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55章

甲申天变-第55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朱聿键的身份和实力自然不可能和诸王争夺剩下的这江南半壁,所以也没有哪股势力搭理这个没有政治前途的唐王。

直到弘光称帝之后,才想起凤阳还有这么一位爷,于是下旨放他出来。

唐王是恢复了自由之身,可封邑地盘儿一类的东西是不可能有了,好在他也不在乎这些,愈发明目张胆的在凤阳做起了大侠。

凤阳是老神棍魏无牙的老家,当然知道朱聿键这个大明朝中的异类,和李四一商量,认为这位朱大侠是能够撬动局面的重要人物,这才赶去凤阳把这位大侠请过来。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九十八章 忽悠,接着忽悠

唐王耷拉着两条大长腿,一点尊严仪表也没有,更像是个走州过县的江湖镖师。说话也是堂音十足,隔着八丈远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论年龄,唐王比已经大行的崇祯皇帝还要大几岁,可这一幅健硕的身材和强壮的体格,远不是面色青白身子瘦弱的崇祯皇帝所能比的。

唐王,李四心里认为唐大侠这个称谓更合适一些。

唐大侠脾气直爽,开门见山的说道:“方才和我诸家弟兄已经见过太子了,不知道你李老弟是怎么个意思?有什么话就直说,我们能帮太子做点什么?”

虽说崇祯关了唐大侠几年,可唐大侠是个公私分明的真汉子,晓得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小节。大行皇帝去了之后,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君主。以前不知道太子在什么地方,你福王做了弘光帝也就做了吧,可现如今太子都找上门来,你福王还赖在皇帝的位子上,这算怎么个意思?

唐大侠的观点很明确:没有太子之前,谁爱做皇帝谁做,抢不不了龙椅那怨你没本事。有了太子在,谁再抢这把龙椅就是不上道了,说难听一点就是谋逆。

和唐大侠这种人打交道,就得直来直去。

“大伙儿也都看见了,我们赴死军是拥护太子的。闯贼破京之时,大行皇帝曾嘱于托孤之重,要在下想方设法护送太子南来。为的就重整河山再振大明,我等历经艰难到了这里……”李四双手摊开:“福王已经成了弘光帝,这把太子置于何地?”

“哼,福王也不是个晓事的,他手下那些虾兵蟹将更没有一个好货色。”敢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直眉白眼大骂南京那些君君臣臣的也没有几个,唐大侠绝对是其中之一:“祖宗的江山落在他们手里,迟早都要败光。”

这个话茬儿李四当然不能接,只能大诉苦水:“如今建奴进逼,时局更是艰难,本指望太子整合江南,可谁想到……我们这些先皇的臣子纵是有些血诚之心也无处报效。”

“是这么个道理,你说你的打算吧。”

“我想的是,南京方面终究是天家的事情,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好做。纵是拼着性命护送太子去了南京,肯定有许多人要为难我等。我们受些苦罪不算个甚么,万一太子要是有个闪失,我李四可就是天下第一大罪人了,就是身死也无颜去见先皇。”李四说的好像自己是天大的忠臣一般:“唐王同是太祖嫡血,南京那些宵小自不敢为难,若是唐王能护送太子去到南京和福王摆摆道理……”

谁做皇帝是你们老朱家的家务事,我们这些外姓人不好插手,还是你唐大侠做一会真正的侠客吧。

“唐王护着太子在内,赴死军呼应在外,正统恢复或许可期。”李四摆开一幅宏伟蓝图:“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无论正统嫡位之事成于不成,百年之后,世人定然会提起大明“侠王”的英名……”

侠之大者!一句话让唐王的脑子都是热的。

“说的好,今天你要不说,我还真回不过这个味道了。”唐大侠使劲一拍大腿:“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侠?为国位民才是侠之大者。我算是明白了,以前我做的那些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情,能做一回侠王,也不枉我这一百多斤……”

唐王唐大侠也是豪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站起身来说道:“铲除恶霸惩戒贪官不过是小侠,这回我要做一回真正的大侠,哥儿几个,愿意在史书上留一笔的跟我去南京,和那群乌龟王八闹一回?把咱们大明正统树起来,让江湖朋友也让后世子孙知道真正的大侠该做些什么……”

这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江湖大豪,哪个不是一腔热血?哪个不是以行侠仗义位己任?一直以为打打闯贼就是最盛声威的壮举,李四这么一说,才知道什么才是侠之大者。

要是能把正统的位子给太子搏回来,这些汉子们还真不怎么稀罕高官厚禄的封赏,这个“侠之大者”可是比封赏更让人血热的。

一哇声的叫好:“就这么干了,保着太子去南京,咱们猛虎帮弟兄要做留名青史的大侠。”

“南京城里漕帮和盐帮的弟兄和咱们都拜过门贴,一会我就去联络他们……”

……

这些单纯粗犷的汉子们很快就被李四煽动起来,又有大义的名分摆在那里,嗷嗷叫着这就行动起来。

“侠之大者……侠之大者……”在一旁的老神棍魏无牙仔细琢磨着李四的这句名言,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想,这句都是精辟深奥,忍不住伸出拇指赞叹:“好,说的真好,比我老魏诓人的功夫还要高明,我是真的服气了。”

要说忽悠人,魏无牙自认是个中奇才,被他哄骗过的愚夫没有一千,最少也有八百。

在大局观方面,老神棍自认不如李四,可要是说起忽悠人这种旁门左道,魏无牙自认比李四要略胜个一筹两筹的。

不想李四一句“侠之大者”就鼓噪的唐王等人血热心沸,远比自己摇唇鼓舌的念叨半天要高明的多。

“我这是诓人?我这是给他们指明方向,弄好了还能这些江湖好汉留名青史哩!”李四笑骂道:“你那些哄骗欺瞒的手段才是诓人,我这是正途大道,所以说你不过就是个神棍而已……”

“神棍就神棍吧,当年的大汉高祖也不过是个村氓,还不是做下斩白蛇歌大风的壮举?所以说嘛,英雄不怕出身低……”老神棍摇头晃脑的架势十分好笑。

“就你这样的还想做英雄?”李四看着玩笑,忽然神色一肃:“老魏,你不是一直想要个正经的名分么?”

老神棍最期待的就是能够得到李四的承认,做赴死军的正式军师,只不过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而已。

“怎?忠诚伯想礼聘我老魏做谋主幕僚了?也行,咱们可先说好了,幕资多寡我不计较,但是这个正式的军师身份是跑不了的……”魏无牙吐沫星子能飞出去五尺远,得意洋洋的和李四讲起了条件。

“军师?你想的真美,有这样的好事也不会落在你的头上。”李四大笑着打断了魏无牙的军师美梦:“赴死军宣慰使,这个名头不错吧?”

“几品?”

“没品,就是咱们自己鼓捣出来的职衔而已,你想要有品的官职,去找太子,不要来找我。”

太子?魏无牙比谁都清楚赴死军和太子之间哪个才是真正的主宰:“行,没品就没品吧。”

虽然没有品级,终究算是得到赴死军的正式承认,以后就是赴死军的正式人员了,老神棍心里也欢喜着呢。

只要先随便挂着个职衔,那军师的位子就是手拿把掐,肯定跑不了。

“对了,这个宣慰使是干什么的?”

“嘿嘿,这回要辛苦你了……”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九十九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

或许是感觉有了唐王和潞王的支持,太子和学官们自认也有了几分声势,但一到要去人家的地盘儿,心里终究是底气不足。

好在李四把胸脯子拍的山响,信誓旦旦的保证要是弘光君臣敢轻举妄动,赴死军立刻就会发动。

李四终究是先皇托孤的重臣,一路带着先皇骨血辗转至今,在太子心目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有了李四这位大明三等忠诚伯的保票,太子就好象吃了定心丸,终于决定去南京和和弘光当面锣对面鼓的讨论一下大明正统的问题。

可姚明恭刘理顺这些学官要慎重的多,说什么也要赴死军提供贴身的武装保护。

无奈之下,只要拨了二十几个孩儿兵给他们。

“我等是要做定鼎之事,忠诚伯只派这些孩儿兵,未免儿戏了吧?”

虽说这些孩儿兵是出了名的心狠手黑,可终究是些孩子,个头都没有长起来,怎么看也不如那些剽悍勇武的赴死军战士有安全感。

“正因为此次南京之行事关重大,我才把这些童子军给你们。”好歹南京是弘光君臣的地盘儿,真要到了刀兵相见的时候,带再多的保镖也是白搭。李四下巴微扬:“死狗,你们解开衣襟儿给姚大人看看。”

这个叫死狗的孩子是李四在河南收拢的首批童子军,别看年纪小,经历过的生死比在场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多,和镇南七斤等孩子一样,对李四的忠诚度绝对高的没边儿。

这孩子穿的是赴死军制式夹袄,除了胳膊上那红的触目惊心的臂章,和普通赴死军军装没有任何不同。

这些半大孩子穿着大人的夹袄,和半截身子的棉袍差不多,看着十分可笑。

死狗对着亲爹李四敬个军礼,率先扯开夹袄纽襻儿,露出瘦骨嶙峋的小小胸膛。

一个个孩子裸露着身子,在阴冷的寒风中把胸脯子挺的高高。

所有人的胸腹之间都系着三枚联在一起的铁黄瓜,引线经过袖子连到手腕处……

铁黄瓜的威力大家都清楚的很,这些整日和圣人文章打交道的学官一看这物件儿,登时唬的脸色灰白,赶紧后退数步。

“死狗,若是有人威胁到太子和这些大人,你们应该怎么做?”

“扯线。”二十几个略带稚嫩的声音一起回答,同时把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引线上。这些孩儿兵的动作整齐划一,绝对是训练了不少的时日。

当孩儿兵做出扯线动作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后退,虽然心里明白这些孩子并不会真的发动铁黄瓜,依旧是两股战战汗流浃背。

“很好,”李四转身对姚明恭说道:“此线一担扯下,方圆三丈之内非死即伤。有这样的威慑力量,姚大人可以安心一些了吧?”

“死士,真死士也。”姚明恭说话都带着颤音,花白的胡须抖个不停,脑门子伤的冷汗都下来了:“自春秋以降,此等忠诚死卫闻所未闻,我……我放心的很……”

南京这样的形胜繁华之地,带着一个这样的孩儿死士,比带着是个彪形大汉还要有安全感。

太子朱慈烺实在无法理解这些比自己还要年幼的孩子为何如此这般悍不畏死,只能从心底佩服李四的治军手段:“忠诚伯就不随我去南京了?”

“殿下,南京之事我去实在于体制不合,有唐王并诸位大人足矣。且赴死军需要搭理,诸般事宜繁杂琐碎,实在离不开。”李四说的好象完全是事实一样:“有我在外面呼应着,太子在城里才能更加的随心……”

“说的也是,”内外呼应的好处不必明说,太子很诚恳的说道:“忠诚伯是先帝托孤托国的重臣,南京一事干系到我大明正统,兹事体大。忠诚伯还有何要叮嘱的?”

大行崇祯皇帝殉国之前,曾有“言必听之计必从之”的遗命,眼看着要做大事情了,太子朱慈烺很真诚的征求李四的意见。

“福王在南京奢靡声色,早为天下有识之士恶之。如今建奴大有挥师东南之意。依臣愚见,殿下当高树抵御外辱言论,自可收天下臣民之心。”让太子广发主战的论调是李四和学官们早就商议好的,临行之时再次提及,可见其重。

太子依言遵之。

李四等人送太子出舒城,终于了了这件事情。

“四叔,你应该和太子一起去南京的。”路涧心眼实,怎么想就怎么说。

“为何?”

“大明正统之事无论成败,四叔都不应该让太子脱离掌控。”路涧早就是四叔的心腹,什么正统什么大明早就不在乎了,他只在意四叔。

四叔辛辛苦苦才把太子掌握在手中,利用太子大义的名分可以做很多事情。若是太子去南京之后脱离了四叔的控制,那大义的名分岂不是丢了?

“嘿嘿,脱离掌控又如何?”李四道:“一旦局势有变,太子可以依赖的只有咱们。就算太子不想再收咱们控制,局势也会逼着他回来的。涧儿还信不过四叔的么?”

“四叔心里已经有了打算,那我就不说了。”

路涧最佩服的就是四叔对于大局的洞察和掌控,哪一次大变四叔不是利用的淋漓尽致?四叔能有今天就是得益于一次又一次的剧变。

对于四叔对大事的掌控能力,路涧永不怀疑。

“四叔,娥子……”一提到妹子,路涧也变的扭捏起来,可四叔也不是外人,还是很直接的表达了出来:“娥子的事儿,你是怎么看的?”

“娥子没有说?”

“死丫头啥也没说。”

“那你是怎么看的?”

“我?四叔的本事天下人都知道,娥子是怎么样的丫头四叔也清楚。”路涧人实在,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