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65章

甲申天变-第265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娘子虽然不是赴死军的部曲,名义上也不受李四的管辖,可两者的关系却是亲密的很,尤其是红娘子的白莲社,已经可以算是赴死军的外围力量了。

“大帅的回话我没有带回来,不过把红娘子带来了,她跟着你回去,有什么事情她可以做主。”

“谢二爷。”双头蛟把随身的小包袱往桌子上一放:“这是当年二爷倒贴的盘缠钱,给闺女和嫂子买双鞋吧。”

不用看也知道包袱里必然是金银之物,别说是买鞋,就是买宅子也够了。

“带上你的人,咱们走吧。”红娘子很熟悉这些江湖人的做派,讲究的就是受人滴水报以涌泉。

“这个张献忠,真是聪明的过了头。”李四把那封密信在烛火上点燃了,不动声色的说道:“果然是匪类,想的也忒幼稚了。”

书房中之后二人,自然是说给录书的长平公主听的。

平日里,李四说什么,长平公主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修饰,整天整天也难得说一句话。别说是什么耳鬓厮磨日久生情,反而愈发的冷淡了,好似是一架单纯的录字机器一般。

“张献忠是不是想联合忠诚伯共取吴三桂?”

现在的局势的明摆着的,赴死军囤积大量物资在山西,更是把火器新军调集到了西线,加强山西的军事力量是傻子也能看出是要对吴三桂下手了。

被吴三桂打的东躲**的张献忠,要不是两湖的闯军残部支援了一下,只怕是早就做了吴三桂的刀下之鬼。就是小老百姓,也能看出这里头是有忠诚伯的鬼影子在煽风点火献忠自然明白谁才是主力。

赴死军和吴三桂之间有一战,而且是决定霸主地位的大战。

不管怎么看,吴三桂都是落了下风,肯定争不过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忠诚伯。

张献忠确实够聪明,也不是想在赴死军的锅子里分一杯羹是想着自保。

当初打豪格的时候,吴三桂和张献忠之间就保持了一定的默契虽然还远远谈不上什么同盟,可南北夹击豪格的战斗还是打的有模有样。

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豪格看出四路断绝之后,把脸一抹投了吴三桂。收编了豪格人马的吴三桂为了防范赴死军的进攻,为了获得更加广阔的后方和回旋余地,立刻就对当初的战友张献忠下了刀子。

吴三桂既然反清了的还是大行皇帝的旗号,他还是大明的臣子自然是平定张献忠这样的叛贼乱党。

其实大家都清楚,说的根子里还是争夺地盘儿扩充实力什么平定乱党没有半点儿关系。张献忠作乱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吴三桂早干什么去了?

现今死军这边是在暗中支持着闯军,间接的把吴三桂拖住了。虽然赴死军算不上张献忠的友军,可起码也不算是敌人。

但是李四和张献忠都清楚的很,这种关系不会维持多久。只要对付了吴三桂,下一个要下手的目标肯定就是张献忠。

这和什么狗屁的朝廷忠义无关,更和曾有共同的敌人无关,纯粹就是为了利益,或者干脆是为了争夺霸权。

虽然没有看那封密信的内容,以长平公主之精明,也能想出个七七八八。

张献忠很可能在寻求和赴死军方面取得某种程度的协同,诸如共同打击吴三桂之类的鬼话就是糊弄三岁的娃娃呢,说到底还是为了自保,避免成为赴死军的下一个目标

“张献忠的条件是不是要求维持四川的当前形势?”长平公主头也没有抬的说道:“张献忠确实是个流寇,以为忠诚伯弄的是远交近攻的争霸套路,看来他的灭亡也不远了。”

李四确实不想弄争霸的那一套,而是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然后利用大规输出战争的手段,激发人们的冒险精神,让人么充分认识并且支持崭新的丛林法则。这样的做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这个基础只能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至于江南,虽然他们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做不同的事业,也就是一块试验田而已。

虽然和长平公主共处一室,孤男寡女的又有夫妻之名,可一天说的话加起来也不超过十句:“殿下若是男儿之身,或许早就身登大宝了,可那也不是什么好事。若不是当今圣上弄出民本的这一套大杀器,什么样雄才伟略的帝王也保不住江南。”

长平公主很明白李四的意思,就算是她真是男儿之身,就算真的取代了兴武成为江南帝王,肯定要厉兵秣马的行一统大业。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可能还是首先被赴死军给灭了。

其实就算长平公主如此的冰雪聪明,也猜不透那简简单单的民本二字到底有何等威力,竟然让李四如此忌惮。

“你我既是夫妻……”还是长平公主第一次使用夫妻这个字眼,虽然二人和夫妻这个亲密的关系没有半点相干,长平公主还是这么说了:“忠诚伯能否让我知道民本到底有何威慑之力?让忠诚伯也是如此的畏惧?”

“也说不上的畏惧,怎么说?”李四愈发的把长平公主当成是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其实也说不上是朋友,但是也绝对算不上是敌人。更关键是李四也真心希望江南能把民本之路走通。真要走的通了,也是皆大欢喜的最好局面:“是投鼠忌器吧,江南的民本之路肯定是对的。若是真能走的通了,就是万世不拔的基业么样的武力也不能毁坏之。别说是鞑子这样的外敌,就是赴死军,面临民本之力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

“那忠诚伯为不在江南走通民本路子之前……”

“不行很乐于见到江把民本的路子走通要是能走到那个地步,当今的圣上就真是三千年所仅见的英主了。”李四知道自己说的不尽不实了:“这不是圣上和我之间的事情,而是这个民族的选择,不管怎么样,我必须竭尽所能的为江南守住这个路口。虽然他们很可能走不通算走通了也走的歪歪斜斜失了原本应有的模样……”

“这东西是我看不到的,也想不明白忠诚伯智慧如海,料事如神。以忠诚伯的眼光来看,江南成民本之事的可能有几成?”

“几成?”李四哈哈大笑:“能有一很了不起了,还谈什么几成?要是江南没有大的变故,上下一心不为外力所动的话,或许还有一成的希望。”

“一?”长平公主低头不语。一成的希望和没有也差不多了万一江南的民本之路走到了尽头也走不通,赴死军肯定介入时候就是战争,也就是大明王朝改换之时。

“不要小看这一成的希望算只有一成也绝对值得一试。”李四笑道:“殿下也不必为江南担忧,这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大变的话,没有三五十年的工夫看不出什么来……”

“三五十年啊……”长平公主心里一宽,这么长久的时间,说不定会怎么样呢?从甲申到现在这才几年,就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故。到了三五十年之后,皇帝弟弟说不定真的就施展出什么雄才伟略呢。

“昭仁殿下许配给黄家了。”

昭仁小公主,甲申贼起之年,和当年的万岁与眼前的长平公主一起,都是李四从百万贼军中救出的,小小的女孩子,现在也要成亲了。

黄得功黄帅,也算是兴武朝廷的重臣了,尤其是手中的镇兵总体实力还在京营之上,把昭仁许配给黄家,其实也同样的政治联姻。

“我也听唐王说起了,”长平公主说的很是淡然:“妹妹还小的很,过三五年再成亲的话也不算晚。不过天家女子就是如此,这种事情自己是做不了主的……”

有点儿戚戚然的念想也就是一闪罢了,长平公主早就无所谓了:“忠诚伯的三年之期也就到了,准备什么时候大婚?”

所谓的三年之期,肯定是和娥子成亲,作为李四名义上的妻子,说起这事情的时候一点应有的感情都没有,好似是在说什么和自己没有半点儿相干的事情一般。

按照李四的说法,和娥子成亲的时候也顺便把公主娶了,可心里也知道长平公主对这种事情早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这就给娥子去个信儿,差不多也该成亲了吧。把路大嫂和娥子搬回刀把村去……哎,也就那样了……”

从来就不动声色心如死水一般的长平公主忽然就是“噗嗤”一笑:“原来忠诚伯也是和我一样,对于婚事早就看的淡了。娥子那样的小丫头还把这事情想的千般美好万般圆满呢,哈哈,忠诚伯也是和我一样的心思……哈哈,以后找到了情投意合的女子,是不是也要纳入房中?”

以长平公主如此高贵的身份,说起这种事情来,一点要回避或者讳言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笑的十分欢畅。就好像秃子看到了光头一样,不仅没有生出同病相怜的感慨,反而是感觉对方的缺陷十分好笑。

人的劣根性。

“情投意合?殿下也相信什么情投意合?”李四干笑两声:“其实也就那么回子事情,什么情投意合不情投意合的,哪有那么重要?这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很多,也没有那么多的闲心去想这些?”

娥子心思单纯,想的也少,喜欢和四叔在一起,那就一辈子在一起。李四心中所想娥子永远也不会明白,甚至是懒得起明白,这个只会写一个“人”字,只会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么一句的乡野丫头知道的少,所以和容易满足。

“娥子喜欢也就是了,殿下和我不都是把这个看的无所谓了么?”

长平公主哈哈大笑,根本就是毫不顾忌的大笑,笑的前仰后合,半点公主应有的风仪都没有了,好像是个疯子一样,直到把眼泪都笑出来了,才说道:“能如忠诚伯者,也是如此,我也不算个什么了,哈哈,这就是代价吧,哈哈……”

李四也是笑:“殿下不明白的,你的代价和我的代价不一样,要是只要付出这么点代价我就能成事的话,未免也太便宜了些!”

第213章 没有君子

明朝三十四系藩王当中,秦王系算是比较有实力的

要是从正根子上说起,第一任秦王是太祖皇帝的嫡次子,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后来的秦王比称帝以前的崇祯还要近。而且就封的历史悠久,自洪武三年以来,距今已近两百七十年,嫡系旁系子孙开枝散叶,势力庞大。再就是军力上有深厚的积淀,地盘儿也广阔,远不是福王王等江南王爷可以比拟的。

就是唐王这样的野路子半吊子王爷,也无法和秦王系的人马比肩。

关中之地,千古兵锋之枢,世道一乱起来,最先倒霉的也是盘踞在陕西的秦王系子孙。

上一任的秦王也算是兢兢业业了,可天下已经大乱,陕西又是闯军的发祥地,连崇祯皇帝都没有办法,秦王更是坐镇不住,崇祯十六年降了李自成之后,在甲申年又降了多铎,到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呢。还有现任的秦王,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秦王,因为崇祯皇帝都没有了,谁还有资格封什么藩王?可是为了抗清,地方上的一些武人拥立老秦王的弟弟为汉中王,然后自封秦王,在吴三桂的剿杀之下,已经成了丧家之犬。就是现在,吴三桂奉了大明的旗号,可这个凄凄惨惨的秦王也不敢露面,天知道躲在哪个犄角旮旯啃窝头呢,或者干脆早就死在乱兵之中了也说不定。

掰着手指头算,秦王系传到现在已经二十一代(人)了当初风光无限的秦王子孙基本算是全灭了吧。听说是弘光皇帝也就是现在的福藩继位之初有人见过秦王,可弘光都倒了,满清都完蛋了,吴三桂都叛了好几回了,陕西这么兵荒马乱的地方,秦王已死的可能已经很大。

秦王是没有了,可秦王府旧,而且更加的富丽堂皇,一直到现如今都在扩建和修缮。当唐王来到亲王府的时候,都被这种奢华给惊的说不话来。

要说气派和严安的亲王府没有办法和北京的皇宫相提并论,可这里头的奢华,真是想也想不到。殿阁崇峙、回廊百转,这些个宫殿楼台就不必说了是眼前这个戏台子,没有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弄不出来。

戏台子建立在一片荷~正中荷花池里都是活水,也不晓得开凿了多长的渠道。池中各色游鱼约有万千之多,挤挤挨挨的都看不过来。尤其是还有两尾四尺多长的白色大鱼,唐王也叫不上名字来,但可以肯定是珍惜之物。旁边用珍石堆砌出来的假山水洲之上居然还有狮虎之类的猛兽,更奇的是还养着几头脖子老长的怪异大鹿。

当和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带回来过这种异兽,很多典籍之中都有记载可要是说养几头活的,还真不是什么富贵之家敢想的事情。

这么台子地花费也不知道有多少尤其是远处还在扩建。隐隐可以见到外面是庐舍、墓地地乡野之景来是吴三桂毁坏占有了百姓地田产墓地吧。

“唐王千岁代天巡检四方。可咱们;西地瘠民穷。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款待。千岁将就些个。”吴三枚礼数极是周全。连笑容都无可挑剔:“都是些个山野小菜。唐王先恕了我等轻慢之罪。要不然我家哥哥回来。肯定怪我没有招呼好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