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

第39章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第39章

小说: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顾彭越的历史,他堪称是当时的游击战专家。最擅长的是等敌方大部队远去之后,他突然冒出来攻城略地,等到对方机动部队杀回来寻找他,他又神秘地消失了。黄河沿岸的沼泽地,就是他的老巢,自从起兵以来,无论走出多远,他最终都会以老巢为圆心画圈,确保自己万无一失。

简单说来就是,在下邳战役之前,彭越一芥江湖草莽,从未与楚军的正规军交过手。首次交战,面对项羽手下有名的两员战将,却能够击败对方,斩其一人,这必然是情报工作起到了作用——如果不是,那彭越一个人就可以单挑项羽了,历史也没刘邦混的了。

认为彭越斩杀楚将薛公,是情报战再次起到作用,这是后人的分析。但项羽的分析结论,却不是这个。

项羽认为,这个彭越是个很能打的大敌,非他本人出马,不足以制伏。

但如果项羽去找彭越单挑,刘邦这边又由谁来管?

眼下的情形是明摆着的。论单兵作战,项羽坐头把交椅。论组织能力,刘邦当仁不让。所以项羽固执地想逼迫刘邦与他比单兵作战,而刘邦则是坚定不移地将战事锁定在组织战的范畴以内。所以,项羽是刘邦唯一的克星,一旦项羽离开,又该轮到刘邦撒欢了。

项羽思前想后,知道撤兵已属唯一的选择。他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刘邦营垒,自率主力军回师,进击彭越,稳定大后方。

刘邦终于迎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变局——他不需要再面对项羽了。(W//RS/HU)

费尽了周折,调虎离山的妙计终于成功。兴高采烈的刘邦率汉军蜂拥而出,拥向成皋,去找项羽的部将终公单挑,可怜的终公名不见经传,哪里是刘邦的对手?被刘邦打得满地乱跑,成皋又被刘邦顺利夺回。

话说项羽返回后方,那彭越却早已消失在茫茫大地之上,根本不可能再找到他。

失望的项羽勒马回首,发现身后的汉军再次形成梯队阵势。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部将枞公,仍然死守在摇摇欲坠的荥阳城。而在后方是刘邦的主力人马,麇集于成皋,向项羽耀武扬威。

项羽摇头叹息,在心里说:“刘邦,你闹够了没有?该歇歇了吧?”

楚军回师,疾捣荥阳。这座闹心的城池终于被打破,负责守城的汉国御史大夫周苛被楚军俘虏,将领枞公战死。

周苛被押到项羽面前,项羽对他说:“周苛,你很能打,我看好你。你以后就在我这边干吧,我封你为上将军,让你食邑三万户,够意思吧?”

周苛回答说:“谢谢美意,但我诚恳地建议你快点投降更妥当,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是汉王的对手。你别嫌我说话难听,等你被汉王俘虏,你就知道我是一片好心了。”

项羽说:“拿大锅来,添柴生火,给我把这个顽固的家伙煮了。”

这是项羽第三次煮人了。第一次煮了个儒士韩生,第二次煮的是沛县前大佬王陵的母亲,这次煮的是周苛。可是项羽为什么非要煮了周苛呢?

因为项羽气极,气的是他被刘邦调来调去,到处逮不到个人来打。好不容易逮住个周苛,满腔热情地想跟周苛交朋友,可周苛却不给这个面子。

然则,周苛为什么宁肯被水煮,也不跳槽呢?

这是因为,周苛是沛县人氏。他和表弟周昌,秦朝时是郡监手下的士兵,刘邦起事之后,周氏兄弟就追随了刘邦,这是地地道道的子弟兵。刘邦能够把项羽的叔叔项伯统战过来,当然会防着项羽这一手。既然刘邦留下周苛守荥阳,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刘邦、周苛还是周苛的家人,都已经接受了他必然死亡的现实。

纵然水煮,也撼动不了刘邦团队之分毫。

而项羽的亲叔叔项伯,却在偷偷地出卖他。

单只是比较人品,项羽就输惨了。

所以楚汉相争,本质上是人品大战。刘邦这边替死的有纪信,不怕死的有周苛,项羽那边却是连亲叔叔都笼络不住,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虽然项羽的人品靠不住,但确实没人能够打得过他。拿下荥阳之后,项羽就顺利向成皋推进,再次挑战刘邦。

成皋这座城,曾经被楚军夺取过。这就意味着此城的防守能力不足,项羽此来,成皋必失。

所以刘邦当机立断,作出一个英明神武的决定:逃!

公元前204年六月,项羽在一个月内两次攻克成皋。成皋战役第二阶段,就在刘邦逃出成皋之际宣布闭幕。

3、暗算无常死不知

成皋战役的第三幕拉开,是极具画面感的。

这个画面是从一辆车子开始。车子很小很简陋,就在成皋第二次破城之日,从北门的门缝里挤了出来。赶车的人也很低调,混杂在难民之中,丝毫也不起眼。车子里边挤坐着两个人,满脸的紧张疲惫,正是刘邦和夏侯婴。在他们身后,是震天的喊杀声和熊熊燃烧的火光。破城的楚军一面大肆屠杀四处逃窜的汉军士兵,一边搜寻刘邦的下落。

然而刘邦却是天生的逃亡大师,他在年轻时代起,就因为犯罪而被秦朝官吏追捕,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逃亡经验。他一生中逃亡的次数不少于十几次,却一次也没有被捉到过。可以说,刘邦的成功逃亡是创了纪录的,至今无人能打破。

为什么没人能够逮到他?

因为他熟知别人的思维弱点,而世人却对他一无所知。

而项羽,面对神秘消失的刘邦,只有深深的困惑与郁闷。

刘邦悄无声息地逃到了小修武。

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在这里,有一支强大的汉军部队,带队的正是韩信和张耳。

刘邦在黄昏时分抵达了韩信兵营门外,但是他没有通报韩信,而是和夏侯婴乔装为过往行人,就在小修武当地简陋的客舍里居住了下来。从当时的情形上来看,这一夜他并没有睡好,实际上只是在上半夜的时候,打了个盹。未等天亮,他和夏侯婴就出了客栈,把那辆破车修饰了一下,插上带有羽毛的旌旗标志,向着韩信的大营冲了过来。

到了大营门前,他没有表露身份,只是声称自己是汉王派来的特使,而且他随身携带着相关的印符,得以顺利进入兵营。再接下来,应该是有一场小规模的交火,刘邦和夏侯婴手下的人,突然亮出了自己的汉王身份,在韩信的扈从们目瞪口呆之际,迅速攻占了韩信及张耳的卧室。并在没有惊动两人的情形之下,先行收缴了兵符印信。等张耳和韩信懵懵懂懂地醒来,听到的是汉王升帐,喝令二人迅速觐见的声音。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修武刘邦大夺兵,睡梦中韩信遭暗算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解释过,刘邦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呢?他既然抵达了小修武,何以不通知韩信速速迎驾,却弄出这么个名堂来,此举有何深意呢?

想了解刘邦的用意,须得从楚怀王的悲催命运说起。

这里说的楚怀王,实际上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孙子,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老楚怀王的孙子,就被打回原形,成为了放牛娃。但后来项梁东渡,为了竖立一杆能够号令天下的战旗,就拥戴这个放牛娃做了新一届的楚怀王。再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尽收权柄,剥夺了项羽的兵权。

但是随后不久,秦将章邯包围赵国钜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就挑选了最信任的宋义,以其为上将军,统十万楚兵,去救援钜鹿。却不承想,途中项羽突然发动兵变,杀掉宋义,夺取了兵权。

从此以后,项羽就再也没有把兵权还给楚怀王。

楚怀王沦为了孤家寡人,无枝可依,搞到最后,他竟然被项羽派英布于江心截杀,枉送了一条性命。

这活生生的现实,让刘邦深切地意识到了一件事:权力的诱惑是不可抵御的。没有人会放下手中的权力,没有人会这样做。

由此推断,韩信也肯定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要交出手中的权力呢?先给韩信一个理由?

所以,如果刘邦一到小修武,就通知韩信速速迎驾的话,他无法保证会发生些什么事。

没有证据表明,韩信一定会杀掉刘邦。但刘邦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避免任何不测事件发生。

这就叫:“金风暗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早在和夏侯婴一道逃往小修武的时候,刘邦就在心里盘算他有可能遭到的危险。他不仅在逃避项羽的追杀,同样也防范着自己人。

毫无疑问,像刘邦这样算计,活得会很累很累——但至少,他活得比楚怀王更长久!

如果楚怀王也会像刘邦这样精心盘算,这世上大概就不会再有项羽的位置了。实际上,正是因为刘邦算无遗策,才导致了韩信悲苦的命运,让他失去了成为第二个项羽的机会。

此外,刘邦此举,防范的不仅是韩信,还有张耳。

要知道,张耳是有前科之人。早年他和陈馀奉陈胜王之命,随陈胜部将武臣,经略赵地,等赵地打下来之后,张耳和陈馀却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这件事尽管有利于当时的抗秦局势,但对于陈胜本人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伤害。

此时张耳和韩信统兵横卧赵地,其战略格局与当年陈胜王时代同出一辙。刘邦没理由相信,在同等的政治利益格局之下,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如果张耳忽然间老毛病发作,再次劝说韩信称赵王,这事的结果谁也保不准。

所以,刘邦一防韩信,二防张耳,他实际上谁也信不过——早在他落魄的当年,去大嫂家里蹭饭吃,连大嫂暗示厨房里没有饭了,他都要亲自验看一下,可见这个家伙对人性是持有高度怀疑的。

刘邦不相信人性——又或者,他只相信人性是不可以相信的。

和刘邦这样的人共事,是很令人绝望的。除非做到像纪信、周苛那一步,被人用火烧了,又或是水煮了,否则无法取得刘邦的信任。

那么,大家为什么却还要选择刘邦,而不选择项羽呢?

选择项羽比选择刘邦更令人绝望。在刘邦这边,最多是没便宜可占,可在项羽那边,却只能像范增那样,无端遭受疑忌,落得个冤沉海底,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老板,刘邦只是精明,在他手下无法藏私而已。但只要你认真表现,不存私心,还是有许多发展机会的。而遇到项羽,他唯一信任的是最不应该信任的间谍项伯,所以你表现得越好,反而出局得越快。这也是小修武夺权事件发生之后,史学家对刘邦持宽容态度的主要原因。

总之,仓促之间从床上爬起来的韩信和张耳,面对着手执兵符印信,“踞而洗”的刘邦,唯有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刘邦在微笑,或许他的心里还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他避免了让张耳和韩信在无法抵御权力诱惑之时,有可能导致的人性横决。既然大家都没有机会表现出人性中的暗恶一面,那么,大家就仍然是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仍然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4、重演调虎离山

暗入小修武,夺取了兵权,刘邦就给张耳、韩信分配工作。

派张耳下乡,巡视赵国各地,看看有什么发现。派韩信去攻打齐国。

韩信郁闷地说:“好,大王,我这就去打齐国,这次大王能给我多少人?”

“人?”刘邦说,“小韩啊,我这边的人手还不够呢,要不你自己想想法子?”

刘邦把韩信手中的人手全都抢走了,让韩信郁闷到了无以复加。可是韩信不敢吭声,因为刘邦几次三番催促他出兵救驾,韩信都因为首鼠两端,迟迟没有行动,他现在只求刘邦别追究这事,就已经是万幸了。

无奈之下,韩信找张耳想办法,凑了点人手,准备进击齐国。这边刘邦把韩信的人全部调到巩地,阻止楚军西进。

这时候刘邦的新战略,是借韩信出兵齐国的机会,意图从北部及西北部两个方向,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进而威胁楚军的侧背,再次逼迫项羽分散兵力。而刘邦则乘机大打机动战,一块块吃掉楚军。

按照这个布置,刘邦率军兴冲冲地出小修武,抵达黄河岸边,正要渡河,忽然间过来个郎中郑忠。

郎中这个职位,相当于刘邦的警卫营营长。他借刘邦路过的机会,劝说道:“大王,你为什么要渡河?渡河的目的是不是想和项羽对打?可问题是,咱们根本就打不过项羽呀。明明打不过还非要过去,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邦说:“那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郑忠说:“我的意思是,这个过河不过河并不重要,重要的千万不能真的和项羽打。所以最好的法子呢,就是赶紧修筑最坚固的营垒,深挖壕沟,多存些粮草,等项羽找来了,咱们好躲在里边不出来。”

刘邦听了大喜,说:“你这个建议好,真是太好了,咱们就依你。”

于是刘邦决定重演武关之故事,再于黄河岸边筑坚垒,把项羽引过来。等项羽来了后却不交战,等彭越再抄项羽的后路,倘项羽派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