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凶残连工董局都不敢过问。在租界的整个行动共持续15天,共抓捕,枪杀2000余人,其中包括逃入租界的北洋军人、密探、支持者、代理人以及革命叛徒、右翼分子等。
杨洪森将这一系列行动表述为:“这是恢复国家秩序前所必经的阵痛。”
袁世凯对于杨洪森肃清苏南、上海的“国家敌人”表示感谢,虽然这种感谢言不由衷,但双方继续着表面的和平,杨洪森继续奉其为中国唯一的领袖,同时将五省上缴税款中的第一笔800万汇入了财政部在汇丰银行的账号中,袁世凯对此很满意。
对于杨洪森只要其拥护中央,按时交上指定的税赋这就足够,若要他做出大的让步是根本可能的,一味的强求只会导致战争,而袁世凯现在最担心就打仗。
随着苏南、上海的平定,杨洪森将大本营由合肥迁至“六朝古都”南京。袁世凯听说此事后大为高兴,杨洪森一直待在合肥让他感觉其随时准备杀入中原与他争天下,而南京那可是个地方好,离上海又近,功成名就之后,理当好好享受享受。
当孙中山邀请其加入“反袁”阵营时杨洪森再次予以回绝,他现在还没有打算与袁世凯翻脸。
1914年11日杨洪森开始对五省土地改革情况进行摸底。同时,将工作的重点由农业转向经济发展。在兼顾钢铁,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纺织、面粉、火柴三大产业。
当然杨洪森最狠的就是对金融市场的入侵,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都是杨洪森重点侍侯的对象。
1912年孙中山成立临约政府后对原大清银行进行改组,筹建了中国争胜地,实际作为革命军筹措军饷之用,大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接手,总行迁至北京,此时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
杨洪森利用恒生银行恶意收购中国银行股权,同时增加1;000万元“商股”,最终达到持股51%的目标。在对付始建于1907年交通银行时,杨洪森使用同样的手法,完成了持股51%的目标,为此其顺利地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制于他的控制之下。至于其名下的恒生银行此时以总资本近1。5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杨洪森这个时候陆续将自己的资产作为特殊“党费”纳入社会人民党党产之中,杨洪森的行动让他在党内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铁路公司、马尾船厂、兵工厂、机械制造厂等一些“革命时期”个人创办的企业,及其个人存款856万元,都被其捐献了出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党同志应同心协力,实现革命的伟大胜利。”
杨洪森虽说出了不少血,但是他未伤及根本,其手中还有银行,还有航运公司,还有军火公司,还有大片的地产,另外他在美国的那几家公司都是非常有前途的。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其在美国股市上的钱。
其捐款与他的总资产实际不能成正比。不过这些捐款在众人的眼的确是一笔天大地巨款,
无数的革命者们都称他为“中国最无私的革命家”。
这让杨洪森比孙中山更伟大,孙中山干了一辈子还是一个穷人,但是我们的领袖革命数年,一下就捐了数千万元,党内的同志开始积极向领袖学习,学习他的“无私”和“一心为党”。
第三十章
杨洪森设立最早的纺织公司在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纺织公司却在安徽,安庆纺织厂是安徽省最大的纺职厂,最初成本只有30万,几年的发展扩充后达到了600万元。棉纱在中国属于暴利行业之一,投资好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甚至实现微利,比如安庆纺织公司,盈利率平均高达84。5%,通过政策性调控,该厂的产品垄断整人皖、赣市场。此后该厂重组为三星纺织集团公司,总资产近1700万元,总部设于上海。通过政策性保护其竞争力不是那些民营企业所比拟的。
三星集团建立之初就注定要与日本纺织业做斗争。这是自钢铁业之后,杨洪森与日本之间发生了第二起大规模商业利益冲突。
日本一直希望在东南扶持一个亲日军阀,可眼前这位完全就是一个亲美分子。
除了纺织业外,比如面粉、生丝、火柴行业杨洪森乃至于社会人民党都要与日本商人展开厮杀,抢夺市场份额。
随着杨洪森的崛起,日本正在失去南方的原料和倾销市场,社会人民党对区域内民族资本家的资金、政策支持,使得这些民族资产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日本商人强而有力的对手,而杨洪森更是通过“优先知情权”获得丰厚的利益。
为了对付日本杨洪森紧抱着美国大叔的毛腿,他努力说服美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投资。
“我的老朋友,你不是开玩笑吧,在南方勘探石油。”毕逊来到南京后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杨洪森。
根据美孚在中国的地质专家们在中国的数年考察,他们认为中国可能出油的地方是陕北延长地区,其次就是四川盆地。
美孚一直想在延长地区进行实际上的钻探,但是日本宣称在延长,他们与中国政府签订有协议,日本商人有优先开采权,为此美、日两人不停地朝对方脸上喷着口水,最后延长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再加上陕西的兵祸,以及交通等诸多因素,这个企化案进行在搁置中。与美孚有着石油合作的毕逊当然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当杨洪森提出在五省区域内勘探石油时,在毕逊看来这就是个赔本的买卖。勘探石油和钻进取油是不同的,勘探至少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先期投入几百万美元,甚至几千万美元,搞不好血本无归,毕逊自认为小有薄财,但是对五省内大规模进行勘探活动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作为公司董事会的股东我持反对意见。”
这次和东南亚那次不同,上帝那次也许是可怜这个中国人,可是他不能每次可怜中国人,难道上帝是中国人,上帝是他亲爸爸吗?
有时杨洪森的确认为上帝就是他亲爸爸。
实际上杨洪森只是想让毕逊和他一起赚钱,不然这家伙到时又眼红,犹太人都这样。而带他一起赚钱以后让他办起事也有积极性,可是这家伙不相信他南方能钻出石油。
“唉,既然这样那就算了,不过我成立新公司后你可要帮忙啊,不管打不打到油,我给你预留10%的股份,怎么样?”
10%股份并不代表着必然的收益,它代表的可能是一种相反的含义。“谢谢你的好意。作为你的老朋友,恕我直言,你这次的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十倍的风险就意味着百倍的利润。”
毕逊心道:随随便便就能打出井,那么老子就信你算了,还信什么上帝。
杨洪森个人投资300万美元石油创立“洪森石油公司”,听说其要在南方打油井,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中国投资巨子失败的笑话,在上海的招股活动,应者寥寥无几,最后他也不装穷人了,来了个100%控股,其中200万美元用于购买钻井设备,50万美元用于添置炼油设备,50万美元用于前期勘探经费。11月中旬美国设备就全部运到了,三十辆道奇牌卡车,在部队的保护下进入了扬州地区。钻井平台搭建完毕后,就开始直接钻井采油了,杨洪森把前期的地质考察这类的这些琐事全给省略了,当然他不能冲上去打一口油井,怎么出要先打几口水井,把那50万美元前期勘探费花个七七八八这样才有效果。不管怎么说,没有人对扬州出石油抱有信心。
借口搞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杨洪森向美国人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助他建立一家现代化的农用拖拉机工厂。在这一方面美国民间力量持积极推动,不过在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方面美国要价实在太高,这时意大利人斯坦尼勋爵表达了愿意与杨洪森合作的意项,其愿意为杨洪森提供柴油发动机技术,不过前提是拖拉机工厂的设备必须从意大利订购,而且至少要向意大利50台拖拉机。也就在意大利人掺和进这个事以后,美国降低了他们的要求。
“三都澳”是意大利在中国最大的工程,斯坦尼勋爵因此在国内得到了赞誉,他向杨洪森提出了更加诱人的方案,合作开办拖拉机厂,意大利将提供长期技术支持,意大利商人想放长线。,不过综合考虑了意大利的情况后杨洪森选择了美国,美国现代化农业远远超过意大利,在这场竞争中美国战胜了意大利,与此同时,杨洪森代表南方联合省向美国飞机制造商签订了订购100架飞机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合同,当然这么一大笔钱将先由美国金融机构代为垫付,杨洪森分期偿还。
美国的军火商此时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希望将杨洪森御用的意大利军火商瓦里奥挤出去,斯坦尼勋爵为此召见瓦里奥,这让瓦里奥受宠若惊,意大利是南方联合省最主要步枪、机枪、火炮供应商,意大利对中国贸易出口商品本就不多,如果军火这块再被夺去,那么斯坦尼在中国的“政绩”也必将受到影响,所以他告诫瓦里奥,“政府将全力支持你。”
瓦里奥完全没有搞明白,在他看来杨洪森是军火公司的重要股东,只有他本人不弄虚作假,提供合格的产品,他不认为杨洪森会一脚把他踢开,当然如果美国愿意开一条生产线的话。
1915年元月,从扬州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8号钻进“乌”到一口油井,杨洪森听到后“欣喜若狂”,当即致电扬州,给8号钻进的工人每人奖200元。
上海《民呼报》首先将这个消息捅了出来,一时举国欢腾,中国不出油的历史被改写了,北京政府也对此聘请骚客们发表了长篇社论。
日本驻华公使声称日本政府对扬州油田有优先开采权。
美国商人对此做出激烈回应,“人可以无耻,但不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
美孚上海分公司派技术人员进入扬州地区做进一步勘探,不管美国政府如何表态,美孚公司已经提前行动了起来,洛克菲勒致电杨洪森对其在江苏打出石油表示祝贺,同时表达了合作意项。
日本希望北洋政府对杨洪森施压将这块油田交由他们开采,为此他们向袁世凯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借贷方案。
美国人对油田也是势在必得,美孚公司的技术专家对先期打出来的油井及周边进行勘探后,确定杨洪森打到的是一块油气田,除了石油外,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洛克菲勒已经看到美孚大旗贴在中华大地四处飘扬。
美国政府需要考虑问题可能多一些,但是洛克菲勒所考虑的是自身集团的利益。
扬州油气田的开发意义重大,中国石油产品完全依赖进口,洋油的价格又普遍较高,这导致了消费群相对狭窄,如果能在中国直接生产,直接加工,直接销售,美孚将占据价格上的优势,从而将其它公司挤出中国市场。
美、日商人为了争夺扬州的石油开采权都在私下角力,但谁将取得开采权将由杨洪森说的算,日本人喝在还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利,但是杨洪森还给了他们一点希望,而这不过是杨洪森需要日本人来压压美国人,从中多搞一些好处罢了。
经过××轮谈判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字正式协议,美孚公司得到了扬州油田四十年的开采权。
第三十一章
日本人变性了,居然在扬州油田的问题上出奇的没在继续纠缠下去,这让杨洪森很奇怪。
实际上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日本很想得到扬州油田的开采权,但比起扬州,他们更需要山东,整个山东,这就是日本与美国私下的协议。日本通过放弃对扬州油田的优先开采权,从而获得美国在山东问题上的支持。
这也使得之前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态度又变得蛮横不讲理起来。
日本方面继续向济南增兵,并不时派舰在渤海湾内的挑衅,这给袁世凯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日本人赤裸裸地威胁面前袁世凯严令北洋诸部保持克制,就算日本人先动手,也不准还手。
杨洪森并不是不想帮助袁世凯,只是北洋军力还很“强”,再加上时下中、日之间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军事冲突,他不想被卷进去。再则,其驻守在青岛的部队损失惨重,在与日军的交火中他是元气大损,现在是有心无力。若事态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军事冲突的话,他将在人力、物力及精神方面全力支援中央。
在日本武力和外交的双重威胁下,袁世凯只好向美国求援,因为英、日之间的关系太暧昧,实在不适合作调停者。
可是美国以不便于卷入协约国之间的冲突为由,拒绝了北洋政府的请求。
美国的答复让袁世凯后悔听信杨洪森的言,贸然加入协约国。
为了让袁世凯做出更大的妥协,达到独吞在华利益的目的,日本政府趁西方列强正忙于欧战,向袁政府提供了“亡国套餐”。
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将沦于日本人的控制中,袁世凯想了半天也没敢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