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47章

甲申天变-第247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江南的开放风气就是比典型的一个例子

要是放在以前。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撤军。完就是朝廷说了算。什么时候轮到小老百姓说话了?可忽然这么一开放起来。就好像是开|泄洪一样。无论是|么样的思想言论都出来了文士世子指摘朝局风评人物。这本就是江南文坛的风气。虽然是更加变本加厉。也不算多么稀罕的事情。可民间也起了这种风气。尤其是在下层。或许是因为憋闷太久的缘故。一放开。还真有点泛滥成灾的意思。就是街上卖针头线脑的小贩。也敢跳着脚的大骂朝廷是如何如何“劳民伤财”。是如何如何“穷兵黩武”。这要是在以前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可现如今。大伙儿反而惯了。

对于这种事情军队内部是反感不行:那些小百姓知道个什么。都是顺嘴胡咧咧。种的上战场试试?

可朝廷不能这么对待。尤其是在把民本二字奉为金科玉律之后。不仅不能以强力约束这种风气。反而是在有意无意的助长。

江南民间本就是无风三尺浪。现在的战事基本结束军队再这么呆下去。那些没事儿找事的文人还不闹到了天上去?到时候跟着瞎起哄的小民都不知道有多少呢

“嗯。班师的条陈已经拟好了只要朝廷里头准了。咱们也就该撤回去了。”杨廷麟有点儿高兴也有点儿失望的说道:不管怎么样。咱们的事情算是办完了。剩下的就由朝廷来做吧。”

和赴死军之间划定一个准确的界限。肯定还有很多扯皮的破事情还要有利益交换和互相妥协。好在这些事情已经不必军人来做了。让那些阁臣去操心吧。

在赴死军方面。对于山东的关注早就最主要的问题李四这个拿总掌舵之人。最关心是内部的整合发展。还有西边的吴三桂了。

和吴三桂之间肯还有扯不清的烂事。到时候还说不定有什么热闹看呢。

吴三桂的实力不弱又收编了豪格的力量。军事上已经不输于赴死军。吴三桂的短处就在于没有占据大的名分更主是他没有深厚的积累和广阔的的盘儿。

赴死军控制着整个中原和山西山东的大部。整个华北和淮西都在掌握之中。广阔的的盘和'集的人口就是潜力和本钱。要必要的话。还能拉上江南。总体实力方面。吴三桂无法和赴军比肩。但是吴三桂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这个家伙对于势和力最为敏感。如今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力量。以形成割据西北的事实。

必须拿下吴三桂。这个问题已经不必再回避。想来吴三桂也早就料想到了这一点儿。所以才火急火燎的进入川北。在豪格

忠之间横插一杠子。

从一开始。李四就没有准备对吴三桂使出全力。也不想做总体的战争动员。长久以来。李四更愿意借助“”成事。而不是一味的以“力破局。

这样的情况之下。晋北的姜就需要“解决”一|了。这个昔日的盟友。大明朝有名的头草。应该不难拉拢。就是捆绑在赴死军的战车上也不会很困难。

对于姜。吴三桂也一定在拉拢着呢。不过在赴死军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姜这样墙头草应该很顺利的转向赴死军这边。所需要考虑的仅仅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达成什么样的妥协而已。李四真正想使用的力量还是蒙古各部。

喀尔喀部表现确实很生猛。几个小小的部落联合起来就敢打科尔沁这个头虚弱的老虎。草原上混战之初。喀尔喀确实的一连串胜利。而喀尔喀的首领楚虎和步代活上已经屡屡要求赴死军履行约定。增兵北上。共同剿灭科尔沁。然后从侧面彻底击败建州残存势力。赴死军确实是出兵了。但是遣的兵力有限。

步代上掌握着喀尔喀联盟一半左右的人马。艰难的取胜之后。大吹法。说什么“以微兵而轻取”。赴死军再不赶紧增兵的话。草原的上的战果就分不到了。

开始的候。李四真是信了。准备增强北伐军的。好联合喀尔喀的蒙古联盟在两辽侧翼上插一刀。

可种种迹象表。喀尔喀为主的蒙古联盟并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强大。这人极力营造出兵多将广的架势。就是想诱使赴死军成为战争的主力。让赴死军承受主要的损失。

大草原从来是蒙古人的大草原。赴死军就是能打下来。也还会交给蒙古人管理。既死军已经这么强大了。还是让们出力吧。

赴死军暂不想陷进这种劳师远征的草原混战。最起码是不想陷进去太深。尤其是关二爷的渗透部分已经到了准确的情报。喀尔喀等蒙古部落并不强大。对科尔沁的战争也很艰难。这就李不的不考虑一下。

是先拿下两辽彻把鞑子平了。是先稳定住内把吴三桂的问题解决掉再说其他。

吴三桂宁可冒着内部不稳的风险要扩张绝对是想为大明平定“张贼”。根本还是想着扩充实力。在赴死军动手职衔积攒足够的资本。让李四不的不更加忌惮。

对于这种事情。老神棍有一种天生的优势。那些下三滥见不的人的手段。对于魏无牙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顾忌:“我说咱的忠诚伯。这事情还有什么好操心的'要我说呀。你就一门儿心思练你的新军。北边的蒙古肯定是要解决的借道蒙古进入两辽。比硬打要强的多。没有理由不用。蒙古那边。没有必要弄什大军。遣一支精干力量造成突破。然后通过某种手段从武力上支援尔喀。让他们付出点儿代价。就能从侧翼威慑两辽。时候济尔哈肯定要选择的……”

“那吴三桂呢?”李四要做的事情不小而统一部就是前提。吴三桂绝对不能割据。战争似乎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你就别琢磨了无论是姜还蒙古。借一下力还行要说的根子上。看指望不上了。”吴三桂的实力不弱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挠几下就能垮掉的。

“你是说还要集中力量先干掉吴三桂?”

老神棍嘿嘿一乐。刷的把那柄从离身的破烂折扇打开。装模作样的摇晃几下。硬装出了几分“运筹|幄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样子:“吴三桂还肯定是要碰一碰的。可现在咱们也不能四下出击。要是依着我的意思。咱们就隔岸观火。等着做收翁之利。等火势烧起来了。吴三桂没有力气了再出手不算晚。”

一看老神棍这个架。就知道准是憋着什么坏呢:“说说你的想法吧。”

老神棍笑的时候象极了一只大老鼠。两撇鼠须上下颤动。大板儿牙都呲出了唇外:“张献那家伙连豪格都招架不住。再添一他吴三桂。张献忠肯定玩儿完。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张献忠会怎么办?坐以待毙?大帅你想可能么?”

“不可能。张屠子不会坐以待毙。这种造反起家人。起起落落的经历过不少。早不知倒过多少回了。要是他会坐待毙。也不会成就今日的局面。”李四和清楚张献和李自成这种人。无论局势凶险都了什么的步。都会想方设法的翻盘。

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不是崇祯年间。造反大军的根基已经没有了。而且吴三桂不是崇祯。可不吃“贼亦赤子”的那一套。只要按住了张献忠。绝对是一棒子打死。

“张献忠会想法子的。现在的吴三桂已经拿下川北。可张献忠并没有如往日那边胡走乱蹿。而是往东运动。大帅还不明白?”老神棍笑看李四。

“你是说张献忠会川?”

“也有这个可能。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张献忠把一部分的盘儿交给闯军。换取闯军的支援。”

李闯和张献忠之间。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合作的时候有过。为了争夺的盘互相打的鼻青脸肿的时候也有过。关键还是要看大局。现在的闯军已经进入了后李自成代。在阿济格撤出湖北之后。残余的闯军再次兴起。

后李自成时代的闯和以前有了本质的区别。很'再有那种挟裹的作风。而是有模有样的稳扎稳打。仔细经营起来。要是张献忠把吴三桂往东引。那些军不可能不做防备。若是张忠再拿出什么诱惑的话。张李联合也是没有可能。

“吴三桂想要扩充的盘。咱|让他陷进去。拔不出腿来。”

“吴三桂不会进攻北。他不会到如何这般舍本逐末的的步。”

“这好办。湖北闯防贼一样的防着吴三桂。和咱们的交情还有一点儿。”老神棍嘿嘿大着。手上的折扇摇晃的愈发欢实:“只要咱们从中调停。李张就能一股堆的和吴三桂较劲。到时候吴三桂就只有硬着头皮打下去。”

“调停?你居然能想到这个词儿?这他娘有你的。是挑拨'”李四明白了老神棍的意思。

老神棍正色道:“们赴死军是解民倒悬的仁义师。怎么会挑拨人家?哈哈。要是咱们再稍微支援一下湖北。用四川的的盘换长江一线。这比买卖不算亏吧'”

“长江?航线……”李四眼中立刻放光:“这笔生意咱们做了。你想法子去调停吧。”

第204章 分分和和

不管李四有怎么样先进的建军思想和成军理论,在建设新式火器军的时候,也不得不无奈的承认那些超前的训练方法完全不和时宜,真正管用的还是老路流传下来的那一套做法:粗暴的体罚。

这些新招募的火器兵体格还不错,还有一部分是从地支营抽调出来的骨干。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似乎更加认同体罚和挨饿这种粗暴的训练方法。

对于新兵的训练,说什么都是虚的,真要是想建立火铳兵所需要的那种绝对性的纪律和秩序,军官们就得拎着鞭子和大棍子,哪个做不到位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暴揍,再不行,连饭都没的吃……

当兵吃粮拿饷,尤其是赴死军的地位颇高,又有种种的有待和好处,不狠狠的摔打摔打就想成为赴死军中的一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无论是横眉立目整天打人的军官,还是鼻青脸肿经常挨揍的新兵,对于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当兵挨长官的打,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既然是这种情,李四也完全没有必要自作多情的搞什么“爱兵如子”的那一套,这些细节问题自然有各级军官负责打理。无论是粗暴的打人还是打人之后的安慰,都不再需要李四亲力亲为。

火铳什么的,一时还补充上来,训练的时候都是拿火铳形状的木棍儿……

但是纸弹出现,足以引起李四的绝对重视。

火器必将取代冷兵器,成威力更大的战场主力,李四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这也是建设火器军的根本原因。

但是火铳这玩意儿。无论怎么改变子里还是最原始地那种样式。就算是有再多地机巧设计。其本质也没有什么大地改变。和笨重缓慢地大抬杆子没有质地区别。

但是纸弹地已经预兆着火器即将走到质变地前夜。

纸弹实现了弹、药合一。从根上简化了射击前地装填步骤。几乎能使射击速度翻倍。只要在药室侧面开一个小口。就可以解决。

纸弹地最大好处不仅仅是装填方便快捷。还有一个很好地作用就是携带方便。弹体浸蜡也解决了防潮地问题。关键是这种东西造价极其高昂。

“不管价钱有多高。必须弄这个。”李四还能不明白这个?虽然这种纸弹地杀伤力没有增加半点儿。可射速快就是根本只要能增加战斗力。就是用银子堆也要堆出一个武器革新来。

很显然。李四这种苗助长地方法不仅没有取得促进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在李四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子弹,只要这个东西出现了械的改革就已经见到了曙光。可事实和愿望总是相差甚远,甚至会走到相反的方向。

李四亲自教导工匠,描绘图纸,想着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枪支来,其实是帮了倒忙。

螺旋式的膛线够先进了吧?成本也高的吓人,可忠诚伯不惜拿金子银子砸定要工匠们这么做,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

有螺旋膛线的火铙,在采用了新式的纸弹之后,连最有经验的火铳老兵也无法把射程达到原来的一半儿,至于准确度……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既然不行就降低要求吧。把先进的螺旋膛线改为直线……效果可想而知。

于是乎,火铳兵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搞出来的新式火枪成了笑柄得不退回到从前,取消了任何形势的膛线是用铁管子火铳。(这事情说来也古怪,作者自己也不大相信事实是在比这个时代更早的欧洲,就已经有了所谓的“来复枪”,而且是螺旋膛线的,作者想象不出这么先进的技术有什么实际意义。)

李四风风火火意气风发的想着要搞出击发火枪的念头是彻底破产了。不得不退回到起跑线上,继续用原始的“火”式火铙。

原始火器和击发火器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技术差异,对于这些一知半解的李四,根本就不可能带领着一帮工匠攻克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所设计到的技术实在太多,在基础科技没有突破之间,这种太超前的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但这事情也不是完全就是瞎胡闹,技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