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83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83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轲咬咬牙,突然翻身跪倒,悲声哀求,“代北正在下雪,代北人饥寒交迫,生命垂危。请武烈侯务必施以援手,救救代北数十万无辜生灵。”
    “荆卿快起来。”宝鼎急忙俯身搀扶,“我能力有限,你即使逼我,我也是爱莫能助啊。”
    荆轲坚决不起来,他一把推开宝鼎,以头磕地,“咚咚”作响。宝鼎再度把他抱住,看到他额头渗血,心中不禁一软,脱口问道,“李牧是否还有让步的余地?”
    荆轲愣了一下,意识到宝鼎终于松口,心中顿时狂喜,急切问道,“请武烈侯明言?”
    宝鼎请荆轲坐好,自己则负手在帐内来回走了几步,整理好思路,然后说道,“中原实在是拿不出粮食了,正如李牧所说,现在唯一能拿出粮食的大概也只有关西了。关西有粮食储备,如果大王同意救助的话,倒是能解代北的燃眉之急。”
    “计将何出?”
    “我给李牧两个选择,留人还是留地。”
    荆轲疑惑不解,“武烈侯能解释一下吗?”
    “如果李牧要留人,那就拿地换粮食,把雁门郡送给秦国。反之,如果李牧要留地,那就让灾民即刻南下太原。灾民到了太原,肯定能得到咸阳的救助。”
    荆轲吃惊地望着宝鼎,心中骤感窒息。
    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对李牧来说都无力承担。留人就要割地,这和邯郸的要求差不多。代北军主力云中、雁门和代北三郡。如今云中给匈奴人抢去了,云中人退到了雁门和代北。如果再把雁门给秦国,那三郡的人都挤在大地震之后的代地废墟上,试问还有多少人会忠诚于赵国?无疑,灾民第一个要投奔的对象就是秦国。代北人全部逃到秦国,保全了性命,那么代北军还会为赵国作战吗?当然不会了。
    留地就要放人。此策等同于前策,代北人大部分逃往秦国,代北之地实际上也就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不过此策唯一可取之处是基本上满足了李牧的意愿,既把代北人救活了,又把代北之地保住了。至于代北军的军心问题,那只能暂时放一放,这个冬天肯定是顾及不上了。
    荆轲想了片刻。李牧走投无路了,只能在武烈侯提出的两个计策中选择一个,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武烈侯倾向于何策?”
    “无论割地还是放人,对李牧都不利。”宝鼎说道,“既然都不利,那倒不如割地存人,先把手里的军队稳住,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代北军溃散,李牧拿什么与邯郸对峙?”
    放人就等于乱军,而军队是李牧的本钱,所以人绝不能放,那自然就是割地存人了,但李牧敢向邯郸提出割地换粮的奏议?本来他和邯郸的矛盾就已经激化了,现在为了代北那块废墟之地,李牧竟然要割让国土,那等同于卖国,岂不正好给了邯郸杀人的借口?
    李牧不能拿出割地存人的奏议,而邯郸却在逼他放弃代北,于是,这里面可以活动的范围就大了。比如说,李牧在表明上答应放弃代北,把代北人都集中到代郡一地,背地里却与武烈侯做交易,把雁门郡完整地交给秦国,以此来换取粮食。
    此事必须做得机密,李牧和武烈侯必须要有默契,否则李牧完了,那么,是武烈侯先行撕毁和约,兵进雁门,还是李牧先答应邯郸的要求,从雁门撤人?
    “武烈侯是先行还是后进?”荆轲问道。
    “对我来说无所谓,我肯定可以拿到雁门。”宝鼎说道,“但对李牧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先撤,等于向邯郸低头,可以改善他和邯郸的关系,但如果等到秦军兵临城下了再仓惶后撤,邯郸就可以诬陷他里通外国。”
    荆轲对宝鼎大为敬佩。武烈侯光明磊落,当世传奇。他和李牧是敌人,但为了救助代北灾民,他竟然一次次为李牧排忧解难,一次次为李牧的利益殚精竭力。这样的人,才真正担当得起“仁义”两个字。
    “那你对咸阳怎么说?”
    “我要是对咸阳说了,那李牧丢掉的就不仅仅是雁门,连代郡都保不住。”宝鼎笑道,“你以为咸阳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荆轲不解地望着宝鼎。
    “李牧从雁门撤人,匈奴人难道一无所知?难道匈奴人就不想趁此机会占据整个代北?”
    荆轲略一思索,旋即恍然大悟。
    代北三郡,云中在西,雁门在中,而代郡位于东方,与燕国的上谷郡接壤。目前匈奴人正在云中一线虎视眈眈地盯着雁门。李牧一旦从雁门撤出,匈奴人势必随后杀进。
    匈奴人的大军聚集在云中大黑河一线,纵马飞驰两天就能杀进雁门郡。秦军要先从晋阳赶到注句要塞,再从注句要塞直杀雁门治府善无城,这样在时间上就落后于匈奴,也就是说,就算李牧暗中帮忙,把城池交给秦军,秦军和匈奴人也要展开一场激战。
    秦国为了在代北立足,必然要占据雁门,要不惜代价击败匈奴人,这样他们就需要得到代北灾民的帮助。李牧现在只能靠秦军阻击匈奴人了,否则他连代郡都守不住,于是他会默许代北灾民帮助秦军。代地灾民太多,先期又受了秦国的救助,这时候看到秦国人进了雁门,必然大量投奔以寻求食物。
    如此一来,秦军杀进了代北,对赵国和匈奴人形成了更大范围内的夹击,由此进一步确立了战略上的优势。李牧则守住了代北最后一块地方。而代北灾民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他们在帮助秦军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他们得到了秦国的救助,也守住了自己的家园。
    这是有利于各方的一个计策,而武烈侯只要把这个计策告诉太原的上将军王翦即可,剩下就是王翦的事了,拿下雁门郡挺进代北的功劳将由老秦人独占。但武烈侯如果把这个计策告诉咸阳,那杀进代北的恐怕不是三万北疆军,而是北部军的全部主力。调集整个北部军主力就要紧急征调北部郡县军队,此策的机密性随即荡然无存,而结果和武烈侯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截然不同。
    “武烈侯好计策。”荆轲激动地说道,“我连夜返回邯郸,请大将军定夺。”
    “李牧让步的余地有多大?”宝鼎再一次问到同样的问题,“时间紧张,假如你有把握,确定李牧能接受此策,我将以最快度密告上将军王翦,请他即刻做好进入雁门郡与匈奴人作战的准备。”
    “临行前大将军曾说过,他只求代北人能够活下去,即便要他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宝鼎笑了起来,“如此甚好。请告诉大将军,此事宜早不宜迟。只要年前秦军击败了匈奴人,代北可定。”
    荆轲躬身致谢,“代北事了,我就辞别大将军,到中原来为武烈侯效命。”
    “荆卿言重了。”宝鼎笑道,“我愿与荆卿一起共创大业。”
    “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荆轲说道,“听说有人要刺杀你,新年前后你务必要注意安全。”
    宝鼎笑着点点头,“我也听说了。韩魏两国有不少流亡贵族招揽了一些任侠死士,誓要取我的人头。我身边卫士如云,还有墨者剑客,想杀我恐怕很难啊。”停了一下,他问道,“策划者是不是张良?”
    “黑冰当真无所不在。”荆轲感叹道,“既然你连主谋者都一清二楚,想必也早已有了对策。”
    “楚国项氏的实力在淮河以北还是非常强大,张良和张耳等人有项氏的帮助,实力不容小觑。”宝鼎皱眉道,“杀我或许不易,但杀我的手下还是绰绰有余。张良这个人谋略出众,极其不好对付。”
    “武烈侯曾有机会杀了他。”
    宝鼎没有说话。自己何尝不想杀张良,但时机未到。张良矢志复国,穷尽大半生的精力谋划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必欲杀之而后快,但在自己看来,却是大有作用。将来利用好了,可是一把锋利的“暗器”。
    “张良从没给我杀他的机会。”宝鼎说道,“过去杀不了他,将来想杀他就更难了。”
    荆轲略略皱眉,正想说话,宝鼎却摇手阻止了,“你不是刺客,我也绝不允许你做刺客。你我从见面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命运因你而改变,而你的命运也将因我而改变。”
第255章 入代作战
    宝鼎送走了荆轲,急召桓齮、司马锌、王贲到行辕议事。
    王贲的军营距离梁囿较远,直到深夜时分才抵达行辕。此刻宝鼎已经把琴唐请到了大帐,与桓齮、司马锌、曝布等人共商代北战局。
    宝鼎把代北局势简要说了一下。目前邯郸已经决定放弃代北,李牧竭尽所能也就只能守住代郡一地,所以秦国获得了进军代北,占据雁门的最佳机会。秦军进入代北,必然与匈奴人作战,但时值严冬,北部军将士大部归乡,真正能即刻投入战场作战的只有离石要塞的三万北疆军。
    虽然咸阳已经同意北疆常备军的人数由三万增加到五万,但增加的两万常备军分布在北地和陇西两郡,太原和上郡两地还是原先的三万军队。以三万军队进入代北作战,而且还是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里作战,其胜算有多大可想而知。
    宝鼎当然相信上将军王翦有出众的谋略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但三万北疆军的武力毕竟有限,一旦此仗打败了,让匈奴人占据雁门,接下来北虏大军必定直杀代郡。代郡几乎是一片废墟,代人又缺衣少粮,根本无力抵御。匈奴人占据了整个代北,对中土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了。
    这事不要宝鼎说,几位将军都清楚。假若让匈奴人占据了代北,匈奴人对秦国的北疆就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而对赵国来说因为有太行山之险,尚可暂保河北无虞,但匈奴人一旦在代北立足,纵马南下,河北也就危险了。
    “武烈侯是否奏报咸阳?”王贲当即问道。奏报咸阳,咸阳获悉邯郸决意放弃代北,势必倾尽全力北上作战,这其实对秦国有利。王贲不想争什么“仁义”的虚名,他要的是战绩。
    宝鼎摇摇头,“必须把代郡留给李牧。”
    “武烈侯何必行妇人之仁?”王贲不屑一顾,手指地图说道,“我们拿下代北,河北的代北军必定军心溃散,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明年攻打河北。武烈侯难道不想早点拿下邯郸?”
    “我不是不想尽早拿下邯郸,而是条件不允许。”宝鼎无奈苦笑,“我大军倾尽全力北上,时间上来不及,集结军队、调集粮草和征调民夫都需要时间,但代北的大雪不给我们时间,代北的灾情更不给我们时间。代北人一旦知道我们要趁火打劫北上攻击,局势势必骤然失控。李牧回天乏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横扫代北,只能任由代北人投奔单于庭。匈奴人拿到了雁门和代郡,陈兵注句要塞,威胁太原,我们还有机会拿下代北?”
    “武烈侯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匈奴人的武力?”王贲无法拒绝全取代北的诱惑,对宝鼎的担心很是不以为然。
    “去年出塞作战,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所以才屡战屡捷。”宝鼎正色告诫王贲,“此次战局对我十分不利,匈奴人占尽优势,我们只要得到李牧的配合,才能在局面上有所扭转,由此才能拿到三分胜算。我请问大上造,你了解阴山南北的匈奴人吗?你了解匈奴新任左贤王及其帐下所有左方诸王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不了解对手,怎敢妄言必胜?”
    “为了防止匈奴人拿到代北,我们必须以最快的度出兵雁门。”宝鼎继续说道,“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把代郡留给李牧,原因很简单,明年我并不想打河北,我还需要李牧坐镇河北与我们对峙。”
    “为什么?”王贲吃惊地问道。
    “这是咸阳政局的需要。”宝鼎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假如代北人撤过太行山,进入河北,李牧手上的军队会更多,反而不利于我们打河北。我们留下代郡给李牧,既可以把代人留下,又可以进一步挑起李牧和邯郸之间的矛盾,这其实是有利于我们打河北。等到我们打河北的时侯,先打代郡一样可以起到打击代北军士气的作用。”
    王贲认为宝鼎的理由有些牵强,代北人现在饥寒交迫,撤过太行山的可能性太小了。他本想出言反驳,据理力争,但旋即想到宝鼎肯定有其它方面的考虑,那句“咸阳政局的需要”其实才是宝鼎决意避开咸阳冒险一搏的真正原因。
    王贲暗自叹息,不再说话。老父年事已高,老秦人又刚刚复出,此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代北战场上还是谨慎再谨慎为好,根本没必要冒险。然而,武烈侯在中原战场上的胜利让王贲底气不足。武烈侯既然能在中原创造奇迹,想必在代北也能创造奇迹。
    “能够紧急入代作战的只有三万北疆军。”王贲叹道,“仓促之间,太原、上党等地可供征调的民夫大概也只够给三万军队运送粮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