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667章

1908远东狂人-第667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触。

“这需要完善的交通和统一的规划。恕我直言,没有美国铁路公司的帮助,中国人不可能实现他们的这种规划式工业设计,而且在我看来,这种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似乎有悖于自由经济原则,可是偏偏那位‘狂人总统’非常赞赏这种来自政府的干预。”马文摇了摇头,并不是非常赞同莫理循的意见。

“领事先生,您似乎过高的估计了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在这个国家工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我也承认,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对于中国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同时也坚持认为,没有来自德国的全力支持,这个东方国家也不会在工业建设上取得如此让人诧异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对您对自由经济原则的理解不是很赞同,在我看来,这种政府高度干预经济的做法恰恰正是这个东方国家在工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设计,现在我们恐怕不会在广州这里看到这么多的现代化工厂,或许,这里最多会出现一些作坊式的小企业,而且只能依附于外国资本,不能掌握定价权。当然,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可能导致经济的僵化,这是需要仔细权衡的。”

莫理循一本正经的分析了一番,这让那位美国领事马文有些不耐烦。

“定价权?如果不是欧洲的战争,中国人能拿到定价权?莫理循先生,我知道你对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好感,但是这种好感最好不要误导你的判断,欧洲处于战争之中,从螺丝钉到蒸汽机,各种物资都处于短缺状态,在这种卖方市场下,只要拥有工厂,就拥有定价权,在这种欧洲交战国甚至连人力都严重匮乏的状态下,中国人如果不能掌握工业品定价权的话,那么他们就一定不适合工业时代的生存。”

“可是你也必须承认,事实就是如此,中国人成功的主导了某些工业制成品的定价权,比如说油漆刷、消炎药、自行车、收音机,有些商品,中国人依靠技术优势将价格抬起来,赚取惊人利润,比如收音机,而有些商品,中国人则依靠廉价的人力资源将价格压下去,与其它国家包括美国进行竞争,比如说自行车,无论价格是高是低,至少,中国商人取得了部分商品的定价权。”

“别提那些中国的奸商了,他们极其讨厌,我在广州担任总领事不过一年时间,美国商品在本地的销售额就下降了差不多一半,如果不是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的话,或许美国商人又会向国务卿抱怨外交官们没有尽到职责了。相信我,莫理循先生,只要欧洲战争一结束,当欧洲市场对中国工厂关闭大门的时候,这个国家肯定会出现经济上的萧条。”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也一直强调危机与机遇并存,这本来就是一个既有希望也有危机的时代,就看中国人怎么应对这个时代了。”

……

就在两个洋人为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而争执的时候,一辆美国福特轿车喷着黑烟驶到了马文面前,车门上打着徽记,正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汽车,等轿车停下,那名司机下了车,走到马文跟前,看了眼站在一边的莫理循。

“领事先生,对不起,我来晚了,路上堵车,今天本地的一家航空公司将在珠江上进行一次新型客机的飞行表演,城里的许多人都跑去看热闹了,交通非常拥挤。”司机将他迟到的原因告诉了马文,这引起了马文和莫理循的兴趣。

“是那种全金属结构的水上客机么?我听说中国人制造了好几架这样的全金属远程客机,据说可以装载二十人。”莫理循询问那名司机。

“是的,先生。”司机点了点头。

“领事先生,不如我们也一起去看看。”莫理循向马文建议道。

“既然莫理循先生这么感兴趣,我们就一起去码头看看吧。不过车里坐不下这么多人,我只能让我的随员们另外叫车回领事馆了,幸好现在的广州也与上海、武汉一样出现了出租汽车公司,而且可以电话叫车。”

马文同意了莫理循的建议,两人乘上这辆美国领事馆的福特轿车向白鹅潭码头赶去,但是一路之上交通拥挤,等他们赶到码头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而那架传闻中的全金属结构的远程客机已经起飞了,所以,他们并没有看见飞机起飞时的盛况,只能等飞机返航了。

虽然不能目睹飞机起飞时的盛况,不过作为一名嗅觉灵敏的记者,莫理循其实在前段时间就关注过那种由武汉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大型远程全金属结构的民用飞机,根据他得到的资料,那种全金属结构的飞机似乎是由中国技术人员自行研制的,而为此目的,中国的工商部专门在西南地区建立了两座大型电解铝工厂,并为其配套修建了一系列小型水电站,为工厂提供电力,正是那两座电解铝工厂为飞机厂提供了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硬铝合金。

在欧洲军事强国仍然用木头、帆布制造战斗机的时代,中国人却已开始用铝合金制造飞机了,显然,中国人对航空工业的重视远远超出其它国家最大胆的猜测。

根据中国飞机制造工业的一贯表现,莫理循坚持认为,这种全金属结构的民用飞机绝对不是中国人研制的第一种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或许,在这种民用飞机试飞之前,类似的全金属结构军用飞机早已列装空军部队了吧。

鉴于那架试飞的客机将在半个小时之后返航,而现在又到了午饭时间,莫理循和马文决定利用等待飞机返航的工夫到茶楼里去坐坐,体验一下中国传统式的休闲方式,顺便吃些中国式的点心。

出乎莫理循的意料,在茶楼上,他碰见了一位熟人,正是当年他在轮船上认识的那位为“远东和平委员会”服务的中国陆军军官蒋翊武,当年,他是少校,但是现在,这位中国军官已是上校军衔。

第826章 进步

莫理循和马文选择了一座位于白鹅潭附近的茶楼,距离码头很近,站在茶楼上可以望见码头,他们决定就在这座茶楼上等待那架进行飞行表演的民用飞机返航。

今天飞机在这白鹅潭码头试飞,来看热闹的人很多,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将这附近的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就连茶楼上也挤满了人,莫理循和马文好不容易才挤进茶楼,但是里头已经没有座位了,就连包厢也是满的。

“知道这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么?那就是人口。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看见人群,根据去年政府的人口调查,这个国家的人口实际上已经接近了五亿,这还不包括那些边远省份的国民。”

“所以,德国一直在极力拉拢中国,为什么?就是因为看中了中国的人力资源。想象一下,从五亿人口中可以编练多少军队吧?一旦这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并进行全面军事动员,足以让整个欧洲战栗。”

莫理循和马文满头是汗的评价了一下这个东方国家的人力资源,两人都不甘心,在二楼包厢附近晃悠,等着空出座位来,就在这里,莫理循听到有人在大声说话,而且使用的不是当地的方言,而是湖南腔的国语,说话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

莫理循是个记者,有许多特长,其中之一就是记忆力惊人,凡是与他说过话的人,哪怕只见过一面,以后如果听见对方说话,即使没有看见正面,他也能够记起此人是熟人。

此时,那熟悉的声音就在包厢中响起,莫理循驻足听了几秒钟,最终确认对方应该是熟人,只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于是探头望向包厢里头,看见了几名中国军官,其中有海军军官,也有陆军军官,而那名正在大声说话的正是一名陆军军官。

此刻,这些军官正在讨论关于那种全金属结构的民用飞机的细节,显然,他们也是过来看飞行表演的。

“其实啊,前几天这架飞机就飞过一次,不过是从武汉那边飞过来,事先没有通知,所以也就没多少人看,当时我倒是在广州,可是也没听说飞机过来的事情,结果今天才第一次看到那架飞机。你们刚才问,为什么这架飞机是一架水上飞机?而且机身造得像船底?我虽然不是内行,可是好歹也跟着空军弟兄们一口锅里扒过饭,当初对日作战结束之后,我也去武汉转了转,所以这关于飞机制造的事情,我多少懂的一些,既然这架飞机是要跑菲律宾航线,那么这就必须考虑到海上的安全,于是这飞机就有必要做成水上飞机,而且机身也必须做成船底一样,只有这样,万一发生发动机故障而不得不在海面迫降的话,这就可以保障安全。”

说话的人正是蒋翊武,但是他背对莫理循,所以即使莫理循将头探进包厢,也瞧不见他的正面。

军人毕竟是军人,这观察力确实厉害,蒋翊武说话的时候发现坐在他对面的那名海军军官抬起头向他身后望去,而且保持着这个仰头的姿势达数秒钟,于是立即闭上嘴,扭头向身后望去,看见了那名正在包厢门口探头探脑的洋人。

“哈!军官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莫理循终于看清楚了蒋翊武的正面,于是笑了起来,他想起来了,没错,这个陆军上校就是那名曾替“远东和平委员会”充当联络官的军官,当年,他与对方在一艘转运朝鲜反日武装分子的英国轮船上见过面,对方也接受过他的采访,只是采访并没有进行多久,而莫理循的雪茄却少了一根,至今,莫理循还能隐约记起这个陆军上校抽雪茄时那脸上的奇怪笑容,而当时,他还只是一名少校。

“你是?”

蒋翊武站起身,面朝莫理循,他的记性可没有莫理循那么好,再说了,这些洋人在他看来长得都差不多,也分不清楚谁是谁,当然,那些曾经在军队里服务过的德国教官除外,那帮人可以依靠手里的棍子叫你记住他的绰号。

“莫理循,英国《泰晤士报》远东地区总编,上次,我们在一艘英国轮船上见过面,而您,当时是远东和平委员会的一名联络官,主要负责协调船上那些朝鲜武装人员的安置。”

莫理循拿出了自己的名片,同时也有些失望,上次见面的时候,他可是给过对方一张名片的,显然,对方从来就没将他当回事,或许那张名片早就不知道扔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啊?……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英国记者!”

蒋翊武到底是想起了莫理循是谁,接过那张名片,就顺势给对方来了个虎抱,并将莫理循引见给那些在座的中国陆海军军官,虽然他并不怎么认识这个外国记者。

“澳大利亚人,我是澳大利亚人。谢谢。”

莫理循一边纠正着对方的错误认识,一边将站在门外的美国领事马文介绍给在座的这些中国军官,而马文显然也对这些闲坐的中国军官感兴趣,看到桌子边还有几张空位,他主动要求加入讨论。

“那好,请两位坐在这里。不过我话说在前头,我们只讨论民用飞机,不讨论军用飞机,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会上军事法庭的。”

蒋翊武倒也干脆,先约法三章,免得对方问东问西,虽然在座的没有空军军官,可是这陆军和海军中也编有航空兵,这么问来问去,确实有些危险,实际上,作为中国军官,与外国人同坐一桌,这多少就有些别扭,在座军官中很有几位起了离席而去的心思,不过到底是没走,但是也打定主意,从现在起,只喝茶,不说话。

蒋翊武倒是没那么多顾忌,只要不谈及军事,一切好说,从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说到民用船舶的制造,从远程无线广播电台说到那台摆在包厢角落的电子管收音机,好让这两个洋人知道,中国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素质不比列强职业军官差。

听说莫理循要去菲律宾马尼拉采访那场即将举行的中美海军联合演习,蒋翊武非常高兴,极力撺掇这个澳大利亚的记者退掉那张已经预订的船票,与他一起坐飞机飞去菲律宾。

“哦?您也要去马尼拉?”莫理循有些惊讶。

“是的,我也要去马尼拉,现在我是中国驻马尼拉使馆的武官,此次回国是述职,现在赶回马尼拉是去处理一些公务,再过段日子,我就奉调回国了。”蒋翊武实话实说。

“您打算坐飞机去菲律宾?是今天从白鹅潭码头起飞的那架客机么?”莫理循问道。

“当然。那架飞机完成试飞之后,后天就将正式执行广州至马尼拉的航线飞行任务,届时,飞机先从广州起飞,然后在香港加一次油,接着由香港起飞,直飞菲律宾,中间不需再加油就可以飞到马尼拉,比起坐船来,又快又舒适。我已经预订了机票,听说还有空位,如果你现在就去订票的话,或许能赶上首次商业飞行,要知道,同坐那架飞机的都是阔佬,你或许能够从他们那里弄到一些金融界的密闻。

现在咱们中国航空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