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42章

甲申天变-第42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的,”李四狠狠的骂了一句之后:“咱们是吃了胆小的亏,鞑子已经没有力气了。全军压上,前冲。”

这七八百正蓝旗战兵仅仅是战斗的前奏,目的是迟滞赴死军的进展速度。

李四大吼一声,身后作为临时预备队使用的小队立刻跟着冲了上去。

关于书评精华的问题:很多书友的书评是应该加精华的,但是加精之后却没有显示,作者本人实在搞不明白是为什么,过了两天回头再看,有的已经加上有的没有加……读者赎罪,不是作者舍不得精华,是拿水平系统很没有办法。

长路漫漫荆棘征程

第七十五章 添油是不好的

窝火。

从一开始,孔有德就很窝火。

投靠满洲人也这么些年了,在皇太极时代还好一些,起码还有最起码的礼遇。可皇太极一死,境遇就大不如前了。

且不说多尔衮不大信任自己这些“早顺”的汉将,就是那些满洲参领甚至佐领,也敢给自己脸色看。

虽然说起来也是王爷,可是“恭顺王”怎么听怎么刺耳,光是这些也就罢了,手上的权利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同样是投靠满洲人,吴三桂就是个“平西王”,听着也比“恭顺王”要光彩的多,难道自己跨海投奔就比吴三桂献山海关的功劳小?

当年皇太极在的时候也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现在……

年景不一样了。

所谓的恭顺王就是给满洲主子擦屁股的奴才。

跟着豫亲王多铎进入河南以后,一路斩关下城,追的闯军四下乱窜,鲜有抵抗,局面顺利的叫人不敢相信。

豫亲王的两万大军前脚刚刚离开临颍西进,后脚就出了乱子。

在这一带十分活跃的民间宗社纠集起一票人马,跑到临颍来劝赈,当地大户豪强顶不住压力,只好追赶多铎求援。

于是乎恭顺王就被派来平乱。

一想到这里,孔有德就想骂:“多铎真是个十足的笨蛋呐,地方上的宗社会党什么时候成过势?理会他们做什么?赶紧西进陕西才是正理,要不然大功大劳都被吴三桂抢去了。”

虽然恭顺王和豫亲王都是王爷,可实权和待遇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豫亲王甩给恭顺王一千两百汉军之后,继续往西。

孔有德也是个知兵用兵的行家,立刻带着一千两百手下飞军回头,把闹着劝赈的三千多乱民赶到了颍河和清流水的交汇点,让他们无路可退插翅难飞。

可问题是这些闹劝赈的乱民不是只有这点,附近的乱民知道消息以后纷纷来援,硬是把擅长打仗的孔有德拖在这个三河交汇的岔子口。

打吧,自己兵力太少而乱民太多,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打吧,灰溜溜的撤回去太没有面子,更让满洲主子看不起。

无奈之下的孔有德选择了和乱民一样的老办法:求援。

于是,多铎又给他一千二百汉军。

而乱民又在增加,打了一整天还是不胜不败的局面。乱民想跑也跑不掉,汉军也无力消灭对方。

这回孔有德学了乖,一看局面僵持而且乱民还在继续增多,立刻就再次求援。

或许是多铎真的火大了,这回一下子就给孔有德派来两千五百满洲战兵,另外还给他派了个“太上皇”参领。

按说有了这两千五百八旗兵,孔有德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可是孔有德还是想骂猪一样的多铎,因为这时候已经打了十好几天,周围府县的宗社会党打着“白莲圣母”“赤脚大仙”的旗号纷纷来援,人数已经超过两万,说什么也没有办法一下吃掉。

“天杀的猪哇,多铎就是个猪,”四下无人的时候孔有德就一跳三尺高的大骂:“还是不信任老子呀,要是早给我这么多兵,怎么还会打成这样的添油战?现在可好,我添一两油,白莲教的那些家伙就增半斤……”

孔有德早就看出来了,这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比赛谁人多。

要说战斗力,那些只会高喊“白莲圣母刀枪不入”的会党乱民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可是问题的根子也在这里。

乱民不仅人多而且不怕死呀,他们坚信有白莲圣母的保佑,就是死了也能再活过来。

孔有德兵力有限,实在是拿这些乱民没了法子,只有下水墨的细功夫,准备一点一点的把乱民吃下去。

被砍死的乱民当然不可能活过来,孔有德坚信这一点。

有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在这里震着,这几天的局面正在逐渐好转,只要再有三五天的功夫,就能把这帮子不怕死的乱民扫干净。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斥候侦骑探到北方有大股敌人快速接近。

八旗兵和汉军总共五千来人,已经打了十几天,折损了一千多才勉强打成略占上风的僵持局面,再有敌人加入,局面肯定是要糟。

孔有德这人最有自知之明,打的胜的仗从来不肯放过,打不胜的仗根本就不打。

恭顺王很自然是想要收拢起摆开合围架势的军兵,准备撤退避让。

但是他说了不算,最高决策权在那位“太上皇”参领手中。

参领也不过是指挥一千五百战兵的武官而已,论爵位和孔有德差远了。可人家是满洲人,有是多铎专门派来的,明显是起到“监军”的作用。

作为一个汉人,即使是已经投降这么多年的汉人将领,率领这么大的兵力,又是单独行动,满洲主子自然放心不过。

你本来就是反叛大明的,万一你再反叛大清怎么办?孔有德知道多铎是这个意思。

关键还是满洲人不信任汉军呐。

这个满洲太上皇参领坚决反对撤退,这样的话以前的努力就彻底作废,一千多人的牺牲就没有任何意义。

参领是正蓝旗出来的老兵,可以算是身经百战。这个固执的满洲人始终认为汉人是懦弱的羔羊。一个满洲勇士可以抵挡起码五个汉人士兵,一个满洲战兵可以象赶羊一样赶着整个村子的汉人跑到吐血。

不论孔有德怎么说,满洲参领始终认为只要派出几百人,就能把来犯的几千汉人吓跑。

孔有德能够理解正蓝旗参领这种变态的骄傲,这几年正蓝旗消亡的厉害,急需战功来充门面。

在努尔哈赤时代,正蓝旗是和两黄旗是并列的上三旗。自从莽古尔泰;被皇太极拿下之后,正蓝旗就一天不如一天。先是老莽古尔泰系被一连串所谓的谋反案给废掉,然后皇太极从正蓝旗抽调大量精锐并入豪格镶黄旗。后来皇太极死掉,多尔衮为打击豪格派势力,又把正蓝旗的一部分并如正白旗……

现在的正蓝旗也就能在汉军旗面前耍耍威风,虽然还带着上三旗的大帽子,可谁还拿他们当回事儿?被挤下去也是迟早的事情。(没过几年,就真的被正白旗挤下去了――作者按)

在满洲参领执意不退的要求下,孔有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几百正蓝旗兵丁去送死,因为实在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去支援。

肯定是去送死,正蓝旗的精锐早被抽调一空,剩下的都是努尔哈赤时代的老兵,再有就是各旗塞进来的兵痞无赖……

几千人的队伍能够突然出现,并且敢于主动来战,这本身就已经说明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不弱。

以目前正蓝旗和汉军旗的疲惫之兵,对付乱民也焦头烂额,哪里还有余力去应对这么大一支生力军?

在太上皇参领的固执之下,孔有德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攻势,力图尽快瓦解这些乱民的抵抗,好有机会转身。

只是没有想到正蓝旗连一天也没有坚持住,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就被人家给打的惨败……

长路漫漫荆棘征程

第七十六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

后悔。

烈日当空,腾腾的热气让眼前不住往来奔走的人群都有些扭曲。

自从被孔有德的汉军和八旗兵围困在这个小小的河岔开始,红娘子就被浓浓的悔意折磨着。

在这个狭小区域,几乎集中了能够调动的所有力量,却被压在这里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兄弟姐妹们逐渐被蚕食剿杀。

半月以来,身边的弟兄就没有停止过厮杀,局面却是愈发的不堪。

从前天开始,就已经断粮,这些奋勇拼杀的兄弟只能用河水灌肚子,然后高喊着“圣母庇佑”去和敌人拼命。

突围?已经试了试几次,根本就突不出去。

“要不……我想这去孔有德那里请降,鞑子杀了我,或许会放兄弟姊妹一条生路。”从来就不相信鞑子的红娘子第一次把希望系于敌人的仁慈。

“怎?你要是去孔有德那里送死,还不如让哥哥我一刀把你砍了,死的也干净。”浓重的陕北口音。

说话的陕北大汉浑名唤做震天虎,满面虬髯,魁梧的身材恍如半截铁塔,虽是形销骨瘦,也难掩其勇武剽悍之气。

震天虎原本是罗汝才罗曹操手下的悍将,在十三家中也是有名有号的人物。李自成变着法儿的把罗汝才干掉之后,几乎把他的家眷和亲信一股脑屠干净。因为李岩李公子力保,好歹算是救下震天虎的小命,并且让他和手下人留守在河南,免得和李自成系的人马产生摩擦。

在李岩死后,震天虎有感于公子的恩义,跟着回到河南的红娘子闯天下。

当年造反的那些人,大多有个很威风的浑名。震天虎的名号虽然凶恶,却是个面红心热的直爽汉子:“妹子,咱们这么些个兄弟姐妹,拼着性命不要的赶过来支援,图的是个啥?还不是为了报答公子当年的恩义?咱们杀鞑子就算是死绝了,也有脸去见九泉之下的公子……”

“公子?”说道李岩,红娘子微微低下了头:“我悔呀,公子那么好的一个人,就是叫我害的家破人亡……”

“生死本是寻常事,妹子你这是怎了?拿出你当年跃马扬刀的气概来。”

“当年?”红娘子精神都有些恍惚了,抬头时双眼之中已有泪光。

从十几岁开始,红娘子就在晋豫两省行走江湖,也着实做下几件惩贪官除恶霸的大事,提起红娘子的名号,黄河两岸的江湖中人哪个个不翘大拇指?哪个不赞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年轻的红娘子以行走江湖卖艺为幌子,四下串联各地豪杰,声势愈发壮大。

结识李岩之后,听说这位李公子因为赈济灾民的事情被狗官锁拿,立刻带着一帮子兄弟砸了牢狱,救出李公子。

年轻气盛的红娘子不顾李岩的阻拦,带着好汉们硬冲杞县县衙,痛痛快快的把狗官的脑袋砍了下来,然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时间名声大振。

李岩之意原本是劝说豪富,以情理动之,让他们赈济百姓。红娘子风风火火的杀官放粮,和明打明的扯旗造反也没什么区别。

事已至此,李岩只好树起义旗聚众而反。

那时候的红娘子心思热切着呢,又适逢李闯势起,立刻怂恿李岩投靠闯王。

“均贫富,等贵贱”的闯王屡败明军,摆开车马的是要给天下的穷人争一条活路,这样的大英雄不去投靠还等什么?

李岩很快成为闯王麾下重要的谋断人物,这让红娘子欣喜万分。而身在京城的李岩父母妻子为表示对朝廷的忠心,也齐齐自尽。

公子善谋,但很不赞同闯军拷掠天下的方略,每每意见相左,直到李自成败出京城而李岩饮下鸩酒……

按照李岩生前的嘱咐,红娘子立刻逃回河南,抛弃李闯的旗号重整义军,再次打起白莲教(当时还不叫白莲教,为了阅读和行文的方便,将使用白莲教这个称谓――作者按)的大旗联络四方。

至于闯王,红娘子再不把李自成当成什么大英雄,而是恨之入骨。也改变以往的暴力手段,改以温和的劝赈……

“若是死了,我也没有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公子……”红娘子声音很低,仰望天际,已是泪流满面。

“怎就没脸?杀鞑子也公子的意思嘛,咱们就算是被砍了脑袋,也是抵御外辱而死,风光着呢。”震天虎把手中长刀一摆:“我说妹子,公子去了也就去了,想那么多也没用,拿出你的精气神了,咱们兄妹再联手大干一回,不能让孔有德这个没有骨头的小瞧了咱不是?”

大仙会的弟兄们抵挡不住汉军旗的猛烈攻势,纷纷败退下来。

“孔有德是想收网了,”红娘子长身而起,将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红色五线软鞭盘在腰间,从怀里摸出一把匕首:“这么些年来,我做的悔事已经太多,今日就做一回绝对不会后悔的……”

匕首被体温熨的烫了,和血一样的温度。

“哈哈,这才是我的好妹子,孔有德想吞了咱们,老子撑破他的肚皮,今天我倒要看看究竟是鱼死还是网破……”震天虎大叫道:“孩儿们,跟老爷杀出去……”

陕北大汉一马当先冲在最前,状若疯虎,长刀大开大合,几无一合之敌。

他的身后就是红色布巾包头红娘子,一身烈火一般的红衣殷红赤艳分外醒目。

不愧是纵横江湖的奇女子,闪转腾挪的功夫发挥到极致,十几年的功底展露无余……

江湖上的功夫在万马千军之中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