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200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200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院事;拜伯颜为太傅,仍兼枢密院事,加衔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拜宣徽使兼枢密院事月赤察儿为太保,录军国重事,并大规模地封赏各宗亲百官有差。

从总体看,铁穆耳成宗时的中枢机构是忽必烈晚年班子的延续,它体现了蒙古族、色目人、汉族统治阶级之间关系的协调,蒙古族汉法派重臣决策,色目人官员理财,汉族官员担任具体的行政职务或参知政事,从而形成了三族官员的联合专政,这是一个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班子,也是一个体现了守成政治的班子。

铁穆耳在位时,成功地击败了海都、笃哇的侵扰,迫使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兀鲁思的统治者息兵请和,重振大汗在西方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基本上结束了西面延续四十多年的皇室内争,因此,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

应当说,伯颜等受忽必烈之托,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利用献玉玺之机,联合阔阔真等,成功地利用库里台大会把铁穆耳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既有其用谋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控制了枢密院,把握了军权。再加上铁穆耳的声望和才能,最终赢得了他的政敌——哥哥甘麻剌的支持。

元朝大事年表

1171年铁木真父也速该被塔塔尔人毒害,蒙古部落联盟解体。

1190年十三翼之战爆发,札木合联合进攻铁木真,铁木真失利。

1194年铁木真联合克烈部与金共同征讨塔塔尔部。

1197年克烈部王汗失国,铁木真协助王汗复位。

1201年札木合率十一部联军攻打铁木真。铁木真收哲别,札木合被击败。

1202年铁木真灭塔塔尔部。

1203年铁木真灭克烈部,王汗被乃蛮边将执杀。

1204年铁木真灭乃蛮,太阳汗受伤而死。

1205年铁木真征伐西夏。

1206年铁木真即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1207年成吉思汗再征伐西夏;蒙古遣使招降吉里吉思等部。

1213年(太祖八年)秋七月,成吉思汗第三次率军伐金,破缙山。

1214年金迁都汴京;张柔败武仙。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即今北京,攻破多处金城邑。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经略中原,专事伐金。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窝阔台谦让得大统;木华黎取山西诸路。

1220年哲别诱敌败霍脱思罕;阿剌黑锁江大败玛里克。

1222年哲别、速不台大败阿速、钦察联军。

1223年哲别、速不台败斡罗思、钦察联军于阿里吉河。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监国。

1231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伐金。

1232年三峰山战役,托雷大败金兵,连取河南十余州。

1237年拔都等攻入斡罗思。

1241年西征军败匈牙利军,进至维也纳附近;窝阔台汗皇后乃马真氏称制。

1253年旭烈兀西征;忽必烈军分三路攻云南,进入大理国。

1256年忽必烈建开平城。

1259年蒙哥汗围攻合州钓鱼城,中炮石,死于军中;忽必烈接受划长江为界和议,南宋献贡保安。

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立中书省,立十路宣抚司,以吐蕃八思巴为国师;阿里不哥即大汗位于和林城西夏宫;忽必烈自统兵讨阿里不哥,败之。

1262年二月,益都李璮反;七月,史天泽活捉李璮。

1263年改开平府为上都。

1264年七月,阿里不哥降;八月,改燕京为中都;阿八哈大败八剌汗。十二月,罢汉人诸侯世守。

1267年元军主帅阿术与副帅刘整率军南下,开始进攻襄樊,灭南宋之战从此拉开。

1268年忽必烈用南宋降将刘整策,发兵围襄、樊;窝阔台系后王海都与察合台系后王联兵造反。

1271年大蒙改为大元。

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伯颜大败昔里吉。

1273年正月,元军破樊城;二月,襄阳陷落。

1274年以伯颜为统帅,发大军二十万征南宋;十二月,下鄂州。

1275二月,元军连克建康、平江、常州等地,进逼临安;文天祥等起兵勤王。

1276年元军至临安,南宋幼帝上表降元;益王赵罡即帝位于福州,是为端宗;元军入福建、广西;北平王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叛;执那木罕送忙哥帖木儿处;以安童送海都处。

1277年伯颜大败昔里吉于斡鲁欢河。

1278年宋端宗病死,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卫王赵昺为帝,移驻广东新会海中之崖山;文天祥战败被俘。

1279年正月,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背宋末帝投海自尽,南宋亡。

1287年诸王乃颜反,元世祖亲征乃颜,乃颜战败被杀。

1294年正月,忽必烈汗崩;四月,其孙铁穆耳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成宗。

1301年海山败海都、笃哇军。海都伤重而死。

1304年元朝与西北诸王约和,各遣使宣谕和好之意。

《谋说天下·谋明》

第一章 乱世群雄

1。 风雨白鹿庄,红巾大夺城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三月,连日大雨使得江淮大地河水渐涨,人心惶惶。人们担忧的是自己的生计和性命,这十年来的黄淮流域,不是洪灾就是饥荒,元朝政府管理不力,盗贼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身处这种环境,颍州地区白鹿庄的庄主韩山童看不到未来如何,胸怀大志的他颇为苦闷。韩山童祖籍原是赵州栾城,因祖父是白莲教的传播者,他自小就受到白莲教的影响,骨子里充满了反叛,常常不满现实。长大后,韩山童仍以白莲教为名聚集民众,广收弟子,河南及江淮地区的人们非常崇拜他,信任他。但韩山童并不想一辈子当个小教头,他有着更远大的理想。

韩山童认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做一番事业,他的心一直被一件事搅动着,那就是前几年反了朝廷的方国珍。方国珍在海边称王,浙江行省的官兵都奈何不得他,势力越来越大。韩山童的心,每想到这件事就很激动,那是一种冲动:证明自己,发展自己,展现自己能力的冲动。

这个冲动在韩山童那里渐渐变成行动,他总觉得这种世道为成就一番事业提供了机会。

韩山童深思很久,决定集合信众反抗朝廷。白莲教在这一地区流传甚广,除了韩山童是总头目,还有其他几个负责人,韩山童计划的第一步是先召集各位负责人,征求意见。

这一日,仍是阴雨蒙蒙,颍州地区的白鹿庄山村平常是一派世外桃源的安详,今日却有些异样。两位陌生人披蓑衣,戴斗笠,匆匆行至庄上,直问庄主在何处。守门人正要领来人去见庄主,庄主韩山童径自走过来了。韩山童身高七尺,头戴红布巾,颇有洒落气度。庄主亲自把两位来者迎至后院的白莲堂上。

白莲堂已经有四位客人就座,他们是各地白莲教的负责人: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韩咬儿。韩山童忙向各位介绍说:“各位仁兄,这两位就是颍上县城里的盛文郁兄、王显忠兄,是县里白莲教的头领,自己人。”几人稍稍寒暄,又是一片寂静,寂静中隐藏着些许压抑,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待爆发。韩山童坐在庄主的位子上,沉着地想着什么,一声不响。其实聚集之前,韩山童已经用密信透露了此次商讨的事情。

沉默中,刚刚到来的盛文郁轻轻咳了一声,环顾四周,最后对韩山童说:“庄主,最近县城闹得沸沸扬扬,说是朝廷要修治黄河。”

在座的各位并不惊讶,只是互相对视了一下,好像已有所闻。

“哦,这事看来是真的了,但不知何时开工?”韩山童一脸沉着。

盛文郁连忙起身答道:“宰相脱脱不顾异议,将于今年四月,在黄淮地区征数十万农民开工修整黄河,发汴梁民夫十五万,泸州戍军二万,大兴工程,预计开河二百八十里,让黄河决堤的地方重回旧道。”

“如今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可说是民不聊生了,哪有心思为朝廷效力修治黄河?我看元朝离灭亡不久了。”说话的人正是刘福通,此人性情豪爽,有智谋,跟随韩山童在民间传教多时,很受众人爱戴。

韩山童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这世道,看来只有靠自己撑起一片天地了,指望朝廷是没什么可能的。如今朝廷若要征集民众修黄河,只能引起民众的反感怨恨,依我之见,这是聚众反叛朝廷的好时机。”

各位头领此前也都有过慎重考虑,在韩山童的鼓动说服下,纷纷响应,推举韩山童为首领。

得到各位首领的支持,韩山童辗转反侧,一宿无眠。虽然在江淮地区靠着白莲教的名义,他声名远扬,可是想要反叛朝廷绝非易事,而且他心里明白,反叛朝廷是用生命赌未来,一旦失败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这次起事必须小心谨慎,只能成功不可失败。

次日清晨,白鹿庄依然弥漫着淡淡水雾,近溪远山都透着春日的清新。白莲堂上依次坐着昨日那几位首领,显然各位昨夜难眠,略显疲倦的脸上有激动,也有忧虑。他们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反叛朝廷,如何取胜。

韩山童对众人说道:“今日请各位仁兄商讨反叛朝廷一事。恐怕昨日的商讨已经走漏风声,所以就算现在不反叛,如有人通报朝廷,我们也难逃罪责,不如决心做出一番事业。”韩山童还是有些担心各位首领的意志不够坚决。

刘福通道:“反是一定要反,但是不能无故反吧?自古讲究师出有名,要想人心齐,得想个好的口实。”

什么口实呢?堂上一片讨论声。

只见刘福通站起来,朗声道:“宋朝灭亡不过才七十余年,遗民较多,江淮、黄淮地区的汉人多不服蒙元统治,反心一直都有。如若借着亡宋的名义,先攻下附近的州县,同时鼓动修黄河的十几万民夫反叛,应是得人心之举。”

韩山童立即走向刘福通,应声:“好”,对着众人神秘地一笑道:“各位稍等,且看一样宝物。”

堂上众人一时不知韩庄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韩山童关上房门,谨慎地取出一个陈旧的黄布包。众人依然一脸迷茫,屏着气息,不知韩庄主到底要展示什么宝贝,跟起事有何关系。

“诸位且过来一下。”韩山童边说边小心打开层层叠叠的布包。众人凑过来,片刻之后,才看到是一个小锦盒,韩山童正色道:“各位都是我的好兄弟,我也不必相瞒自己的身世。请看看这个传家宝。”众人互相狐疑地彼此看看,依然不知道韩庄主到底要说明什么。韩山童打开锦盒,轻轻取出盒子里的东西,原来是一块玉印。韩山童说:“各位看看这个玉印,就可以知道我的身世来历。”

众人细细辨认,却难分辨出印文到底是什么。曾做过朝廷小官的杜遵道研究半晌,大惊道:“这……这可是天子之宝啊!”众人再看,将信将疑,都怔住了,齐齐望着韩山童。

韩山童沉沉地说道:“实不相瞒,这是大宋天子宋徽宗的玉玺。说来话长,靖康二年四月,金人虏宋徽宗,皇室潜逃。为避免金人盘查,太上皇将这块玉印,偷偷托付给一个随从,让他在民间的儿子收藏,这个儿子从此改名换姓,叫韩明。这块玉印也代代相传,传到我这里已是第九世了。”

众人面对此番情形顿时失语,不知这玉印是真是假。韩山童正色道:“我祖上还传下另外两件宝物——徽宗的画和内府的玉镇纸。各位请随我前往观看。”几经周折到了一间秘密房间,韩山童这般介绍这两件宝物如何如何,众人由狐疑逐渐变得相信了。

回到堂上,众人犹在不可思议之中,韩山童唤人去喊夫人。

只见韩夫人抱着一个小孩进来。

众人不知这又是为何。韩山童指着孩子诡异地说道:“恐怕你们还不知道他是谁?”

刘福通说:“这不就是令郎吗?”众人皆说:“是啊,是令郎啊?”

韩山童道:“这是我从民间收养的孩子,他可是大宋朝的皇子。我乃宋代宗室。”

这仿佛一出戏剧,众人心中狐疑,却无法发问。

刘福通说道:“原来韩庄主是宋代宗室,有天子玉印,收养皇孙,当恢复宋室才是。如今时机成熟,我等应鼎力相助,恢复大宋伟绩。”众人当下拥立韩山童为主,决意即刻采取行动谋划大业,反元一事算是达成了共识。

刘福通化身为颍州商人,带领几个随从,前往黄河沿岸准备发动民工反抗朝廷。

同时,韩山童在黄河沿岸散布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还让几百个教徒扮成修河的农夫,暗暗在这些河工中宣传这些思想。此时,元朝政府所拨的修河经费被修河官贪污,河工拿不到工钱,连饭都吃不饱,心中都对朝廷充满了怨恨,对这种传言半信半疑,热衷于传播。不久,河南、江淮一带的农民都知道了。

这一日夜晚,黄河岸边劳累饥饿的河工已经沉沉睡去。刘福通令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