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的中央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沿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轴线直取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内的9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及1个骑兵师,突击能力相当强。南路的南方集团军群由冯·龙德斯泰特元帅指挥,由卢布林和喀尔巴阡山脉出发,扑向乌克兰首府基辅,进而向顿巴斯(乌克兰最大的煤炭基地)推进。
战斗第一天,德国空军猛烈轰炸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基地以及国境线上的部队,并在苏军防御纵深内空降伞兵,抢占要地。同时以全部火炮对苏军防御工事、通讯设施、部队集结地狂轰滥炸。之后坦克和摩托化部队迅速开进。开战仅半天,苏军西部66个机场上就有1200架飞机被摧毁,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于地面,而德机的损失只有区区10架战机。苏联声称击落德机75架,就按苏联的注水数字算,1200:75,也算是人类战争史上比例最悬殊的了!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下,苏军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部队盲目抵抗。有些部队甚至这时才给士兵发步枪,让他们冲上前去打坦克。
前线如此,苏联国防委员会也被打蒙了,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他们当晚发布命令,要求边境军区实施猛烈反突击,消灭敌人!这就等于给德国人“送餐”啊,完全是只顾面子的胡乱指挥,前线战况因此更加恶化。苏军部队被分割包围,大批军人成为俘虏。德军开战第一天就向前推进25~50公里。
德国人很乐观
6月27日,“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与霍特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会师,装甲部队已深入苏联境内200公里。6月28日,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会师,对苏军形成了两个包围圈:一个比亚韦斯托克包围圈包围了苏军第10集团军,另一个沃尔科维斯克包围圈包围了苏军第3及第13集团军。最终,在17天内,苏联西方方面军的62。5万人损失了42万。6月29日,明斯克落入德军手中,而苏军第20机械化军及第4空降军发动的反攻,也归于失败。6月30日包围圈大部被德军封锁,苏军第3、第10、第13集团军全部及第4集团军一部共20个师,向德军投降,苏军第4集团军残余向东撤退。苏联西方方面军后来经过重组,重新投入战场。
令德军惊讶的是,陷入巨大包围圈的苏军仍坚持战斗,因德军步兵欠缺摩托化运输,包围圈仍有空隙,所以很多苏军逃了出去,这是希特勒极其希望避免的。当希特勒得知在比亚韦斯托克及明斯克只是取得局部胜利时,他指责装甲部队将领在战线上留下的空隙太多,于是他命令装甲部队在封闭包围圈时停止向东推进,等待步兵跟进合围,他担心如果装甲部队失去冲击力后,苏联在第聂伯河及道加瓦河的防守将会被加强。
即便如此,德军仍逼近斯摩棱斯克,这是进攻莫斯科的门户,这亦令德军最高统帅部充满乐观情绪,德国人相信对苏联的战争在开战数天后已取得胜利。
不愿看到的后果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经过数天精神恍惚之后,终于打起精神站到麦克风前,号召人民发起伟大的卫国战争,以对抗入侵者——纳粹德国。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步兵集团军与装甲部队会合后,本想再度前进,但7月初突发的暴雨使道路满布泥泞,部队一时不能前进。这主要“归功”于苏联糟糕的公路系统。苏联不像德国,苏联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向东通往莫斯科的主路上,连沥青都没铺,一下雨可想而知。所以,苏军只要再炸毁一些桥梁,德军的推进速度必然会慢下来。应该说,德军突袭给苏军的最大震撼并非突袭的时间,而是同时进攻苏联领土的德军数量之多和配合之紧密。德军的攻击速度之快,使得苏军的防御完全瘫痪,而无线电和通讯设备的严重缺乏,造成了苏军部队之间难以协同作战。
在苏德战争的头3个星期,德军深入苏联腹地500多公里。至7月中旬,德军已占领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大片领土,逼近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辅。这期间,苏军70个师的人员和武器损失过半,200个军火库落入敌手。不过,德军也伤亡了25万人,坦克损失一半,飞机损失1000多架。可以说,苏军虽然指挥不力,但给德军造成的损失大于法国。
但是,德军的攻势导致了一个苏联最不愿看到的后果——许多苏联占领国发起了独立运动。6月22日开战当天,立陶宛就发生了反苏联的起义,大约3万立陶宛人加入起义,并在隔天发布了《独立宣言》。随着德军攻势的进展,起义也蔓延至爱沙尼亚和南方的乌克兰。尤其是乌克兰,那里有大批百姓出来迎接德军,把他们当成“解放者”。古德里安曾经回忆:“有个老太太把我们的吉普车拦住,送上面包和牛奶,非要等我们吃完,才放我们走。”乌克兰是苏联的重要产粮区,俗称“面包篮子”。只要稍微了解苏联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作为,就能理解乌克兰人对纳粹的“感情”。
纳粹党的核心理论家,出生于波罗的海地区的罗森堡早在开战之前,就预见到了这种形势。他向希特勒进言:“我们应该信任他们(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民众),给他们一定的自治权。每个加盟共和国都应区别对待。例如,乌克兰‘应是与德国联盟的独立国家’。”倘若希特勒听从罗森堡的建议,那他就真的成了解放者。实际上,希特勒歧视斯拉夫人,不愿平等地对待他们,他倾向于支持希姆莱,命令枪毙所有俘虏的苏军政委。
年龄小不是优势
其实,在苏德战争打响时,苏军虽然毫无防备,但在边境上的军队数量和装备,还是占有一定优势。可为何会败得这么惨?这主要是人的因素。大量富有作战经验的苏联军官,在大清洗期间被杀害,而以大批具备“政治经验”却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造成了苏军内部充斥着大量年轻而缺乏训练的军官。举例而言,在1941年,红军的军官里有75%任职尚未超过1年。红军集团军指挥官的平均年龄,比德军师指挥官的平均年龄小了整整12岁,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积极行动的意愿,而且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能力胜任其位。
同时,苏军的部署相当分散,部队之间往往无法互相联系,也缺乏运输工具把有效战力集合起来。虽然苏联红军有非常多的先进火炮,但这些火炮很多都没配备弹药。而且,火炮部队缺乏运输工具,无法迅速部署。坦克部队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却极其缺乏作战经验和后勤支援,维修保养的水平也非常差。大量的坦克往往被草率地送上战场,而没有任何燃油、弹药或人员补给的安排,通常在经过一次作战后坦克便被毁坏或报废。
这种战术不合适
在战前,苏联的宣传机器总是说红军如何强大,任何针对苏联的侵略都会被轻易击退。但到了秋天,宣传基调改变为“红军变虚弱了”“战争准备的时间不足”“德国的攻击太过突然”等。
其实,在1941年6月之前,苏联人什么都看见了,什么都研究了。1940年法国战役的结果,曾给了苏联人极大的震撼,当时世界上规模排名第二的法国陆军,不到6周便被德军彻底击败。苏联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法国的崩溃,是过度依赖战线防守而缺乏装甲部队支援造成的。苏联决定不再重蹈覆辙,遂取消了掘壕防守的战术,改用将步兵部队集中为大规模机动队伍的战术。而步兵部队放弃掘壕的战术,也导致了灾难性后果,在机动性不强又没有坦克支援的情况下,苏联步兵根本无法在战场上灵活调度。所有坦克都被集中至31个庞大的机械化军,苏联宣称这样一来,每个军都会比德军的装甲军大。苏联人计划得挺好,可战争爆发前,很少有哪个军能达到这种规模。
12。史上最强围歼战
放弃包围战术
为攻占莫斯科,德军中央集团军的下一个目标是斯摩棱斯克,这是向莫斯科推进的必经之地,面对德军的是沿第聂伯河与道加瓦河建立的旧斯大林防线,守军是西方方面军第13集团军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20、第21及第22集团军,另外还有刚刚编成的第19集团军及第16集团军,它对德国第3装甲集群的第39装甲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1941年7月6日,苏军第20集团军第5及第7机械化军的700辆坦克,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但德军在强大的空军支援下取胜,两个苏联机械化军在3天的战役中,被彻底摧毁。
同时,德军第3装甲集群的第20装甲师,在道加瓦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直接威胁维捷布斯克。在南面,远离主要进攻方向,德军第2装甲集群向第聂伯河一带的守军,发起突然进攻,苏军第13集团军被迫后退,损失了5个师,当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向东推进后,在斯摩棱斯克一带的苏军第16、第19及第20集团军有被包围的危险。
在斯摩棱斯克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快速前进,其第129摩托化步兵师于7月16日攻占斯摩棱斯克。在北面,由于沼泽地带下雨仍是一大问题,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进展较慢,而苏军仍然坚持战斗,以突破包围。7月18日,德军两个装甲集群的矛头距离只有10公里,但最后仍用了8天时间,才将包围圈封闭,之后又用了10天时间清理包围圈,最后虽然有30万苏军被俘,但由于德军未能及时封闭空隙,令20万苏军得以逃脱。他们在斯摩棱斯克与莫斯科之间重新建立防线。8月上旬,斯摩棱斯克战役基本结束,战役迟滞了德军向莫斯科推进的速度。
鉴于以上情况,希特勒放弃包围战术,“巴巴罗萨”行动进行了4个星期,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清楚地意识到,虽然遭受到人员及物质的巨大损失,但苏联仍未崩溃,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在苏军的反攻下遭到削弱,希特勒决定将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调往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作战,他认为德国应用经济上的打击来摧垮苏联,希望德军快速攻占列宁格勒及南方的乌克兰。
意见很是不一致
对于纳粹德国来说,拿下乌克兰的粮仓和油田至关重要。对苏联来说,乌克兰也是必保的。此时,德军已经兵临乌克兰首府基辅,如何守卫基辅,苏联指挥中枢却出现了严重分歧。
1941年7月29日,朱可夫打电话给斯大林,准备当面汇报自己对基辅保卫战的打算,斯大林在办公室接见了朱可夫,当时在场的还有苏联总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此人自私、狭隘,经常向斯大林打朱可夫的小报告。
斯大林有一个特点,听部下汇报的时候,不喜欢坐着,总是捏着烟斗,哪怕烟斗灭了,也要捏着烟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停下来,走近对方,用烟斗理理胡须,注视着对方。他不愿意说话,说话时声音很低。斯大林不喜欢笑,笑也不发出声。用朱可夫的话讲:“斯大林意志坚强,性情深沉,目光锐利,但容易冲动。”
当斯大林听到德军有可能向坚守在基辅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实施包围时,脚步停了下来,他问:“你的建议是什么呢?”朱可夫回答说:“首先,应从西部方向加强1个集团军给西南方面军。”调1个集团军过来?斯大林马上打断他的话:“你怎么了?难道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向的防御吗?”朱可夫说从西部,也就是从白俄罗斯调1个集团军加强给乌克兰方向,而白俄罗斯当面就是莫斯科,所以斯大林说“难道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面的防御吗”,朱可夫说:“不,斯大林同志,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是想,这个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向莫斯科方向推进,我们可以在半个月内从远东调来8个师,来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接着,他谈了自己的意见。这时梅赫利斯发言了,他挖苦朱可夫说:“你是不是想把远东送给日本人呢?”要从远东调来8个师,那远东防御就会受到削弱。朱可夫看了梅赫利斯一眼,没理他。
朱可夫继续对斯大林讲:“我们一方面向中央方面军加强兵力,一方面将西南方面军立即撤出,撤过第聂伯河,使得西南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形成一个拳头伺机打出去。”西南方面军担负着基辅的防御任务。斯大林听完以后,捏着烟斗走近朱可夫,这时候烟斗已经灭了,他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朱可夫,问了一句:“那基辅怎么办?”
朱可夫感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知道放弃基辅和斯大林要坚守基辅的理念不一致,但他豁出去了,他要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他说:“作为总参谋长,我有责任建议——放弃基辅。”当时斯大林没有说话,仍然看着朱可夫。但朱可夫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了,他说:“放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