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步步生莲 >

第329章

步步生莲-第329章

小说: 步步生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堪虞。”

唐焰焰又气又羞,顿足道:“谁同你们说笑了,我原以为自己摆脱晋王的法儿是万无一失的,朝廷既未把浩哥哥视做自己的臣子,那就不会有甚么顾忌,你道赵老大干得出夺人妻的事来,赵老二就做不出来?”

吴娃儿笑容一敛,看向杨浩道:“姐姐说的也有道理,官人不可不防。”

杨浩微微一笑,轻轻揽过焰焰的身子,柔声安慰道:“焰焰想东西总是天马行空,呵呵,有你在我身边,真是永远不怕没有欢乐,你放心吧,这一趟南下,呕心沥血,是为了‘大家’,可是自己的小家,我是不会不考虑的,你的担心,我决不会让它发生。”

唐焰焰被他揽在怀中,看不到他的脸色,吴娃儿在一旁却看的清楚,杨浩脸上带着微笑,眼中却闪烁着意味难明的光芒。

相处了这么久,吴娃儿知道,自家官人眼中闪烁着这种光芒的时候,他就一定是在算计着甚么,只是他到底在想些甚么,娃娃却猜度不透了。

※※※

杨浩仍遣壁宿打尖,自己时而乘船、时而坐车,先于魏王赵德昭巡访江淮各道,一路暗暗探访所得,令他大为满意。

泗洲屯粮案在江淮一带果然引起了巨大震动,泗洲知府夫妻俱亡,泗洲诸多涉粮官吏和粮绅被拘押,民间已经谣传说唐御史是带着大批刽子手来泗洲的,摆明了要大开杀戒。消息真真假假,客观上却是对开封筹粮有利的。

有实力自己运粮去开封的粮绅就想方设法把粮食运往开封,合理合法地大赚一笔,没有实力自己运粮去开封的,就多方交结库吏,希望尽可能的卖个高价,只不过有泗洲官吏前车之鉴,各地府库官吏鲜有敢冒着丢掉性命前程的危险与他们勾结不法的,收购的价钱虽略高于市价,也在朝廷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这一日,由南再东到了淮安境内,杨浩扮作商贾乘船而行,堪堪离开运河,行至一条岔河支流内。两岸青山对峙,层峦起伏,绿水悠悠山影倒映,是个极优美的所在。河道宽,河水便浅,除了可行船处,延伸向两岸的浅水处有一丛丛的野草和修竹,时而还会有一水中小洲,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却将山水点缀的更加雅致。

吴娃儿欣然跑上船头,说道:“此处野趣盎然,倒是一个好所在,官人,你快来看。”

杨浩和唐焰焰也从仓中走出来,船头破浪,金风送爽,杨浩不由心情大畅,赞道:“果然是个好地方。”

吴娃儿回眸笑道:“官人,淮安已是最后一处了,咱们在这里盘桓几日可好?此处黄柑紫蟹甚是有名,正好可以尝尝鲜。”

“呵呵,好,如今秋粮已经开始打收,各地已不必担心会有水旱虫灾,可以提前估算打收的粮食数目,将存粮先行起运京城,然后将打收的粮食再陆续运出,应该不会再生什么变故,若是魏王他们行路缓慢,咱们在这里等几天,正好休息一下,游玩一番。”

吴娃儿听了雀跃不已,就在船头褪去鞋袜,将一双白生生的脚儿浸进清澈清凉的河水中,调皮地荡起一丛丛白色的浪花。杨浩趁机向焰焰眨眨眼睛,低声笑道:“娘子,马上就要回京啦,咱们两个……什么时候……嘿嘿……”

唐焰焰飞快地睃了娃娃一眼,忸怩道:“船上这么多人,等……等回京之后再说嘛。”

杨浩听了翻个白眼,郁闷地道:“要等到回京?天天守着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却连一口也吃不倒,旁人还道我艳福齐天呢,真是可怜!”

唐焰焰瞟了他一眼,忽然飞快地在他颊上一吻,羞笑道:“好啦好啦,难道人家不怕被哥哥他们抢回去嫁给那个老不羞的大混蛋,一俟回了京城,咱们就拜堂成亲,可好?”

杨浩听了眉开眼笑,刚要张口答应,唐焰焰忽然羞叫一声,顿足道:“你看他们,果然在偷看咱们。”

杨浩抬头一看,就见张牛儿、老黑、杏儿三个立在二层甲板上,扶着栏杆儿,抻着脖子,大概是看到他回头,此时都把眼神移开,只是那两眼直勾勾的,看着就不自然。

杨浩恼羞成怒:“这几个不开眼的,回头找个借口,我得把他们都打发开,喂,你们还看?”

老黑茫然低下头:“啊?看?大人不看看么?真是好奇怪啊。”

杨浩怒道:“有甚么奇怪,你以前不曾见过么?”

老黑道:“是啊,小的打了一辈子架,可是官儿跟官儿打架,还从来没有见过。”

“官儿跟官儿打架?”

杨浩愕然回头,顺着老黑所指方向望去,就见远处一片草洲,几十条小船竹筏被困在水面上,正使挠构、竹篙与岸上的人厮打,杨浩赶紧向前几步,稳稳地站在船头向那里张望,正在嬉水的娃儿忙也站起来,与唐焰焰并肩站在一起。

船行甚快,片刻功夫就驶到了近处,杨浩定睛一看果不其然,一艘小船上站着一个身穿青色官服的官员,气极败坏地正指挥着人与岸上的人厮打。岸上那群大汉中也站着一个穿青袍的官儿,歪戴着帽儿,正面红耳赤地咆哮,跳着脚儿地叫人把河道上的人统统拦下。

杨浩又惊又奇,官员和官员带着人如此厮杀,他也是破天荒头一回见,此处往东靠近吴越国,往南就是唐国,莫非……这两路官员人马中有一路不是大宋的人?

这样一想,杨浩也紧张起来,赶紧摆手叫人停住座船,等弄清楚了再说。

这时小船竹筏上那些人已然发现了他们迅速靠近的这条船,十几把挠钩、竹篙已齐刷刷对准了立在船头的杨浩。杨浩往岸上看看,只见岸上那些人也住了手,满脸狐疑地向他望来。

岸上那个青袍官儿四十上下,长得倒还精神,官袍上绣的那只鹌鹑都让泥巴糊上了,皱巴巴的说不出的难看。船头站着的那个青袍官儿大概有五十上下,圆墩墩的身子,天生一张喜庆脸,这时也一脸警惕地看着他。

那持锋利竹篙逼住大船的壮汉中有人厉声喝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杨浩看看岸上那只“鹌鹑”,再看看船上那只“鹌鹑”,一时如丈二金刚,不由茫然问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船头那微胖的官儿怒道:“你这大胆刁民,是本官问你,还是你问本官?”

杨浩吸了口气,回首对刚刚跑下船来的杏儿道:“去,取本官的官服来。”

“是,老爷!”杏儿扭转娇躯,跑回舱中,片刻功夫取来官衣官帽,和娃娃、焰焰就在船头为杨浩穿戴起来,一身绯红官衣、绽青乌纱官帽、皂靴袍带一一穿戴停当,原本白袍玉立的一位书生顷刻间变成了一位身份贵重的朝廷大员,看得船上和岸上那些人目瞪口呆。

张牛儿往杨浩身旁一站,挺胸腆肚,高声喝道:“奉旨钦差、和洲防御、右武大夫、知开封府火情院使杨浩杨大人在此,下边两个官儿是哪一处衙门的官吏,还不上前见过我家大人,请安问礼,自报身份!”

第320章 小鱼大鳄

泗洲一案,杨浩也是因此名声远扬,只是那时节没有报纸电视可以传播声像,江淮一带的人俱是只闻其名,不识其人,如今杨浩冠戴整齐往船头一站,再有张牛儿为他唱名,那些人才知道眼前这人就是钦差副使杨浩。

船头那个矮胖的官儿忙不迭拱手施礼:“原来是杨院使当面,下官盱眙县令云天笑,见过杨院使。”

岸上那官儿听得分明,当下顾不得脚下泥泞,忙也上前两步,踩在淤泥里拱礼道:“下官淮阴县令李安,见过钦差杨院使。”

杨浩一听更是诧异,这两个地方儿现如今都是大宋的辖下呀,同为大宋之臣,这两位县太爷明火执仗的这是在搞甚么东西?

杨浩惊奇地看看这两位县令,说道:“原来是盱眙县令和淮阴县令当面,失敬失敬,二位大人因何聚众斗殴,也幸亏是在这山野之中,若是被寻常百姓看见,岂不有失官体。二位大人到底因为何故起了争斗,可告之本官否?”

船头那微胖的盱眙县令云天笑听了愤愤然地把那双天生带着一份喜庆的弯眉一扬,拱起手来大声说道:“杨院使有所不知,我盱眙县今年先旱后涝,是故所邑产出不多,朝廷钧令颁下,着令各州府县尽快筹粮,下官为此焦灼不已,只得多方筹措官银,派人到淮阴境内粮米丰熟之处收籴。

不想他淮阴县得知消息,便着县尉率弓手乡兵手持枪棒四处拦截驱逐,不容下官所部在其境内装发米斛。下官万般无奈,只得亲自赶来向百姓收籴粮米,事先也曾遣人持下官亲笔书信去向这位李县令求告,希望他慈悲为怀,念在同仁之心,勿再派人阻挠。

不想他李安得知本县亲来,竟也亲自下乡率人阻挠,截我船只不许本县载粮往还,下官与他理论不得,不想多生纠葛,便带着收购的一批粮米匆匆逃至此处,终是被他截住不得走脱,淮阴县如此作为,实是太也无理,既然院使大人到了,还望大人为下官做主。”

岸上那位淮阴县令一听盱眙县令当面告他的黑状,不禁气得跳脚,当即便跳上一架竹筏,那竹筏上以木架支起,载了许多米粮,旁边又尽是护卫的民壮,他一跳上来竹筏一侧失重,便向一侧一歪,亏得被人以竹篙赶紧抵住,这才没有倾覆。

淮阴县李安两只靴筒都灌满了水,一走路就突突地往外冒水,他也不管不顾,只是急扯白脸地叫道:“院使大人,盱眙县此言差矣。朝廷颁谕,淮东淮南淮西诸县,各须筹粮五十万石,这分明就是划分了地域了,他盱眙县凭甚跑到我淮阴县来购粮?

实不相瞒大人,朝廷匆匆下旨,所需籴米数目浩瀚,县府存粮有限,新米又尚未收割,本县也是手忙脚乱,虽说朝廷抑价,可是粮米价格还是有所增长,如今盱眙县再来抢粮,粮米价格一涨再涨,本县就要多出许多支用才能完成收购数目。

下官以为,盱眙县应在其治内收购粮米,不可越界寄籴,既有分定去处,自合各行遵守。如今盱眙县越境寄籴,理亏在前,却来指摘本县,亏他也是读书人,如此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实是有辱斯文,既然院使大人到了,还请为下官做主。”

“这个……”杨浩没想到没有奸商出来作祟,官员们却又搞出这一么一档子事来,刚一犹豫间,盱眙县令振振有词,又是一番之乎者也,慷慨陈辞,有理有据,听得杨浩频频点头。

淮阴县令一看杨浩意动,不禁大急,赶紧又将自己难处一一倾诉,说的真个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尤其他是淮阴父母官,更是说的理直气壮,杨浩听他所言,果然难处甚多,说的也是极有道理。

盱眙县云天笑一见,气极败坏地爬上杨浩的船,扯住他袖子便说起自己冤屈起来,他这儿正说的唾沫四溅,淮阴县令李安也爬了上来,扯住杨浩另一只袖子不甘示弱地与他分辩起来。

杨浩听得一个头两个大,这两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全都是为了完成自己使命为朝廷筹粮着想,想要让他拿出个公平办法,一时之间哪里拿得出来?

杨浩却不知,这种事情本就没有绝对公平的办法,朝廷给各地官府下达的收购任务虽然也照顾到了他们治内的农业规模、灾旱情况,但是毕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欠收的府县想要完成任务,除非竭尽所能地搜刮本地百姓的每一粒存粮,否则只有越境寄籴。而其他府县的官员要完成自己的收购任务,还要尽可能的节约花销,那就只能禁止其他府县越境竞争,这是一个根本无法两全的难题。

这个问题困扰了大宋朝廷几百年,从北宋到南宋,每年都有府县之间的这种罗圈官司打上朝廷,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朝廷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时而允许寄籴、时而遏止寄籴,政策上也是摇摆不定。

后来的苏轼、朱熹做地方官的时候,都跟邻近府县打过这种笔墨官司,这两位大学问家文笔好,写状子写得有理有据,可是官司打到朝廷,朝廷最后也只能是和稀泥了事,杨浩又怎么可能拿得出好办法?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消消气、消消气儿,”眼见两位县太爷越说火气越大,吹胡子瞪眼的又要动手,杨浩只好苦笑着解劝,他略一思忖,无可奈何地也和起了稀泥,说道:“这事么,两位大人各有各的难处,迫于无奈出此下策,同样是各有各的理由。唔……你们在这山谷中打打闹闹的也实在不成体统,这样吧,这事容后再做理论,淮阴县还请看在本官的薄面上,且放盱眙县归去吧……”

李县令脸红脖子粗地道:“院使大人可是奉旨巡狩江淮,督察地方官吏蓄购粮米事宜的,若是院使大人令下官放他们归去,下官敢不从命?可要是我淮阴县完不成采购的数目,难道院使大人替下官担当么?”

“这个……”杨浩硬着头皮道:“云县令此番采购的粮米也不算很多嘛,难不成还要叫他把粮米卸下来?再说,他已是付了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