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43章

甲申天变-第43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愧是纵横江湖的奇女子,闪转腾挪的功夫发挥到极致,十几年的功底展露无余……

江湖上的功夫在万马千军之中所占的便宜终究有限,两军对垒讲究的是双方的整体实力,这些由宗社会党组成的乱民队伍战斗力终究敌不过孔有德的汉军正黄旗。

乱民虽颇有气势,战斗力远不如敌人,如此困兽之搏也只有一冲之力而已。

面对汉军有组织有秩序的屠杀,很快,红娘子身边的队伍愈发单薄……

能死在这片土地也算是得偿所愿了,红娘子心中反而轻松了许多,仿佛已经感受到公子的召唤。

越来越大的压力忽然减轻了许多,甚至能够感觉到汉军成建制的往后移动。

隐约已经能够听到汉军后方的喊杀之声。

对战场感觉灵敏的震天虎很快就有所察觉,顺手砍翻一名汉军,震天价的大叫:“咱们的援兵到了……”

又突进几十步,一直占据上风的汉军竟然开始慌慌后撤,已经能够清晰的听到敌人身后杀声震天。

“援兵来了,杀呀。”

突如其来的援兵让乱民队伍士气空前,一直被敌人压着打的局面陡然改变,开始追着汉军厮杀。

约莫顿饭的功夫,就已经看到高高挑起的日月血旗。

“娘的,鱼没有死,网破了,哈哈,”震天虎大笑着率领队伍往血旗方向靠拢。

内外夹击之下,汉军再没有抵抗之力,两军快速汇合。

“挑红旗儿的兄弟,是哪条道上朋友?”震天虎提着大刀奔了过去

PS:这一章上传的时候出了点意外,把稿子弄丢了。匆忙之间按照记忆重新写了一遍,已经没有以前的味道了,对不起诸位读者,短头发告罪中……

长路漫漫荆棘征程

第七十七章 真是久仰了

削弱对方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尽可能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肉体上消灭对方从来就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法子。

所以李四对消灭敌人的士兵有近乎执着的热情,何况是已经溃败的敌人。

宜将剩勇追穷寇。

战斗远比李四想象中顺利,敌人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腹背受敌的敌人很有些仓皇逃窜的味道,散乱的建制再不能队赴死军造成有效的抵抗。尤其是正蓝旗战兵和汉军正黄旗混编的情况,更加剧了这种溃败之下的混乱。

正蓝旗的战兵接连砍翻几十名汉军,依旧无法遏制如潮的败兵。赴死军的神速推进,让八旗战兵只能选择战斗。

几百正蓝旗战兵,尤其是这种经年的老兵,战斗力和战场组织度远比汉军精锐,眼看败兵已经收拢不住,索性哇哇怪叫着迎面前冲。

几十上百个铁黄瓜同时爆裂的声势确实惊人,但是远不能直接形成重大战果。

因为技术落后的原因,铁黄瓜很少能直接杀死敌人,但是能给敌人造成很多伤兵,这已经足够了。

还没有短兵相接就有大量人员受伤,尤其是那些冲在最前的所谓满洲勇士,刀子还没有抡起来就满身的血窟窿,地上翻滚哀嚎的情形对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

赴死军端着铁叉冲上来的时候,面对的是士气已失的敌人,自然轻松顺利了许多。

伴随着赴死军的快速推进,不完全算是战斗部分的孩儿兵呼啦抄就跟了过来。

这些个头不大力气也小的半大孩子尾巴一样跟在赴死军的身侧,沿着赴死军的脚步,人手一把短刃收拾鞑子的伤兵。

打仗这些孩子或许还不那么够分量,但他们割脑袋的效率却高的出奇。

不管是已经死透的还是在哀嚎惨叫的,只要是敌人,立刻就下刀抹脖子割脑袋,然后把割下的脑袋放在无头尸体上,以便于统计战功。

偶尔发现一个躺在尸体堆中装死的,立刻就能引起孩子们的欢呼,争抢着收割人头算作自己的战功,抢不到脑袋的只好把尸体分成几段向同伴们炫耀。

这些孩子已经见过太多的血腥,经历过太多的死亡,哪个不是在鬼门关前转悠过好几回的?

对他们来说,杀人的次数远远多于吃饭的次数,世间最恐怖的不是死亡而是挨饿。

在赴死军顺风顺水的解决正蓝旗战兵的时候,汉军们根本就没有要上来增援的意思,反而调转小半个身子奋力猛冲侧前的乱民队伍。

正蓝旗的那些战兵主动迎战赴死军,也不算什么大的错误,但是舍着命和人家死拼就不对了。

当正蓝旗和来路不明的敌人纠缠在一起死掐的时候,孔有德就知道这战事有点玄乎,立刻压上所有战力猛攻内围的白莲乱民。

只不过正蓝旗败的太快,汉军没有来得及完成抢攻的战术构想,就已经被内外夹攻。

孔有德也是带惯了兵的,晓得这个时候应该收缩兵力在敌人的某个薄弱环节突破。可是正蓝旗的那些旗人老爷们还认为有一搏之力,坚持要痛击当面之敌,并且要汉军立刻调头。

孔有德把胸脯子拍的山响,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做到。

做到?永远也做不到了。

孔有德根本就没有想过跟着这些旗人一起疯,明摆着已不可为,还冲上去送命,那不什么英雄壮举,而是脑子不开窍。

就算是给满洲人卖命,也要留着性命才有机会去卖嘛,小命都没了还卖什么卖?

当正蓝旗狂吼着前冲的时候,本来应该打掩护的孔有德立刻的调转了方向,利用正蓝旗吸引开敌人的兵力,从侧后攻击战斗力更差的乱民队伍。

也许是汉军知道突围失败的严重后果,这一会还真是卖了把子死力气,在抛下大部分辎重粮草之后,顺手又抛下断后的弟兄,好歹是冲破了乱民了队伍。

孔有德带着不足千人汉军在河滩上往东北急蹿。

至于正蓝旗,还是先逃命再说吧,这时候谁还管什么正蓝旗歪红旗的……

本来能够打一场漂漂亮亮的歼灭战,可还是放跑了一部分敌人,除了两军配合不契之外,白莲教乱民的战斗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看看那些杂七杂八的旗号,李四就知道这些数倍于八旗兵的乱民被堵住的原因。

没有协调的指挥,没有统一的建制,再加上单兵战斗力低下,说穿了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农民而已。

“哈哈,打的痛快,俺叫震天虎,以前在罗帅手底下吃饭,现如今算是白莲社的档头。”震天虎哈哈大笑着领几个亲信过来:“不知道这位兄弟是啥字号?”

“赴死军李四。”

“赴死军……这名号……李四?击杀皇太极的李四?”看李四点头,震天虎一翘大拇指:“李兄弟好大名头,俺在山西的时候就听说兄弟砍了皇太极的脑袋,早就想见识见识李兄弟这样的英雄人物。妹子,公子在的时候也提起过李四兄弟的大名……”

“红娘子多谢李四兄弟仗义援手。”红娘子上前对着李四抱拳一礼。

对于那个陕北口音浓重的大汉震天虎,李四并不在意。时下很多人都有诸如震天虎、杀破天这样很拉风的诨号。而事实是往往越威风的名号,其战斗力反而愈发的不堪。至于红娘子,可是大大的有名,让李四对这个女子高看一眼。

印象中的红娘子绝对应该是个性张扬嫉恶如仇、英姿飒飒的巾帼英雄,但是眼前的这个女子却普通的很。

红巾裹头红衫罩体,腰里盘着鞭子手中捏把匕首,虽然比寻常的女子要显得英武许多,却也谈不上如何的英气逼人。

约莫三十岁上下的年纪,眼角已是鱼尾隐现,眉眼间更多一丝毫疲惫。

后世关于红娘子的传说不少,往往是在她和李岩的关系上纠葛不休,却忽略了这个女子带领民众纵横数省的抗清壮举。

对于红娘子的最后结局,后世颇多传闻,是真是假已不可考。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年间,依旧有人打着红娘子的旗号在河南山东高树义旗,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这个奇女子是坚决的抗清派。

在这个时代,比红娘子更加声名赫赫的英雄多不可计,但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几十年的壮举仅此一个。

在满清已经稳固北方的情况下,依旧高树反清大旗,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红娘子,久仰了。”李四抱拳道。

长路漫漫荆棘征程

第七十八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

红娘子和一些个宗社会党纠集起来的乱民人数不少,真正有点战斗力的也就震天虎手下那点罗汝才旧部而已。其他多是本乡本土的小民,为保性命而聚集在名目繁多的会党旗下,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白莲教。

对于这些烧香拜神的会党乱民,李四很不看好,要是他们真的有战斗力的话,也不会弄出两万之众反而人数少的八旗汉军压着打。

不过这些乱民乡土观念很重,对于入寇的满洲人有一种很直接的愤恨,和赴死军有天然的共同点。

基于这点,李四才有了拉拢红娘子和这些乱民的念头。

两军汇合之后,赴死军分出些粮米,让这些饿肚子许久的乱民终于吃饱了一次。

经过一天多的等候之后,被赴死军落下的那些迁徙的乡亲们才赶上来。

“李兄弟你的这个……叫啥来着?哦,对了,赴死军。你的这个赴死军好生雄壮,竟然有五七万的弟兄。”当震天虎看到赴死军后面赶上来的这些“大队人马”之后,很为如此的规模感到震惊。

跟随迁徙的这些乡亲们当然不能算在赴死军的人数当中,他们只是赴死军的家属同乡等,可以理解成赴死军移动的后勤基地,但绝对不是战斗部。

在震天虎这些人看来,和赴死军在一起的都是赴死军,根本就没有军民之分。有饭大家一起吃,有仗大家一起打。

很淳朴也很原始的观念,这也正是这些会党人战斗力底下的根本原因。别看他们有一万多人,真正的战斗部并不多。那些老人妇女孩子也许会在战斗的时候一拥而上,但是能不能起到效果就不敢说了。

“贵部下一步意欲何往?”虽然会移动的后勤基地已经跟上来,但是这一个多月以来,赴死军还没有取得过向样的补给,尤其是粮草方面,存货已经不多,再加上新添的这一万多会党乱民,每天都要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李四这么问的意思很直白,就是下一步该去哪里找点粮食。

现如今是什么世道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李四能够拿出点粮食管一天的饱饭已经算是仗义的很了。所以在分配满洲人留下的那点战利品的时候,白莲教的人也很自觉,有意让赴死军占了点便宜。

可是正蓝旗留下的那点辎重少的可怜,根本就不够这么多人嚼裹几天的,当务之急还是粮草问题。

“李家大兄弟拿主意吧,我心思有点乱。“自从李岩李公子死后,红娘子的心思就很难集中起来。

“这还用说么,哪里有粮咱们就去哪里,这叫以兵就食。”震天虎大咧咧的说出白莲乱民的指导思想。

对于这些乱民来说,从来就缺乏一个稳固的基地,至于后勤补给线就更加的不用提起,通常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哪里有吃的就去哪里,秉承的还是流动作风。

“郾城怎么样?”李四适时做出引导。

“郾城?我看行,”震天虎转头为红娘子:“妹子,你的意思呢?”

“哥哥和李家大兄弟拿主意吧,”红娘子从贴身的小衫子里头掏出一片白绢,绢上密密麻麻的写满工整小楷,正是当年李岩所作的《劝赈歌》。

“那就这么定了。”

“李指挥,你……你怎和闯贼余孽搅合在一起?”使用李指挥这个称谓的也只有赴死军二号人物监军杨廷麟,把李四拉到僻静处,小声责备道:“我大明天下覆于何人之手?难道李指挥已然忘记闯贼破京之时的国仇?”

大明朝被李自成折腾了个天翻地覆,京城沦陷崇祯殉国,乃是这些大明遗臣心目中最大耻辱,闯军也就成了这些人心中的生死大敌,个中仇恨不共戴天难同日月。

惊闻赴死军和李闯余孽合流,东宫学官立刻沸腾不说,就是太子本人也忿忿难平,本要亲自来讯问李四这个托孤托国的重臣,还是杨廷麟晓得其中利害,以私人身份在私下里指出李四这么做的害处。

前些日子,听说福王早已称帝改元弘光之后,立刻就有学官跳出来叫嚣,要太子立刻登基称帝,以示天下人大明正统之所在。

杨廷麟的书生意气少的多,自然晓得其中利害,不要说是登基称帝,哪怕的打出大明太子的旗号,也会招来敌人的疯狂剿杀。到时候,大明正统的最后一线希望也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正是因为杨廷麟陈述其中利害,还有长平公主在一旁帮腔,才把这事情压了下去。

平心而论,杨廷麟这样人的做监军可以极大的平衡赴死军和东宫之间的关系,而杨廷麟本人也是个稳重持国的人物,虽然是迂腐了些,还是尽量的照顾到赴死军的利益。

普天之下,也只有赴死军才奉太子为正统,为了抓住这最后的一束救命稻草,杨廷麟说什么也不同意东宫和赴死军有任何不睦,一力主张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