九师团的战斗后,立即开始通过工兵部队连夜搭建的三座浮桥转移到南岸,虚张声势的进攻都是由断后的第60师独自进行的。  十九路军通过两次漂亮的围歼消灭了日军最精锐的第九师团,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使其不得不重新估量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此前被忽略的包括十九路军在内的地方部队的战斗力。  第九师团被全歼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在国际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全国民众奔走相告,十九路军的名字再次响彻中华大地,许多热血青年开始不远千里前往福建,希望能够加入这支钢铁之师、胜利之师。西方各国的军事观察员再次被十九路军超强的战斗力所震撼,有些人甚至撰文说,如果有海军和空军的支援的话,单凭十九路军就完全能够应付上海所有日军。  日本统帅部羞怒交加,决定把十九路军列为头号敌人,同时立即启动登陆作战计划,争取围歼包括十九路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洗雪皇军的耻辱!  而作为中国军队统帅的蒋介石更是感到异常尴尬:自己指挥数十万军队,苦战两个月,消灭的日军数量居然和十九路军相当!虽然不得已再次通令嘉奖十九路军,但是心里始终难以释怀。  最高统帅已经如此,底下的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各级将官更是感到颜面尽失,再联系以前十九路军几乎全歼了第88师的往事,很多人开始把十九路军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感觉甚至比日军还要可恨!  不知不觉中,十九路军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日军登陆
  到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淞沪会战已经打了两个月,中国军队虽然屡次后退,但是还没有部队被围歼,反倒是日军的第九师团被十九路军全歼,所以总体上来说,取得的战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这时候,担任最高统帅的蒋介石能够当即立断,放弃上海,采取持久战的策略,把部队撤退到上海外围的吴福线和锡澄线,利用这里坚固的国防工事固守,抗击消耗日军,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当苏州河以北阵地全线失守,日本统帅部大举调兵遣将,准备实施登陆作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却又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国家社会的干涉上。  本来,蒋介石已经听从白崇禧和陈诚的建议,决定撤军,但是忽然收到确切的情报,国际联盟将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九国公约’会议,讨论中日之战,立刻喜出望外,当即取消此前发出的撤军命令,要求部队再坚持10天以上,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  新命令传到阵地上,部队一片哗然,两个截然相反的命令,使下层官兵察觉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军心浮动,士气大落。而一些已经离开阵地的部队又匆匆返回,秩序也开始出现混乱。  11月5日凌晨,日军第10军在军长柳川平助的指挥下,由海军派出的数十艘战舰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准备包抄中国军队的后路。这里的海岸守备部队原本是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所属的四个师又1旅共计数万人的兵力,但是由于蒋介石认为日军在全力进攻上海正面的时候,没有多余的兵力从杭州湾登陆,故而把防守这里的部队全部投入正面战场,结果,等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之间长达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上,只有第62师的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以及少数地方上的保安团防守。既没有像样的工事,有没有重炮,面对10万装备精良的日军,结果可想而知。  日军轻松击溃守军的抵抗,成功登陆,然后,日本统帅部决定把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合编为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指挥,计划与海军配合,全歼上海附近的中国军队。  日军登陆后,淞沪战场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的唯一选择就是撤退,然而,战区司令长官部在得到日军登陆的消息时,还摸不清敌人的战略意图,连登陆部队的兵力部署都一无所知,从而错误地判断形势,错失了从容撤退的时机。  已经升任淞沪战场前敌司令官的陈诚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但是他判断敌人兵力最多不过一个师团,只是骚扰性质,调派右翼集团的第67军前往增援,与此同时,右翼作战集团司令张发奎也派第62师一部、独立第45旅、第79师和预备第11师等部队火速前往夹击日军,然而为时已晚!  第67军虽然及时赶到松江,但是和日军相比,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敌人很快就推进到松江城下,松江保卫战打响了。第67军是隶属于张学良的东北军,背负着国仇家恨,虽然明知力量悬殊,军长吴克仁抱定必死的决心与日军一战,在发给司令部的电文中写道:“我决心率部死战,誓与城池共存亡!”  虽然战区司令部为了防止影响部队的士气,严密封锁了日军登陆的消息,但是还是从溃散的士兵口中把消息散播出去,孙百里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在第一时间把几个师长叫了过来。  孙百里指着地图说道:“日军已经在杭州湾登陆,目前正在猛攻松江,其目的非常明显:与上海派遣军配合,左右夹击,把中国军队包围在上海,聚而歼之!第67军正在防御松江,估计坚持不了多久,日军既然处心积虑地计划了这么久,投入的兵力肯定非常可观。第67军从大西北千里行军,已经是疲惫之师,再加上装备和兵力的巨大差异,失败是必然的。松江一旦失守,日军必然继续向嘉兴推进,切断沪杭铁路,然后只要再切断京沪铁路,我们这七十万大军就要被日军包饺子了!”  钟武不服气地说:“我就不相信小鬼子有本事把我们全吃掉!”  李从文不客气地揶揄道:“敌人只要把我们围住,切断所有的补给线,再多的军队也是摆设!日本人有军舰,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其他地方派新的部队过来,而我们既无兵可派,也无路可走,只有死路一条了!”  谢鼎新埋怨道:“也不知道老蒋打的什么主意,还不下命令撤退,难道真要在这里等死!”  孙百里无奈地说道:“其实就是马上下令撤退都已经晚了!”  几个师长惊异地问道:“为什么?”  孙百里指着地图上的京沪铁路说道:“日军的下个攻击目标必然是南京,这里也是我们必须守卫的地方,所以部队必须要沿着京沪铁路和公路往南京撤退,这里河道纵横,没有别的路可走。试想一下,七十万大军挤在这么两条路上是什么景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撤完?更何况,还有很多部队与日军在交战,敌人怎么可能让他们从容撤退?另外,军队在行军的时候如何应付日本空军的轰炸?如何保持部队不陷入混乱?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组织成功的撤退比进攻要难得多!”  钟武建议道:“我们现在全速赶往松江,支援第67军,只要把这股日军堵住不就行了吗?”  廖启荣说道:“咱们连日军有多少兵力都不知道,怎么打?”  谢鼎新说道:“时间上恐怕也来不及,再说,苏州河北的日军会放咱们走吗?”  孙百里说道:“距离最近的右翼已经派了增援部队上去,但是估计也赶不上了!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一展开,很难堵得住!”  钟武问道:“那我们怎么办?打又打不得,撤退又没有命令,难道真要等死不成?”  孙百里回答道:“我打算让炮兵和辎重部队先撤,不必再等上面的命令了!为避免遭到日军飞机轰炸,不走铁路和公路,尽量沿着乡间公路前进,由工兵部队沿途支援,这样虽然走的慢点,但是安全系数会高些。”  李从文担心地问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万一被扣上逃跑的罪名,谁也救不了我们!”  孙百里说道:“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不撤退,到时候就真的变成逃跑了!形势已经如此危急,可是司令部居然还没有安排撤退的顺序,掩护部队也没有指定,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钟武问道:“我们撤到哪里去?”  孙百里指着地图上一条连绵逾百公里的黑线说道:“吴福线!”  
  正文 第八十三章 兵败如山
  11月6日,日军开始猛攻松江县城,先是用大口径火炮猛轰城防工事,接着出动坦克掩护步兵冲锋。  第67军没有重炮,每个连配备的轻重机枪数量不到日军的一半,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不输于敌人的顽强意志!没有反坦克武器,守军就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硬是把日军挡在城外。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城墙已经被日军的炮火夷为平地,第67军无险可守。日军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从东、北、南三面突入松江县城,与守军展开巷战。第67军虽然死伤枕籍,但是却死战不退,大部分壮烈殉国,军长吴克仁率领残部据守西门,与日军殊死搏斗,身被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43岁,是牺牲在淞沪战场的军衔最高的中国军人。  日军占领松江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向南京扑去,主力则沿直奔嘉兴、平望,切断了杭州和上海的陆路联系。  与此同时,日军第16师团在江苏太仓登陆,兵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与南路日军形成合围之势。原上海派遣军的六个师团在强渡苏州河以后攻击前进,全速向两路登陆的日军靠拢,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顿时面临灭顶之灾,如果再不撤退,必将被敌人一网打尽!  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已经乱了方寸,为撤退还是继续防守争吵不休,而身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仍旧把希望寄托在国际干涉上,迟迟不愿意下令后撤。最后,白崇禧告诉他,前线部队已经得知日军登陆,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出现混乱,甚至有的部队已经开始撤退,形势濒临失控,根本无力继续抵抗,如果再不撤退,70万人就全部落入日本人的包围圈里。即使‘九国公约’现在出面干涉,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日军绝对不可能住手的!  听了白崇禧的一席话,蒋介石这才认识的问题的严重性,不再坚持己见,于11月9日凌晨下达撤退命令,所有部队撤出战斗后,分成两路向南京方向撤退,至吴福线继续抵抗。然而,由于命令仓促,考虑不周,既没有安排掩护部队,也没有指定撤退的顺序,使部队完全失去了控制,结果撤退变成溃退。数十万大军沿着京沪铁路和公路乱哄哄地向后方跑去,不但没有基本的行军队形,而且连部队的编制都完全被打乱,很多走散的士兵甚至把武器都丢弃了,只是没命地往南京跑,希望离日军越远越好。伤兵们被弃置在路旁,痛苦地呻吟着,祈求路过的士兵给自己一枪好结束痛苦。工兵把炸药埋在沪宁公路的主要桥梁上,准备等中国军队撤完再炸桥,可是由于极度紧张,军队还没有过完就点燃了炸药,把河道对岸的军队丢给了日本人。最可悲的是,中央军惟一的一个重炮团也被大河拦住,无法通过,为了不落到日军手里,只好全部炸掉。  日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出动大批飞机轰炸扫射,地面部队则穷追不舍,在全面占领上海市区后,全速向前推进,势如破竹,连续攻克沿途据点,像赶鸭子一样把中国军队往南京驱赶。  在沪宁公路以南十几公里远的乡间土路上,十九路军的数万将士在秩序井然地向后方撤退。部队不时被突然出现的河道沟渠挡住,战士们就席地而坐,静静地前面的部队通过浮桥,继续前进。负责掩护的部队始终和大部队保持数公里的距离,严密地监视着上海方向。部队走走停停,行进的速度并不快,但是队形严密,始终保持着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