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63章

1908远东狂人-第63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北洋第四镇的灵魂人物都来了,如果此时将他们一网打尽,或许北洋第四镇就群龙无首了。

当然,这是不行的,毕竟他们是客人,而且是赵北点头让他们来的,现在可不是摆鸿门宴的时候。

由于袁世凯已经扯旗造反,另立山头,而各地督抚对此反应不一,有些省已开始募集勤王兵马,现在北洋的根据地直隶、山东等省空虚,为了弹压地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安全,袁世凯不得不将已被清廷调到南方的北洋精锐撤回北方,先稳固了后方再说,所以,屯兵于黄州城下的北洋第四、第五两镇已奉命打点行装,刻期北上回援天津,由于可以航海的船只不够,一部兵力只能借道京汉铁路北上,如此一来,就必须通过共和军已经占领的地区,吴凤岭派人与共和军方面商洽,袁世凯也来电询问。

按照袁世凯的意思,第五镇将乘船东进,讨伐“不遵朝廷号令”的署理两江总督长庚,打通长江航道,第四镇则立即乘火车北上回援天津。由于比利时公司的高效率工作,现在的京汉铁路已基本恢复通车,足够的火车头和车厢也从信阳调到南边。

北方不稳,如果袁世凯的篡清行动失败,清廷极有可能卷土再来,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袁世凯稳定北方局势,不过当然不能做赔本买卖,赵北坐地起价,袁世凯着地还钱,最后双方议定,赵北同意借道,但北洋军需赠给共和军六门最新式的野战炮和六挺机关枪做为报酬,顺便再赠些电台和野战电话。

这个交易还算公平,于是,吴凤岭便率领第四镇到了汉口。

赵北一边拍电报到豫南通知杨王鹏的北伐军让道,一边组织武汉绅商代表,率领众人赶往码头,欢迎“反正英雄”凯旋回师,不管当初双方是否杀得眼红,现在都是反清的志士,握手言欢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赵北也做了必要的准备,不仅命蓝天蔚指挥部队在汉口严密布防,而且带了大批卫队,免得对方来个“擒贼先擒王”,毕竟对方是北洋新军,战斗力冠居全国,袁世凯是个什么玩意,赵北也清楚得很。

众人站在码头上等了一早上,快到中午时,才望见几艘蒸汽船鼓轮而来,悬挂的仍然是龙旗,但龙旗旁还竖着面红旗,正是北洋第四镇的前锋。

共和军的“楚观”号炮舰迎了上去,由于担心发生误会没有放礼炮,仅以汽笛长鸣表示欢迎,下游那几艘蒸汽船也以汽笛回礼。

正在码头栈房里与参谋们商议军情的赵北闻讯,急忙整了整军装,挂上指挥刀,率领众人赶回码头,一声令下,《马赛曲》响了起来。

曲过数遍,那几艘蒸汽船才开到码头前的江面,缓缓停下,就在江心抛锚,一艘舢板放了下来,几个军官乘着舢板划向码头。

赵北带人迎上,待那几名北洋军官上了岸,双方互相敬礼,引见,不出赵北所料,那吴凤岭果然没有亲自来,或许也是对共和军有所忌惮,怕对方摆下鸿门宴,擒贼先擒王。

来的这几个军官中以孟恩远和李厚基为首,负责具体的联络事宜,北洋军登陆之后由哪里上岸,由哪条路开进,在哪里上火车,均由他们与赵北全权协商,而且是以赵北意见为主,他们绝无异议,由此可见,北洋军回师北方的心情很迫切,或许是袁世凯催得急。

北洋军远道而来,虽说是来镇压革命的,但现在双方已握手言和,必要的礼节是不能少的,绅商代表们也巴望着找个更大的靠山,这欢迎的人群也就格外热情,湖北议长黎元洪登台致辞,大大的褒奖袁世凯一番,然后又是一通寒暄,再加上必要的引见,以及接风宴,等北洋方面与共和军正式开始议定撤军路线时,已是下午了。

北洋军归心似箭,赵北也巴不得他们马上离开湖北,所以这撤退时的行军路线很快就议定。由于汉口刘家庙火车站损毁严重,而且堆积着大量修路器材,无法接纳大批军队同时上车,因此只能在北边车站上车。

按照约定,北洋军大队分别由四官殿码头和招商局码头上岸,在共和军联络员的带领下先到京汉铁路上的刘家花园一带集结,然后顺着铁路向北挺进,步行近百里后于滠口火车站上车,前往河南郑州,之后的事就与共和军方面无关了。

孟恩远和李厚基等人谢绝了赵北的黄鹤楼晚宴之邀,匆匆前往码头,指挥部队登陆,同时派人将答应赠给共和军的那些大炮、机关枪、电台、野战电话送到了赵北面前。

抚摸着那六门大炮,几个卫兵对赵北小声嘀咕:“总司令,咱们不如趁他们半渡时邀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为别的,就为那些管退式大炮,咱们也不该错过这个机会啊。”

这个建议很有杀伤力,赵北竟然也动摇了一下。

现在的中国,国帑空虚,军事装备极为落后,南方新军虽然装备了些新式步枪,但重型武器却很匮乏,尤其是大炮,军中装备的大多是旧式的架退炮,一开炮整个炮架往后退,重新开炮之前必须将大炮复位,还要调整角度,这严重影响了射击速度和精度,反观北洋新军,不愧是清廷重金打造的部队,清一色的管退式速射炮,射击速度快,精度高,射程远,而且炮弹弹头装填的多是猛炸药,威力惊人,可以说,北洋军战斗力之所以强悍,与大炮很有关系。

不过,赵北仔细想了想,最后还是放弃了夺炮的念头,北洋军的将领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不做任何准备就进入共和军地盘,一旦双方开战,共和军即使能够击溃敌军,也会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几门大炮确实不值得,何况,现在南北已进入休战状态,马上就要进行和谈,这个时候由他挑起战争,无疑对他的声望是个沉重打击,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赫赫威名也会付诸东流,“共和急先锋”的帽子恐怕也会被人拍扁。

果然,北洋军接下去的表现证明了赵北不是杞人忧天,北洋军确实是有备而来。

先登陆的是步兵一个协四千余人,上岸之后便分成左右两路,分据码头南北,均是子弹上膛、刺刀雪亮,以棚、排为单位呈战斗队形展开,或蹲倨于地,或占据房顶,虽无大炮助威,但也绝非束手挨打之势。待步兵展开之后,才是辎重兵,在码头空旷处集结、套马、挂车,有条不紊,最后才是炮兵,所有的大炮不仅卸了炮衣,而且竖起了表尺,装上了炮镜,只要填上炮弹就可开火,更狠的一手是,北洋军是水陆并进,除了乘船而来的,还有两千骑兵是沿着长江北岸赶来,不过他们没有进入汉口,到了刘家庙火车站就停住了。

“看看,这才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和北洋军相比,咱们的共和军虽算不上乌合之众,但也差得远了。”赵北站在四官殿码头的栈房屋顶上,啧啧称赞。

辛亥革命中,南方民军之所以打不过北洋军,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缺乏重型武器是一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人的战术素养也存在着差距,而且那还是1911年的民军,现在可是1909年!

正当共和军的参谋们站在赵北身后小声抗议时,长江上又传来几声长长的汽笛,几艘清军炮舰鼓轮西进,开到汉口江面一带游弋,赫然便是前几日还在与共和军对峙的“楚豫”、“楚泰”等舰,此外,一艘更大的军舰还跟在后头,一边走一边转动舰首的大口径舰炮,指向了汉口方向,舰身上的铭牌闪闪发光,正是巡洋舰“海琛”号。

“那军舰是怎么爬到武汉的?天心洲搁浅之后好不容易浮起,前几天的军情简报里不是说它已经去下游了吗?怎么还有胆子到上游晃悠?吴凤岭搞什么鬼?难道他想袭占汉口不成?斥候都是干什么吃的?”

赵北心中一凛,急忙从参谋手里抢过刚刚接上通讯线路的野战电话,大声命令炮兵戒备,同时叫蓝天蔚速来码头商议。现在缺乏通讯设备,斥候无法及时将侦察情报传回,对此苦恼的人何止赵北一个?

创业艰难啊。

第93章 军官速成学堂

等蓝天蔚气喘嘘嘘的赶来时,吴凤岭派来的参谋已经将误会解释清楚了,原来,那几艘炮舰和巡洋舰并不是来炮击汉口的,它们是被海军提督萨镇冰派来“警戒”的,至于它们警戒的是谁,不问可知。

“萨镇冰?他还在舰队里坐镇?”赵北咂了咂嘴。

辛亥革命中,几艘清军炮舰响应起义之后,萨镇冰就悄然离开了舰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挠起义,之后,清朝海军全体反正,停止炮击武汉民军,宣布加入革命军行列。鉴于历史,前些时候赵北曾命黎元洪以学生身份写了封劝降信给萨镇冰送去,但萨提督根本没有收下那封信,如果不是汉口领事团一致拒绝,或许萨镇冰已经炮轰汉口和武昌了,当然,之后领事团也联合向共和军发出一份措辞强硬的非正式外交照会,抗议共和军将炮兵战地设于租界背后,赵北也回了一个照会,礼貌的道了歉,但炮兵阵地依然没挪地方。

“萨镇冰现在还在七里沟?袁项城没把他解职?”赵北问道。

“还在七里沟。现在萨提督还是海军提督,已经通电响应立宪倡议,袁摄政大人已命他仍旧统领麾下江防舰队。”吴凤岭的参谋说道,在“袁摄政大人”这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赵北“嗯”了一声,没有接过话茬。

前几天袁世凯又发了几则通电,内容多是委任令,就连赵北也被“委任”为湖北民军提督,黎元洪也成了湖北按察使,几封电报,就把共和军浴血奋战得来的东西变成了他袁某人的赏赐了,对此,赵北嗤之以鼻,假装不知道,更没回电感谢,倒是黎元洪代他回了电报,还巴巴的拿着电报底稿请他过目。

看来,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啊。赵北无奈的叹了口气,发现自己将这历史的车轮扳转得太厉害,以后的历史会发展成什么样,他心里已完全没有底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赵北在心里说道。

虽然对方不是来开炮的,但不可不防,赵北又重复了一遍命令,一旦对方军舰开炮,共和军炮兵立即以最猛烈的火力还击,同时还命令潜伏在岸上的电雷军官,必要时引爆那些水雷,同时将“楚观”号炮舰又撤回了汉江上游。

在双方对峙的炮口下,北洋军登陆的速度更快,征用的那些民船渐渐散去,赵北觉得让第四镇全镇都集中在汉口一地确实有些悬乎,于是建议分成两批撤退,吴凤岭一口答应,随即命令步兵协护送辎重和炮兵先行开拔,跟着共和军联络员前往刘家花园,与刘家庙火车站的骑兵取得联系后,直接开往滠口火车站待命。

如同上岸之后一样,撤退时的北洋军依旧是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按照序列一部一部开拔,尚未开拔的就地警戒,已经开拔的目不斜视,让赵北再次感慨良多。

“秀豪,看看人家北洋军,那才是虎贲之师。再看看咱们,冲锋的时候一窝蜂,撤退的时候也是一窝蜂,再不整顿整顿,我看,咱们真要成了伪清上谕里说的‘乌合之众’了。”赵北指着北洋军,一脸激愤的对蓝天蔚说道。

蓝天蔚苦笑着说道:“总司令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对。其实,咱们南方新军也是有战术课的,别的省我不清楚,但湖北新军是练过那种撤退战术的,北洋军的动作虽然整齐,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战术,那都是列强军队的基础课目。在我看来,目前我军战术素养之所以差,主要是因为部队扩充速度太快,太多新兵,他们没有接受过训练,当然不懂什么叫战术动作,另外,打仗的时候有些新提拔上来的军官头脑一热,将平时教的战术规范统统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才会出现冲锋、撤退时一窝蜂的现象。”

赵北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咱们要尽快使共和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这第一要务就是培训合格的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秀豪,这件事只能交你去做,你是留日士官生,又在湖北武备学堂做过教官,咱们先办一个‘军官速成学堂’,把那些基层军官分批轮训,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他们的战术素养,不指望他们能独挡一面,只要能正确领会上级的命令就行了。学堂建立之后,你做这个学堂的会办……不,是‘副校长’。”

“谁做总办……或‘正校长’?”蓝天蔚有些好奇,很想知道赵北心目中还有谁比他更有资格做正校长。

“我。”赵北的回答很干脆,也没多解释什么,虽然他不是军人出身,但好歹是伪军事迷,论战术修养他或许不如蓝天蔚,但若论战略眼光,只怕这全中国没一个人能超越他。

蓝天蔚立即闭上了嘴,虽觉这位总司令的官瘾未免大了些,但谁叫人家是总司令?仔细数数,现在的这位赵总司令已经身兼好几个职务了,“时政宣讲员副总代表”、“汉阳兵工厂会办”、“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代理总经理”、“武昌特别市代理市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