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史-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这次来英国,也一定为英国人带来了数不尽的希望”,坎宁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交易两个字,但这样的言语就是呆子也知道它背后的意思。
旻宁皱了皱眉头,显然,这样的方式有些让他接受不了,但仔细一想,这样的交易虽然露骨了点,但也是明码标价。“首相大人,我这次来,为大人带来了两样东西,我这里有一份图纸,里面有详细的设计样式,只要大人的价钱合适,这就是大人的”。其实,对于旻宁和他的党徒来说,要想从国内带出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海关的审查,就是平常的报纸和电台对于任何新东西的介绍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他要学习技术,那么就只有去工厂,当他一旦进入工厂,那么也意味着他永远也别想踏出国门一步,即使他把这种技术传给别人,也仅仅是这项技术中的一个小步骤而已。因此,旻宁带出的新技术并不多。
坎宁接过旻宁递过来的一个袋子,从介绍上看,这是一艘铁甲战舰和一门大炮的设计图纸,摸上去,袋子里面是厚厚一叠纸。“阁下就给我带来这个东西么”?当坎宁第一眼看见介绍后,深深让坎宁惊讶,但这种表情只是一扫而过,很快恢复正常,为压低要价,坎宁显得毫不吃惊,甚至有点鄙视。
坎宁的这个小动作,自然没有逃过旻宁的眼睛,他来到坎宁身边,拿回自己的图纸,起身就要走。这一动作,让坎宁彻底放弃先前的想法,而是急忙拉住旻宁回到原先的座位上。
“首相大人,我这次来英国是真诚想和贵国合作,如果大人觉得这些图纸没什么奇特的地方,那还不如烧了了事。”旻宁坐回椅子上,假装生气。虽然,这两样图纸就设计上来说,和原样有不小的出入,其中,以战舰的出入为最大,在战舰的图纸设计上,很多技术细节都是参考旻宁自己商船的设计。但就其中取消船舷炮这一项对于英国人来说,就是一向革命性的技术。
“阁下不要生气,这次阁下给我们带来如此厚重的礼物,不知道我能给阁下回报些什么,只要我和我的国家能够做到的,阁下只管开来”,坎宁这次是真的放下身段。
看见有门,旻宁知道这两项技术是英国人非常需要的,因此并不急,而是想把价格开大。“首相大人,您应该知道,现在中国国内对新技术是进行完全封锁的,任何人都很难带出其中的任何一项新技术,这次我给贵国提供这些新技术,是冒着很大的危险的。当然,我也不瞒大人,我这样做是想获得利益。”
“这个我知道,当然,对于阁下的要求,我刚才就说了,我会尽力满足”。
“既然首相大人如此真诚合作,我也痛快些,只要首相大人能够给我以下条件,这两项东西就是贵国的”。
“请阁下说来”。
“这一,英国和我华夏皇国结成永久同盟国,当任何一方遭受入侵时,另外一方都有义务为这方出兵,直到打败入侵者;二,提供给我国月产布匹一万皮的纺织机器和一千吨钢铁,并提供相应技术人员;三,一次性支付二百万英镑(一英镑相当于三两白银)给我国,作为报酬;四,由贵国给我国建造和训练一艘铁甲舰,平时归贵国供给,战时由我国自己指挥……”
以上四条,如果放在平时,坎宁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现在坎宁十分清楚,如果不在海上重新找会霸主的尊严,那么英国就不会有出路,而要找回尊严,铁甲舰和大炮是最重要的决定因数,虽然旻宁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最终双方还是达成协议,只是在第三条上,两百万变成了一百万。
这样的结果,对于旻宁来说是十分满意的,就他的皇城来说,在建设起初,旻宁就十分清楚,以后一旦和国内决裂,那么想在海上和国内兜圈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旻宁和皇城的位置选择在非洲内陆,只通过长长的河流和外界联系。这四条协议中,对旻宁而严,第一条和第四条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旻宁清楚,英国人现在要想在海上找回以前的地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也是天真的。而旻宁这次换机器,筹资金,完全是为了在地理位置上再补上一条,自给自足!
在旻宁和英国成功达成协议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城,去建设他的华夏皇国。按照旻宁以前的打算,本来还想去法国走一遭,顺便用技术换点东西回来。直到来到英国后,旻宁才知道,拿破仑的大陆政策总有一天会和朱涛的西征宣传搅和在一起,到那时候,双方产生矛盾那是再自然不过。而英国,由于孤悬海外,有可能不会成为朱涛的目标,因此,现在拉上英国,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况且,自己带出的新东西并不多,为自己留点也是旻宁的打算,毕竟,时代在变,新东西也在不断的产生,谁知道今天的盟友会不会成为明天战场上的敌人,这一点,谁都说不清楚。
当然,旻宁有旻宁的打算,坎宁有坎宁的计划,在他看来,要不是现在财政紧张,坎宁可能答应给旻宁的筹码还要高,毕竟,让中国人自己和中国斗是坎宁非常愿意看到的。现在,只要国内把这两项新技术尽快消化吸收,依靠以前积累的财富,等有一天,在蓝蓝的大海上再和中国人一决雌雄!
就在英国人正积极备战的时候,海峡对岸的法国人和他们的伟大皇帝陛下拿破仑也没有闲着,虽然,这次出兵五十万远征俄罗斯,从各种情况来看,这次出征都必然充满危机。寒冷的天气,不高昂的生气,西班牙人的反抗,波兰人由热情支持转成冷漠,以及俄罗斯人避而不战,引诱自己深入等。虽然存在如此多的矛盾,但在拿破仑看来,征服俄罗斯都势在必行!只是,对于这一切,哪个遥远的东方帝国,是否也在做如此的准备,拿破仑和他的敌人、盟友并不清楚。
第一百一十章 备战
1812年6月的北京异常炎热,雄伟的故宫在这种可以杀死人的太阳光中也显得有些破落,整个老城内除了在马路上奔跑的汽车外,在街道上很少能看见行人,只有新城的建筑工地提醒着游人这里并没有犹如黎明一样静悄悄。
作为胡志民的高级幕僚,逃学经商的李浩这些年来可以说一帆风顺,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娶上一个漂亮的媳妇,养上一对儿女。今天一大早,李浩就赶到火车站的仓库安排后天发往中帐的货物,到中午时才准备停当。下午,他还得去参加一个募捐活动,这几乎是李浩每月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按照胡志民的安排,同时也是在政府的提倡下,胡志民每年都会把纯收入的一半捐出来,作为慈善基金,在以胡志民为代表的一些大商人的带领下,整个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完成原始资本的初步积累后,已经开始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回报社会的行动中来。但由于天气实在太闷热,加上回家的路有些遥远,李浩只好把自己的汽车停在一个茶馆前,准备在这里解决温饱问题。
分为上下两层的茶馆里的人并不多,李浩要了一个楼上雅间,就近买了份京都评论,点上几个小菜,放下佩剑,慢慢的吃起来。李浩在稍微填饱肚子后,开始边吃边看报纸,对于十年前自己弃笔从商,李浩并不后悔。自己干上这一行后,至少让自己再也不要为钱而发愁,不过,在李浩看来,如今这样的社会,几乎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按照朱涛两年前的国庆讲话,整个中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为零!即使是残疾人,也在政府救助和社会慈善基金的帮助下也不愁没饭吃,绝大多数人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于社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李浩看来,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技术和移民为以上目标的实现贡献巨大。其实,对于李浩来说,经商并不完全是为了钱,多年行走在中原与中亚的李浩,对中亚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经过多方调查和收集到许多资料后,李浩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现在生活在西到西欧,东到中国新疆的白人他们原来共同生活的地方居然是高加索山北部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顿河平原!这一发现,让李浩成为中国历史界的知名人。
李浩缓缓打开京都评论,上面充满了各种新闻,有国内政策解释,有地理常识,有国际形势,甚至还有攻击政府现行政策的文章,看到这些五花八门的文章,李浩有些好笑。在李浩看来,如果几年前,一些没落的地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攻击政府,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十多年的改革,几乎让所有中国人受益,其中就包括这些没落的地主阶级。现在还有人拿政府的政策说事情,这说明这人不是脑袋有问题,就是在抄作自己!虽然在以朱涛和张伟为首的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常常是用铁和血去实现的,但在对内统治上,却表现出巨大的宽容,这放在以前的清王朝是不敢想象的!
就在李浩在注意报纸的时候,一则很短小的新闻引起李浩的兴趣。‘1812年6月3日,中国军队一个师奉命进入《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消息并不长,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看到这则新闻,李浩忽然想起半年前,朱涛宣布《尼布楚条约》为不平等条约的举动,难道政府很快就会对北面用兵了?李浩被自己忽然冒出来的这个想法吓了一挑。但李浩又想到最近报纸上逐渐多起来的对法国要东征俄罗斯的报道,也许政府在为用兵进行必要的战前舆论宣传,这是政府的老把戏,对于这一点,李浩十分清楚。如果再和自己这次忽然运送这么多物质去中帐,而且绝大多数为军事物质,看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对于战争,李浩并不担心它的结局,自从全国解放以来,在对外用兵上国内就没有输过,而且,最近几次用兵造成的伤亡都非常低,这也使得现在政府要对外用兵几乎没有什么阻力,毕竟谁都知道,打战要死些人,花些钱,但如此低付出高回报的战争,任何中国人都知道它对自己的影响。但这次,李浩隐约感觉有些不安,不是俄罗斯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整个俄罗斯严寒的气候,如果战争不能很快得到结束,在进入冬季后,几十万大军的补给将相当困难。虽然政府为了这次战争已经分别修通了北京到库伦(乌兰巴托)、盛京到庙屯以及从伊犁到中帐的铁路,但再往北和西就没有铁路帮忙。而且,整个俄罗斯如此巨大,整个第二方面军区区二十万大军是否有能力完成这场战争,李浩还是说不准。因为,在李浩看来,政府把在美洲的第三方面军其中的两个军,也就是十万人调回国内,但第一方面军除在东南亚和郑和大陆驻扎一个军外,另外一个军则驻扎在印度,其余两个军在波斯。这些部队是怎么说也不能动的,而且,也得不到海军过多的支持,也许唯一能够全程帮上忙的就只有空军了。不过,从最近几年往边疆运送的物质来看,中国军队的装备好象又更新了,所有部队都装备了连发步枪,大炮和其他装备也都进行了更新,手雷也听说大量装备部队,这也许能够帮上些忙,但这都还是要强大的后勤补给啊!
想到这里,李浩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傻,毕竟这些军国大事自有中央去安排,自己在这里瞎参合,李浩笑着用手轻轻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哦”!李浩不自然的哦了一声,“我怎么把骑兵师忘记了呢”!想到骑兵师,李浩想到哪个改编过来没多久的布哈拉骑兵师,据说他们的头领是海达尔?图拉的儿子胡赛因,这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是一个骑兵师的师长,同时也是政委!而且还拥有少将军衔,想想这些,李浩就觉得有些不自然,这也许这又是一个政治交易罢了。
其实,和李浩一起为胡赛因操心的还有朱涛,从心底来说,让胡赛因出任布哈拉骑兵师师长兼政委是不放心的,毕竟这是一支拥有两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改编后,无论装备和战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胡赛因在战时不停指挥,肆意妄为,那么这个骑兵师将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点,但如果战时不用这个骑兵师,这些原来过贯了刀头舔血日子的士兵会做出什么事情,估计只有天知道!
其实,朱涛答应如此安排确实是一场交易,这种交易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同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在印度战争结束后,朱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布哈拉人在对拥有占世界白银总量约1/4印度的战争中,获得巨大财富,这还不包括他们在波斯、阿富汗等地获得的财富,以至于在布哈拉人内附后,仅海达尔?图拉和他的家族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用各种黄白之物兑换了价值超过十亿的纸币!然后存入银行,使海达尔?图拉和他的家族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坐在中南海宽大的办公室内,朱涛点燃一支烟抽起来。对北用兵是朱涛多年的梦想,而今,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