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87章

汉风1276-第87章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自忖必死,突然又有了生的希望,老邓也是一喜。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脸上的喜色一闪即逝,两三个闪念间,将牙一咬:“点火!”
    “不能点火啊,点了咱就全完了!”
    “邓伙头,咱不能自个儿寻死啊!”
    几个士兵七嘴八舌的劝,平时最机灵、最讨老邓喜欢的小六儿更是跪在地下,死死的拉住老邓衣襟下摆。
    看了看这几个惊慌失措的年轻士兵,老邓的眼泪就下来了,他摸摸小六儿的脸,像、真像俺的小栓子,只大了四五岁,模样儿像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 自己是没什么牵挂了,可是想到要亲手送掉这几个年纪轻轻的士兵,老邓就不由得一阵心痛。
    “俺老邓傻了,痴了,疯了?有活路不走,要往死里折腾?”他颤抖着拉起跪在脚下的小六儿,“俺没傻、没痴,没疯,俺也想就这么逃了,只要藏到天黑,咱这十条性命就保住了!”
    “可是俺不能!”老邓直了直有些佝偻的腰,目光变得坚定,不再是一个垂垂老朽的伙头,倒好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我们身后,就是宁都!元鞑子的铁骑,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宁都北门!城里,就有咱们的李县令、有咱们的两千袍泽、有三万百姓,有咱们的兄弟姐妹、妻儿父老!宁都的西边,还有咱们的文丞相!”
    邓伙头最后看了看他的士兵们:“你们说,这火,点不点?”
    士兵们开始默默地扫拢木炭、准备马粪。 刚才害怕得最厉害的小六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不抖了,嗓子不干了,就连心脏似乎也跳得没那么剧烈了,他什么也没说,接过老邓手里的火刀火石,一下一下的敲击,一下一下的敲击。
    巨大的烟柱冲天而起,如同冲破束缚的苍龙,张牙舞爪的直扑天际!
    元军的一个千人队从大队脱离,愤怒的扑向小山包上的烽火台,他们知道,奇袭宁都的计划已经落空,在宁都坚固的城墙下,将会有一场惨烈的攻城战等着他们——就是这座小小的烽火台,破坏了原本完美的计划!
    烽火台上,十名士兵手拿简陋的武器站在垛口,敌人来了,越来越近……他们不怕,李县令说过,贪生怕死,祖宗蒙羞,在地下睡不安稳,自己不得入祖坟;殉国成神,牌位要供在祠堂里,千秋万世受后人香烟,名字就和岳爷爷一般,永远不会磨灭了。
    小六儿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能如此的平静,他向身旁的老邓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谢谢你,让我光荣的去死。
    有人低声的念起了岳爷爷传下的词句,他们无数次从说书先生嘴里听到过的词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士兵们挺起了胸膛,把手中的武器握的更紧。
    骑兵千人队挟带着怒火射出了第一波箭矢,铺天盖地的利箭如暴风雨般倾泻。
    老邓把胸膛挺得更高,他闭上了眼睛:小栓子,翠儿,俺来陪你们了。
    死亡,从他们点燃烽火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他们为了忠诚,付出了最昂贵的代价。
    ----------
    拜票,猫猫拜票。 。 。 。
  第130章 保卫宁都
     “快、快!”法本胯下的马儿不明白,为什么今天主人这么着急?鞭子一下又一下的落到它的屁股上,急速的奔跑,几乎榨干了马儿所有的体力。
    尖兵队的四十五名士兵,在正副队长带领下,四个时辰驱驰一百五十里,翻山越岭到达宁都西门外,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抢在元朝淮东宣慰使彻里帖木儿之前,到达宁都城,协助李县令把守住大军撤退的通路。
    宁都城上,县令李刚望着北方青岭集烽火台燃起的狼烟,愁眉不展。 自己手上只有三百名武器简陋、未经训练的义勇,二十名捕快衙役,巡检司的几个弓手,真正像支军队的只有闽广宣抚使陈淑桢留下的一百畲汉义军——不过经这两天的观察,这些陈大使麾下义军,确实盔甲耀目武器精良,但说到战场厮杀,似乎比义勇也强不了多少。
    北方虏骑掀起的尘头,遮天蔽日,马蹄践踏大地的声音,更是如同闷雷轰鸣,瞧这阵势,敌人数目恐怕不止一千两千,就凭自己手上四百多七拼八凑的兵力,能守住这宁都城吗?刚刚派出了快骑往陈、楚大军走的西北方报急,但还来得及吗?
    李刚握了握腰间的宝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待城破,便以这一腔热血报君恩,也搏个千秋忠名,只可惜这一城百姓……
    忽然,城上的兵丁欢呼起来:“有救了,救兵来了!大人。 在正西上!”
    城西方向,一标尘头扬起,虽然远不如北方地虏尘势大,但来势却快得多!
    先锋已到,大队还远吗?宁都有救了,合城百姓有救了!李刚欣喜若狂,“开西门。 迎陈大使、楚总督大军入城!”
    没有大军,仅仅是不到五十人的尖兵小队。 当法本全队入城并通知可以关闭城门后。 李刚和守城官兵都绝望了,这么点援军,在巨大的敌我差距下,真真是杯水车薪。
    不过,法本除了四十五名士兵,另外还带来了两件东西,其一是四百五十枚手榴弹。 其二是活下去的希望:只须坚守两天,文丞相、陈大使、楚总督的大军,就会赶到城下!
    有希望与没希望的区别立刻体现出来,原本忙着交待后事的义勇们一下子变得精神抖擞,捕快衙役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当消息传开后,甚至有上千百姓主动站到城上,充当民夫。
    远远看到城头影影绰绰的兵丁。 彻里帖木儿很失望。 为了奇袭宁都,他放弃地实在太多,广昌、南丰两座城池中的府库财物,娇小美丽的汉人女子,统统没有去“收集”,如此巨大的牺牲。 居然还是慢了一步,真叫人懊丧。
    城头上,李刚见了敌军的阵容,反而松了一口气。 远看,没有八千也得一万,跑近了才知道,一人三马的配备,最多不超过三千铁骑。
    若是近万敌兵,那就另当别论;三千敌兵嘛,宁都有坚固的城墙。 加上军民齐心。 拖到后天却也不难!
    彻里帖木儿麾下八千铁骑,若是在二十年前。 蒙古本部兵绝对是一人双马、三马甚至多到五匹马,但自打十三年前反了阿里不哥,大草原上就再没消停过,海都、阿鲁忽、撒里蛮,造反地宗王一个接一个,大元朝的马匹来援就日渐萎缩,江南一带的蒙古军,也只能保证一人一马。
    接到文天祥兴国大败的消息,若没有空坑之败,则宁都是退往闽西的要道。 为了奇袭宁都,彻里帖木儿三人选一,三马一兵,集中全军马匹,二千七百人轮番换马,奔袭数百里,其他人都作为步军慢慢赶来。
    他打得好算盘:小小宁都城多半没什么防备,五百里外奔袭,必能轻取,则凭坚城挡住文天祥败兵,或者等自己后队、或者由李恒等人分路包围,必将文天祥擒于宁都城下!
    可惜,青岭集烽火台上的十名士兵,用生命向身后的城池告急,使城内提前做好准备,也粉碎了彻里帖木儿轻取宁都的美梦。
    “成吉思汗英灵同在!”彻里帖木儿弯刀斜斜一劈,两千七百名蒙古骑兵呜哇怪叫着冲向了宁都城,他们没有鹅车洞子没有偏厢车甚至连云梯都没有,就这么骑着马冲了过去,他们不想想怎么上城攻击吗?
    不,他们不用担心。 许许多多地城池,就这种对城墙毫无威胁的冲锋下,被吓倒了,严州方回、湖州蹇材望之流,都是在这样看似势不可挡的冲锋面前两腿发软屈膝投降的,劳民伤财修建的坚固城池,没有成为阻挡鞑子前进的战线,反而任由这些草原上地骄子践踏着耀武扬威,把它所保护百姓女子任由异族蹂躏。
    冲到城下二十丈的距离,彻里帖木儿一声呼哨,鞑子骑兵拉开顽羊角弓,搭上轻箭向城头抛射。
    顽羊角弓是轻便短小的骑弓,拉力不过四五十斤,即使抛射的轻箭,也显得没什么力道,只不过上千人同时发箭,铺天盖地的箭雨还是很能唬人的。
    李刚早有准备,士兵们支起粗布帐子,轻箭根本不能洞穿,射到上面就弹开了。
    见到现在城上还没有什么反击措施,射落的箭矢更是稀稀拉拉的两三支,嗯,定是城中义勇没什么战斗力,放心进攻!彻里帖木儿高叫:“勇士们,到城墙下面去。 用重箭给他们放血!”
    想要放血?那我就给你放血吧!城墙上的法本一声大喝:“手榴弹预备——投!”
    城墙上忽然就站起了好几十个全身包裹钢甲的士兵,把手中黑乎乎地东西扔下了城墙,连串地爆炸声中,上百蒙古勇士永远倒在了宁都城下。
    彻里帖木儿气得吐血,这些可恶的宋人,不敢真刀真枪和大汗地勇士搏斗,就使这些鬼点子!不过,襄阳城的宋军使用了震天雷,还不是被英勇的战士们拿下了?
    “大汗的勇士,长生天的骄子,杀进宁都去,城中有金银财帛,还有漂亮的汉人女子。 破城之后,我准许你们洗城三天!”
  第131章 新计划
     宁都城西、南环山,东面是奔流不息的梅江,鞑子兵虽多,只能从北面进攻;彻里帖木儿本是奇袭,攻城的器械,什么鹅车洞子什么回回炮都没办法带来,只好临时砍树做了些云梯蚁附登城;法本除了尖兵队四十五名久经训练的士兵,还带来了四百五十枚手榴弹,每到攻城最急迫的时候,就扔上那么几枚。
    不过这些都不是宁都能坚守到现在的根本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有了希望:文丞相大军两日后到,只须撑过这几日,全城军民便能逃出生天!
    百姓们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上了城墙,有的搬砖头、运擂石,有的直接加入义勇,和敌人面对面的搏斗。
    大族的祠堂中,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棍对孙子说:“小六儿,放心打鞑子,万一……你媳妇孩子全族公养!谁敢给他们脸色看,老头子叫他入不了祖坟!”
    背街的小巷子,低矮的民居中,娇媚的妻子脸上红晕,整理着丈夫的衣襟:“你、你可要回来啊,我肚子里,已有了你的、你的孩子。 ”
    年轻的丈夫握紧了拳头,在妻子的脸庞轻轻一吻。 正是为了你,还有你肚里的孩儿,我便是死在城墙上,也不能让鞑子攻破宁都城!
    小小的宁都城,尽是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教儿守城墙的动人场面。
    郭三郭鹞子守在城墙上,他甚至亲手砍死了一个爬墙上来的鞑子兵!就在两天前。 他还待在宁都城地大牢里。
    有宋一代,赌业兴盛,别说赌摊赌馆,便是街上卖水果的,也爱用赌博形式的“扑买”来赌卖瓜果,故而像郭鹞子这样因赌败家的泼皮破落户,每个城市里很有不少。 没钱。 就去偷,失了风。 坐大牢,这就是郭鹞子前半生的所有经历。
    直到牢头打开监舍门,他的人生轨迹才开始变得和以前不同。 牢头给了他一把腰刀:“上城去,守住宁都,以前犯的事一笔勾销。 ”
    城墙上,郭鹞子曾经想到了逃跑,妻离子散。 他在宁都并没有什么牵挂。 但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战事地间隙,劳军的百姓到了城下。
    “这不是郭兄弟吗?来来来,尝尝婶子做地米糕!”郭鹞子接过米糕,惊讶的发现送米糕的人竟然是被自己偷过一只下蛋的母鸡,拿扫帚追着自己打了一条街的张大婶子。
    “三儿,慢慢吃,别噎着。 ”有人端来了稀饭。 郭鹞子抬头一看,这是扬言要削去自己祖籍的大伯,此刻,威严的大伯居然轻轻摸着自己地背,眼睛里全是慈爱。
    前街住的玉娘,更是俏脸微红。 “郭三哥,吃点咸菜吧,妹子亲手腌的。 ”
    郭鹞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位小娘子,上次在街上被自己言语轻薄之后,每次见到自己都像躲恶鬼似的远远就逃走,今天、今天她竟会主动给我送吃食!
    眼睛一酸,强忍住才没流下泪来,郭鹞子直到现在才明白,什么才叫做一个人。 他不想逃走了。 他突然觉得。 即便是死在城墙上,也比过去像狗那样活着。 好上一万倍。
    郭鹞子三口两口吃了米糕、喝了稀饭,朝乡亲们团团一揖,背转身上了城墙,没人注意到,几滴晶莹的泪珠洒落在他脚下。
    第三天早晨,小小的宁都城上,大宋的旗帜依旧高高飘扬,这座城市在二千七百鞑子铁骑地猛攻下,坚持了整整两天。
    士兵、义勇和民夫们,用枪刺用刀砍用砖头大石砸,什么都没有的,用手指和牙齿和敌人搏斗,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
    彻里帖木儿几乎要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