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4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远程拉练,骑兵部队是从归化城开过来的,先往北边走,深入外蒙南部戈壁地区兜了个大圈,调头向东去了热河北部草原,然后又调头往西,走了几天之后再向南方折返,这么来来去去折腾,到了现在,这支骑兵部队已经行军差不多四千华里,虽然官兵们都很疲惫,但是士气还是维持住了,因为后勤保障比较充分。
为了保障长途奔袭过程中的后勤供给,此次行军,独立骑兵第五师仍然携带了相当多的骆驼随军行动,相比战马,骆驼的耐力与驮载能力都更出色,而且骆驼耐饥渴,这个优点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部队的后勤压力,而且,骆驼肉也可以充当部队的粮食,这一路之上,为了节约军用罐头,官兵们可没少吃骆驼肉。
由于部队携带了足够的骆驼,因此,到目前为止,每两个士兵仍能分到一头骆驼,只是骆驼的负重已减轻了许多,给养物资确实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确实需要找个兵站进行必要的补给了,这次远程拉练与上次不同,这次拉练模拟的是内线作战,因此,可以利用沿途的兵站进行补给。
最近的兵站距离这里还有一百多里地,按照行政区划,那座兵站实际上位于甘肃省境内,归甘肃总兵站管理。
由于陆军部已经绘制了甘肃、绥远的军用地图,倒也不怕在这戈壁荒漠里迷失方向,按照张国平的估计,最迟他们明天上午就能赶到兵站,补充部队最需要的新鲜蔬菜,吃骆驼肉、啃罐头肉,说句实话,这半个月下来,张国平已是见不得肉了,尤其是那骆驼肉,由于缺少合适的调料,就靠盐调味,那嚼在嘴里,现在就跟嚼沾了盐的橡胶差不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战马也非常疲惫,路上倒毙的战马已有差不多五百匹,虽然他们携带有备用战马,但是不少战士还是变成了骆驼骑兵,说实话,张国平很心疼,他很想尽快赶到兵站,休息几天,顺便用精饲料给战马补补膘。
眼见这戈壁上的风沙越来越大,张国平担心部队中有士兵掉队,于是在与徐树铮商议之后,决定就地安营扎寨,等风沙停歇下来再继续赶路。
军号吹响,多数官兵很快就停止了前进,但是一些走得过远的部队尚未收到军令,仍在前进,而那些走得慢的骆驼辎重队却还落在后头,张国平不得不再分派一些人出去,寻找那些掉队的人。
等张国平分派完任务,警卫连已经为他搭好了一座野战军用帐篷,这是武汉一家私人工厂制造的,以钢管、帆布为主要材料,搭建简单,很受部队欢迎,目前已被陆军部大量采购,不过对于骑兵部队而言,这种可住一个班的大帐篷有些累赘,因此,多数骑兵住的仍是过去那种单人帐篷,不用时还可以卷起来垫在马鞍上,以便让那被马鞍磨得难受的大腿稍微好受些。
张国平走进帐篷,见徐树铮已经在帐篷里坐着研究地图,垫在屁股下的正是那种卷起来的单人帐篷,身边还站着几个参谋,正拿毛巾擦脸上的污泥。
“张师长,麻烦你再传令下去,叫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息,咱们今晚再进行一次夜间行军。”
见张国平走进帐篷,徐树铮立刻毫不客气的拿出了他的意见。
张国平接过一名参谋递给他的一条毛巾,在脸上擦了擦,说道:“那也得等这风沙停下来再说,如果夜里这风沙不停,咱们可不能冒险,去年冬天拉练,咱们可是吃过亏的,这草原的气候可不比关内,马虎不得。”
“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不过根据刚才气象分队的报告来看,这场风沙持续不了太长时间,根据以往牧民的经验,这个时节不会出现大沙暴。”
徐树铮信心满满的点着头,事实证明,他的分析是正确的,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这场恼人的风沙终于结束了肆虐,而这时,太阳也偏西了,气温下降,官兵们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了。
不过没等张国平休息,一名参谋突然指着南边的地平线喊了起来。
“快看!那里又起风沙了。”
张国平极目远眺,果然见那地平线上沙尘飞扬,但是很快一名侦察兵就过来报告,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沙尘暴,而是一支部队,国防军的另一支部队。
很巧,那支部队也是到这里进行远程拉练的,而且也属于那种行动快速的部队,但是与骑兵们不一样的是,那支部队不需要喂养牲口的饲料,那支部队只需要油料。
那是装甲兵部队的一支装甲汽车队,共辖装甲汽车五十辆。
第590章 练兵(下)
装甲兵部队的驻地由山东迁到甘肃已有一年时间,到目前为止,知道这支部队的军官并不多,幸运的是,张国平是其中之一,早在去年,他的独立骑兵第五师就在甘肃西北地区遭遇过训练中的装甲兵,这可让这帮“马夫”们开了眼界。
“马夫”,这是当时那支装甲兵部队指挥官送给骑五师的诨号,这让骑五师的官兵们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去,告诉他们,我们独立骑兵第五师的‘马夫’过来了,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不如咱们举行一次临时的军事对抗演习,看看是咱们这些‘马夫’厉害,还是他们那帮‘司机’厉害。”
张国平派了一名参谋,去联络装甲兵分队,然后下令,让骑兵们整装待发,等命令一下,就去演练一下骑兵对抗装甲兵的战术。
张国平的骑兵挑衅在先,也就不能怨装甲兵们反击在后,双方联络上后,装甲兵部队的指挥官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这个军事对抗演习计划,以便让“马夫”们见识见识装甲兵的厉害。
不过在军事对抗演习举行之前,一个演习指挥部和裁判团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演习计划也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这个演习方案,骑兵防守,装甲兵进攻。
半个小时后,军事演习迅速展开,按照匆忙制订的演习方案,双方谁也没有客气,装甲汽车开足马力向骑兵营地这边飞驰,“进攻”骑兵们据守的阵地,而一旅骑兵也在师长的命令下集合起来,分成一南一北两支纵队,背着步枪,别着手雷,挥舞着马刀,浩浩荡荡兜了个圈,抄袭那支装甲汽车队的后路,一时之间,人喊马嘶,铁甲铿锵,马蹄与车轮卷起的沙尘弥漫开来,这片戈壁滩上如同又起了沙尘暴一般。
骑兵与装甲兵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在这片平坦而且布满碎石的戈壁滩上,骑兵正面对抗装甲兵无异于以卵击石,只要装甲汽车组成一个圈阵,机枪塔就能保证用密集的弹雨横扫视线里的一切目标,除非骑兵们调来步兵平射炮,不过,由于缺少步兵掩护,这支装甲部队终究难以突破骑兵的防线,而且在正面冲击平射炮阵地的时候,被对方的火力“摧毁”了不少装甲车。
张国平在去年就与装甲兵有过近距离接触,他很惊讶于这个新的兵种,更惊讶于中枢竟然拿出如此决心去打造这样一支全新的装甲部队,他以前一直以为中枢会加大对骑兵建设的投入,但是现在看来,中枢显然不打算再组建独立的骑兵部队了,或许,他的骑五师就是国防军里编制最大的骑兵战略单位了。
张国平有些失落,他一度梦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指挥着数万甚至十数万骑兵挥舞马刀冲向敌军步兵,但是现在,装甲兵的横空出世使他的梦想破灭了,毕竟,在这样一个机枪、大炮主宰战场的时代,骑兵的生存能力确实值得怀疑,反观装甲兵,躲在钢板焊接而成的装甲汽车里,装甲兵可以气定神闲的用机枪消灭一切视线里的目标,何况,装甲汽车上还可以安装平射炮,这足以摧毁任何野战工事。
但是张国平并没有完全失望,因为他很快发现了装甲汽车的弱点,那就是机动性,这种四个车轮的交通工具明显不如拥有四个蹄子的战马灵活,战马可以去的地方装甲汽车未必能去,但是装甲汽车能去的地方战马一定能去,很难想象,这种四个车轮的装甲汽车在那种到处都是掩体和壕沟的战场上能有什么作为,纵然可以在壕沟上搭起简易越壕钢桥,但是这显然会影响部队的冲击速度,如此算起来,骑兵未必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也正是这份自信,让张国平决定与装甲兵举行军事对抗演习,让那些眼睛架在头顶上的装甲兵们瞧瞧,这独立骑兵第五师绝对不是花架子,这是当年总司令亲手打造的敢战之师、能战之师。
张国平如此想,对方的装甲兵指挥官也是差不多的念头,在精干的参谋团的组织下,这片戈壁滩上上演了一幕短暂的军事对抗演习,双方各自拿出拿手的战术,骑兵是分割包围,个个击破,装甲兵则是摆出了乌龟阵,任凭对方怎么挑衅,就是不分散行动,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由于演习方案是匆忙制订的,出于安全考虑,这场军事对抗演习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张国平不是很情愿的接受了“战成平手”的事实。
由于双方都没有携带演习用的空包弹,因此,整个演习过程中没有开过一枪,也没有一人死伤,与其说是在演习,不如说是在演戏,毕竟,独立骑兵第五师这一路过来,官兵们确实闷得慌,张国平让官兵们进行一场临时的军事演习,除了想摸索一下骑兵和步兵部队对抗装甲兵的战术之外,同时也是为了给官兵们一个发泄的机会,维持一下士气。
张国平的目的确实达到了,骑兵们的士气高涨起来,演习结束之后,骑兵们邀请装甲兵到营地做客,并拿出骆驼肉招待这些战友,而装甲兵们也不客气,拿出了携带的新鲜蔬菜,于是,夜幕降临之后,这片戈壁滩上又飘出浓郁的饭菜香气,偶尔还飘来几句粗犷的西北民歌,让人陶醉其中。
作为这支装甲兵分队的最高指挥官,白朗非常高兴能在这里碰见骑兵,与张国平一样,白朗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片戈壁滩上,也是为了远程拉练,他是从甘肃过来的,主要目的除了锻炼士兵们的驾驶技术之外,也是为了看看这种新式装甲汽车的性能,这五十辆装甲汽车是武汉汽车厂和汉阳兵工厂合作的杰作,比起以前的旧式装甲汽车,这种装甲汽车是专用的装甲汽车,而不是以前那种用卡车改造而成的代用品,不仅装甲厚,而且火力猛,速度也快,在平地上行驶如飞,再加上那黑亮的油漆,这种装甲汽车也因此而得了一个绰号:穿山甲。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装甲汽车安装的发动机不再是那种一点就着的汽油机,而是更为安全、更为强劲的柴油机。
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于十九世纪末发明的,由于使用燃点更高的柴油做燃料,这种压燃式内燃机比汽油机更安全,鲁道夫·狄塞尔试图将这种内燃机商业化,但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专家,他的商业头脑远不如他的技术水平,所以,到目前为止,真正重视柴油发动机的人没有几个,民国的大总统赵北是其中之一。
作为穿越者,赵北当然清楚柴油机的发展前景,但是问题在于,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那种柴油机没有解决好燃料喷射问题,由于采用空气喷射燃料的方式,这种原始柴油机很是笨重,安装到轮船上没有问题,但是并不适合安装于汽车,所以,赵北最终决定干脆把鲁道夫·狄塞尔请到中国来,给他条件和资金,让他全力改进他的发明,而一旦完成改进,作为交换条件,必须允许中国的企业共享他的柴油机工业专利。
鲁道夫·狄塞尔没有任何犹豫,接到了邀请之后,立即打点行装赶到了中国武汉,在武汉汽车厂潜心研究柴油机的改进,至于他为什么这么急匆匆赶到中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赵北邀请他到中国建立内燃机实验室的时候正是1913年,当时,鲁道夫·狄塞尔先生的柴油机商业化正遭遇了严重挫折,不仅销路没有,而且也使他欠了一屁股债,眼看着就要破产,鲁道夫·狄塞尔先生万念俱灰,甚至一度有过自杀念头,如果不是赵大总统的那封委托驻德公使转交的邀请函的话,恐怕这位柴油机的发明人已经在英吉利海峡的渡船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武汉汽车厂那间专门为他建立的内燃机实验室里潜心研究了一年时间,经历了数百次令人绝望的失败之后,鲁道夫·狄塞尔先生终于完成了对柴油机燃料喷射技术的关键性改进,一个灵巧的机械式喷油装置很好的解决了柴油机体积过大的问题,如此一来,柴油机就不必再与蒸汽机争夺市场,柴油机完全可以与汽油机一较高下。
出于对总统先生的感激和敬意,鲁道夫·狄塞尔先生不仅将这种改进后的柴油机命名为“振华式柴油机”,而且他还决定将他的第一座新式柴油机制造厂设在武汉地区,虽然目前他的资本还不足够,但是,武汉汽车制造厂确实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振华式柴油机”,并优先提供给国防军装甲部队。
不过这种柴油机毕竟是一种没有经过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