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战略计划是在第一时间打垮孟加拉人的边境防御,虽然向达卡方面挺进。”夜幕之下位于加尔各答的威廉堡内,乔京德尔此刻正面对印度军队新近成立的孟加拉战区的印度三军将校们进行着最终的战役部署的确认和安排。这虽然并不是乔京德尔第一次指挥大军团作战,但是广袤的4000公里战线以及4个集团军的庞大兵力,仍然让他感到足以自傲的得意。
“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将以加尔各答为前进基地,以第8山地步兵师为先导对孟加拉西南部的库尔纳地区实施攻击。”部署在西孟加拉邦的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一直以来都是印度陆军东部军区的战略预备队,下辖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57、第8山地步兵师。当中国陆军的铁骑出现在印度东北部之时,第3集团军将第一时间驰援北部的战线,所以下辖各师一直以强大的机动能力而著称。
特别是作为快速反应部队而建设的第57山地步兵师,可以说是印度东部战区中的绝对主力之一,第3集团军进攻战的正印先行官,但是此刻这支拥有大量军用直升机的精锐之师已经永远的留在苏门答腊的丛林之中,而失去了第57山地步兵师之后的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的战力也大打折扣,虽然仍将在战役之中独当一面,但是在向达卡进军的行动之中它的任务已经从主攻转为的协同。
“在本次战役中印度陆军第4集团军将独立担任整个东部战线的进攻重任,第2山地步兵师以东北部阿萨姆邦南部城市锡尔杰尔、第5山地步兵师以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为前进基地,从东、北两个方向对孟加拉国东部的锡尔赫特形成夹击之势。同时第21山地步兵师将进入米佐拉姆邦牵制孟加拉国部署于东南部吉大港的重兵集团。”与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一样,在马六甲海峡地区的冲突中,印度陆军第4集团军也痛失一臂。第4机械化步兵师在槟城战役中被中国第13集团军歼灭,使得原本攻守兼备的印度陆军第4集团军成为了独脚蟹,其余的3个山地步兵师虽然完整无缺,但是在与孟加拉的战役中该集团军所要担负的使命相比,兵力上已经呈现捉襟见肘的尴尬了。与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一样,他们并非这个决定性战役的主角。
“印度陆军第33集团军军长乌姆拉欧少将。”乔京德尔的目光转向了独自坐在会议大厅一角的乌姆拉欧少将。和印度陆军中的许多高级将领一样,乌姆拉欧少将也是一个锡克族人,但锡金、不丹北部边境的高原地区常年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年轻的乌姆拉欧少将皮肤黝黑,更象是一个尼泊尔人。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乌姆拉欧以一个军人的职业操守迅速起立,向乔京德尔致以一个标准的军礼。
“你所指挥的第33集团军将是本次战役能否顺利展开的个中关键,我喜欢你能与友军紧密配合,第一时间将印度陆军的军旗插在达卡城内的达克斯瓦里寺之上。”对于印度陆军第33集团军乔京德尔有着无比复杂的感情。这不仅是由于他的父亲曾在这个军服役并战斗过,更是由于第33集团军多年以来壮志难酬的际遇让他对这支可以说是印度陆军最具潜力的部队抱以了厚望。“一定不负所托!”无须多作解释,乌姆拉欧少将已经明确了自己身上和印度陆军第33集团军身上的担子。在对乔京德尔再度致以标准的军礼的同时,乔京德尔也以同样的礼遇对在场的全体表示了最终的感谢以及祝福。“希望与各位能够在达卡再见,一起痛饮胜利的喜悦。”此刻距离印度军队发起“重返达卡”的军事行动还有68个小时。
“您还在为那场推演而耿耿于怀吗?”送走了印度—孟加拉战区海、陆、空军三军的主要将领之后,乔京德尔来到实际将指挥整次军事行动的印度陆军中将卡尔马特的身旁谦和的问道。原本在这场对孟加拉国的战争之中信心十足的卡尔马特中将,此刻却显得极度的疲惫好苍老。他有气无力的回答着乔京德尔的关心:“虽然这只是敌人的推演,但在详细的计算之后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这次以印度国运为赌注的军事冒险行动,的确有80%以上的可能会失败,而且败的很惨。”
在战争开始之前,乔京德尔曾一度想委任卡尔马特中将来指挥整次战役,而这位曾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屡立奇攻的中将也表现老骥伏枥的豪迈气概。但是就在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之际,一封来自中国的电子邮件却意外的在一夜之间打消了这位老将的所有锐气。虽然在决战前夜中国的军方黑客竟能渗透入印度东部军区的军用网络已经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但是比其邮件的内容来黑客渗透的震撼就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这封邮件的开头写的很客气,大致的意思是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获知印度军队可能会对孟加拉国发起一场有限的战役进攻。抱着切磋和探讨的目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特此组织了一场针对印孟两国攻守形势的“重返达卡”战略级兵棋推演,现在将第一轮一周左右的推演结果与贵军分享如下。这种越俎代庖的行径已经令心高气傲的乔京德尔感到无比的愤怒,他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邮件的开头就拂袖而去,忙着追查情报和通讯部门的失职去了。
而年长的卡尔马特中将则显得较有涵养,他对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热情”报以一笑,在回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之情后,便开始认真的研读起中国军方的这份兵棋推演的设定和推演过程来。
兵棋推演是军队作战前评估战术可行性、胜败、人员及装备损害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使用地图、沙盘或计算机等进行。它的历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古代的中国人便开始使用石块和木条等在地面上对弈的方法演示阵法、研究战争。历史上著名的墨子与公孙输就楚宋之战所作的攻防模拟便是中国古代现代兵棋推演的一个典型代表。
而真正意义上现代兵棋则是由普鲁士的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于1811年发明的,它由一幅地图,一套代表军队的硬方块,一本详细规则,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组成。利用这种类似于战棋的模拟系统,可以逼真地预测19世纪以步兵为主的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和结果。
而当人类进入20世纪末的信息化时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用具有计算快速、数据统计精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推演成为各国兵棋推演的主要发展方向。计算机兵棋推演首先必须将作战部队的体制编制、武器系统、战术作为等进行十分精确的评估,并将其逐一量化,换算成参数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而推演过程则由作战指挥中心、作战演训中心及各作战执行单位指挥所执行,运用复杂的战区仿真系统,输入作战各方的各类参数,可以逼真的模拟出未来数小时乃至数月模拟实战环境和作战进程,实施重大战备议题的推演和决策。
虽然印度的原宗主国英国在世界兵棋推演发展史上同样占有显赫的位置,特别是以海军舰艇为单位的海战兵棋推演,英国人一度站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这种先进的战略决策系统显然不会从一心想在印度实行愚民统治的英国人手中留传给印度军官。而在60年代之后,印度在军队建设方面全盘向苏联看齐,而据说是由于在一战之中沙皇的军队第一次使用兵棋推演进行预测,便在德俄边境的东普鲁士战役(又称“柯尼斯堡”战役)之中遭遇了惨败,由此而引发了俄罗斯/苏联军队对兵棋推演的全盘否定。这因为如此在冷战期间华约各国以及中国、印度、朝鲜等以苏联为模版建设的军事之中,对于兵棋推演一直保持着漠视的态度。
而直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印度人才意外的从频频到访的美国军事代表团口中了解到兵棋推演的一鳞半爪,这个时间段大致与中国军队开始重视兵棋推演的时间是相近的。不过与中国军队迅速引进现代化的兵棋推演系统相比,保守的印度军队内部却依旧抱着前苏联的自由式推演系统不放,认为兵棋推演不过是一种高访真的游戏而已,根本无法真正模拟出战争的进程。当然在众多印度军内的顽固派中卡尔马特中将则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异类”。对于兵棋推演长期以来浓厚的兴趣和在研究中积累的专业知识,使得他对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寄来的推演报告开卷有益,认真的研读了起来。
但是随着他对中国总参谋部推演过程的跟进,许多印度陆军在战略展开阶段所没有预见到的问题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出现了。虽然兵力上占据优势,但是很快印度陆军在突破了孟加拉边境之后,推进的速度就开始大幅度的下降。而随着更多外界因素的加入,印度军队很快便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陷入一场空前的灾难之中,根据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印度军队不仅无法达成战略目标,甚至还将陷入总崩溃的噩梦之中。
“这不过是中国人的心理战而已!”虽然在听完了卡尔马特中将对中国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之后,怒气未消的乔京德尔也清醒的认识到在战争的准备方面印度军队的确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中国军队所预测的种种变数也确实存在,但是他依然坚信这些问题全部都经过了中国军队恶意的夸大,现实的情况根本不会那样的糟糕,这种完全在中国人想象之中的战略灾难根本不会出现。“中国军队会在一个月之内出现在北方战线之上?这根本不可能,要知道现在的西藏还是寒冷的冬季,中国人即便利用他们贯穿整个高原的铁路系统也无法将他们所说的庞大军队机动到我们的侧后。”
乔京德尔一边安慰着显然有些心灰意冷的卡尔马特中将,一边却在心里盘算着放手一博,利用中国军队抵达之前的一个月时间彻底打垮孟加拉。
但是无论如何由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提供的兵棋推演已经彻底消磨了卡尔马特中将原本昂扬的斗志,这位老将不得不向乔京德尔表示自己的心智已乱,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指挥全军进行这样一场决定性的战役,面对这种情况乔京德尔更为坚信中国人提供这套所谓“合理”的兵棋推演完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是一种迷乱印度军队指挥层的心理战术。他拒绝了卡尔马特中将在战前召集各兵种高级指挥官研讨中国军队所进行兵棋推演的建议,严密的封锁了这一消息,只在一些中国军队所指出的细节问题上进行一范围的修正。印度军队将仍然按照战前的部署,由乔京德尔亲自来指挥这一场决定印度命运的战役。
“真是难得!想不到小胡里还有这一手,真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而就在乔京德尔对中国人使用这种“龌龊”的伎俩使自己“痛失”一员老将之际,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中国人民国防军陆军中将—胡维风却正在北京因为他的这一提议而获得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长曹阳上将的大加赞赏。凭心而论虽然在指挥印度洋战区的战斗中,胡维风的表现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对于中央军委的高层究竟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胡维风仍然是心中没底。
毕竟在马六甲地区的中印战争之中,中国军队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兵力和物资优势,而且中央军委在战略介入上拿捏也恰到好处,在中国远征军正式介入之前,实际上印度的败相已呈。对于一向以《孙子兵法》为自己军事生涯典范的胡维风不会不知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在整个战略布局之上中国政府先行退让,请急于一战的印度入瓮,而自己而引而后发。充分显示了大国搏弈的谋略之妙。外交之上中国不仅获得了被印度逼入死胡同的东盟各国的依附,以这些国家的财力和物资抵消了劳师远征的困难,而且还与美国、欧盟达成协议,成功的孤立了印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胡维风自认所能发挥的无非是野战的“伐兵”和最后阶段的“攻城”了。
而这两个方面胡维风感觉自己的表现均不如人意,海军虽然成功的击沉了印度海军的以“辛格”号航空母舰为首的众多舰艇。但是以意外的损失了“北虎”号
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而空军则自开战以后便一直遭到了俄印联合的“方块A”中队的阻击,虽然最终艰难的夺取了全面的制空权,但是由此损失的时间和付出高昂代价却不得不让他感到汗颜。中国陆军的表现是胡维风最为满意的,特别是自己一手创立的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成功的在吉隆坡城下,以少破众、斩将溃围,为他的指挥艺术增色不少。即便如此在许多局部战场上中国陆军仍然颇多闪失,虽然最终没有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也让胡维风心里没底。
而最让胡维风感到不安的则是战役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