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43章

甲申天变-第243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敬的客人,如果您的车上只有盐巴茶叶和布匹的话,我绝对能够做主,除非你的车队送过来的都是丝绸……”丝绸,从来就是大草原上的奢侈品,价值不菲,是真正的大宗交易。

“嘿嘿,不是丝绸,绝对比丝绸值钱。”关二爷从怀里摸出个物件儿,塞进这个蒙古人手中:“我送过来的是这个东西,你给估个价儿吧,看看能换多少皮子多少羊毛,要是你们还有奴隶的话,也能换……”

这个蒙古人和关内的汉人接触的最多,不仅汉话说的好,也颇为精通一些经营之道,一看手里的“货物样品”,脸色立刻就变了:“尊敬的客人,这个东西我确实不能做主,也不知道价格。需要我族里的大人能够决定,请您稍后,我去去就来。”

知客的蒙古人急急忙忙的进了最大的帐篷,想是去找首领商议价格。

旁的商帮都不清楚关二爷拿出的什么玩意儿,可以肯定的就是,那个玩意一定是奇货可居,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京城的老少爷们虽然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可也知道这一回是逮住肥的了。看那个蒙古人的架势,就知道这一遭是来着了。

“还是关二爷呀,还是二爷见识广,知道蒙古人需要什么,咱们的货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那还用你说么?关二爷的眼光什么时候错过?这一回真要发财了……”

正在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那个蒙古人已经过来,以手抚胸行个礼节,还是那副唱歌一样的腔调:“尊敬的客人,我们大人请您到大帐篷商谈……”

“二爷,我跟您去,可别卖贱了……”

“我也去……”

关二爷哈哈一笑:“你们去个屁,你们几个小毛孩子知道个什么,都给我好好等着,把口袋什么的都准备,装银子还要用哩……”

那些个老成一点儿的汉子们已经在喊了:“瞎起什么哄?二爷办事儿你们还不放心?是不是怕二爷贪了你们的银子?”

众人都讪讪的连说是,纷纷退开。

这一遭买卖,都是二爷的首尾,本钱也都是二爷出的,等于是白分给大家一样,大伙儿还能不放心了?

大帐蓬里头火光熊熊,还点着儿臂粗细的大蜡,这玩意可不便宜,就是在京城里头也不是小老百姓能用的起的,运到这边儿,价钱得翻好几个跟头。

步代活上看到关二爷进来,微笑着拱拱手:“远来的朋友是哪个营的?李大帅身体还好吧?”

桌子上放着的就是关二爷拿出的那个物件儿,一尺多长,一把粗细,黑黝黝的闪着耀眼的光泽,正

军独有的大杀器—铁黄瓜。

一看这东西,就是傻子也知道了关二爷的身份,肯定是赴死军中的人物。

“托您的福,大帅好的很。”关二爷以京城爷们儿独有的那种腔调客套着:“我也想着进赴死军,可人家看不上咱。



“你不是赴死军?”

“也不能说不是,和赴死军扯着点儿关系,可也不能说是,嘿嘿,就是这么个身份。”关二爷嘿嘿一笑:“因为有这么点儿小关系,也能弄到点儿东西……”

这么一说,步代上还真摸不透关二爷的底细了:“你真不是赴死军?那这东西……”

“嘿嘿,我说了嘛,说我是赴死那就是,说我不是那就不是,这位大人何必追究这些?”关二爷脸上的笑容就没有落下去过:“赴死军里头也有我的关系,顺便鼓捣点儿东西出来还不算太困难。至于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您就不必问了,因为这是我吃饭的家伙,不能告诉大人您。”

“我听说正在打仗,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需要这些物件儿……”

对于关二爷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代活上一时还真吃不准关二爷到底有多大的能水儿。不过人家既然不想说,再问也是白问。

“要是你们需要呢,就给价钱。要是价钱好了呢,以后就是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咱们也做个长久的买卖。若是你们不需要呢,我估计科尔沁那边肯定是需要的……”对于这种场合,关二爷最是拿手,如何应对如何说辞,早就准备的烂熟。

喀尔喀和科尔沁正打仗呢,不可能这个汉人把这样的大杀器送给科尔沁人。对于这一点儿,想必这个叫做什么关二爷的汉人心里也清楚的很,这更深的一层意思就是:要是你们的价钱不好,这就是一锤子买卖,铁黄瓜这样的东西以后就甭想再买到了。

蒙古人之间的内部战争,一般是让族人骑马互冲。通常情况下,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是胜仗,也折损极大。

尤其是喀尔喀这种部落,族人本就不是特别多,就算是眼前占据着主动,也不可能进行长久的战争。眼前的这种杀器的威力怎么样,全天下人都知道。对于喀尔喀来说,铁黄瓜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哈哈,我也不管是赴死军还是别的什么身份了,既然能把这东西送过来,就是我们的朋友。喀尔喀人从来就不会亏待朋友,价钱嘛,你一定会很满意的。”说着客套话,步代活上把话头一转,切入到这个问题的实质部分:“喀尔喀的朋友,这个东西你究竟带过来多少?”

“两百个。”

对于铁黄瓜这种一次性的消耗品来说,两百个不是什么大数目,问题的关键在在于这事情的持续性,关二爷能不能保证这东西的持续供给。

“两百个,很好,这是我出的价钱。”步代活上顺手拎出一个黑布口袋,把口袋里的金玉宝石倒在桌子上:“我还想要更多,原来的朋友能不能送过来?”

无论多么珍贵的金玉,不管多么稀罕的宝石,都没有喀尔喀族勇士的生命更加宝贵,这样有了铁黄瓜,勇士的战斗力就能成倍提升,至少不必再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敌人的生命了。对于步代活上这种心存天地的人物,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比谁都分的清楚。

关二爷不是没有见过钱,也不是没有使过大钱,可乍一见到这些亮闪闪的宝石,呼吸也是为之一窒。也仅仅是如此罢了,眼神中依旧是淡淡的笑意,不再看桌子上的那些东西:“这些东西确实稀罕,可也得分什么情形。既然咱们是要长久的买卖,就要有个长久的说法儿……”

“哈哈,好,果然是个做大事儿的,我喜欢你这种生意人。”步代活上哈哈大笑着把那些金玉宝石扫到桌子底下,如丢弃碎石尘土一般:“说吧,你想怎么个长久法儿?”

关二爷笑不叽儿的说道:“其实也很简单,你们喀尔喀部的买卖只交给我,无论是皮革还是毛毡,就是那些个奴隶,都不要再给别人了,统统给我一手。价钱嘛,再慢慢商量……”

“你吃不下,”步代活上脸上露出最善意的微笑:“我们喀尔喀部眼看着就要战胜科尔沁,还要统一大草原,羊毛堆起来比天上的白云还要多,奴隶比草原上荒草还要多……”

“吃不吃得下是我的事情,大人您就不必替我担心了。”关二爷做出几分张狂的姿态:“有多大的本钱我还能不清楚了?能不能吃的下我心里有数。要是大人不愿意,可以先在这里建个货栈,先把这里的货都吃了……”

关二爷这么说,可真是够胆儿肥的。

现在还在打仗呢,谁胜谁负还言之过早,要是喀尔喀人打败了,别说的货栈,就是命也得留在这里。

步代活上盯着关二爷,实在说不清楚这个人到底有多大的本钱,沉吟半晌说道:“这个事情也不是不行,只要你能把铁黄瓜送来,什么都好说,我的意思你明白没有?”

“你还需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有一万个我也买的起。”

关二爷哈哈大笑:“大人您是说笑了,这东西又不是盐巴茶叶怎么会有一万个?下次还是两百个吧。”

“两百?你也莫担心我出不起价,你真要是能多弄些过来,楚虎大人就能打得下中右旗,到时候你就全拿了我喀尔喀的生意,也不是没有可能。”

“嘿嘿,走一步看一步吧……”

最初的章程是有了,双方还都是“满意”。

关二爷刚一出来,步代活上就招手唤人:“仔细查查这个人,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来路,飞马去中右旗那边,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楚虎大人。”

外面的老少爷们儿们还在等着呢,看关二爷笑眯嘻嘻的出来,就知道生意做成了,七嘴八舌的询问细节,究竟能赚多少……

“都他娘找地方睡觉去,能赚多少明天才知道呢。明天想法子把咱们的货卖了,再进点皮货回去,就能分银子了……”

在一片欢呼声中,众人散去,关二爷也进了自己的帐篷。

帐篷里一个挑夫早就在等了:“怎么样?”

关二爷一叉手:“我看喀尔喀人是在吹牛,楚虎还在中右那边呢,估摸着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来。这边喀尔喀的胜利也是做给咱们看的,是想着要大帅赶紧出兵呢!”

“嗯,我也看了,这边大概有四千人马。喀尔喀拿不出太多兵力来,这边才是真正的主力。楚虎那边兵力单薄,肯定指望不上,明天回去一部分人,把这个情况告知大帅吧……”

“是!”关二爷行礼。

第202章 第一张骨牌

无论是北边草原上的蒙古混战,还是两辽的鞑子老巢,都已经不能再对赴死军构成战略上的威胁。两辽的建州女真已经彻底失去了根基,想要芶延残喘都已经千难万难,至于反扑就更家不必提起。

随着京东各地纳入赴死军囊中,鲁北已经正式进入赴死军的视野。

让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是,赴死军再也没有大动干戈的强行攻取,所有的军事行动也仅仅是保持一个压迫威逼的样子,根本还是在迫降二字之上。

至于鲁中和鲁被地区的清军,本身就已经是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这些清军也算是八旗劲旅,却多是属于豪格系人马,在豪格都投降了吴三桂的情况下,处境更加不堪。

投靠关外的老派满洲势力,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关外始终是在济尔哈郎等人的控制之下,尤其是赴死军环逼和蒙古内乱的情况下,对于这种事情的处理就显得分外谨慎了。

这已经不仅仅军事层面上的事情,还干系到政治层面,尤其是干系到关外满洲人的未来。

很明显,济尔哈郎等势力想保住关外,尽量把赴死军隔离在山海关一线,就算是再退一步,也要维持到甲申之前的局面。

虽然一直都疏散山东的清军,可这种规模的疏散明显就是杯水车薪,因为不可能把整个满洲的力量都拿出来做这种事情。

随着赴死军牢牢掌握了京东和西北地区,这个疏散的通道很快就会被堵死。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的义军已经不是雨后春笋所能够形容的,各州县甚至是各村镇都有揭竿而起的变故发生。尤其是数量庞大的新附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观望态度,几乎是明锣明鼓的做起了举义的准备。

山东一带满洲人口众。但是真正能够拿地出来用地上地战兵只有一万多人。绝对到不了两万。

还要面对赴死军和杨廷麟双重挤压了死战之外。已经没有他路可走。

即便就是死战。结局也只有战死。势已是如此。不是区区这么点无源无本地孤兵所能够改变。但是在这个时候。局面似乎忽然就出现了转机。

一个鲁识字蹦出来了。

鲁识字这个名字和这个人。在满洲人心目中代表着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

所有关于鲁识字地传说就是一个近乎不可能一样地奇迹。经过口口相传之后。尤其是在京城当中。挽救了大量满洲人口。让鲁识字身上更增一个神秘光环。

和赴死军大帅的霸气和杀戮相比识字则是希望和生机的化身。

山东清军第一个见到的不是赴死军的百战精兵,更不是凌厉威猛的炮火,而是鲁识字和鲁识字带领着的一些满洲老幼。

山东自从赴死军攻打京城之前,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局面,随着京东的丢失,陆路上的通道很快就会被完全锁死时候,除了大海之外,再也五路可走。

扬帆泛海,去往金州等地,确实是一个很美好的选择。可这个选择也仅仅局限在沿海各地,在处处烽烟的大环境下开坚城集体往海边撤退,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灾难性的后果实已经不必想了。

朝廷,如果还是有朝廷的话临小皇帝的亲笔书信已经过来了,让所有清军停止抵抗就地投降。当然,现在的福临早不是什么大清国的皇帝了,大清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皇帝,很明显这就是赴死军的意思。

现在的清军,尤其是关内的这些清军,其实已经是弃子,除了死战之外就只有投降这唯一的一条道路可走。

若是面对的敌人不是赴死军,投降肯定会更加顺利一些。但是对赴死军投降的话,所有的满洲战兵都要仔细思量再三。

赴死军素来的奉行杀光杀绝的政策,尤其是这些战兵,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无论是战是降,最后都会死在赴死军的刀下。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有谁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