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虎-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经验老辣的国防军指挥官丝毫不给苏军喘息的机会,往往苏军刚刚抵达一个城镇,龙鹰便会携带着大量的轰炸机接肿而至。路上许多在铁路上行进的火车也被飞机炸毁。只要是没有跟上大队的苏军不是四处逃散开,就是被后面追上来的民国国防军所吞没。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苏联东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自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相继完成之后,苏联在这里建立了数量不少的化工,机械工厂,为了加强对东面疆土的控制,苏联这些看了在加大向东面的移民力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里的人口密度迅速增加。作为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交汇处,拥有水运,铁路运输的双重便利。使得这里迅速发展为横跨叶尼塞河两岸的城镇。按朱可夫的想法,只要抵达这里,再将河面上的桥炸断,沿江设防,便可以将民国国防军阻挡在叶尼塞河以东。
对于俄国领土进行过深入了解的国防军指挥官自然了解朱可夫的意图。与此同时,一支超过460辆全部由改装过发动机的方块4和自行火炮以及3个机械化师利用杰出的机动性能。一次性调动载重军用卡车2千多辆,自外蒙古与苏联交界的边境库苏古尔湖西北侧出发,绕过苏军的主力,直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重镇。
破坏铁路并不是苏联红军的专利,大量的铁路地段,或者列车在民国空军无孔不入的轰炸下被炸毁,中间要不时地抢修铁路。列车,耽误了相当长的时间。朱可夫听着流水线一般传来的不利消息,只能三翻两次的发电报催促援军尽快赶上前线。彻底控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战场上异常的贴切,民国的迂回部队规模太大。很快便暴露了行踪。只是后面生产出来的方块4发动机性能更为卓越,再加上方块4的吨位本来就比较轻,越野时速已经超过了惊人的45公里。苏军必须赶中民国迂回部队之前彻底稳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局势,保障朱可夫大军的退路不被截断。否则朱可夫的近百万残军将会全部被围歼在叶尼塞河东岸。
双方的军队在和时间赛跑。不过苏军终究还是有着西伯利亚铁路的便利。民国得到的铁路却是被炸得千疮百孔的。
对苏联领土有过深入了解的民国国防军再次拿出了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大手笔。蓝天白云之下,如同大片乌云飘来的机群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进行不间断地轰炸。大量的工厂,建筑在腾起的烟柱中化为废墟。
在机群的掩护下,超过560架大型运输机一次性空投了一个师的兵力和装备,空投的地面部队在特战队以及俄奸的接应下迅速集合投入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战事中。大型的运输机群返航,时隔不到4个小时,再次进行第二次空投。早已经得知消息的苏军战机拼死阻拦,但与龙鹰的交战让苏军飞机行根本无能为力。除了给国防军带来一定的伤亡之外,阻挡不了战事的恶化。到了下午三点多,国防军再次进行了第三次伞降。
一天之内将超过3万人的军队空投到作战地点,能做到这点的放眼整个世界。能做到的国家不超过5个,这便是国力,而能在激烈的战事中付诸实践的暂时只有民国。
朵朵白花绽放在苏联领土天空中,3万人的部队在上百万人的追逐战中并不显眼,不过此时在战局混乱之中却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民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大规模空降作战就如同在中亚那次一样。有如神来之笔。
三万多人的大军在机群的掩护下开始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动大举进攻。苏联红军主力被国防军攻打得有如丧家之犬,后面增援的部队一时间还赶不上来。1万出头的军队在民国空降部队和轰炸机群的攻打下虽然竭力顽抗。但仍然在国防军三个空降师不计伤亡的攻打下节节溃退。不过国防军也伤亡重大。已经无力应付苏联方面援援不断开过来的大军。
空降部队炸毁了叶尼塞河上的大桥,并且拆毁了几公里的铁路之后,便匆匆往南方国防军迂回过来的部队方向撤离。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几座大桥的被炸让听到消息的朱可夫一时间如遭雷击,愣住好半晌没有回过神来。大桥被炸,眼下已经接近夏初,叶塞尼河流域积雪融化,河水开始增多,没有了大桥,在国防军疯狂的追击之下,朱可夫实在没把握将军队都带回去。
只能指望增援部队在短时间内搭建好可以让军队通行的浮桥了,否则时间上迟上一点,对于这撤离的败军都将是灭顶之灾。
苏联的援军抵达没有多久,民国国防军的迂回部队也赶到了距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不足百公里的季夫诺戈尔斯克。
在国防军的全力攻打下,朱可夫将残部带到叶尼塞河以西进行整编的时候已经只剩下37万出头。光是伊尔库茨克战役,苏军超过80万军队或死或降。损失的飞机,大炮,坦克更是不计其数。
中亚方面,国防军也相继占领阿斯塔纳。图尔盖,科克舍套等哈萨克斯坦的重要城镇,将战线向北推到哈萨克斯坦北部与苏联交界地带。中亚苏军损失的人数稍小,也达到了47万人左右。
当最新的战果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立即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轰动。这场亚洲大战无疑已经决定了亚洲霸权的归属。苏联和民国同为两个新兴大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碰撞,苏联已经彻底落在下风。
民国的动员已经初见成效。五个师,七个师。不停地有部队被投放到战区。
苏联的溃败让日本高层大感恐慌,苏联败退到叶尼塞河以西,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无力威胁民国本土,即使爆发大战,也是在苏联领土上进行。经此一战。苏军已经伤及到元气,更重要的是被民国国防军打掉了胆气。
三次与民国的战争一次败得比一次惨。前两次交锋的时候感觉差别还不大,唯独这次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双方兵器的差距。飞机,坦克,还有士兵装备的步枪都比不过敌人。地面火炮很强,但失去了空中的掩护,在轰炸中损失惨重,根本没有发挥出实力的机会。反倒是民国的火炮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在空军的协助下有如神助。炮击的效率比起苏军要高出一截。
国防军袭卷哈萨克斯坦,若是加上此时民国控制下的中亚,以及新占领的叶尼塞河以东的东西伯利亚这片辽阔的区域。此时民国直接控制的土地已经超过了苏联,跃居世界第一。
不过苏联虽然大败,伤及了元气,但战争潜力仍然还在,苏联的工业规模。并不比民国逊色多少,叶重并不想在此时进一步刺激斯大林的神经。苏联的举国体制下所形成的恐怖战力还是让德国去消受吧。
在叶重的命令下,国防军前线追击的部队开始停止下来,中央开始紧急培训在中亚,以及叶尼塞河从政的内政官员。
民国国防军暂时息止兵戈让斯大林也松了一口气,这次惨败让他认识到和民国实力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工业规模。而是武器的性能。根据前线的战报,苏联的飞机,坦克,火炮装备数量都要超过国防军。投入的兵力也更多,但却取得让人沮丧的结果,除了指挥官的水平下降得厉害外,主要是武器的差距。若是苏联的战机能与民国的龙鹰一较高下,这场战争就算因为指挥官的失误会败,也绝不至于会如此难看。
民国国防军占据了叶尼塞河东岸和哈萨克斯坦,中亚相比国防军退出军事缓冲区之前,此时已经向北推近了一千余公里。而伊尔库茨克一带也向西推进了七百公里左右。若是强行攻打,此时以国防军的后勤能力还能承受得住。不过再推进几百公里,压力会呈直线上升。
历史上德国入侵苏联不便利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德军的进攻。否则在冬季来临之前,德国完全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进入苏联后,德国和苏联的铁路有些细微的差异,德国的火车不能直接在苏联的铁路上面跑。而且苏联的公路建设十分的滞后,使得德军不得不调用了数十万匹的骡马,苏联欧洲部分的公路建设尚且滞后,在东面的亚洲部分更加不用提了,民国遭遇的困难比起德国还要更甚几分。虽然民国能调用的马匹数倍于德国,但苏联在东面的战略纵深比起俄欧本土要广阔得多,民国的战线拉得太长了。
再多的领土消化不了也没用,当然,战事虽然停下,不过前线的国防军仍然在一刻不停地补充兵力,就地整顿,储备弹药,粮食,医药,棉衣棉被等军用物资,而那超过80万的苏军战俘,也被看押往中亚南面修建迪化直通里海东岸和伊朗边境的中亚大铁路。另外这庞大的战俘也有震慑当地不服势力的意思在内。一旦中亚大铁路修筑完成,其意义不亚于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苏联再压回中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亚可以直接威胁到俄欧本土。从哈萨克斯坦起飞的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莫斯科,基辅等苏联的重要城市。
这也是斯大林听说民国要将中亚四国兼并为四个省份,并修建中亚铁路之后与民国开战的最大原因。只是眼下苏联红军惨败,斯大林已经无法阻止叶重的意图了。
中亚和叶尼塞河东岸的国防军在不停地增加,虽然战事稍缓,不过民国和苏联两国间的紧张势态仍然一如既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高层的忧虑一日甚过一日。日军已经占据了整个东州省,大半个海参威省,击毙民国国防军超过13万人,但关东军的损失同样超过了十万。而随着民国从西面的战事中抽出手来,每一天都有大量的飞机飞抵前线机场,新的坦克师,炮兵师被投放到战场,日本原本占据的优势倾刻间化为乌有,此时的日军才了解到国防军的可怕,苏联的战败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更让日本担心的是,国防军并没有立即发动反击,而是在外兴安岭,黑龙江,海参威几地大量集结军队。日本的特高课将奉天省境内的异动也传回到了国内。在奉天省和朝鲜交界处,民国至少屯积了27万以上的大军,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将眼光放到更南方的广西,云南。这里同样也是战云密布。民国国防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在丛林中进行大规模的训练。日军初步估计国防军的兵力至少超过了30万,实际上比起日军想象的还要多出一倍,只不过大多都是刚从预备役里面抽取上来的,民国恐怖的人口在此时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此时日本已经不安的感到战争规模和走向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
第四卷 第438章 条件
作为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防卫有如铜墙铁壁一般,光是380mm岸防炮便有12门,440mm岸防炮4门,210mm远程重炮20门,其他155,127mm炮上百门,上海,福州,广州三地沿海的岸防炮耗费了巨额的资金,不过这也是没办法,晴天三地的飞机足以护卫城市,雨天飞机却失去了作用。
随着时间的往后推,民国庞大的工业规模优势开始被发挥出来,每个月都有接近1550架的各式飞机从流水线上下来。这个数字还有上涨的趋势。
自从战胜苏联之后,中亚和叶尼塞河以东的区域不需要再大量补充飞机。这些飞机首先被用于东南沿海的防御。日军每次空袭,都要损失一定数量的飞机,飞行员只要降落,不是被当场击毙,就是被送进军事法庭处以死刑,民国可以将战俘押去做苦役,但战俘里面显然不包括这些轰炸平民城市的。当然,民国自己也轰炸了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半岛,以及远东占领区的大中城镇,给日本造成了大量的死伤。
日本的工业规模是无法与民国相提并论的,对民国东南沿海的轰炸就像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不停地吞噬着日本优秀的飞行员。
晴天很难讨到便宜的情况下,日本军舰便开始尽量利用雨夜的天气对民国沿海城市进行炮击,这样一来确实给民国带来了更大程度的损失。
曾经一度繁华的沿海商留,顿时变得萧条起来,大多数船只在雨夜几乎不敢出港,即使在晴天,也是尽量靠着海岸线附近的海域航行。
日本想用东南沿海的困局逼迫民国就范。签定不利于民国的条约。不过日本却低估了民国对日本的仇恨,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日本对于中华民族的欺凌。绝大多数国人都还历历在目。绝大多数国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都强烈主战,此时民国除了海军之外,整体实力已经全方位的超越了日本。甚至不需要叶重去挑动。国内强烈要求战斗到底的声音很快压过了复兴社,国民党内的极少数异议。
购买战争国债也在主战舆论甚器尘上的情况下掀起了一波新的高朝。
“要赢得未来长久的和平,也许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中华民族不怕流血牺牲,也从来不会被敌人的恐吓所吓倒。三年,最多只要三年,东面的恶邻将彻底臣服在民国的坚船利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