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59章

甲申天变-第59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李四还真是小看了左良玉的。

这位平贼大将军也算是身经百战,和农民军开兵见阵十几年来,大大小小的阵仗绝对有一百次往上。

要说左良玉左部百战百败确实不太贴切,准确来说,左良玉还打败过张献忠一回,仅仅一回罢了。

等到平贼打将军和李自成这个贼头子交手的时候,才真正成就了他百败大将军的威名。

远的不说,前几年在河南鏖战,双方投入总兵力动辄上百万,战场纵横近千里,每天都有不同规模的战斗发生,偏偏这位平贼大将军就一次胜仗也没有打过,实在是匪夷所思到了极点。

闯军是什么德行全天下人心里都清楚的很,没有人会认为闯军是什么强兵。

不过是吃不饱饭的乌合之众罢了,说穿了就是一帮子饿肚皮的农民。

可就这些乌合之众,每一次都能把左良玉打的抱头鼠窜,甚至有两次还把左部的正规军包了饺子,左良玉只能狼狈的单身逃命。

纵观整个明末,尤其是在崇祯十二年之后,除了用银子堆积起来的关宁军还算有战斗力,其他的大明官军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可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官军没有战斗力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官军和农民军旷日持久的大战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值得称道的经典战役,更没有出现哪怕一两个名将强军。

官军和各路农民军的较量根本就是在比赛谁更虚弱。

左良玉虽然屡战屡败,却也不是一无是处。

平贼大将军最为世人称道的就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的能力了。

左部曾经无数次被李自成打的溃不成军,甚至两次包围,但每一次左良玉都能成功逃脱。最叫人称奇的就是每一次惨败之后,左良玉总是能够迅速的重整旗鼓,很快壮大起来。

要说起逃命的本事,平贼打将军左良玉要是认了第二,大明朝没人敢认第一。

还有一点,就是左良玉抢掠民间比李闯更甚,不仅强抢前两胁裹百姓,其滥杀无辜和淫污狠毒令人发指。民间对左部的恐惧更甚于对闯贼的惧怕。

这个时代,官贼本就已经分不清楚。

贼来,百姓苦。

官来,百姓更苦。

只有造反。

因为对于李闯的惧怕,左良玉总是想方设法的躲着闯军,这就形成一种“闯进左退”的局面。

河南战败之后,左良玉跑到湖北。

闯军到了湖北之后,左部就大肆洗劫地方,然后收缩兵力龟缩在武昌不出。

因为左良玉的大军堪比蝗虫,滥杀淫污之举惹的民怨滔天,但凡是在左部势力能够达到之处,必然是盗贼蜂起伏莽处处。

自从赴死军进入大别山之后,一直致力于打开一条连接江淮的通道,对于西麓山阴一带缺少足够的注意力。直到左部出动兵马清缴地方上的山贼土匪,尤其是濒临赴死军势力范围的黄州一带。

黄州曾是闯军的活动范围,后来因左部坐镇武昌,就成了山贼草寇和闯军杂陈的局面。

黄州府治下地域不算宽广,仅有麻城,罗田等几个小县城。因临长江,又盛产竹器、桐油、漆器等物,也是鄂地少有的繁华之所。

赴死军的目标就是这里,重点是黄州的沿江地带。

“四叔,为甚不让我去?”路涧是个实在的后生,对于李四这次没有点他的将,很有些不能理解。

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临阵血勇,路涧都自认不会输给别人,可无论他怎样请战都被李四驳了回来。

“不光是不让你去,丁乙他们不都没有去的嘛。”这一次对黄州方向的作战,赴死军只出动少部分人马,大部分老兵都留在基地,派遣出去的多是新兵。

“新兵太多,四叔放心?要是打不下黄州咋办?”

“新兵是不少,总要给他们历练的机会嘛。有咱们的老兵为旗官队官,就当是练兵了。且有你爹这个老行伍统领指挥,我放心的很。”李四摸出腰里的烟锅,摁实了潮烟叶子,路涧也趁机在四叔的烟布袋里狠狠的挖了几下,和李四一起吞云吐雾。

“这一回是里应外合,那边有老神棍做的接应,你爹那样的把式再打不赢,羞也能羞死他。”烟气入肺,舒适惬意。

潮烟就是潮烟,比路丙寅弄的土烟要强百倍。

“再者说,咱们又不是去攻打黄州那样的坚城要塞,最多是去转个***而已。”

“啥?不打黄州?”路涧的眼珠子瞪的塞过牛眼:“为什么?”

在所有人的意识里,赴死军的这一次行动目标肯定是要攻打黄州城。

作为黄州府的府治所在,黄州城肯定是整个黄州府最有战略价值的目标。

“涧儿,很多东西你还不知道,很多道理你还不懂,不过在不久之后你会明白的。”

一直以来,赴死军的战略进展方向就是东方,打开一条连接江淮的通道是李四一直在强调并且也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个很容易理解,江南富庶尤其是南京这个中枢位置都在东边,无论李四想做什么,他的目光必然会在南京附近。

可这一回李四却大反常态,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挥师西顾,去扫荡西边的黄州,让很多人不明所以。

赴死军即将面临一场大战,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从近期李四不断扩充军备的情形分析,这将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斗。

或许四叔进攻黄州一带是为了将来即将展开的大战扫清后顾之忧吧,路涧也只能想到这个层面了。

扫清后顾之忧?

李四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要想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四面前最打敌人永远是外族,而身后的敌人也不会少。

苟安昏庸的小朝廷,一己之私的各系军阀,还有胡乱奔走的农民军,哪一个是可以轻易扫除干净的?

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手中所有力量集中起来,一次又一次的豪赌。

这一次,李四是利用赴死军收集尽可能多的筹码,然后孤注一掷的全部押到扬州这个大赌局上……

扬州,惊天豪赌。

赢了,就是一场满堂喝彩的绝世好戏。

输了,就是万劫不复的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迫在眉睫的这场豪赌,李四正在收集黄州这最后一块筹码……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一百零六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无论弘光朝君臣如何刻意消弭太子的影响,太子被软禁起来的消息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

天下哗然。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自然是作为太子嫡系的赴死军,对于南京方面的这种变局,李四早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赴死军几乎没有任何耽搁,遣三千马步出舒城往东奔赴巢湖方向,摆开随时准备渡江的姿态,架子拉的极大,好象真的要上阙叩问一般。

“大明东宫校典携北地忠诚血勇之士,授命于大行皇帝托孤之重,护储君卫义民,辗转千里之遥……南都群臣竞疑正统,此千古嫡传恐成不忍言之乱事……,召天下忠义以问之……正朔安在乎?先皇嫡血受困于宵小,臣等也不才,唯有提兵渡江……臣等也不敏,甘当天下之唾,亦无悔……”

这调门起的可真是高,摆明了是准备渡江攻打南京的。

刚刚升任靖国公的黄闯子黄得功更是不甘人后,星夜上疏:“东宫之事,本镇自知之,今枢位为群小所踞,竟欲行不轨之谋,本镇思之,心痛之首疾之,为恐窃据枢位群小蒙蔽圣听,行亲痛仇快之举。克日起,本镇将提兵就阙,尽诛疑太子之国贼……陛下慎之慎之。”

就连四镇之一的刘良佐也跟着唱起了高调:“自闯贼寇京大行皇帝殉国始,南都群小上敏,妄不顾家国事,行私欲欺君上……凡此种种,笔墨难书。今竟蔽上耳目,将使皇上行人伦绝灭之悖……刘不忍见,当以兵清君之侧……”

从各方面义正严词的檄文当中不难看出,只有赴死军真正承认太子的储君身份,并且不惜为了这个身份和南京方面以刀兵相见。

而黄得功和刘良佐则把矛头对准了弘光朝的实力派群臣,打出的是清君侧的旗号。

这点细微的差别足以说明问题的根源。

弘光帝是借助四镇的武力拥立起来的,而新朝成立之后,种种大权和利益却被马士英等文官窃取。手上有兵有将的藩镇势力兵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实惠,这也是弘光朝和藩镇之间不和睦的根源。

武人们当然愿意借太子的事情做点什么,其本意并非是为了什么正统不正统的,而是想要打击朝中的文官系统,从文官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利益。

四镇当中,徐州方面的高杰因为去了归德而只剩下三镇,三镇中就有两个明确表示反对弘光朝对太子的态度,并且准备用武力“清君侧”,这让弘光朝君臣一时陷入尴尬境地。

就在这个时候,归德方面的许定国诱杀了徐州方面的军镇高杰,然后旗帜鲜明的投靠了多铎,给太子事件燃起的大火再添了一桶热油。

作为小朝廷最重要武装力量的江北各镇,现在都没有想去讨伐投敌叛国的许定国,而是不约而同的琢磨起徐州这块地盘来。

高杰死了,那徐州一带肯定是要易手。

四战之地的徐州究竟能落到谁的手中?肯定是谁闹腾的欢就是谁的,谁的兵力更加强盛就是谁的。

于是。

仅余的江北三镇都折腾起来,一个个调兵遣将,嘴上喊着大义凛然的口号,通红的眼珠子盯着眼前肥美的地盘,都在给南京方面施加压力。

而两浙、福建、甚至远在广南的各藩王也开始异口同声起来,隔空大骂弘光行“逆悖之事”。

要说骂人的功夫,谁也没有江南士林的学子们更高,在东林人在暗中撺掇下,这些读书种子的吐沫星子能把南京淹没。

大家都在唱高调,而且调门一个比一个高,骂的一个比一个难听……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瞎子也能看出来弘光朝是犯了众怒,越是这样太子反而越安全。无论是对于弘光帝还是对于马士英,太子成了一个真正的麻烦。

太子只要有个三长两短,无论是不是弘光君臣下的手,后果肯定是要南京方面来承担的。

至于南京的君君臣臣如何焦头烂额的四下救火,李四根本就不关心。

在这次风潮中,赴死军不仅亮出了自己正统的金字招牌,更把实际控制范围往东拓展了一百几十里。一旦江南有任何变动,朝夕之间就可以能直抵长江。

对于李四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径,大伙都选择性的装聋作哑。现在太子的事情正在风口浪尖上,谁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指责作为太子最铁靠的赴死军,唯恐稍有不慎就成为众人的标靶或者干脆成了替罪羊。

大义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展露出来。

作为赴死军的领袖,李四已经很少过问下面的一些细节,刻意的扶植一批军中的少壮派,这样的结果就是李四本人不必再如以前那样事必躬亲,可以腾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处理一些政务和财务等非军事事宜。

新近扶植起来的少壮派绝对的李四最铁杆的下属,直接对忠诚伯本人负责,至于其他人的命令……没有人去理会其他人。

现在的忠诚伯李四,不仅牢牢掌控赴死军的军权,而且直接控制着地方上的人事、财政、后勤等一切大权。

在赴死军控制的区域之内,没有经过这位忠诚伯的允许,什么事情也别想办成。

对于李四如此的独断专权,人们反而接受的很自然。

在这个混乱的灾难年代,所有都希望有一个强势的英雄来领导他们。而李四的个人威望和对大局的准确判断,成为这个庞大团体最天然的领袖人物。

现在的李四虽然只拥有一片狭长的地盘,其实和小朝廷的四镇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团体更加自由而已,没有江北各镇那么多的顾忌。

“镇南呐,准备的怎么样了?”

孩儿兵头目镇南扬起硕大的头颅,尽可能的把小胸脯挺的更高:“亲爹,这是我挑选的人手,绝对可靠。”

现在的孩儿兵已经演化成为三股大小不等的分支,死狗那一部分已经跟随太子去了南京,七斤成了李四的个人侍卫,剩余的镇南统领着童子军中绝大部分孩儿兵。

孩儿兵的忠诚是最绝对也是最纯粹的,这些半大孩子还不大懂许多国家民族的大道理,就认一个死理儿:李四就是亲爹亲娘,亲爹交代的事情就是上刀山也要办到。

自从昨天晚上把镇南叫到私人府邸之后,小小镇南就知道亲爹要自己做很重要的事情,按照李四的命令连夜挑选童子军中的悍者回来复命。

面前是一桌丰盛的酒宴,酒还是热水中温着。

李四也不起身,就那么半躺在椅子上,锋锐的目光扫过镇南和这七个孩儿兵。

烛火映照之下,孩儿兵臂膀上的袖标殷红如血。

“我对你们怎么样?”李四缓缓吐出青白色的烟雾,似乎要把自己的脸色掩藏到烟雾之后,一字一顿的问道。

镇南噗通跪倒:“亲爹有什么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