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海风云录 >

第263章

南海风云录-第263章

小说: 南海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袤的国土上了。

如果说真的要凭借二战的名将的话,英法美三国的陆军将领可以称得上合格的几乎没有,只有苏联的陆军将领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二战中与德国精锐陆军一对一较量过,并且最终没失败的。注意啊,这里讲的是没失败,因为他们也没赢,他们最终的胜利主要是靠群殴,靠消耗,不是打败了德**队,而是拖垮了德国的军工体系。

同样道理,在亚太地区的R军也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在1943年之前,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太,这两支军队基本没有遭遇过对手,那个时候能和R德主力正面对抗的,并且还能够获得胜利的,才算是真正的名将。我们看看二战历史上有吗?勉强算有2次,一个就是苏联军队和他们的将领,一个就是当时中国的淞沪会战和远征军,单独在战役层面上计算,他们才是名将和劲旅。

前面费了这么多话来讲美国陆军这时代的名将们,并不是要凑字数,而是想把作者本身的观点说出来,让读者更清楚作者的思路,免得大家看了之后会说:哎呀!那么多二战名将、未来的五星上将,你用你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么容易就把他们给打败啦,很不合理。

其实不是,真的不是,这些名将们在当时的陆军将领中恐怕连法国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的经验和指挥才能都比不上,因为美国陆军在当时的其实时期就是个存在军队,不光在世界范围内排不上号,就连在美国国内,也距离海军差很远。就连使用着同时代武器的日本军队都可以把他们赶的像兔子一样,以俘虏俘虏几万人,使用着超出时代水平武器的联邦军队为什么不能碾压他们呢?作者觉得不碾压才不合理。

扯完了闲篇说正题,美军的攻势就这么开始了,他们居然敢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让步兵突前,炮群开火,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只要是略微喜欢军事的男孩子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开火的炮群即将遭到联邦飞机的轰炸,跑都没地方跑。

事实上,战争的进程和普通军事爱好者想的没什么不同,当美军大量飞机开始在斯卡吉特河方面南侧出现的时候,联邦海军和空军的飞机就已经开始升空了,联邦守军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在防线前方25公里之内,不能出现美军飞机和地面部队,发现了就是战斗机迎战和轰炸机投弹。

双方的战斗机越聚越多,最高峰的时候能够有上千架飞机在防线南侧的天空上缠斗,而美军的地面炮群,已经等不了制空权的争夺了,纷纷开始向斯卡吉特河北侧的联邦军队防线上开始射击,而联邦守军的120毫米自行火炮也根据联邦空军的观测数据开始向美军的炮群反击。

当时美国陆军主要装备的支援火炮大概有这么几种:M2型105毫米牵引榴弹炮、M1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M1918式155毫米畜力牵引榴弹炮。它们的射程最高也就在20公里出头,那还需要加大发射药包的装药量,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而联邦陆军装备的120毫米自行榴弹炮由于采用了中型坦克的地盘承载,所以在重量要求上并不是很苛刻,炮管就可以加长到40倍径,射程也可以达到23公里,并且移动非常方便,可以打了就跑。

见到美军炮群开始开火,联邦海军和空军的攻击机就开始出动了,它们几架为一队,在侦察机和战斗机的无线电指引下,向着美军的炮群所在地发起俯冲轰炸。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数量上不占优势,质量上更是完败,虽然美国飞机可以获得一部分地面高射炮的支援,但是由于受到了另外一个困扰,双方的战机还是以10:1左右的比例交换着。

第六卷几年? 第六十二章 巴顿

美国战机受到的另外一个困扰就是通讯问题,其实不光是美国飞机受到了这个困扰,就连前线的美国陆军部队也受到了这个困扰。当战斗开始之后,最靠近斯卡吉特河防线的美国飞机和美国陆军都发现自己的无线电通讯不好用了,耳机里全是咔咔的噪声和啸叫,根本无法通话。

没有了无线电通话设备,美国的机群就失去了指挥,只能用原始的手势和机身动作传达简单的意思,这就更加消弱了美国陆军飞机的战斗力。而地面上的美国陆军炮群也得不到观察哨和指挥部的信息,该转移的时候还在原地傻放炮,弹着点偏离了目标也得不到修正参数。

在联邦飞机的轰炸下,美军的炮群损失很大,而且还支援不到前方的步兵,美军陆军在斯卡吉特河防线上突前的3个进攻点上的损失都很大,河对面各种掩体中隐藏着很多联邦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河对岸的美军被这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而当美国士兵们准备用75山炮清除这些火力点时,就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几发坦克炮弹,直接把这门几百公斤重的小炮和它周围的美国士兵炸上天。

得不到有效炮火支援的美军士兵们既无法前进,又无法后退,斯卡吉特河南岸还被联邦守军清理得干干净净,连一个棵树一块岩石都没有,所有的障碍物都被联邦工兵给炸碎了,他们只能藏在几个小土包的反斜面后。躲避联邦守军的直射火力,但是直射可以躲,炮击炮弹你没法躲,只能咬着牙闭着眼挨炸。

看到自己的步兵被地方火力压制得动不了,连撤退都撤退不下来,负责指挥南线进攻的美国陆军第5军军长布莱德雷少将也非常焦急,但是他也清楚,陆军航空兵不是没努力,但是敌人的飞机太多也太厉害,战役刚打了半天。就有200多架陆航战斗机被击落了。而且敌人的地面炮火也出奇的准,第5军所辖的2个师的6个炮营中就有2个是被对方的地面炮火所摧毁,剩下4个全都遭到了联邦飞机的轰炸,目前那些还没有开过火的美军炮群已经得到布莱德雷将军的命令。不许开火!

空军顶不住。炮兵就挨炸。步兵就没法冲锋,装甲集群就更别提了,开到河边也是白送的货。坦克车如果跑不起速度来,只能算是一个不合格的火力点,很容易被地方的空中火力和远程火炮所击毁。

目前战场的局势已经脱离了美军将领的掌控,天空逐渐被联邦飞机所占领,地面上的美军进攻部队除了要忍耐河对面的火炮轰击,还要遭受来自天上的打击,凡是被联邦飞机发现了的集结点、火力点、高射炮阵地、火炮阵地,全部无一漏网,逐个被俯冲轰炸机光顾。

不得已,布莱德雷将军下达了后撤的命令,残余的美军第5军的2个师的官兵开始丢下一切拖累自己跑步速度的东西开始向后方逃命。刚开始还有很多美国官兵爬上汽车或者装甲车从公路上撤退,结果不一会大家就发现,如果想成功活着回到后方,就不能离公路太近,因为那种行为很快就会引来联邦飞机的追杀,就算是那些小巧的战斗机,也能用机炮把几辆卡车活着装甲车打得支离破碎。

但是多一半的美国官兵还是逃出了战场,因为联邦飞机只在斯卡吉特河南岸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基本不会追击过远,而且自始至终,美军士兵除了尝到联邦陆军炮弹的滋味,连一个联邦士兵都没有看见过,就连被困在河南岸的3个美军步兵营,也是听着河对面的扩音器传出来的英语命令,自己举着武器,涉水过河,然后进入指定地点投降的,至于他们看没看到联邦士兵,逃走的美国陆军第5军就不得而知了。

在斯卡吉特河防线南侧的战役只进行了6个多小时,天色还尚早,就草草的收场了,美军第5军在这一天、应该算是半天的进攻中,伤亡了2个团左右,大炮丢失或被摧毁超过了100门,其它像卡车、装甲车、武器装备弹药等基本就算全丢弃了,能扛着自己枪跑回来的美军前线士兵就已经算是英雄了。

与南线这边同时向联邦守军发动进攻的还有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在东南方向舒克桑山和贝克湖一带发起进攻的是美国西部战区第一集团军第二军第二装甲师,他们的师长巴顿准将打算沿着湖区边缘的一片平,利用坦克集群来突破联邦守军的防线,但是当他们抵达湖区东侧的时候,已经有2个联邦装甲团的坦克在等着他们了。

这次联邦部队没有采用更省事的伏击方式去招待巴顿将军,而是在平地上摆开了架势,看样子是要和美国装甲师正面对抗一下。之所以联邦军队没有伏击这支偷袭的美国装甲部队,主要是因为联邦守军的将领觉得应该去试一试自己部下的真正战斗能力,看看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联邦装甲部队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巴顿将军的装甲师到不是被联邦雷达发现的,也不是因为联邦谍报人员NB,他们被发现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无线电台暴露了他们的行踪。联邦守军在温哥华附近布设了5套“泼妇”系统,它们不仅可以干扰敌方的无线电通讯,还能够接受到敌人无线电通讯信号,并加以定位。

此时贝克湖的东岸南侧,是巴顿将军率领的第2装甲师,有2个坦克团和3个机械化步兵团,共计220辆坦克,还有一个105毫米炮营和一个反坦克营;而北边则是联邦陆军第四装甲师的2个装甲团,大约100辆中型坦克,20多辆坦克歼击车和2个机械化营的步兵。

按照双方的兵力和坦克数量之比,明显是美军占优,但是1公里之外山腰上的第二装甲师临时指挥部里的巴顿将军却不这么看。他此时正趴在一副炮队镜上查看前方的战场情况。

首先引入他眼帘的是3公里之外的联邦坦克,那些铁家伙们同自己所见过的所有坦克都不太一样,它们的身材又宽又扁,履带也明显比宽大,就像是在一个床垫中间扣了一口大铁锅。

作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的创始人,巴顿将军对于坦克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按照联邦坦克的这种造型,其目的主要应该就是为了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减少受弹面积,可是这么矮小的身材必定会影响炮手的视野,还会对装甲厚度造成影响,最主要的是影响动力系统的安装空间。

不过巴顿将军也看到了联邦坦克上面伸出来的那根又长又粗的炮管,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他可以很肯定的说,这是一门85毫米左右的反坦克炮,看它的长度威力和精准度也一定不弱。

而巴顿手中的这200多辆坦克中,多一半是M3格兰特,剩下40多辆是美国陆军最新生产出来的M4谢尔曼,由于西海岸的战事不利,首先划拨给了第二装甲师使用。

格兰特坦克是一种中型坦克,全重28吨左右,采用汽油机为动力,车宽2。7米,高3。2米,炮塔装甲80毫米,顶部装甲20毫米,装备有一门75毫米榴弹炮和一门37毫米加农炮。这两坦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的75毫米炮无法旋转,也就是说它只能随着车身的转动而瞄准,而那门37毫米炮的炮塔装在了75毫米炮的头顶上,着也是这种坦克为什么那么瘦高的原因了。

第六卷几年? 第六十三章 不一样的坦克

其实m3格兰特坦克是一种失败的设计,当时美国工程师们已经按照陆军的要求设计完成了一种装备着37毫米主炮的中型坦克,但是随着德军闪击波兰和用装甲集团横扫了欧洲大陆,美国陆军才认识到,37毫米的主炮根本就不带玩了。

于是美国陆军赶紧修改了自己对未来要装备美军的坦克的要求,把原来的37毫米主炮换成了75毫米的。不过图纸上可以画一门大炮上去,造的时候就麻烦了,原来的小炮塔根本就装不下75毫米炮,不得已,设计人员只能又修改了图纸,在炮塔下面加高了一块,用来安放这门75毫米炮,然后那门37毫米炮也不能扔掉,因为这门75毫米炮无法转动。

从这个设计上,就可以看出美国陆军是个多么凑合的军队了,这种奇葩的坦克它居然订购了4000辆,真是人傻钱多啊。

而m4谢尔曼坦克则是美国陆军重新设计生产的一种中型坦克,它全重34吨,同样采用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车宽2。8米,高差不多3米,长5。8米,还是一个又长又高又瘦的身材。它的装甲最厚的地方是炮盾,有80毫米,炮塔60毫米,顶部和侧部只有20多毫米。

装备了一门75毫米加农炮,穿甲能力非常一般,500米内可以打穿100毫米的垂直均质装甲钢。它在后世二战中的表现和美国的那些名将一样,都是打顺风战的好手。因为它是流水线生产,产量非常高,维修也很方便,但是战斗力还不如苏联坦克。

而且m4在二战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绰号“ronson”这是一款美国打火机,而这款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比着”这个绰号很好的形同了谢尔曼坦克的汽油发动机是多麽的容易着火。

对于联邦军队装备的这种坦克,巴顿将军也不是一点都没见过,从军方的照片中,德国在欧洲大陆上使用的一部分坦克就是这个样子。不过火炮显然没有这么大的口径。出于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