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34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34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然后站在高台上进行了简短的动员:“兄弟们,此次渡过河我们要和秦军决一死战,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前有秦军,后有黄河,不胜则死。现在我们只带三天干粮,三天过后,如不击败秦军,不是战死就是饿死!”

这一番话一下子在兵士心中掀起轩然大波。队伍是由各路义军整合而成的,难免存在派系之争。项羽深知齐心协力不易,但是大家求生的欲望是一样的,他就是利用这一点迅速地把人心凝聚起来。许多将士想起了家乡的父母妻儿,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一次不是玩的,不拼命怕是真的难以回到家乡了。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项羽把主力会合在一起,直接进攻甬道,像一只饥饿的猛虎扑向了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断绝秦军粮道。

章邯听到消息后,心想:“项羽这小子又给我玩游击战了。”由于英布军前期骚扰战的迷惑,章邯还以为项羽又在玩断粮游戏,搞搞破坏然后跑人。于是连阵形都没有布置好就带军救援。当他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义军时,突然意识到项羽这次没有按照套路出牌,项羽是孤注一掷,带来了楚军的主力,把所有筹码都压了上去。有心对无心,决战对救援,胜负可想而知!要是章邯真的目睹了项羽破釜沉舟那一幕,肯定不会这么轻视项羽这一次进攻。眼看义军势如破竹,自己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毫无招架之力,只好不光彩地退了回来,损兵折将。

项羽击退章邯军后,证明了破釜沉舟在鼓舞士气上的作用。接下来,项羽没有让兵士休息片刻,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王离军。

王离把巨鹿围得水泄不通,又有章邯在旁边援助,觉得巨鹿不过是囊中之物,义军来一支歼一支。王离这几天一直忙着防备陈余的虚张声势,突然听闻项羽领军杀来,大吃一惊,只好命大将苏角仓促迎战。此时项羽早作好战术部署,对松散的秦军实行穿插、分割、包围,而项羽亲自带兵直攻秦军指挥中枢。楚军抱着必死的决心,个个凶狠异常,越打越勇,与秦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王离手下大将苏角,面对疯狂的楚军惊恐万分,项羽杀来,一下子就取了他的人头。秦军失去主将,方寸大乱,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苏角统领的军队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苏角一死,王离亲自率军前来,与楚军短兵相接。王离与项羽一交手,十分震惊,暗想自己这次真的是在劫难逃了。只见楚军一人抵得上秦兵十人,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前后经过九次激烈战斗,项羽活捉了王离。

另一支由涉间统领的秦军,面对楚军的气势,未战先溃,涉间自杀。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巨鹿的秦军就这样土崩瓦解。王离这一支建立过赫赫战功的边防军就这样消失在巨鹿战场上。

章邯得知手下三员大将一被擒、一战死、一自杀,悲痛万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项羽爆发出的力量竟是这么惊人。这一仗使他元气大伤,他只好退回棘原(巨鹿南),整饬残部,准备与项羽对峙下去,再争取战机。

来救赵的各路人马有十几路,起初他们都害怕强大的秦军,扎下营寨,不敢跟秦军交锋。项羽在巨鹿城下奋勇杀敌时,他们听到楚军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挤在壁垒上看。只见楚军横冲直撞,都惊得伸着舌头,屏住呼吸,这才真正地认识了项羽这个年轻人。

项羽打垮了秦军,解了赵国之围,请他们到军营来相见。他们都跪在地下爬着进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对项羽是心服口服。大家颂扬项羽说:“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至今没有第二个。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各路将领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讨好项羽,而是项羽确实赢得了众人的尊重。项羽听到这些话,微笑不语,目视远方,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成就霸业的那一天。

此战彻底击溃秦军两支强大的队伍,真正奠定了项羽雄霸天下的地位,赢得各路诸侯的敬仰。巨鹿之战后,项羽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义军的真正首领。另一方面,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项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关键在于一个“快”字。不能激发将士快速求战的欲望,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秦军,就只有死!于是项羽想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两支秦军之间的空隙,大胆地玩一场刀尖上跳舞,在秦军眼皮底下火中取栗,以最快的速度打了一场真正的运动战。项羽的快,快到秦军主帅完全没有意识过来,快到秦军没有时间部署,快到秦军来不及配合,快到秦军反应过来时已经全军覆灭。项羽想别人不敢想,打破常规,在精锐秦军眼皮底下各个击破,终于成就了这一场精彩的战争。

7。 软硬兼施,章邯归附楚军

秦军在巨大的优势下,却损兵折将,让项羽解了巨鹿之围,这是章邯征战沙场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巨鹿之战后,章邯军退至棘原,项羽军驻漳水之南,开始了两军对峙的局面。此时章邯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和摧残,难以鼓起勇气再与项羽一战了。

项羽早就立下为叔父报仇的誓言,如今仇人就在眼前,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强攻章邯,报仇雪耻。项羽到底是年少气盛,遇强则强,有时不免意气用事,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年长的人来提醒他,这个人就是范增。

在项梁立楚怀王时,他已经亮过一次相。这个老头子得到了项梁的信任,项梁被杀后,他就追随项羽,成为项氏集团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范增的年老沉稳,正好弥补了项羽的年少鲁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他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角色。

范增看出了项羽要杀章邯的急切心情,就劝他说:“秦军虽然大败,但是实力仍很雄厚,人数也占有优势;再者,对章邯逼得太紧,他要是殊死一搏,反而对我军不利。何不保存实力,伺机而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一个道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羽听了觉得有道理,他对“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着深刻的体会。泱泱大秦的主力军不会这么轻易就被歼灭的,况且章邯手下的军队大部分是亡命之徒,咬得太紧反而会激发起斗志,反正他们也就是手上的一道菜,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这样想,项羽不由得佩服范增眼光的老辣,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楚怀王下令项羽回师,项羽此时已经羽翼丰满,而且握有重兵,怎么会听从一个傀儡的差遣?项羽面对被自己打怕的二十万秦军,踌躇满志,决定收服诸侯和章邯,称霸天下。这时他和范增商议制订两步走的计划:牵制章邯大军,不打不退,分封诸侯,建立威信;等章邯大军疲乏不堪,且得不到朝廷援助的时候,再一举歼灭。

项羽这一步棋果然高明。他牢牢抓住章邯并不强攻,章邯没有机会退也没有机会进,成为项羽的掌上玩物。另一方面,项羽借助巨鹿之战的余威,分封诸侯,收买人心,把各路起义军都聚在自己的手下,实力大增。针对章邯的战略,项羽煞费苦心制订了针对章邯的战略,想趁此机会一举灭秦军主力,完成反秦大业。

章邯退回棘原后,一直借酒消愁。他一想到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被项羽的乌合之众冲得七零八落,就痛苦万分,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在反思的过程中,他承认项羽是有生以来遇到第一个强劲对手,但是也发现项羽胜得很“险”,自己绝对有实力反击。想到这些,章邯心理略有平衡,他决定整饬军队,准备再战,给朝廷一个交代。但是项羽在范增的点拨下,不想一下子把章邯逼到死胡同,把一心求战的章邯晾在一边,忙着分封诸侯。项羽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总是小规模地打一些游击战,挠到他的痒处,却就是不和他决战。这样一耗就是六个月,终于把章邯从老虎磨成了小绵羊。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章邯与项羽对峙已达半年之久。这一日赵高派人来到章邯大营,章邯连忙出门迎接。来人表现得十分傲慢,问章邯:“将军在此已经驻扎多时,为什么不和叛军决战呢?难道……”章邯听了以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听口气就知道赵高已经开始对自己猜忌了,诚惶诚恐地说:“请丞相不要着急,时机一到,我们立即与叛军决一死战。”把人送走以后,章邯忐忑不安,召来下属商议对策,但是此时秦军也没有几个可以谋划的人了,讨论半天也没有好的方案。没几天,朝廷又下达一封诏书:“如延误战机,军法处置。”章邯此时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长史司马欣看到章邯的样子,就宽慰他说:“现在朝中赵高当权,赵高度量狭小,又爱猜忌,这封诏书怕不是皇上本意。”章邯无奈地说:“现在我被项羽紧紧咬住,战不得,退不得,朝廷怪罪下来,如何是好?”司马欣想了想说:“要不末将去朝廷一趟,说明缘由,请朝廷出兵支援,也可打探一下朝廷的态度。”章邯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派司马欣向朝廷说明实情,说不准会得到援助呢。送走司马欣,章邯痛下决心,只要朝廷给予援助,就拼死一击。

但是司马欣的行程并不顺利,他到达咸阳以后,发现赵高已经完全掌控了朝中大权,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见到秦二世。然后他就求见赵高,连续等了三天也没有见到赵高一个人影。这个时候,司马欣感觉到不对劲了,赵高不见他心中必然有鬼。于是司马欣不敢久留,连夜逃出了咸阳城,赵高发觉司马欣离开了咸阳,马上派人追杀。司马欣逃出咸阳后,多了一个心眼,不敢走原来的路,抄小路逃回,侥幸捡回一条小命。

司马欣九死一生回来,立即向章邯报告说:“现在赵高把持朝政,朝中无人可以做主。胜,赵高嫉妒将军才能,必杀之;不胜,难免一死,将军要早做打算呀!”司马欣的一番话在章邯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他一生征伐,战功赫赫,从来不会想到自己会走到这一步。朝廷黑暗,奸臣当道,他的心一下子凉了。

正当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时,陈余突然派人送来一封书信,书信讲了秦将白起和蒙恬的遭遇,总结出秦朝功高盖主必定被杀的规律,并且指出“天下亡秦”的大势,告诫章邯现在的处境是“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为什么不和反秦大军联手,“共攻秦,分王其地”?这封信在说服章邯归降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章邯收到信后,左思右想,觉得大秦确实气数已尽,如不为自己打算,到最后不知道落得什么下场,于是派人到项羽军中议和。

项羽这些日子,一直在忙着分封诸侯,乐不知疲。章邯突然派人来到楚军营地求见,项羽比较客气地接见了来使,但等来使说明来意,项羽就非常恼火,当场就说:“回去告诉你们将军,等着受死吧!”

当时范增就在身边,让陈余写信给章邯其实也是他的主意,这时看到项羽毫无余地地斥退了来使,害怕自己的议和计划落空了。他劝项羽考虑一下,没想到项羽勃然大怒:“我叔父大仇未报,仇人竟敢来议和!”范增也没敢多说什么。

其实,项羽把章邯困在这里,不打不退,并不是要逼他投降议和的,而是等待最后机会一举歼灭章邯为项梁报仇。项羽到现在还没有蜕变成一个一切为了利益的政治家,他对亲情、对养育之恩还抱有一种可贵的坚持,这时他想的更多的是报仇雪恨。第一次议和就这样破产了。

议和未成,项羽报仇心切,心想:要速速解决了章邯,不然他就跑了。于是决定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断秦军归路。接下来项羽亲自率领楚军主力杀向了章邯大军,大败秦军。章邯此时对朝廷灰心失望,也看到义军的气势,根本无心与项羽死战,两军又成胶着状态。

项羽明显发觉章邯的部队已经没有往日的威猛,自觉打起仗来还不过瘾,正好这时下属来报:“军中粮草匮乏,怕只能支撑两天。”项羽听了有些犯愁,他平时只顾行军打仗,这些事情自然由下属处理,现在忽然一说粮草匮乏,自己也觉得比较头疼。范增趁机进言道:“粮草告急,如果苦战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说不准还被章邯抓住机会呢。”项羽没有吭声。恰好被打得狼狈不堪的章邯第二次派人向项羽求和,项羽心头之恨也解了不少,有些心动。于是召来众将商议说:“现在军中缺粮,章邯派人议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范增当然是第一个举手同意的,因为议和本身就是他策划的,其他将领面临缺粮的危险,也觉得议和可能是最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