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195章

我伐天下-第195章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允文现在的工作实在是太辛苦,不但要管政务,还要负责军务,甚至连战争机械的改造也需要他的指导。幸亏虞允文不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要不然估计早就累死了,尽管如此,由于管的面太宽,即使以虞允文的强健体魄,每天回家后都是一副疲惫的神情。而在赵国灾后重建期间,他更是每天深夜才回到家,然后简单洗一下就睡了。至于吃饭,他都是带着炊饼边工作边解决,以尽量节约时间。赵抗因此很担心,照他这么下去,身体再好也会病倒的,为此一向懒惰的赵抗也难得地主动接管了虞允文三天的工作,强制他立即休息,今天虞允文等于是刚工作没多久就被赵抗给赶回来了……

为此赵抗还特地派出一个名叫姜丽的漂亮女卫保护虞允文,同时也照料他的生活,今天姜丽见虞允文回来得早,自然很是奇怪。

“圣上给我放假三天,说是如果我敢私自跑去工作的话,假期就继续延长……”虞允文无奈地回答道。在他的倡导下,如今赵国人称呼赵抗都统一用“圣上”这个词了,而“皇上”则是赵昚专用。这样一来,赵国人便不用感到低人一等了。而“圣上”这个称呼本就不如“皇上”那么定位明确,所以用用也无妨。而且虞允文考据能力也很强,也不知道他从哪儿找来一堆资料,论证出用“圣上”来称呼皇帝本就是误用……

“这样不是很好吗?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大人您每天这么劳累,妾身看了都害怕。您身体再好,也毕竟不是铁打的,再说两位公子的学业,您也该稍稍过问一下吧。”姜丽偷偷地将自称改成了“妾身”见虞允文没什么反应,心中暗喜。

“你说的也有道理,既然没法去工作,不如好好休息一下……对了,你当我的护卫也有几个月了吧,不必那么见外,称呼上大可以随便一些。你看我都用的是‘我’,你还拘谨什么呢?”虞允文笑着说道。他的笑容不像赵抗那样阳光灿烂,但却有着成熟男人特有的魅力。

姜丽没来由地一阵脸红心跳,喜滋滋地点了点头。

“将两个小鬼叫过来吧,我要检查一下他们的功课。说起来,我这个父亲太失职了,已经有大半年没跟他们怎么交流过了吧。”虞允文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忧郁的神色。

姜丽知道虞允文肯定又想起了前妻,心中没来由地一酸,连忙去叫那两个小鬼了。

虞允文自从被迫休妻后,就从未忘记过她。但是虽然现在虞允文已经贵为赵国的开府相国,照理说要打听妻子的下落很容易,但他却从未这么做过。“即使相见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徒增伤悲,既然如此,不如不见……”这大概就是虞允文现在的想法吧。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相信他的妻子仍然深爱着他,真如他也还忘不了她一样。所以如果两人相见,她势必会陷入感情的泥淖之中而痛苦万分。但虞允文却不知道,他的前妻现在过得也并不快乐……

检查了两个儿子的功课后,武的方面虞允文很满意,而文的方面他就很不满了,兄弟俩这方面的进步比起他出仕前慢多了。不过虞允文并没有责怪孩子,他知道两个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以他们的天资靠自学能达到这个程度也很不容易,他们和当年的虞允文这种神童还是不能比的,尽管他们是父子。而现在虞允文身负重任,不可能再像在四川老家时那样手把手地教他们,“这样下去不行,得为他们请个专门的老师。”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即使是虞允文也不能免俗。由于赵国出色的文人比较匮乏,再加上大多出任要职不可能有多少时间去轩辕学院教课,所以轩辕学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培养出的人才都以武将居多,自然达不到虞允文的要求。以虞允文如今在赵国的地位,没几个老师是请不动的,可是该请谁呢?

“务观?他们夫妇文才的确出众,不过性格轻佻,为人师表这一点恐怕不容易做好,而且他们所学的以空谈为主,缺乏实际的学问,我可不想亮儿他们变成这样。”虞允文很快否决掉了陆游夫妇,接着他又想到了吴铭,但现在吴铭的工作也忙得很,很难挤出多少时间。虽然虞允文的要求吴铭一定会答应,但虞允文知道吴铭身体远不如他,如果太劳累对他的健康不利,便将吴铭也否决了。

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的虞允文干脆公开为儿子招聘西席,不想却将赵抗惊动了,当天晚上他就来到了虞府。

“陛下,您怎么来了?”虞允文很是惊讶,他知道赵抗精力充沛,但是在极度忙碌的情况下来他这还是头一次。

现在的赵抗看上去气色很不错,不过可能是内力尽失影响了自信,他身上的所谓“王霸之气”大不如前。赵抗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反对虞允文为儿子另外找老师。

虞允文以为赵抗是认为他在公权私用,连忙跪下请罪,但赵抗却说并不是这样,“虞大人你来赵国后,可谓劳苦功高,为儿子找个老师又怎么了?我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器量还没那么小。”

这样一来虞允文就疑惑了,既然不是这个原因,你一个国王没事管人家请家教干嘛啊?

赵抗没有立刻为虞允文解惑,他先问了一个问题,“虞大人,你觉得两位公子有超越你的可能吗?”

虞允文不假思索地答道,“小犬虽然还算聪明,读书也算用功,不过人与人确实是有差别的。”言下之意是认为两个儿子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程度。

“我要说的正是这一点,既然两位公子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超越你,那么你这样辛苦地为他找先生,只是在增加他们的压力啊!要知道,对于要强的孩子来说,父亲太强也未必是好事。这意味着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别人还是只会说,他是某某某的儿子……”赵抗叹息了一声,继续说道,“尤其他们现在还没有母亲,内心深处多少总有些自卑,如果你再施加太大的压力,对他们的成长反而相当不利。”

“受教了……”虞允文听后沉思了一会,暗自认同了赵抗的话,“陛下您真是了不起,居然对教育也这么有心得。”

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战车

“你可别忘了,我也有儿女的……”赵抗轻笑道,“再说这些道理也不是我想到的,是我的老师当初教给我的。至于我会为了这件事来到你这,也许是因为我幼年也是过着类似的生活,所以比较同情他们罢了。那时母亲让我学了不知多少东西,真的是非常辛苦,虽然我为了能让母亲高兴,还是很刻苦地学了,但是那段日子我很不开心,我不希望两位公子也是那样……”

虞允文还是第一次看到赵抗居然也有关心别人的时候,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而且只要不是天才,历练就显得甚至比知识更加重要。而要在历练中获得尽可能快的成长,不懂得与人相处是不行的,而他们在学院里可以学到如何与人合作。在赵国人情关系并不重要,但若如何与人合作都不会的话,无论从军还是从政,都是很不利的,而这种才能是老师所无法教会的,必须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赵抗又继续补充了几句。

“多谢陛下指教,微臣已经明白了。”虞允文恭敬地将赵抗送走,随后就向两个孩子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陪他们出去玩一天,因为他们明天也正好休息,这样也让他们放松一下。而虞府聘请西席的事,就此中止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赵抗的刺激,虞允文在假期的第三天就来到了机械试验场。赵国的军械制造能力虽然在这次大灾中损失惨重,但好在还没有什么重要技术因此失传,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虞允文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战车的改进事宜,北伐时车兵虽然发挥了奇兵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了,以后再用恐怕就没这么明显的效果了,不说别的,敌人只需要不管这些战车,专门找步兵杀即可,而就那么几百辆战车又能杀死多少敌人呢?别说战国时期,就算是南北朝初期的宋武帝刘裕,也曾经在一次战斗中动用了数千乘战车。不过要增加战车的数量并不难,赵国虽然死了很多工匠,这个生产能力还是有的,但问题在于,哪儿来的那么多马拉啊?

虽然驮马无论是饲养难度还是饲养成本,都比骑兵用的战马要低得多,但是老问题一样存在:在炎热多雨的赵国,养马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战车所需的马匹数量又不是一般地多。假如需要三千乘战车,按一乘四马来算,就需要一万二千匹,再加上轮换休息的,只怕不下二万匹,这在北方不算什么,可在赵国却实在是很不容易。

听到工匠们的叙述,虞允文愁眉不展,但突然间一个怪异而大胆的想法从他脑中冒了出来,“用马力看来不符合我国国情,那么用人力怎么样?”

工匠们差点就要问出“大人您是不是疯了?”这句话了,好在他们立即改口成“恐怕不行吧,人力太小,看手推车的速度就知道了,实在是太慢了!还比不上步兵呢,在战场上能有什么用啊?”

虞允文并没立即作答,反而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希望增强战车爬坡能力与行进时的稳定性,想到可行的改进方案了吗?”

工匠的头目回答道,“方法倒是有了,可真这么做的话,这战车就成废物了……”

“结论别急着下,先说说看吧。”虞允文并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听了起来。

“增加稳定性很容易,将轮子数量加多就可以了,可那样一来这战车体积就太大了,什么马能拉得动啊?要增加爬坡能力,目前我们只想到改用较大的轮子这一招,可这样会增加战车的重量,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而且增加的幅度也相当有限。”工匠头目无奈地答道。

“也就是说,还是动力不足咯,那么如果能用人力来代替畜力,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虞允文沉吟道。

“是这样的,可是大人……”工匠头目还要说话,被虞允文一摆手阻止了,看起来他已经有了主意。

当天下午,一批船工被调了过来,他们在船厂是负责制造轮船的叶轮以及脚踏动力装置的,原来的工匠们立刻明白了虞允文的想法,不禁连声叫绝。人靠手推车,速度上不去不光是因为人的力量不足,而在于提供动力的人在车下,所以速度再快也超不过人走路的速度。可如果提供动力的人是站在车上,这轮子所受的阻力可比脚底板要小得多了,速度必然大增,而且人脚的力量可比手大多了,动力绝对不成问题。

更重要的是,马拉战车最多也就四匹马,所以动力存在着上限,而这种靠脚踏驱动的战车每多一对轮子,意味着提供动力的人数也随之增加,所以它的动力理论上可以不断增加。当然,这里并没有考虑阻力的因素,而且如果真的搞得像火车一样长,那灵活性就太差了,所以为实用性考虑,最多也就三对轮子。但即使如此,速度也绝对惊人,在平原上应该快于精锐步兵,而且因为动力源可以在车上轮换休息,所以行军距离越长,人力战车的优势就越大,这一点的意义非常大。而在短距离突袭时,人力战车前面可以加用马力,这速度只怕连近卫师的精锐也未必比得上。

不过真到了试制时,还是出现了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轮船上的传动装置小型化很难。毕竟车船和轮船的体积多大啊,战车和它们一比,小弟弟都算不上,这小型化的幅度还真不是一般地大。而小型车船由于海战中无法使用,赵国从来都没造过,不过现在既然有需要,虞允文便不辞劳苦,派人从南宋雇来了不少专门建造两车和四车的小型车船的船工,小型化的难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而且看到他们以后,虞允文似乎又有了新的想法,便立即上奏赵抗批准,开始大量建造这类小型车船。

尽管小型化的技术难度降低了很多,但是传动装置造得越小,对材质的强度要求就越高,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更好的材料,这成本呼地一下就上去了。赵国目前经济虽然还撑得下去,但毕竟遭遇了亘古少有的大灾,再加上虞允文也知道赵国之后两年里还有太多需要用钱的地方,所以传动装置只能小型化到一定程度,但这样相对于战车而言,还是大了一些。

第三百九十五章 总动员

眼看花了这么多时间,居然只搞出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东西,大家都很消沉。但虞允文并没有绝望,他提出了一个笨办法,轻易地就将问题解决了。什么笨办法呢?很简单,就是将战车造大些,结果这没马拉的战车长度居然和有马拉的战车差不多,模样颇为古怪。经过试验,感觉实战效果很不错,由于它足够高大,骑兵打其上的车兵都得仰攻,这优势就不用说了。可以这么说,至少要五十个精锐骑兵,在包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