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管事会对军户们予以救助的时候,白衣军正在监督鞑靼人的离开。双方的人质交换完毕,鞑靼人的骑兵,就陆续的撤离了。对于那个被徐兴夏擒获的巴拉根仓,他们仿佛都下意识的忘记了。帕罗阁没有提起,索布德也没有提起,古格勒自然更加不会提起。仿佛,之前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巴拉根仓这个人。
当最后一个鞑靼骑兵,都消失在茫茫的戈壁滩里面,所有的被掳军户,才最终相信,他们的确是获救了,他们的确是脱离了鞑靼人的牢笼。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受到鞑子的虐待蹂躏了。会想起以前的悲惨生活,他们的眼泪,又情不自禁的流淌下来了。有的人甚至对着飘扬的金龙舞刀旗跪下来,默默的喃喃自语,默默的虔诚的祈祷,也不知道他们的内心,到底是在祈祷什么。
旁边的白衣军士卒,也深受感触。很多被放回来的奴隶,都拉着白衣军的手里,对他们感激涕零。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溢于言表。这种做好事的感觉的确是太好了。他们太喜欢这样的感觉了。同时,他们又深深的敬佩徐兴夏。
如果不是徐兴夏带领他们,他们哪里有机会从鞑子的手里,将那些奴隶们拯救回来?说不定,连他们都被鞑子掳走的危险。在海勒金部落的手里,估计还有三万左右的汉人奴隶,他们都很盼望,在合适的时候,可以将他们都全部解救回来。
“大家不要怀疑,你们的确是回来了!我以镇朔堡千户的名义保证,你们再也不需要担心鞑子的威胁了!从此以后,你们可以站着做人了!”徐兴夏意气风发的宣布。
“千户大人!”军户们都不约而同的叫起来。
他们完全没有因为徐兴夏的年轻,就觉得徐兴夏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相反的,在目睹了今天的所有经过以后,他们对徐兴夏的感觉,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服!发自内心的佩服!有本事将鞑子威慑到这样的地步的,估计在宁夏镇,甚至是天底下,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跟着这样的千户大人,绝对有出息!
“兄弟们……”管事会的陈登隆,随即代表徐兴夏,代表左屯卫后千户所,详细的讲述了对被掳军户们的安排。现在,这些奴隶已经不能称之为奴隶了,他们都是镇朔堡的军户,是宁夏镇左屯卫后千户所的军户。他们拥有和其他军户完全相同的权力,可以获得相同的资源。当然,他们也必须承受和其他军户完全相同的义务。从本质上来说,他们还是军户,必须接受军令的约束。
正因为他们都是军户,必须接受军令的约束,必须服从命令,因此,对于这些人的处理,徐兴夏完全是采取军事化的处理方式的,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安排你去做什么,就必须做什么,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否则,就是违反军令。除非是你的条件,的确不适合干这个。但是,这样的例子,肯定不会很多的。
对于徐兴夏的命令,军户们都没有任何的异议。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本质身份。事实上,能够回到大明朝的怀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了。至于回来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活计,去做什么样的差事,他们都没有特殊的想法。
两万多人,可以投入到军队,投入到农庄,投入到匠作坊,又或者是烧制水泥,烧制红砖,砍伐木材,甚至,他们还可以投入到百炼钢的打造。有充足的劳动力投放下去,每天生产十支甚至是二十支的日月铳,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能将日月铳的产量,提升到每天三十支,对付游牧民族,就完全没有问题了。线膛枪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杀伤力,绝对是恐怖的。有一万名装备米尼枪的火枪手,即使遇到数万的鞑靼骑兵,在战车营和炮兵营的配合下,都可以轻易的将对方的脊梁骨打断。一万名的火枪手齐射,一次就能干掉几百的游牧民族骑兵。
在徐兴夏的带领下,两万多的军户,从镇远关转移到了黑山营和镇朔堡。黑山营和镇朔堡突然多了这么多的军户,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夜幕降临的时候,大量的火把燃烧起来,仿佛要将天边都完全照亮一样。由于军户的数量,实在是太多,足足两万多人,镇朔堡无法全部容纳,更广阔的黑山营必须投入使用了。
本来,黑山营的设计,就是可以容纳至少五万人的。在经过扩建以后,容纳十万人左右都不成问题。因此,大部分的军户,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被安排在了黑山营过夜。之前,管事会动员部分劳动力,对黑山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过夜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寒冷的冬夜,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御寒。晚上没有足够的棉被,军户们就尽可能的多多燃烧篝火。他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烤火取暖。反正,贺兰山有的是木材。那些砍下来的杂木,还有从木材上面削下来的树枝树叶,都是可以燃烧的。
“开饭啦!”
徐兴夏的命令很快传来。
军户们回来以后的第一顿晚饭,就是大量的炖马肉。这些马肉,都是镇远关战斗结束的时候,从战场拉回来的战马尸体。和古格勒的战斗结束以后,镇远关外面的戈壁滩上,鞑子足足留下了几百具死去的战马,还有几百具受伤的战马。管事会的人,派人将这些战马都拉回来,将马肉割下来,用盐腌起来备用。
宁夏镇的冬天,温度比较低,对于保存马肉,还是比较方便的。现在,这些囤积起来的马肉,被大块大块的搬出来,放进去一个一个的大铁锅里面,慢慢的炖。一时间,整个黑山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炖马肉的香味。随后,又有大量的白米饭,大量的白面馒头运过来,饿坏了的军户们,总算是吃上一顿饱饭了。
在取暖方面,徐兴夏让刘广梁等人,设计了一种煤炉,逐步的推广使用。这个煤炉,就是后世常见的蜂窝煤煤炉。贺兰山有大量的煤矿,明末已经有部分矿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太西煤。太西煤的意思,就是太西镇(即宁夏镇)出产的煤。太西煤最主要的产地,就是后世的石嘴山市。而这个石嘴山市的管辖范围,正好是徐兴夏目前的管辖范围,就在打磑口的附近。
太西煤具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六高(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的特点,是国内之冠的优质煤。当时的煤炭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这些天然就如此优质的煤炭,正是徐兴夏最需要的。同时,太西煤埋藏的底层还很浅,开采起来难度也不大。
将太西煤挖出来,经过简单的处理,和黄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就成了原始的蜂窝煤。这些蜂窝煤放到炉子里面,就是极好的取暖工具。三五个人一个煤炉,足够取暖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只要三个煤球,就足够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每次看到质量极好的太西煤,被用来取暖,徐兴夏都觉得很可惜。这可是最好的工业燃料啊!别的地方根本没有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要将这些太西煤都用在工业上。这样取暖烧掉,太可惜了。遗憾的是,明末的工业不太发达,暂时没有什么好项目。徐兴夏想来想去,好像只有炼钢的高炉可以考虑一下。
第286章 这是……有人发烧了吗?请帖?
在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后,徐兴夏准备建造两座炼钢的高炉,大量的生产粗钢。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想要直接生产出来质量很好的精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粗钢经过锻打以后,可以比较快的变成百炼钢,以满足日月铳制造枪管的需求。一般来说,质量较好的熟铁,经过反复的锻打以后,都是可以变成精钢的。
事实上,严格来说,当时的世界,根本就没有批量产钢的可能性。所谓的钢,其实都属于铁的范围,必须经过人工的反复锻打以后,才能变成真正的钢。这样的钢,产量很小。真正的大批量产钢,要到工业革命以后。好像大马士革刀使用的乌兹钢,其实也是反复锻打以后,才有如此优秀的性能。
这就注定了,想要大规模的直接高炉产钢,根本是不可能的。老老实实的生产铁,再锻打成钢,才是王道。但是这样一来,对劳动力的需求,又很大了。同时,钢的产量,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生产出来的钢,必须用在军事上。想使用钢材作为建筑材料,只怕在徐兴夏的有生之年,都是看不到了。
按照原来的规划,这些被释放回来的奴隶,将首先应用到军事方面。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参军,成为白衣军的一员。另外一部分,则是到匠作坊做事,为白衣军生产武器装备。其中,又以后者需要的劳动力是最多的。
最先挑选的,自然是白衣军了。部分健壮,身体基本完好的年轻军户,经过简单的考核以后,就参加了白衣军。很快,白衣军的火枪手人数,就足足扩展到了1120名。除此之外,雕骑军的人数,也稳步增加。战车营和炮兵营的人员,也大大的充实了。
操作火枪,其实不需要十分强悍的体魄,只要能完成正常的训练科目即可。除了雕骑军之外,其他的白衣军火枪手,更看重的是对纪律的服从。火枪手的齐射,对纪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必须令行禁止,才能发挥最大的杀伤力。同时,他们的战斗意志,也十分的重要。即使遇到危险的情况,没有命令,也决不能撤退。
这些赎回来的军户,对于鞑子的痛恨,当然是不用说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甚至可以将鞑子全部撕碎了生吃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全家人都死在了鞑子的手里,只有自己苟活下来。有过血的教训,有过最惨痛的经历,他们最明白生存和自由的重要性了。只要稍加训练,他们就是最好的战士。
在仇恨的支配下,基本不需要担心他们在战场上,会轻易的不战而退。单纯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完全符合白衣军的要求。只要白衣军的火枪手死战不退,鞑靼人肯定是坚持不住的。日月铳给鞑子骑兵造成的损失,鞑子绝对承受不起。
“我已经给了你们直接报仇的机会!”
“能不能干掉鞑子,为你们的亲人报仇,就看你们自己了!”
徐兴夏将所有被选中的军户,都集中起来,言简意赅的对他们说道。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军户,年龄基本上都是三十岁左右。为什么不挑选二十岁的小伙子?原因很简单,根本没有二十岁的小伙子!鞑子在交换人质的时候,也留了一手,将年轻的二十来岁的青壮,都全部扣留下来了。放回来的,都是老弱病残。
不过,徐兴夏觉得军户的年纪关系不大。对于火枪手而言,三十岁也是个不错的年纪,他们更稳重一些。操作火枪,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需要十分灵活的头脑,只要能条件反射的按照指令进行就可以了。三十岁的年纪,可以让他们更加潜心的进行训练。在遵守部队的纪律方面,也没有后生仔那么冲动。
“誓死为千户大人效力!”军户们朗声回答。
在白衣军挑选了足够的战斗人员以后,跟着进行挑选的,就是匠作坊了。匠作坊最需要的,主要是懂得一些基本手艺的工匠。最好是经过一天的培训,就能迅速上岗。经过三天的练习,就基本能达到熟手的水平。随着战争阴影的逐步笼罩下来,白衣军需要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日月铳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在被鞑子掳走的军户里面,匠户的数量,其实还是蛮多的。鞑子也知道匠户的重要性,他们每次掳掠的时候,都将匠户作为掳掠的重点。鞑子喜欢杀人,只有匠户是例外。如果没有必要,匠户基本上都会被保存下来,然后被带回去鞑子部落。可惜,这次被放回来的匠户,数量并没有多少。很多的匠户,还都被鞑子扣留着,没有放回来呢。从这个方面来说,鞑子也是狡猾狡猾的。
既然没有足够的匠户,那只有挑选身体素质比较好,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军户来担当了。为了提升日月铳的产量,匠作坊要走的军户数量,比白衣军要走的多得多。刘广梁一口气就要走了上千人。这上千名的军户投放到匠作坊,日月铳的产量,就可以增加到每天二十支。一个月下来,就有六百支的产量。
白衣军和匠作坊,都将合适的军户挑走以后,剩下的军户,就交给管事会来分配了。他们都将被随机分配到各个农庄里面去,进行最基础的生产耕种。镇朔堡千户所最先成立的三十个农庄,需要大量的人口。一个农庄就要六七百人,三十个农庄,就要近两万人。这两万多的军户,刚好可以摊分下去。
当然,这么多的军户到来,徐兴夏得到的肯定不可能全部都是好处,他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别的不说,光是徐兴夏面临的粮食压力,就是很大的。两万多的军户,每天消耗的粮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