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80章

大宋私生子-第80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九十八骑击溃三千辽军,生擒敌将耶律仁。

辽国南院枢密使萧达林起兵四万,围攻安肃城,保定军两千人马被击溃,被俘千余。

杨逸只身前往敌营,着令萧达林退兵,每年减免十万贯岁币,放回大宋被掳军民!

萧达林怒,再举大军攻城,杨逸率安肃军民奋起还击,八百骑出城溃敌九千,歼敌三千余人,再擒辽将耶律仁。

每一份奏报送到东京,都会在朝堂上掀起一片巨浪,宋辽息兵百年,相安无事,谁料瞬息之间烽烟四起,兵戈争鸣,杨逸战绩虽然骄人,但是换来的并不是一片称赞,相反,弹劾他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赵煦案头。

第一、杨逸擅开边衅,破坏宋辽两国和平。

第二、杨逸未经朝廷授权,擅自向辽国提出苛刻条件,触怒辽国,致使战事扩大。

第三,杨逸作为遣辽副使,越权调动边军,拥兵自重。

旧党认为他们苦心经营九年的和平环境,全被杨逸破坏了,因此,对他的弹劾无所不用其极,必欲杀之而后快。

就是新党也有些人对杨逸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辽国不是西夏,轻易开罪不得,大宋对辽国有种整体上的恐惧感,大多数人都认为辽国是不可战胜的。杨逸小胜几场并不能代表什么,因此,新党也有许多人反对与辽国开战。

赵煦看着这些弹劾杨逸的奏章,沉默良久,事实再一次证明,他身体虽然虚弱,却有一颗强悍的、绝不妥协的心!

经与章惇等人一商议,加封杨逸安利军节度使衔,赐百金、绢千匹。御使赵及、李越,工部左侍郎张大忠贬出京城,三人是弹劾杨逸激烈的。

鉴于杨逸骄人的战绩,和卓越的临机决断能力,追回已经派出的兵部侍郎李维中,改授杨逸河北招讨使,节制安肃、广信、保定、保顺等军,全权负责与辽国战和事宜。

这道诏书一出,举国震动,连范纯仁等人都忍不住上表反对,但赵煦性格偏激,他相信一个人,可以相信到死,他下了决心的事,九头牛也别想拉回,更别说还有章惇支持了。

这次杨逸骄人的表现,给了章惇一个大大的惊喜,他本以为够了解杨逸的了,但现在看来,杨逸的能力远远超出他的了解。

章惇是领军作战过的人,他心里亮堂得很,和平是打出来的!

西南这么多年承平是怎么来的?还不是他当年一路从洞庭湖畔杀到大理国边上,杀出来的!

大宋停赐西夏岁币,而辽夏一体,辽国迟早要向大宋施压,等他做好准备,兵临城下时,大宋未必能讨得好去。

现在正好,双方都没有准备,在杨逸大胜之下,绝对不能退让。

若是能先挫挫辽国的锋芒,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则西北之事对大宋就异常有利,到时怎么拿捏西夏,辽国也不敢再像以前那么嚣张了。

朝堂的事有章惇顶着,杨逸无须多虑,一得到授权,他立即从各军调兵遣将,选其精悍之士,得兵两万,立即杀出安肃城。

自前几天大败之后,辽军士气低落,加上不知道安肃还有多少‘霹雳瓜’,萧达林只得暂时退兵容城,再向南京调兵。

然而未等他调兵到来,杨逸反而带军先杀进辽境来了。

枪阵如林,旌旗招展,杨逸领着二万大军只用半天时间,就兵临容城,这倒不是他们都长了飞毛脚,而是容城就在宋辽边境线上,离安肃也不过几十里。

杨逸现在可节制的总兵力多达五万,但兵贵精不贵多,杨逸绝不会把那些歪瓜劣枣也拉来充数;只取精壮,战力只增不减,而且容易调度。

杨逸传奇般的战绩,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威望,谁不服?你带九十八骑于三千辽军中生擒敌首试试,你带八百大破四万试试。

再没比活生生的战绩更能让士卒心服的了。传奇的状元郎,传奇的战绩,带给两万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卒无比高昂的士气。

望着城外跃跃欲试的宋军,萧达林有些傻眼了,这与大宋一向的作风判若云泥,让人难以相信,大宋一向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吗?怎么来了个杨逸,看样子城下不过万人就敢反攻大辽了?

要知道就算安肃城下受挫,自己在容城还有四万人马啊!

南院枢密使被人蔑视了!大辽被人蔑视了!

萧达林发怒了!

别的不说,若是任由杨逸一万人围城攻打,自己四万人龟缩不出,不管输赢,他这个南院枢密使都做到头了。

大辽丢不起这个人!

四万辽军很快就开出城来,不光萧达林愤怒,四万辽军也愤怒了。兵力四比一,还被人欺上门来,大辽的骄傲被人挑战了!没得说,杀!

双方在城外开阔地带开始排兵布阵,杨逸看了看自己缩水了很多的军阵,对赵锦吩咐道:“赵将军,这首战就交给你了,别的我不多说,杀他个够本,然后……”

赵锦一脸奸笑道:“杨招讨放心,末将知道怎么做,若是把事办砸了,末将提头来见!”

“你最好提着萧达林的头来见!”

“谢杨招讨吉言!”

布完阵,赵锦带着八千人马主动迎击上去,杨逸带着两千骑兵在右侧压阵。

沉闷的步伐声不断向前推进着,隆隆的战鼓擂得震天动地,让人耳鼓发疼,就在此时,辽军上万骑兵疾冲而出,带着铺天盖地的烟尘向宋军压来。

宋军立即止步,前阵那长长的拒马枪轰然着地,枪尖遥指,森森林立。

两百八十步,嗡!

宋军阵中神臂弓首先发难,那嗡嗡的弓弦响成一片,漫天劲箭如蝗灾来临,遮天蔽日的向辽军射去!

辽军冲锋的战马倒地一片,轰隆有声,悲鸣不绝,倒地的士卒瞬间被身后的同伴踏成肉泥,化作来年春草最好的肥料。

宋军作战,弓兵通常占到六成以上,箭雨的杀伤往往成为抗击骑兵冲阵的关键,辽军冒着巨大的伤亡冲近,以弓箭还击的同时,一波接一波的往宋军大阵猛冲。

战马那巨大的撞击力,能将长长的拒马枪撞得弯曲、折断,这种撞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直撞上来的辽军往往会被串在拒马枪上,成为人肉串烧,惨烈之极。

萧达林早知同等兵力占不到便宜,第一波人马攻击尚未过去,第二波再出一万,从左翼对宋军猛冲。

战况很快进入白热化,双方的喊杀声穿透云霄,每时每刻都有数不清的人断送性命,鲜血浸透了黄尘,湿滑难以立足。

萧达林再出第三波,这回是步兵,向宋军右则冲去,希望一鼓作气踏平宋军大阵。

杨逸一见这般情形,带着两千骑兵飞冲而出,向这一万步兵杀去,萧达林早防着他,由辽将阿也得里率领的四千骑兵立即迎向杨逸,很快也绞杀在一起。

从天空望下去,方圆数里地尽是黄尘滚滚,杀声震天,双方死伤都极为惨重,宋军硬扛了半个时辰,终于扛不住了,先是步兵大阵开始向后撤退,辽军士气大涨,全军掩杀上来,根本不打算放半个宋军逃脱。

赵锦也是紧张万分,宋军折损已经超过三成,对于一般军队而言,这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沿,他毅然顶在最后,一边撤一边指挥着士卒丢东西。

辽军见他们‘丢盔弃甲’,更是玩命的追杀,然而冲近才发现,宋军丢的可不是盔,更不是甲,而是铁蒺藜。

象下蛋一般,一个个锋利的铁蒺藜丢得满地就是,许多辽军避之不及,战马踏上铁蒺藜便悲鸣倒地,恨得他们破口大骂。

骂归骂,除了小心躲闪,他们也无可奈何。

杨逸带着两千骑兵挡在步兵一侧,也在边杀边退,伤亡也非常大,这是一场硬碰硬的大战,几乎没有什么取巧之处,杨逸自己手臂上都挨了一刀,幸好只是皮外伤,但仍让他看上去像个血人一般。

辽军追出几里,刚刚杀过易水,突然发现宋军不退了,反而转身杀了回来。

就在这此时,两边斜坡上同时战鼓齐鸣,成百上千的大火球直径有一人高,带着熊熊的烈焰、和滚滚黑烟从坡上滚落下来,这些火球制作简单,用竹片编成一个网状圆球,用时在里面塞上干草破布,再淋上油脂等易燃物,点燃即可。

成百上千的大火球滚入辽军阵中,熊熊的大火连成一片,烧得辽军大乱,大火球中间偶尔会放置一个炸弹,在辽军中间激烈的炸开,火花四溅,弹片飞射!

许多辽军身上的衣服被引燃,成为火人,哭喊惨叫,四处乱滚,那惊人的场面把辽军吓得魂飞魄散,溃不成军,加上坡顶宋军一波波的劲箭疾射,如同倾盆暴雨一般,一片片地收割着辽军的性命。

被火光爆炸吓疯了的战马根本不受控制,掉头就跑,给辽军造成自我践踏,死伤累累。

杀!杀!杀!

爆炸的硝烟未散,坡上宋军如下山猛虎般冲下来,立即把辽军分割成好几段,肆意地砍杀着,辽军再也兴不起有效的抵抗,演变成了大溃败,无数的辽军狼奔豕突,那场面用言语难以形容。

杨逸领着两千骑兵,趁乱往萧达林的帅旗方向直逼而去,一路砍杀,如入无人之境!

“杀啊!生擒萧达林,赏千金!”

还未等杨逸冲到,不知什么原因,萧达林的帅旗突然倒了,到处是溃退的辽军,失去了那面大旗的指引,杨逸带人冲到帅旗原来的地点,除了那面倒在地上的帅旗,早没了萧达林的踪迹,杨逸恨得直咬牙!

“杀啊!萧达林死了!杀!”杨逸气得大声造谣,身后数千士卒立即跟着大吼:

萧达林死了!

萧达林死了!

辽军雪崩般的溃逃着,易水入冬后虽浅,但足以减缓战马的速度,无数的辽军不及逃过河去,就成了宋军的俘虏。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这一战别说是四万对两万,就算是四十万对二万,同样只有逃得了多少的问题。

没有人知道萧达林的帅旗是怎么突然倒下的,或许是撑旗的家伙嫌帅旗太重,轻装逃跑了,或许是萧达林见机得快,下令弃旗而逃。

但不管怎么样,即使萧达林的帅旗不倒,也挽回不了辽军的大溃败,只会给杨逸指引出萧达林的方向。

这一战,歼敌近万,俘虏一万四千,逃回去的辽军不足两万,史称易水之战!

第一卷 第104章 北国风光

近百年来,易水之战是宋辽之间暴发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宋军伤亡接近四千人,而辽军伤亡九千多,被俘万余,包括阿也得里等八名辽将,唯一可惜的是,让南院枢密使萧达林逃脱。

心里战可以说是这场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杨逸充分利用了辽军一向自大的本性,以少量兵力突然欺上门去,彻底激怒了辽军,再以一场真得不能再真的硬仗,让辽军相信他们是真的战败了,这才诱得辽军入伏。伏击地点的选择也极为讲究,最大程度的扩大了战果。

杨逸没有继续进攻,从安肃到容城只需要半天时间,他不用带辎重,打得很轻松,但若再深入辽境,就得考虑辎重补给问题;说白了,大宋同样没做好与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所以,容城之战杨逸的本意仍是以打促和。

先把辽国打痛了,打怕了,接下来的和谈就会轻松得多。

果然,大宋再度伸出橄榄枝后,辽国立即作出了回应,提出的条件也没之前嚣张了:宋辽互换战俘,大宋交还俘获的六千战马,辽国同意减少岁币,具体减免多少,要大宋派使臣到上京商榷。

战俘可以交换,交还战马没门,这一点杨逸直接给顶了回去,辽国也只好作罢,但坚持让大宋派使臣到上京商谈,死也保住一点大国颜面,这一点杨逸本来也不同意,辽国作为战败国,本应他们派人来东京谈才对,凭什么让大宋派人去?

但不知为什么,东京却同意了,并让杨逸为使,亲自到上京去谈,给杨逸划定的和谈底线是至少减免五万贯岁币。

这让杨逸有些郁闷,这大冷天的,辽东可一点不好玩,他娘的,咱可是胜利者,凭啥让咱驱驰万里呢?

不爽归不爽,赵煦圣旨已经下了,杨逸也只好起程前往上京。

一入辽境,辽国立即派出五百精兵随行,说是保护也好,监视也好,对杨逸的九十八骑是不离不弃呀!

“清娘,冷吗?”垫满毛皮的车厢里,杨逸帮李清照紧了紧身上的貂裘,火狐帽掩饰不了她苍白的脸色,看得杨逸有些心痛。

清娘摇了摇头不说话,伸手将火炉搬离杨逸近些,默默地看了他一会儿,又底下头去。

李格非被朝廷追赠为光禄大夫,但这弥补不了清娘精神上的缺失,小姑娘变得沉默寡言,这阵子连杨逸都很少听到她说话,那双明亮的眸子也失去了往日期的光泽,变得黯淡无神,这也是为什么杨逸坚持带她北上的原因,但愿辽东那宽广的天地,能给她心灵一些抚慰吧。

窗外白色的雪花斜斜的飞舞着,天地一片苍茫,车子走得不快,这时李清照突然说道:“杨大哥,我想骑马!”

杨逸看看侍卫们雪满戎装,再看看清娘苍白的脸颊,摇了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