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日出厓山 >

第57章

日出厓山-第57章

小说: 日出厓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老刘如此激动,原本有些心灰的萧统又走了过去,刘子厚自然知趣的弯下腰来,让小皇帝能够得着,萧统指着图纸,讲解道:“你看,这里有铜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对了,火绳就是麻绳浸了醋,然后燃烧,就像点炮仗一样,进而……就可以把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微臣明白……微臣明白……”刘子厚简直说话都不顺流了,而随着小皇帝说着,群臣们也渐渐围了上来,毕竟在他们印象里,火器也就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东西,可是听皇帝这么一说,似乎还有些实战价值呢。

“敢问皇上,这火枪能打多远?射速几何?”说话的是目前镇守台南的范武雄,昔日驰援襄阳时,他也是见过李庭芝手上的火器的,那时可没给他好印象,所谓火枪,也只能打个几丈,打着了还未必能死人,有什么用处?

“呃,刘子厚,这类枪管,木柄,药室啥的,技术上可行否?”萧统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看看可不可行,免得再闹笑话。

正激动中的老刘自然连连点头,道:“陛下,微臣一准给陛下做出来这枪,一定没有问题。”

萧统松了口气,道:“范将军,列位,朕设计的这火绳枪,打个三五十丈,问题总是不大。”

“那射速呢?”范武雄抢在臣子们发出惊呼前,赶紧问道,他可是知道在作战中,三五十丈的距离是什么概念。

萧统心中估算了下,便道:“一刻钟打个二十发,问题总是不大。”

见范武雄还没有说话,萧统有些不悦的说道:“虽然朕晓得这速度也是很慢,可是可以层叠式布阵麽,前排士卒卧射,中间蹲射,最后一排站射,射击的同时其他人可以装药嘛,这样不是可以一直开火么,朕想应付一般的步兵问题该是不大吧。”

岂止是不大,这是相当的猛的东西啊,范武雄果然精明,马上道:“陛下,微臣奏请,令军械司立即大量生产此火绳枪,并装备军中,呃,为稳妥起见,可以先在部分士卒那里试验,然后推广。”

萧统还没来得及说话,钱能熙马上也站出来说:“微臣附议。”

接着,呼啦啦又是一大片人站了出来,均要求立即生产。那刘子厚简直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萧统只是微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你们还真是精啊,萧统嘴角一弯,微微点头。

。。。。。。。。。。。。。。。。。。。。。。。。。。。。。。。。。。。。。。。。。。。。。。。。。。。。。。。。。。。。。。。

说明下,昨天欠了大家一章,呃,主要是俺这里先是有了环路,然后排除了,又是arp攻击,似乎有人跟俺较劲呢,实在上不了网,抱歉啊,这个我一定会补上。

其次呢,最近生活规律有些变化,可能中午那章有时候会变成晚七点前后,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九十章 部署生产

 不就是见火绳枪大规模生产后的分配问题么?萧统心中透亮,上一次新军招募,为了兵员的分配,张系和范,钱等人就较了一次劲,只是那时候刚刚迁台,群臣们还多是惊弓之鸟,且元军时时有渡海之危,加上柳风及时提出让双方各退一步的妥协之策,因此也就算过去了。

这一次,既然小皇帝把火器的前景描绘的这般美妙,既然摆明了要大量生产,那么将军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增强自己实力的机会,此乃人之常情,萧统自然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心里愤迴,他在意的,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保障自己的权力和安全。

虽然目前张世杰和陆秀夫,文武两个系统对自己的效忠都是不可置疑的,可是,谁知道以后呢?

“咳咳“,萧统咳嗽两声,群臣马上安静下来,静静等着皇帝的态度,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诸位勿急,这火绳枪乃是朕所设计,朕比你们还要期盼着,可是,这火器毕竟不如刀枪灵活,面对骑兵时那战术更是很是复杂,而使用火器,目前对于我军来说,简直是空白,因此大量的训练,自然是不可少的,此外,列位难道忘了另一个重要问题么?”

群臣马上竖起了耳朵,皇帝说重要,那可真是重要啊,有时候只字片语没抓住,你就后悔去吧。

“这火绳枪,固然精巧好用,朕料想必能派上用场,可是……”萧统顿了一下,扫视了一眼,才道:“大家知道,如今时局艰难,岁入不丰,而这火绳枪却造价甚高,怕是多有困难啊。”

“陛下,国库缺钱可以可以发行交子嘛。”钱能熙接嘴倒是很快,明显是有点迫不及待了。

萧统自然知道他的心思,丫上次募兵时也没占到太大便宜,新招的二十万人,他的总兵力等于说只增加了一万四千多人,这也就罢了,可是枢密院和兵部以及三衙,都被亲张世杰的势力掌握着,虽然皇帝三令五申在募兵和分配上不得有小动作,可是人家“失误”一下,你能防得过来么?

如今见有火器这营生,将军们本能的就像把它攥在手里,尤其是相对弱势的范,钱二人,更是迫切,不过,让萧统有些意外的,却是钱能熙的那句话。

“没钱就发行交子“,萧统不由暗骂,谁在说古人笨我就跟谁急,这群人这么快就明白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来掠夺财富的道理,是不是过几天你们就主动提出要建中央银行发行股票啥的?而如果连钱能熙这样的武将都明白了交子的奥秘,怕是能看透的高人就不少了。这可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话说回来,这玩意其实也没啥奥妙,只是因为想不到,一旦点破,还真不值几个钱,可是,恰恰如爱迪生所说,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远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重要,萧统之所以能避免了赵昺跳海的命运,也就是因为自己能多想那么一点点。

“交子不能滥发,此事休要再提,没有朕的手诏和玉玺,决不许发现交子和可以兑换金银铜的纸币。”萧统冷冷说道,毕竟货币发行这东西,必须得劳劳攥在自己手里,不能假手他人。

“是。”群臣见皇帝发怒,只得称是,不过,倒不是群臣现在还像在船上时那么安份,而是他们似乎还没有人意识到其中的玄机,因此也就没人站出来“慷慨力争”。不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小小的“犯颜直谏”算什么?

萧统见钱能熙脸色发灰,知道该给个甜枣了,毕竟钱能熙也是一方军头,不能打压太过,因此道:“若甫,其实你,还有你们其他人的心思,朕都是知道的,朕知道你们急于恢复,讨伐鞑子,可是事缓则圆,那交子之事,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确实不能草率,你要体会朕的苦心。”

皇帝亲口抚慰,钱能熙自然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连表忠贞,至于其中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看见刘子厚还出神的看着自己涂抹乱画的图纸发愣,萧统也得算算账,以便心中有数,因问道:“刘子厚,你看朕设计的火绳枪,造一个需费钱几何?”

“啊,陛下……”刘子厚终于从图纸里回过神来,到底是专家啊,刘子厚掰着指头算了一会,就道:“精算的话,微臣暂时没有谱,不过根据陛下画的尺寸,铜管,药室,火药,引线,木柄,呃,三百五十贯乃是最少。”

“什么?”

“这么贵!”

“陛下,岁入困难,陛下三思,请暂缓此议。”

很快,听见这有些离谱的造价,马上就有人以“靡费太多”为理由,要求暂缓,不过,萧统却直接说道:“火绳枪是一定要造的,朕意已决!”

皇帝表态,加上武将们还是很期待的,因此虽有异议,也还是通过了。

“刘子厚,若是朕让你流水线作业,可否把造价压下几许?”萧统马上问道。

“呃,微臣愚鲁,敢问陛下何为流水线作业?”刘子厚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问道。

萧统暗骂自己一声,接着说道:“你们平素造枪,可是一个人完成材料加工,制造各个部件,然后组装?”

“陛下英明,正是此理。”

“那以后,朕让你们各个部件分别专人制作,唔,譬如陆相造前管,刘子厚你造药室,若甫你造木柄,等等,然后柳风你在那儿,你负责组装,你看,你们都战成一条线,陆相做好的前管就传到刘子厚你那去,然后依次类推,这样,每个人只造一样东西,大小尺寸上就好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节省时间啊。”萧统指着战成一排的群臣,顺便就拿他们现身说法了。

刘子厚嘴里嘟囔着,看起来又在算,少顷,他惊喜道:“陛下英明,若如此,单是节省的人工,就能压到三百贯左右。”

“既如此,朕意已决,由高雄令兼军械司郎中杨肇为总监造,刘子厚为督造,办理生产火绳枪一事,军械司,户部,工部三部并御史台,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说完,在群臣们应诺声中,萧统心中还在嘀咕:妈妈的,三百贯可是能在台南小老百姓半年的饭钱呢,这下子老子又得穷了,看来得关照马南宝赶紧挖矿了。

第九十一章 开科取士(1)

 直到把事情都安排完,萧统才想起来,似乎现在为止,连一个火绳枪的样品都还没做出来呢,可以说大规模生产这事情八字还没见撇呢,可是,这对于那些军头们来说,那可是真正看得见的利益啊,反正宋朝的武将并不真正负责军饷和武器的开销,因此都异常热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萧统却直接了当的把火绳枪的实验和首期装备给了属于自己的宁远军和忠勇军,好东西当然得自己留着,没什么好商量的。

范钱二人当然不愿就此干休,而张世英摆明了也想要,萧统则打起了太极,嘴上自然应承,反正东西目前还没造出来,等出货了,再分配也不迟。

至于刘子厚,萧统知道他目前已经成了焦点人物,今后怕是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拉拢和诱惑,因此已经决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和他单独谈谈,眼下,还是让他下去,根据现有图纸和技术,先尝试下能造出些什么来,然后再考虑大生产,为此,萧统还专门给了刘子厚专折奏事之权。

而这事情说完,已经将近正午,萧统说实在的也乏了,虽然他的心智依然是成年人的,可是毕竟身子还是不到十岁的娃,那肌体的疲劳是没法子的事情,而见小皇帝已经开始打哈欠,自然大臣们也知道,小皇帝已经累了,不爽了。

可是,这时候,还是有人要站出来,因为,这说的也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礼部侍郎江中原出班道:“启奏陛下,如今朝廷驻烨台湾,遥控东南,正是百废待兴之举,当此急迫之时,正需聚天下英才为陛下所有,今台湾岛上已有百万之众,读书人不下一万,正是陛下开科取士之时,一则显我朝蒸蒸日上之气势,二则彰陛下广纳英才之诚心,三则振百姓耕读为业之仏诚,四则明陛下文武兼济之德行,微臣恳请陛下,于今年开科举,纳英才,以为国家社稷纳英才。”

科举?萧统身为后世之人,对这名字实在太熟悉了,在某些集团的恶意丑化下,封建时代的一切弊端,黑暗,腐朽全被泼到了科举身上,什么禁锢思想了,什么刻板陈规了,什么选上的全是只会死读书的笨蛋了,还恶毒的编造出很多讽刺科举的故事来,可是,到头来,那些鼓吹要为人民服务,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家伙们,搞得却是比科举更加落后更加黑暗更加腐朽更加无耻的家天下!人怎可以无耻卑劣到这个地步?

萧统一直认为,废除科举弊大于利,这就好比因为洗澡水脏,却把澡盆里的婴儿倒掉。从文官选拔制度和体系来说,基本没有比科举更公正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了,而宋朝的科举,由于不考八股,因此更加的开明与多元,可以说,能通过宋朝的科举而且不是作弊的人,一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能力和学识上能够达标的,至于其操守和品行,那另当别论,但是,有了“弥封”之法,至少在理论上,能够确保其公正性,能够让没有背景没有家世的草根精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中枢,从而不断的壮大统治阶层的基础,“引入活水”的道理,连千年前的封建统治者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那些伟大光明正确的家伙们,却居然“还是自己家的孩子放心”,不知道是因为基因劣等而不明白呢,还是藐视群众力量而不在乎呢?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至于其他,如「九经」,「五经」,「通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诸科,在进士科之外,也就是明经科人数不少。

不过,宋朝的考试科目,却变了再变,其中当然王荆公起的作用不小,而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