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都是地府惹的祸 >

第265章

都是地府惹的祸-第265章

小说: 都是地府惹的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洪县却渐渐受不了了,这么下去,整个县城的人要是都跑了,那县大老爷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再说,如果哪天上司一纸公文下来,干脆撤了洪县,并入范县,可怎么得了?
    于是洪县的县太爷便施展出了种种手段,劝阻,拦截,施恩,恐吓,甚至派人去范县,要求他们不得再接收洪县百姓。
    范县的人态度也很干脆,百姓要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你洪县能让百姓有吃有穿,他们干吗要跑?难不成,硬生生把百姓都留在洪县,等着饿死么?
    一来二去的,两个县城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洪县开始上报朝廷,因为当时清朝的移民政策是有很大限制性的,通常来讲,绝对不会允许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但是,在当时的年代,到处都闹灾,朝廷也明白,老百姓吃不饱肚子,硬把人家关在家里也不行,时间久了,岂不是官逼民反?再说,两县之间距离太近,也算不得什么人口迁移,不会带来什么大的麻烦,于是,朝廷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懒的管了。
    这么一来,洪县也无可奈何,只得捏鼻子认倒霉,另想其它办法去了。
    当时,两县之间有一片湖泊,名为镜湖,因为这湖水平静,碧绿清澈,看上去就如同一面镜子,加上物产丰富,在湖泊两岸,着实养活了不少渔民。
    于是,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或许是洪县的领导看着范县眼红,或许是为了出气,竟然暗暗下令禁湖,说是镜湖距离洪县更近,应属洪县所有,不许范县的人在此打鱼,所有出产尽数归洪县所有。
    这其实也算是个拉拢人心的办法,为了不让百姓继续逃亡想的一个计策,为此,甚至还以乡党为名,纠集一些流民恶霸,组成护渔队,日夜巡逻,意图强占镜湖。。。。。。


第四百四十七章 水淹范县
    洪县的人想要强占镜湖,范县的渔民自然不同意,这湖自来就是两县共有,凭什么你洪县就要强占?再说这些渔民世代以此为生,这突然不让打鱼了,让人家怎么办,种地去?咽不下这口气呀!
    范县的渔民,自成一个村庄,以宗族为大,村里大部分都是姻亲,民风颇为彪悍,在几番理论不成后,就要强行驾船而出,非跟洪县的人争个高低不可。
    有人劝阻,说此等大事,不如上报县里,由父母官来处置,他洪县无理在先,这官司打到哪里都能赢。
    族长却说,洪县为避嫌疑,故意让此事成为乡党之争,若是两头告状,费力不说,更让范县官长为难,眼下四处灾荒,咱就不要再添乱了,凭着自己的力量,打退洪县那群渔霸湖匪,到时候,谁也不敢放个屁出来!
    就这样,双方各执兵器,在镜湖之上恶斗了数次,都是不分高下,双方各有损伤,却都不肯退让半步。
    很快,这事就惊动官府,范县当时的县令几次带人前去交涉,均是无果,而双方渔民械斗不止,已经出了人命,情势愈演愈重,眼看就快无法收场,而范县县令也已经准备上报,让朝廷前来调停。
    但是,当时时局已乱,人命如草芥,这区区两县民众之争,朝廷又哪里有空理会?奏折上了许多天,也等不到半点回应。可这时,形势已经控制不住了。这争斗的范围越扩越大,几乎在镜湖左近的所有村庄乡镇都被卷入其中,拼杀时常都要发生,武斗更是天天都在上演,不过斗了许久,双方始终是势均力敌,纯粹只是无谓的消耗战,本就受到灾荒的百姓。这回更加陷入了苦难之中。
    却在这时,不知怎的,洪县在一天突然撤退十余里,竟貌似要放弃镜湖,从此认输。范县的人虽然不知道洪县的人究竟为什么这么做,但也很是高兴,毕竟争执了数月之久,好歹也算有个结局。
    怎料,就在这天夜里。天降暴雨,湖水泛滥,往常平静的湖水如同狰狞猛兽般。冲破湖堤。在黑暗中,在众人均没有防范的情况下,不但淹没了范县沿湖一带所有的渔村,更乘势扑入范县境内,毁掉了大片的农田、房屋、村庄、城镇,受此水患的灾民达到数万人。甚至整个范县都被浸泡在洪水中,死伤无数。
    三天后,洪水缓缓退去,重新收拾家园的人们,惊讶地发现。那洪水竟没有退回镜湖,而是另行冲出一条水道。改道西行,后来居然汇入早已干涸的另一条河沟,成为了那条河中之水,而那沿河一带的几个县城,也因为这水的缘故,灾荒大大得以缓解。
    这在当时,成为了天下奇闻,一片湖水冲出湖堤,沿途一路毁坏,硬生生开出一条水道,最后冲入另一条河里,这还是发洪水么?这简直就是湖水大迁移啊。
    正是因为这最后一点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才讳莫如深,重建后的范县,把这场灾难记入县志,但却只寥寥数语,只因无人敢记录详细,生怕自取灾祸。
    而范县从那灾难之后,也遭了重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重建,才勉强恢复,但也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之前的富庶景象了。
    夏冰大伯一口气说到这里,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范畴等人都听了个意动神摇,这故事虽然没有鬼神之奇,也没如何惊心动魄,听来却让人意犹未尽,身临其境,尤其最后,那湖水爆发,最后竟然改道而行,去拯救其它县城去了,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穷尽范畴的脑袋,也想不出天下居然有这等奇闻。
    但是,范畴开口问:“大爷,这故事倒是不错,可这跟你刚才说的城隍老爷,又有什么关系?”
    夏冰大伯神秘地笑了下说:“这件事,表面看只是天灾,和*,但真正的原因,却始终没人能调查清楚。更有许多民间的隐士高人,都曾经到范县调查,却均是无功而返,但这件蹊跷事,却已经成为那个年代一大奇案。因为,河水改道尚且有因可循,但这湖水,却是个内湖,压根无道可行,却硬生生冲出湖堤,夺路而逃,你说,这可能么?”
    范畴思索了下道:“那你的意思是说,这件事跟城隍有关系?可是城隍不是保一方平安的么,怎么会祸害百姓,却引那湖水去别的地方救助灾荒?”
    夏冰大伯仍然没提城隍的事,却问:“你可知,那当年的范县,现在是什么地方么?”
    “我猜,十之*,就是咱们范市!”范畴猜测道,刚才夏冰大伯一提到湖泊,他就想到了,故事中的范县,很可能就是自己现在生活的这座小城,范市。
    “呵呵呵呵,猜的不错,咱们这叫范市,一百多年前正是叫范县,自打当年人口大量流入,所以才渐渐形成了后来的规模,县变成了市,但这个范字,却是沿用至今,你可知,这又是为什么?”
    夏冰大伯好像很喜欢猜谜语,不过这回范畴却摇了头:“这我就不知道了,其实我也一直在奇怪,咱们这里,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范,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跟我一样,是个姓?”
    “哈哈,你又猜对了,范市,正是因姓而来,但这个姓氏,你可知指的又是谁么?”
    范畴苦笑道:“指谁,反正不是指我,大爷你有话就直说,咱这不是说书,不兴留扣子的。。。。。。”
    八戒却在一旁凑过来道:“老人家的话,我有点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姓范的,是当年为范县立下功劳的人,或者是个清正廉明的官,大家为了纪念他,才取范姓为县名?”
    老头眼睛一亮,赞许道:“小和尚果然聪明,比你这笨头笨脑的强多了,告诉你吧,这姓范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要说的,城隍老爷啊。”

第四百四十八章 城隍
    范畴不禁恍然,原来范县的城隍老爷姓范啊,居然跟自己同姓,就是不知道叫啥,不过也挺有趣的,夏冰大伯这一番话下来,又涨知识了。
    八戒呵呵笑道:“老人家过奖了,我也只是胡乱猜测而已,没想到一猜即中,但我想,这位城隍老爷既然能被别人以姓做县名,一定是个大大的好人,大家都佩服他,敬仰他,所以才会以他的姓为名啊。”
    范畴却在一旁想起来了,这城隍老爷,可不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么?本城城隍,失踪好几十年了,但却不知道,在这故事里,这位城隍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笑道:“大爷,刚才的故事,你似乎还没说完,那城隍,跟这湖水爆发究竟有什么关系,他既然是好人,总不会坑害百姓吧?”
    夏冰大伯猛然一拍大腿:“废话,这位城隍老爷,那是大名鼎鼎的好人,当年,他在世之时,本是一位落魄举人,由于看不惯官场黑暗,甘心回家种地。后来闹匪患,四处抢掠杀人。在一次土匪偷袭中,他为了救满城危难,只身一人在城外拦住了数千匪兵,以三寸不烂之舌,苦心相劝,最后更是剖心挖胆,自掷土匪马前,以表明心迹,土匪们被他的义举震慑,竟掉转马头离去,并立誓终身不犯本城一寸土地,这才保全了满城百姓的性命。他死后,百姓请愿,朝廷下旨,封他为本城城隍,并以他的姓氏,改了县名,只求他守护一方平安。他成神后,更是有求必应,帮助了无数的人,实在是个大大的好人啊。”
    范畴听的不由悠然神往,想不到这位城隍老爷还有如此壮烈之举,难怪后来会做出那么多义行。杀鬼子除恶霸。不顾个人安危阻止千年大劫,甚至在他失踪数十年之后,都没有人说要重新选立城隍,这位子,始终都给他留着。
    “想不到大伯学问这么渊博,这些事情,我就从来都没听过,只是我很好奇,这些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都说了。这些都是当年的说书先生传下来的,我的祖辈上。就有人干这个行当,所以,传下来的故事着实不少。”
    “哦,难怪难怪,那我还想知道,他跟那湖泊的事,究竟又是什么关系。既然他是大大的好人,为什么当时不救救满城百姓,却让那湖水泛滥呢?难道说,那湖水是他放出去的?”
    夏冰大伯忽然住了口,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皱起了眉,叹气道:“你误会了,他维护百姓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害人。要说起这件事,唉,我还真有些犹豫,要知道,当年那说书先生就因为一次意外得知了这个秘密,他本不想泄露天机,但在若干年后,却还是酒后无意中吐露出这个秘密,才导致他双目皆盲。”
    “这么厉害?”范畴讶然道:“难道,你说的那个说书先生,是因为泄露了天机,才招致祸端?”
    夏冰大伯点头道:“正是如此,双目皆盲,就是他泄露天机的惩罚,不仅是他,几乎所有听到这秘密的人,后来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天谴,所以,人们对这件事都是谈及色变,慢慢就成了一个没人知道的秘密,或者说,被深埋在某些人心中的秘密。”
    “那,既然没人敢再提及,为何你又会知道呢,难道你的祖辈。。。。。。”
    “呵呵,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已经是1949年之后了,新中国成立后,破除一切旧习俗,什么牛鬼蛇神都不怕了,还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即便如此,知道这件事的人,还是不多,碰巧,我就是其中之一。”
    范畴似乎明白了什么,试探道:“那个让湖水泛滥的,究竟是谁呢?大爷您放心,我肯定不说出去。”
    夏冰大伯微微一笑:“你说出去,也无所谓了,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有道是罪不及三代,早都没事了。今天既然讲到了这里,看你们也是有心之人,我就不妨说出来,其实当年那个让湖水泛滥,惹了大祸的,正是洪县的城隍。。。。。。”
    “什么,洪县的城隍,他竟然是罪魁祸首?!”
    夏冰大伯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范畴更是差点跳了起来,惹出这弥天大祸,淹没一个县城,令百姓流离失所的罪人,竟然会是守护地方平安的一位城隍,这太过匪夷所思,简直超出了人们的正常思维。
    “不错,如果那个说书先生说的是对的,那么,这个惹祸的,就是洪县城隍。”
    “可是,这城隍为什么要这么做?天下城隍都是一样的职责,守护地方,庇佑百姓,那洪县城隍难道疯了不成?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做城隍!”
    夏冰大伯摇摇头:“这我可就不知道了,或许当年那个说书先生知道的更多,但他不说,自然没人知道,仅仅是说出惹祸之人,就已经遭到天谴盲目,要是再说出那城隍为什么惹祸,岂不是要暴死当场?所以,我们只需要了解到这里就可以了,至于他为什么要那么做,并不是我们该操心的。”
    范畴缓缓点头,夏冰大伯说的有理,想的太多,并没有什么好处,眼下应该确定的,是红星加工厂产生异常的原因,是否和那湖泊有关。
    “好吧,那我们换个话题,大伯,以你的见识,你们厂子的位置,是否和当年直接受灾的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