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1130章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130章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影响,甚至会最终影响到帝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如果不是当时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也没有能够打开局面的话,恐怕韩绍锋早就被撤职了。

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谈仁皓翻到了相关的文件,他只大概看了一下,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海军司令部确定的最后期限是8月底,也就是说,在9月1日到来之前,韩绍锋必须要夺取前进基地,这样,才有希望在9月底向前项部署战略打击部队,开始对美国本土东海岸地区进行全面的战略轰炸。而现在已经是7月初了,韩绍锋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他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

最后期限不是由海军司令部确定的,而是由帝国内阁首相确定的。首相为什么要确定这个最后期限,文件中没有提到,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首相不会给韩绍锋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韩绍锋无法在此之前完成任务,那么他肯定会被撤职,那么他也就没有希望成为下一任陆战队司令官了,甚至连今后的服役生涯都要打上个问号呢。

看到这,谈仁皓也为韩绍锋捏了把汗,这个从来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的陆战队上将能够完成任务吗?很快,谈仁皓也释然了,对韩绍锋来说,也许这不是一个难题,而是一个机会,如果他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那么他作为颜国忠之后的陆战队头号战将的地位就没有人能够动摇了,而且韩绍锋肯定有能力把握好这个机会。

当谈仁皓看到文件的后面时,更加松了口气。文件中还提到了首相对陆军的严重不满,准确的说,是对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的表现的严重不满。也就是说,首相在给韩绍锋订了个最后期限的时候,也给古迅雷下了“最后通牒”。现在,韩绍锋与古迅雷都有了压力,而以这两个人的性格,他们都不会轻易的向困难低头,那么他们就得想办法战胜挑战。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两人进行无间配合。从陆海两军的合作来看,这肯定是好事,如果两人能够完美配合的话,那就没有他们打不败的敌人!

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之前古迅雷与韩绍锋冲突不断,正是因为两人没有多大的压力,也就没有联合作战的动力。现在,首相给了他们最大的压力,那么他们就有了合作的最大的动力。两人都不是笨蛋,而且又没有私人矛盾,在出现了共同利益,以及共同的敌人时,合作也就自然的水到渠成了。

正是想到这一点,谈仁皓就觉得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值得担心的。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古迅雷与韩绍锋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之前两人拖延的时间并没有完全耽搁掉,而且通过这几个月的积累,两人手里的实力要比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来的强大得多,在首相的压力下,恐怕两人之能拼了命的争取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作战行动,而这对最终战胜美国有着积极的作用。

想通了这些问题后,谈仁皓很快就意识到,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古迅雷与韩绍锋两人之间的问题,而是帝国陆海两军之间的深刻矛盾所引发的。战争期间,陆海两军的关系是时好时坏,为难时就好,当情况稍微有所好转后,又闹起了别扭来,这大概也是帝国陆海两军数百年历史的一个真实写照吧。也许,首相不是要以此向两个无辜的战区司令官施加压力,而是要借此机会向陆海两军施加压力,在迫使陆海两军改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来削弱陆海两军的权力,为成立国防部打下基础。

不可否认,古迅雷与韩绍锋是帝国陆海两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古迅雷得到了严定宇的重用,而韩绍锋不但是颜国忠的得意门生,而且在海军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在此情况下,如果两人无法解决问题,自然就要陆海两军的高层来解决问题。那么首相在这个时候施加压力,最终会对陆海两军带来什么变化呢?

谈仁皓首先想到的就是由陆海两军成立一个联合司令部,统一墨西哥战区与加勒比海战区的指挥权,从而彻底解决古迅雷与韩绍锋之间的矛盾。可问题是,这个战区的司令官由谁来出任,还有,权力怎么分配?毫无疑问,不管是古迅雷,还是韩绍锋都不适合出任战区司令官,那就得安排新的人选。谈仁皓先是想到有可能安排他来出任这个职务,可是很卡他就否认了这个想法,理由很简单,接下来的战争以地面,以及空中为主,而谈仁皓只是舰队司令官,是海上的将领,是不太适合出任这个职务的。另外,当时到底通过什么方式来击败美国还没有确认下来,也就不可能确定由谁来统一指挥击败美国的军事行动了。

其实,想到这里,谈仁皓心里已经清楚,如果真的成立这个联合司令部的话,那么从出任司令官的人选就能看出帝国未来的战略方针了。只是,陆海两军会同意在这个时候成立一个联合司令部吗?

第四章 海军转型

当时,甘永兴罗列出来的第二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了帝国海军的根本利益,可以说,这是属于海军总司令,以及总参谋长考虑与决定的重大决策,谈仁皓还有点不明白甘永兴为什么要让他来考虑这个问题,可是想到甘永兴一直在暗中帮助他,如果谈仁皓想成为未来的海军司令,那他就必须得首先明确海军的发展方向,而海军的装备体系就是海军发展方向的直接反映。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帝国海军在装备发展方面采用的是实用主义原则,即根据需要,建造最适用的战舰,而绝不搞任何盲目的,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华而不实的,或者是性价比严重失衡的武器装备。可以说,纵观帝国海军三百多年来的装备体系发展史,就可以深刻的理解到帝国海军绝对是一支“现实主义”军队。

在风帆时代,帝国海军统治着全世界的海洋,那是帝国海军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为了能够维护帝国的全球利益,同时对任何想挑战帝国的敌人足够的威慑,帝国海军在保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阵容最强大的战列舰的时候,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巡洋舰。可以说,当时发挥最大作用的还是航行在全球每一片海洋上的帝国巡洋舰。这些无处不在的巡洋舰即象征着帝国的利益,也同时捍卫着帝国的利益。也正是通过由这些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广泛的殖民地,并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到了铁甲舰时代,帝国已经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海军强国,同时国力也无法支撑起统治全世界海洋的需求。更重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对手出现,帝国也不可能公然与所有的国家为敌。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首先提出了“两强原则”,即拥有一支能够与两个最强大的海上敌人实力之和的强大舰队,保证能够同时击败这两个强大的敌人。“两强原则”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持了帝国海军的地位,同时也震慑了所有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在与口木的战争中,正是因为帝国海军拥有超过两个最强大对手的强大舰队,才使西方列强没有敢公开支持口木,也不敢趁此机会向帝国宣战,从而让帝国的世界霸权维持了数十年。

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帝国国力再次下滑,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继续降低。在无法按照“两强原则”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的时候,帝国海军理智的承认了实力上的变化,转而寻求建立一支精悍的,能够应付任何一个敌人挑战的舰队。也正是从此开始,帝国海军不得不开始重视技术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可以说,在二十年休战期中,帝国海军诞生了大量的“技术派”军官,而且出现了很多的新式战术理论,比如航空作战理论,潜艇战理论,以及对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战术变化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理论。也许,这些理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荒谬的,或者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先进战术理论,最终引导帝国海军战胜了比自己更为强大的敌人。

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帝国海军都本真实用主义的原则来建设队伍。而随着航母,潜艇,登陆作战等等新式兵器,战术的出现,未来的海洋战场肯定会与二战中不一样。那么,帝国海军由应该怎么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呢?另外,随着战争结束,世界格局必然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些旧有威胁消失的同时,新的威胁就将出现,那么,帝国海军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应付新的威胁,以此来维护帝国利益呢?

任何一名帝国高层领导,帝国海军的高层人物都会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战争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些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总不能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才来考虑吧。不管是应付新的威胁,还是发展新的技术,战术,最终都要落实到帝国海军的装备体系中来。因此,在确定帝国海军未来所需要的装备的时候,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建造出最能够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装备。

在甘永兴给谈仁皓的文件中提到了两个要点,一是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必然会因此而产生更为先进的,甚至是当时所无法想像到的新式武器。二是随着战争结束,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将不会出现第二个类似于美国这样能够在海洋上挑战帝国的强大对手,那么帝国海军今后将会面临新的挑战,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挑战呢?

在新技术方面,谈仁皓的了解不算很多,自从离开了装备技术办公室之后,他就很少参与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以及新式技术的开发工作,只是偶尔能够从甘永兴这里拿到新式装备的性能书,并且首先得到新式武器装备。当时,甘永兴在文件中也有一份副表,上面罗列了当时已经出现,或者是正在进行研究的一些重要技术。

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无非就那几种,即雷达,火箭,涡轮发动机,无线电制导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原子能等几种。而这几种技术要么已经在战争中应用,要么就已经接近了应用的水平。当然,这些技术中,并不完全都受到了帝国海军,以及帝**队的重视。比如,最初由德国人搞出来的火箭,在帝国就只是一种战术武器,用来补充与增强炮兵的战斗力。由英国人最先搞出来的涡轮发动机在帝国根本就没有得到应用(帝国最初是从德国获得了货轮发动机的技术的,在击败英国之后,又得到了英国的相关技术,并且获得了一批英国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帮助,所以战后,帝国发展的喷气式飞机采用了更多英国的技术,而不是德国的技术)。无线电制导技术也只是进行了理论研究,而没有像德国那样投入实战进行检验。红外成像技术就更只是停留在初级理论研究阶段。当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肯定是原子能了。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在拥有强大国力的情况下,帝**队在对待新诞生的技术时,采取的仍然是实用主义原则。任何新技术,在完全具备了实用功能之前,帝**队都不会轻易的采用。比如,当时德国人制造出的喷气式战斗机在性能上完全超越了帝国装备的所有战斗机,可问题是,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程短,维护难度大,而且维持费用高昂,对环境要求严格等等,结果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怎么样,最多只能算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截击机,而帝国是不需要截击机的,因为帝国本土没有受到威胁。在此背景下,帝国只对涡轮发动机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室的研究,根本就没有任何制造喷气式战机的计划,而是建造了更多的战斗机生产线,制造出了数量更多的,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的活塞式战机。

用当时帝国的话来说,那些看起来先进,但是却不成熟,难以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而且也不可能因此而改变战局的武器就叫“耍花枪”,都是些绣花枕头,好看不好用。当然,这绝不表示帝国会放弃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以说,帝国从来没有忽略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工作,而且当时帝国有很多的实验室,大学,都可以进行实验室研究。只是从研究到大规模制造之间,帝国采取了很务实的政策而已。也就是说,只要这些技术成熟,并且具备了大规模使用的能力,那么帝国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比对手更好的新式装备来,并且迅速投入批量生产,反超对手。可以说,战争爆发前,帝国对待航母的态度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最重要的绝不是新式技术,而是未来的格局。不管是多先进的技术,都必须要适应政治需要。这就如同核武器出现后,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武器将彻底的改变战争,可实际上,在大战之后,因为不符合政治上的需要,核武器就从来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过。因此,搞清楚战后的世界格局肯定要比制造几种新式武器更重要。准确的说,政治需要是根本,而新式武器只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已。如果本末倒置,就算有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