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149章

汉风1276-第149章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该死的汉人。 竟然挡了本帅十五天,却是难得、难得地勇士啊!”唆都看着城墙慨然长叹。
    该死的汉人,我们这些新附军,不也为了大元朝流血吗?看着城墙下累日车轮战,留下弟兄们地累累尸骸,周贵嘴里有点发苦。
    见部下表情尴尬,唆都方才悟得自己话中不妥,便笑着鼓励:“周将军打得不错。 本帅都看在眼里。 好好干,进城后永不封刀,让儿郎们好好乐一乐,本帅不取分毫!”说罢,居然破天荒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曾几何时,头等蒙古主子对底下的四等奴才和颜悦色过?周贵本应受宠若惊。 但他此刻的心情五味陈杂,主子对自己的态度好转,却是拜同安城同属一个民族的敌人所赐,这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进攻,弟兄们打进城,最好地姑娘随你们挑,金银珠宝随你们拿啊!”上万户王安见周贵似乎得了大帅的赏识,顿时心里酸溜溜的不是个滋味,故意高呼指挥。 吸引大帅的注意。
    新附军老兵们忿忿的吐一口唾沫。 **,姓王的不是人。 拿自己兄弟的命来填城,蒙古老爷们倒舒舒服服待一边乘凉!哼,什么姑娘、财宝,都是嘴巴吹地、纸上画的,要你拼命的时候喊一喊,等破了城,还不是蒙古大爷先拿,能让你捡点残汤剩水就差不多了!
    唆都指挥着新附军,继续在同安城下打着消耗战,汀州城外蒙汉都元帅张弘范的大帐中,却是风雨欲来。
    张弘范皱着眉头,调试着朱漆弓的弓弦:“唆都的军报,有几天没过来了?”
    张珪略一思忖,不解地道:“禀父亲,有五六天了。 可范文虎的二十万大军就在他北面,唆都元帅的麾下又是百战老兵,应该不会……”
    “报——”站赤急报拖着尾声,策马直奔入中军,“两浙大都督范文虎来文。 ”
    张弘范拆开书信,手一抖,八百里加急战报,从指缝中无力地飘落了下来,盘旋着,落在大帐铺着的羊毛毡毯上。
    “两浙空虚,琉球海匪肆虐,两浙亡宋遗族造反、魔教设坛烧香起事,为保住北运大都的粮食,不得不紧急抽调大兵十二万北上,否则北运粮食出了问题,伯颜丞相对抗海都、乃颜的战事必定难以为继……”
    “唆都危险了。 ”张弘范长叹一声。
    张珪正要上前解劝,却见父亲刚刚有些颓丧的眼中精光闪烁,手握御赐金刀下令:“命刘深、李恒、吕师夔三日内打到上杭、威胁龙岩;塔出右丞留在汀州,也迭迷失、张弘正随我领精骑一万,潜过莲城以南,沿九龙江下漳州!”
    大汉三年四月二十,楚风遣黄金彪率一团兵力海运至同安以东,扼守自同安退回泉州的安平桥;陈淑桢率义军骑兵三千、步兵一万到同安以西十里;许铁柱团和七千义军精兵进至同安以北丘陵地带,完成了对唆都的三面合围。
    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也没能认识到威胁来自海上,唆都以陆上决战地套路出招,却不料楚风以海上迂回地新招回应,顿时陷于不利境地。
    福建局势峰回路转。
    “天下间竟有如此打法?”唆都看着地图,万无一失的后路,人家简简单单地海上运兵,就踢了你的屁股。
    泉州城中只留着三千弱旅,还能不能回去?
    “怕是回不去了。 ”周贵指着地图,“琉球炮船犀利,既然他们能运兵占了安平桥,又怎么会不把炮船摆在江中?几条炮船打横,咱们就是千军万马都过不了江啊!”
    那么往西,打下同安?
    唆都自己摇了摇头。 同安,既然半个月没能打下来,再困到城下,汉人三面合围,就插翅也难飞了!自己的一万蒙古铁骑只损失了不到一千,可三个新附军万人队,连日消耗下怕是指望不上,攻城伤亡一比五,城内损兵两千,攻方死伤八九千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向北,趁合围未完成,向漳平转移。 自己身为蒙古大将,范文虎绝对不敢坐视不管,只要和他合兵一处,不但能扭转兵力困局,还能以兵力优势继续发动攻击。
    三天后,唆都提着刀锋上蹦了口的弯刀,在同安城外的海滩上打着转,四野里传来的喊杀声,让他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整整三天,打头阵的三支新附军万人队,没一支能冲破汉人的包围,汉人手上拿着的铁管子,乒乒砰砰的一阵响,就有无数勇士倒下;那陈姓婆娘手下更是了得,三个新附军万人队冲击,唆都带着蒙古武士们骑着马想破阵而出,眼见畲汉贼军快要不行了,她竟然带着贴身女兵骑马冲锋,义军士兵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如同猛虎下山,不要命的扑上来,用长枪和利箭把蒙古武士们捅下马。
    该死的汉人,该死的贼婆娘,不敢真刀真枪拼杀,每次冲近,不是炒豆子般密集的枪声,就是一堆堆丢过来的手榴弹,炸得武士们人仰马翻。
    若是有三万、哪怕两万蒙古铁骑,我都能轻松冲破他们的战阵,用弯刀收割这些汉人的生命!
    范文虎,你竟敢违抗军令不来救援!唆都怒火万丈,他还不知道,留在漳平一带的新附军只剩下了三万,听闻南面唆都大帅被围,吓得屁滚尿流,别说来救援,差点没自己溃散了。
    火枪、手雷、大炮,热兵器的威力一一展现,但蒙古人引以为豪的骑射并没有退步,唆都亲眼看见一轮齐射后汉人齐刷刷的倒下一片,照以往的经验,他们会溃散逃走,可现在,汉人们却一步不退,反而挺着长矛向蒙古武士冲刺。
    连日酣战,唆都睡着了。
    海面上吹来凉爽的风,夹杂着海水那特有的腥咸味道,在唆都的梦中,却成了闻惯了的草原上带着青草味儿的晨风。 潮水声是一曲平缓的诗歌,宛若远方牧羊姑娘思念情人的低唱。
    白煮羊头,野蘑菇汤,几个铜板一缸的烧酒。 骑着骏马追风逐电的那达慕,姑娘们红红的脸蛋和清泉般的眸子,骑士们走马射箭,赢得心上人一个爱慕的眼神,就比喝上整坛子最烈的马**酒,还要让人心醉……是什么力量,让草原上的牧人拿起屠刀,冲到了江南汉人的家园,把辛勤的农夫一一劈倒,抢劫他们的财产和妻女?“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是战胜敌人,杀死他们,抢夺他们所有的东西,看他们最亲爱的人以泪洗面,骑他们的马,蹂躏他们的妻女。 ”成吉思汗的宏伟志向,究竟给蒙古人带来了什么?
    索都已不想再思考下去,他是大汗的战刀,他手上早已沾满鲜血。 晨光中,他霍地张开了双眼,握紧了手中弯刀。
    东西北三面,又响起了汉军独特的冲锋号。
    “嘀嘀哒~嘀嘀达~嘀嘀嘀嘀——”
  第215章 云积
     “以两万精兵加上两个团、四千多新式陆军,围住唆都三万多兵马,陛下好大的手笔!”一袭白衣的陈淑桢,征袍上还带着点点血花,那是昨天最危急时亲自带领女兵冲锋,斩杀一名千户三名百户若干牌子头铁甲军的战绩。
    “虽然知道你是在夸我,不过帐不能这么算吧。 ”连日激战,将士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楚风的话让将军们一阵哄笑,豪情顿生:唆都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咱们围得死死的,趴在同安以东、安平桥以西,方圆二十里的地方装乌龟?
    楚风指着地图上代表敌军,大大小小的黑色旗帜:“新附军有名的脓包软蛋,十分之一的伤亡就能让他们失去战斗力,连日以消耗战攻城,三个万人队至少损兵八千,如果对手弱小,他们还能呲牙咧嘴的叫唤几声,面对战力高过他们的汉军,没有溃散就算不错了。
    这么一算,我们的真正对手也就是领一万蒙古兵,当然到现在只剩下八、九千的唆都。
    我们也决不是只有两万五的兵力。 看,东面的安平桥,唆都要退回泉州就得走这里,我一个团摆到东岸,五条护卫舰开到桥下,摆开口袋阵要杀他个落花流水,唆都这家伙还有点头脑,根本就没往这边来。 ”
    陈淑桢白了他一眼,心说你五条炮船装炮一百五十门,再加一个团一千五百杆火枪、三十六门炮,那安平桥是五里长一座石桥。 桥下便是九溪十八涧汇集而成的石井江,初夏时节水势极大,鞑子就算有百万大军,也过不了石井江啊!唆都又不是白痴,怎么会把数万大军赶到是桥上给你当靶子?
    “唆都不上当,我干脆炸了安平桥,五条护卫舰横在上下游十里范围。 把许铁柱团调过江,摆到唆都地东北面。 西边。 同安城还剩下一千精兵、两千民壮,我一个兵也不派,调两条护卫舰进同安湾,顺着河直接开到城下面,看唆都敢不敢再来攻城?
    现在,唆都的正西是同安城和两艘护卫舰,西北面是陈大举(陈吊眼官名)七千精兵和张魁团。 正北是陈帅的一万精兵、三千骑兵,东北面是许铁柱团,正东是炸断的安平桥和石井江中的五艘护卫舰。 ”
    楚风的手指头在地图上,从西到北再到东画了一个半圆弧,五部分力量已经互相衔接,连成了一道挣不断的绞索,缠到了唆都地脖子上。 组成绞索的力量,除了两个使用火器地步兵团。 陈淑桢的两万精兵、三千飞骑,还有七条满载火炮的护卫舰,以及西面英雄的同安城、东面奔流不歇的石井江、南面浪潮汹涌的茫茫大海和北面布满杂草灌木的低矮土丘。
    唆都至此,自入死地,可谓天夺其魄!
    隆隆地炮声从远处阵地传入帅帐,可以想像。 每一颗炮弹落下,便有两三个、四五个敌兵四分五裂。
    奇怪,炮击进行了三四轮,还没有听到敌军冲锋的呐喊声,难道唆都装缩头乌龟了?
    张魁风风火火的闯进帐中:“报告,唆都以蒙古军居前、新附军殿后,退入妙高山。 ”
    退入山区?楚风和陈淑桢同时凑到地图前,陈吊眼、李鹤轩、许铁柱等将领一起围了上来。
    妙高山在同安城以东,其四周有大帽山、尾厝公山、乌营寨山等连片山地,虽然不甚高。 但足以挡住汉军射程千米左右的火炮了。 借着山势阻碍。 汉军火炮自然难以发挥威力,可蒙古军最大的优势就是铁骑冲击。 山地骑兵威力大幅下降,唆都自身更为不利啊!
    难道他想在此据险固守?北面漳平一带的新附军大多缩回两浙,西北战线上李恒、吕师夔被牢牢的钉在蕉岭关,刘深一直打不破梅州,北面张弘范塔出困于汀州城下,离此地八百余里,远水解不了近渴……
    陈淑桢柳眉微蹙,仔细回想着双方的部属,问“今日营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动?有没有鞑子斥候潜越?”
    张魁、许铁柱同时答道:“末将营中用鲸油灯照得彻夜通明,就是个苍蝇也飞不过去。 ”
    陈淑桢探询地目光投向陈吊眼,他一下子急了:“姑姑、不、大帅,我敢拿人头担保,绝对没放人进去。 ”想了想,犹豫着说:“不过,今天清晨我看见天上有种奇怪的老鹰在飞,白色的羽毛,带黑花点子……”
    “那不是老鹰,那是蒙古人的猎鹰,鞑虏叫它雄库奴,又名为海东青。 ”李鹤轩望着楚风,情报司长官的脸上,少有的露出忧色,“蒙古人从原辽金故地捕捉驯养海东青,叫它在空中传递军情,有驯养得法地,甚至能居高临下从高空侦察敌人东向。 蒙元每年都要派猎鹰使者到鸭绿江、高丽、乌桓河(黑龙江)一带捕捉,花费极其巨大、过程极度艰辛,得来十分不易,只有精锐部队才能拥有那么一两只。 ”
    楚风大惊,如今战局胶着,仗着地利才勉强困住唆都,要是再来一支蒙古精兵,那战场形势就会瞬间逆转,闽西战场必将糜烂不可收拾!
    “雪花,雪花回来啦~~”帐外,陈淑桢麾下负责守护中军的女兵们叽叽喳喳的叫起来。 可别小看这伙女兵,全是山中的客家畲家女孩,莽莽群山中自由自在的长大,动得粗、拼得命,每次她们一冲锋,战场上的男兵就脸红脖子粗——大老爷们打不下来,要女人顶到前面,这换谁都受不了,那士气还不得嗖嗖的往上涨?
    雪花是只通体雪白的鸽子,一位皮肤微黑、大眼睛厚嘴唇,模样颇为俊俏的女兵捧着它走进帐中,递给了陈淑桢。
    想到宋朝发明信鸽的高人们,也可以歇歇了,即使汉高祖刘邦使用信鸽求救地故事见于民间传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以信鸽联络地记载语焉不详,至少唐玄宗朝丞相张九龄以信鸽为“飞奴”传信,绝对是确凿无疑的了。
    张九龄就是粤东韶州人,自那以后,岭南养鸽成风,陈淑桢军中也以军鸽传信。 她取下鸽子腿上挂着地小翎管,将细薄的纸卷抽出、展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