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157章

血腥的盛唐-第157章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被点燃愤怒的人就是安乐公主的异母兄长,当今的帝国储君——太子李重俊。

中宗共有四个儿子,李重俊排行第三,非嫡非长,本来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可由于中宗长子李重润早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因得罪二张而被武曌逼杀,次子李重福又在中宗复位之初遭韦后谗毁,被贬出东都,软禁于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所以尽管中宗并不宠爱李重俊,可储君的冠冕还是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表面上看,李重俊是幸运的,可实际上,他这个太子当得实在是够窝囊。因为他不是韦后所生,所以韦后从不给他好脸色看;此外,大权独揽的武三思对他这个“未来天子”也是颇为忌恨,一直在暗中排挤他;还有那个骄纵任性的安乐公主,更不把他当一回事,经常和驸马武崇训一起肆意凌辱他,还当面呼他为“奴”;而那个专掌诏命的宫中女官上官婉儿,则时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推尊武氏一党,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这个当朝储君构成了威胁。

如此种种,无不让李重俊感到深深的孤独,更让他感到了强烈的恐惧。因为这些人都是当今大唐帝国最有权势的人,并且还在处心积虑地向更高的权力巅峰迈进,而李重俊的太子身份则使他不可避免地成了他(她)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而也就必然成为他(她)们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所以,与其说这顶储君的冠冕象征着地位和荣耀,还不如说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魔咒。从它戴在李重俊头上的那一刻起,李重俊就感觉自己被一片莫名而可怕的阴影笼罩住了,因而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整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随着武韦一党的权力越来越大,李重俊也越来越强烈地预感到——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这些人废掉,甚至死在这些人手上。

而当安乐公主公然向中宗提出立她为“皇太女”时,李重俊更是被一种末日将临的恐慌彻底攫住了。虽然中宗拒绝了安乐公主的要求,但这并不等于她会从此善罢甘休。据李重俊所知,驸马武崇训天天都在怂恿安乐公主,让她想办法迫使中宗废黜太子。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无论安乐公主最后能不能当上皇太女,李重俊今后的日子都绝对不会好过。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

李重俊听见自己内心有一个愤怒而绝望的声音在喊——不!

与其这样无所作为,任人宰割,还不如铤而走险,拼个鱼死网破!

决心已定,李重俊开始寻找同盟。

他首先找到了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此人是神龙政变的主要功臣之一,当初就是因为他在军事上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才保证了政变的成功。可是这几年来,以张柬之为首的功臣集团却被武三思铲除殆尽,神龙政变的胜利果实也轻而易举地落入武三思手中,这一切,无不让李多祚感到义愤填膺。虽然他暂时还没有被武三思列入打击范围,但是唇亡齿寒的忧惧却时刻缠绕着他,让他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当太子李重俊暗中找到他,向他提出发动政变,诛杀武氏一党的计划时,李多祚当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李重俊找到的第二个人是成王李千里。他是吴王李恪之子,时任左金吾大将军。当年武曌篡唐时,李唐宗室遭遇了灭顶之灾,李千里是少数劫后余生的亲王之一。神龙政变后,李千里和其他硕果仅存的宗室亲王一样,以为可以重见天日,扬眉吐气了,没想到武氏一党转眼又把持了朝政大权。现在的大唐江山表面上虽然是李家的,但真正的幕后推手却是武三思和他的姘头韦后。这样的局面对残存的李唐宗室而言,显然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对武氏一党的共同愤恨让成王李千里和太子李重俊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经过几次试探性的接触之后,双方迅速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并肩作战——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为了赢得一个更安全、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拼死一战!

除了李多祚和李千里这两个手握禁军的大将外,参与政变计划的人还有李多祚的部将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以及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李千里的儿子天水王李禧等。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样的阵容无疑是强大的。然而,一场政变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单纯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大小。换句话说,在政治的角斗场上,拳头固然重要,但是比拳头更重要的却是头脑。可惜在这一点上,李重俊和他的战友们显然都有些认识不足。

参与政变的人员确定后,李重俊等人开始制订行动计划。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李重俊、李多祚率领,直扑武三思宅邸,一举消灭这个最主要的敌人;另一路由李千里父子率领,分兵把守太极宫的各座宫门,封锁宫廷内外的交通。待诛杀武三思后,第一路人马迅速回头攻进内廷,捕杀上官婉儿;第二路人马则杀入朝堂,铲除武三思在朝中的党羽(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等人),最后再与太子合兵一处,彻底控制整个太极宫的局势。

计划看上去似乎是完美的。

可是,它真的是完美的吗?

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七月初六,蓄谋已久的李重俊终于出手了。他伪造了一道皇帝诏书,调集羽林军士兵三百多人,和李多祚、野呼利、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一起,径直杀向休祥坊南门内的武三思宅邸。休祥坊位于长安城的西北角,与宫城之间仅隔一个辅兴坊,所以政变军队一从宫城西侧的安福门杀出,不消片刻便可冲到武三思的宅邸前。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初秋早晨,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正在书房中品茗聊天。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空气中飘荡着缕缕沁人心脾的花香。武三思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儿子说着话,眼睛半睁半闭,嘴里呷着香茗,鼻中嗅着花香,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尽情享受着这一份恬静、安逸与祥和。

然而,末日就在这一瞬间降临了。

死神就这样毫无预兆,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武三思父子的面前。

武三思最初是听见一阵刺耳的喊杀声像潮水一样由远而近地漫了过来,紧接着,太子李重俊挥舞佩刀左劈右砍的画面就映入了他的眼帘。他看见太子怒目圆睁,表情狰狞,身后紧跟着一群杀红了眼的禁军官兵。他们顺着后花园的那条碎石甬道飞快地向书房扑来。在甬道两侧,武府的人一个接一个地仆倒在血泊中。武三思想喊,可喉咙却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丝声音也发不出来;他想跑,可双脚却像灌了铅一样,无法挪动半步。而他的儿子武崇训也跟他一模一样,无比惊愕地张大着嘴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刹那间,凶神恶煞的太子就冲到了他们眼前。一道寒光闪过,武三思看见儿子武崇训的头颅瞬间飞离了身躯,一柱鲜红的血光立刻从肩膀中间的窟窿中喷射而出,一下子染红了武三思的目光……

这是武三思在这个世界上看见的最后一幅图景。继而他感觉自己的脖子一凉,眼前一黑,整个世界就彻底陷入了黑暗。

李重俊和李多祚等人杀死武三思父子及亲党十余人后,又按计划杀回皇宫,率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肃章门是分隔“外朝”与“内廷”的一道重要宫门,一旦杀进这道门,就意味着政变的性质已经不仅是“清除奸党”,而是公然与皇帝为敌了。不管太子的主观目的为何,至少在客观上,他已经把皇帝和自己同时逼上了绝路。李重俊等人一路冲进内廷,沿途撞开多处殿阁,高喊着要逮捕上官婉儿。与此同时,李千里父子也率兵扑向右延明门,准备从这里攻入位于太极殿东侧的门下省,砍杀正在朝堂办公的宗楚客、纪处讷等武氏党羽。

上官婉儿听到外面杀声震天,正在手足无措之际,又听见宫人飞报,说变军口口声声要抓她,当即吓得面无人色。不过她毕竟在宫中多年,多少还是练就了一点临危不乱的定力,所以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她知道,要想保住性命,唯一的办法就是跟皇帝皇后绑在一块。太子要是连皇帝也敢杀,那就只好跟着皇帝一起死;倘若太子不敢杀皇帝,那自己就能躲过这一劫。上官婉儿心里这么想着,人已经飞快地冲向皇帝的寝殿。

此时,李显、韦后和安乐公主也已乱成一团(安乐公主昨夜恰好在宫中留宿,没有回家,所以侥幸躲过了刚才的那场屠杀)。当李显等人看见鬓发散乱的上官婉儿冲进来时,赶紧问她外面情形如何。上官婉儿一边喘息一边对着他们大喊:“太子是想先抓我,然后抓皇后,最后再抓皇上!”

李显脸色煞白,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和鼻尖往外冒。

他断然不会想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太子居然会起兵造反!

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没用了,只有逃命要紧。变军是从皇宫南边杀过来的,所以眼下最安全的地方,就只有北面的玄武门了。因为玄武门是禁军的屯驻地,可以调动部队阻遏变军,而且此门建于龙首原的余坡上,地势较高,站在城楼上可以俯瞰大半个宫城,便于观察形势,无疑是整个太极宫中最好的避难所。思虑及此,李显赶紧带着韦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一群宦官宫女的簇拥下,仓惶跑到玄武门,立刻登上城楼,同时命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百余名士兵在城楼下护驾,结阵抵御变军。

李显前脚刚登上玄武门,太子和李多祚后脚就杀到了。面对眼前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李重俊顿时犯了踌躇。因为在他的计划中,并没有与皇帝开战的打算,所以他实在拿不准下一步该怎么办。迟疑了片刻,他只好下令士兵暂停进攻,等着看皇帝接下来会如何表态。

双方就这样在玄武门下对峙着。

这场政变走到了一个最微妙的关头。

太子的变军有三百多人,皇帝这边仓猝集结的士兵只有一百多人,如果太子一鼓作气,下令强攻,胜利多半是属于他的。可是,他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莫名其妙地停手了。

这显然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趁着太子这边犹豫的间隙,皇帝身边一个叫杨思勖的宦官意识到有机可乘,立刻向皇帝请命,主动要求下去攻击。一般的宦官都是苍白瘦弱之人,可这个杨思勖却与众不同,不仅身材魁梧,而且一脸勇武之色。李显大喜过望,当即首肯。杨思勖旋即冲下城楼,飞身上马,独自一人朝变军驰去。

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是一员勇将,此时担任变军的前锋将领。他眼见对方单枪匹马杀来,心中不禁冷笑,当即上前迎战。双方在阵前交手,三五个回合后,杨思勖故意卖了一个破绽,野呼利不知是计,挥刀便砍,杨思勖侧身躲过,反手一刀,立时将野呼利斩于马下。

凝神观战的两军士兵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高呼,只不过皇帝这边是高声欢呼,而太子那边却是一片惊呼。

变军人人骇异,士气顿时大挫。李重俊、李多祚和其他几个将领也都是满脸惊惶。

城楼上的李显一见杨思勖得手,马上抓住时机,倚着栏杆向变军士兵喊话:“你们都是朕的宿卫之士,何苦追随李多祚造反?只要你们斩杀叛贼,不必担心没有富贵!”

变军士兵面面相觑。

只犹豫了短短的一瞬间,他们便不约而同地把刀枪转向了自己的将军们。

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当即被一部分倒戈的士兵乱刀砍杀。太子李重俊见大势已去,慌忙带着亲兵一百余人夺路而逃,其余的部众各自作鸟兽散。

一场胜利在望的政变,就这样功亏一篑。

太子李重俊的这路人马一败涂地,而成王李千里的那一路也不比他们幸运。

当李千里父子率兵进攻右延明门时,早有防备的宗楚客、纪处讷已经调集了二千余名禁军闭门拒守。双方展开激战。由于宗楚客一方占据城楼,居高临下,弓箭兵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而李千里一方则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只能变成对手的活靶子,所以他们很快就输了。李千里和儿子李禧双双阵亡,余众或死或降,行动彻底失败。

一百余名骑兵跟着太子李重俊狂奔出城,准备亡命终南山。可是,跟着这样一个穷途末路的主子混,还有什么富贵和前途可言呢?

一路上,皇帝承诺富贵的那番话始终在他们的耳边回响。于是不断有人偷偷勒住缰绳,掉转马头往回跑。等到李重俊逃到鄠县(今陕西户县)附近的树林中时,身边只剩下最后的几名亲信。筋疲力竭的李重俊翻身下马,跌坐在一棵老树下,背靠着树干大口大口地喘气。

他耷拉着脑袋,生平第一次感到呼吸是一件这么困难的事情。

不过,他很快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因为几名亲信已经拔出佩刀,正慢慢朝他逼近。几秒种后,他就永远也不需要呼吸了。

当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