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0章

甲申天变-第20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全都是传说,或许就是事实。

这样的传奇故事经过发酵之后越发夸张,正面战败满洲精锐、大战三百回合战阵皇太极,逼的满洲人不得不弄一个几岁的娃娃出来做皇帝。等等说法经过众人之口早已和事实相差甚远甚至面目全非。

皇太极的死活魏无牙懒的关心,但是一支能够打败满洲精兵的队伍,一个斩杀皇太极的英雄,种种迹象表明一股崭新的势力将要喷薄而出。

这是一个机会。

一直密切关注时局的魏无牙知道自己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新生的力量肯定是需要人才的(自己就是个人才,魏无牙从来也不怀疑这点。)以自己对时局的敏锐和对明朝上下的了解,混个军师应该不难,与其给李自成喂马还不如投靠这种新生的力量,至少往上爬的机会要大的多。

于是。

饿着肚子的魏无牙如见火的飞蛾一般满怀希望来到了刀把村。

第三十四章 该咋过还咋过

不得不承认这个老神棍的眼光确实超前,至少他看到了大明朝灭亡的必然,至少他看到了李闯的难成大事,就凭这一点,已经算是当时的战略眼光了。

作为未来人的的绝对优势就是对天下大势的绝对把握,这一点是魏无牙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的。所以对这个还算有眼光的老家伙,李四并没有表现出求贤若渴的热情,仅仅是让他暂时居住在村子里,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已。

没有能够如苏秦张仪一般风光的成为这支新生力量的军师,这让魏无牙有点失望,仅仅是有一点失望而已。

但是老东西着重阐述的三点原则确实让李四心动:一曰大义,二曰鼓吹,三曰壮大。

在这个时代占据大义名分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就算已经统兵百万的李闯在人们心中始终是个流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大义的名分。

鼓吹就是利用李四个人的名望,在愚昧盲从的民众心中深深植下一面旗帜,为后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最后的壮大就是发展的意思了,要不择手段的壮大财力和武力。

这些本就是李四的发展路线图,但是“不择手段的发展”这句话似乎别有深意,好像是要走旁门左道的意思。

鼓捣一些歪门邪道的东西,李四自认不如这个老神棍,所以经过一整夜的思考之后,决定再回过头去问问魏无牙这个老家伙,到底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二日清晨,富裕起来的村民依旧保持着勤劳的本色,早早就起来开始一天的劳作。

“四叔好。”

“李兄弟起的真早哇。”

李四在村民中的威望本就高的出奇,经过一场血战之后,这种威望已经被神化。现在村子里的老老小小见到李四,那股子崇拜尊重的神情根本就掩饰不住。

这些人的眼珠子里都闪耀着小星星呢。

和勤劳的村民不同,魏无牙这个老家伙懒惰的很,日头都出来了还在呼呼大睡。

经过这么些时日的建设,投奔过来的流民大多有了临时的住所,虽然仅仅是茅草棚屋,终究算是个家,足够给一家老小遮风挡雨了。魏无牙就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动手盖房,别人也不喜他那胡吹海说云山雾罩的秉性,所以魏无牙也没有个住所,只能窝在一堆干草里休息。

昨天晚上喝了好几碗热粥,肚子里有了底气,很少能够吃饱的魏无牙正惬意的躺在草堆里瞌睡。听到脚步声响,眯缝起小眼珠一看,见是李四到来,欢喜的如同捡到金宝的乞丐一般,一下子蹿起三尺多高。踢踏着破鞋紧跑过来,脑袋上顶着几根草棍儿……

“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找我的,我早就想到你会来的……”魏无牙极力做出料事如神的姿态,奈何他嘴角还挂着黄米粒子,脑袋上也顶着干草,怎么看也不象是孔明刘基那样的高人:“我已成竹在胸,定能解你心中之惑。”

对于这老神棍的言语,李四从来也不敢信实,笑骂道:“莫在我面前卖弄你装神弄鬼的伎俩,你这样的牛鬼蛇神的见的多了……”

魏无牙的脸皮是何等的厚度?被李四损了几句也不在意,很夸张的拉开个莫名其妙的架势“先主烈皇帝曾于茅庐之中三顾诸葛武侯,今日李兄弟再次来找我,也算是两顾茅庐了。”李四亲自来找,让患得患失的魏无牙深感荣幸,心中也升腾起一股希望。

“屁话留给别人再说吧,今天我想和你说说正事儿……”李四示意魏无牙抹掉嘴角的饭粒子:“说说满洲吧,你是怎么看满清的?”

“满洲?”老神棍想不到李四会问起这个,不在意的说道:“蛮夷罢了,能成什么事?现在满洲小娃娃做了皇帝,肯定约束不住下面的旗主猛将,说不准哪天就会内乱起来,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

包括李自成在内的人们,在这时候还没有把过多的注意力投向东北,更没有人认为满清会真的入主中原。

局限性啊,这就是古人的历史局限性,李四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透露太多:“你曾说要不择手段的发展壮大,我仔细琢磨过了,这句话好像有点意思,你详详细细的给我说道说道,说的对了,我让人给你起间草棚。”

魏无牙腾的站起身子,矫健敏捷和他虚弱年迈的身子极不相符,仿佛一瞬间年轻了二十岁。

老东西的心跳加速,脸色泛着病态的潮红。

魏无牙整个人立刻亢奋起来,并非是为了那间可以躲避风寒的茅草屋。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大乱之世,属于自己的那段传奇也许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努力做出镇定从容的姿态,想从屁股后面抽出那柄根本就用不着的折扇挥舞几下,以增添几分胸有成竹的架势,或许是因为太心切的缘故,折扇都拿反了:“李兄弟,我说的不择手段其实就要这样……”

……

在老路家里蹭了饭,趁着用罢晚饭的时光,路涧凑过来从腰里摸出个大烟锅,发狠一样在李四的烟袋子里挖满烟叶,使劲的抽起来,屋子里两杆烟枪同时发威,顿时烟气缭绕呛人的很。

或许是因为李四喜好吸烟的缘故,这少年也开始尝试着接触烟草,并且抽的极凶,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这几天甚至不避讳他老子,在老路面前明目张胆的大抽特抽。

三杆烟枪把整个屋子弄的乌烟瘴气。

路大嫂和蛾子忙碌着熨烫衣物,烧红的铁烙铁蘸在潮湿的衣服上,再给屋子里添一层腾腾的水汽。

或许是因为热气的缘故,蛾子这丫头脸色通红:“这衫子可是四叔进宫要穿的,定要熨的平平整整,省得让人家笑话咱们乡下人……”

“你个女娃子知道个啥?”对于女儿的无知,路丙寅感觉很无奈:“你四叔进到宫里肯定是要换上朝廷规制的衣服。你知道啥是朝廷礼仪不?什么样的官职穿什么样的衣服,一丁点也不能有差错的。你当你四叔是走亲戚?这是要给太子去做老师的,以后你四叔就是咱大明朝的国师呢……”

“那……那四叔在进宫之前穿啥?难道穿现在这件子破夹袄?”蛾子涨的小脸蛋儿通红,和自己的老子顶嘴:“可不能让京城的人小瞧了四叔……”

“屁话,穿好衣服就不小瞧了?人家看重的是你四叔的本事,不是看他穿啥衣裳……”老路已经懒得和没见过世面的女儿争辩,深深呼出胸中烟气,意味深长的对李四说道:“我知道兄弟你是有大本事的,可进宫也是大事。太子就是未来的万岁……反正我想说啥兄弟你也明白,我就不多废话了。”

太子?万岁?

太子朱慈?注定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历史已经注定他没有机会执掌大明江山了。

“哈哈,不过是进宫几个时辰而已,后天我就回来了呢,”李四爽朗的大笑着:“没你们说的这么严重,日子该咋过还咋过……”

第三十五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

来到京师的李四根本就没有时间做更加充足的准备,就被迎接的杨廷麟来去内都知监领取新的官衣。

进宫嘛,总不能穿着路大嫂做的蓝布夹袄去见太子吧。

看着都知监的小太监随手丢出的一套半新不旧的麒麟服,李四甚至怀疑这个小太监是不是搞错了。

就算是李四再不明白宫里的礼仪,也知道太子校典是武官,怎么能和身为文官的杨廷麟穿一样的衣服?

“东宫的官员都是穿这个的,不分文武。”杨廷麟很是尴尬的解释着:“朝廷实在是没有钱了,凑合着穿吧。”

由不得李四不信,大明朝廷还真是穷到家了。

如李四杨廷麟这样不是朝臣的内宫官员,朝廷甚至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置办最起码的制服,只能把以前裁撤下去的厂卫制服拿出来充门面。

锦衣卫?这都哪辈子的事情了?

“朝廷不会真的这么穷吧?”李四实在不敢相信大明朝已经穷到如此可笑的地步。

“哎,咱们这还算是好的,如今的皇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呢。”

原来十四岁的太子朱慈?已经到大婚的年纪,按理说应该搬出内宫成婚的,可是他的皇帝老爹根本就没有钱,也不可能给即将结婚的儿子盖一座太子府邸,于是就动员太子他妈,也就是大明朝的皇后想办法。

太子大婚可是大事情,没有一座像样的宫殿是不成的。可是皇帝都没有银子,皇后更拿不出钱来。身为母亲的皇后只好搬出懿安宫,把自己的住所给太子结婚用。

虽说太子大婚之后要搬出内宫,可也要先把结婚的排场撑起来不是。

布置装饰懿安宫的事情是由杨廷麟来做的,可是苦等了四个多月也没有拿到一文钱的资金,所以太子大婚的事情一直在拖延着,而杨廷麟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闲官。

正因为闲的事情没有事情做,杨廷麟才被派去潮河所,于是才有了潮河兵败之后认识李四的种种桩桩……

从规模上来看太子居住的钟粹宫不小,就是有些古旧,正殿前的廊柱上漆皮都在大块剥落,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一座曾经香火鼎盛的古庙。

进到钟粹宫正殿,就见到了崇祯一家人。

李四也没有想到崇祯夫妇都在钟粹宫。

虽然没有见过崇祯皇帝,但是光看那三十多男子身上的盘龙窄袖袍和双肩处织绣的两条金龙,就知道眼前这个身材消瘦面色晦暗的男人就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

崇祯身边的那个女人脸色苍白,显得更加苍老。九龙四凤冠、金云龙纹衣这样最高规格的女装说明她就是大明的皇后,太子的母亲――周皇后。

面对盛装而出的大明帝后,杨廷麟只是行了个简单的浅礼,然后示意李四赶紧见礼。

李四实在想不到崇祯夫妇会在这里迎接自己,不过是太子的军训教官罢了,值得摆出这么大的排场?

和正襟危坐的崇祯不同,周皇后则显得随和许多,虚扶了一把要下跪行大礼的李四,笑呵呵的说道:“这就是阵斩满酋皇太极的壮士李四,太子快过来见个师礼……”

一直站在崇祯身后的太子朱慈?很顺从的过来,规规矩矩个李四行个师礼。在这个空当,崇祯夫妇也站起身子,象征性的给李四一个师礼。

想象中应该是给皇帝一家人下跪磕头的,实在没有想到事情整个反了过来,这样李四都有了匪夷所思的感觉。

在一旁的杨廷麟反而显出一副很正常的模样,偷偷给李四个眼色,示意这位受宠若惊的英雄坦然淡定即可。

所谓的三拜九叩是满清鼓捣出来的奴化礼仪,在满清以外的朝代,除非是在祭祀祈天等特别重要的场合,见到皇帝也就是行普通礼节而已。尤其是在大明后期,朝臣甚至连跪礼都免了。

于此相反的是,如李四这样的太子师,皇帝一家人在初见的时候反而要隆重的多。

这是一没有奴才也没有主子的王朝!我做你们家的家庭教师,就要享受为师者应有的尊重,皇帝家也不能例外。

一直都没有说话的崇祯终于开口:“关于酬李卿之功,朕亦思虑月余之久,仔细想来还是授以校典之职。太子乃国之未来,李卿应知朕之苦心……”

对于太子的几位老师,崇祯还真的下了大心思,都是千挑万选的一时俊杰。尤其是在个人人品方面,几位太子师几乎无可挑剔。

由此可见崇祯对太子的期望之深。

“今日首课,李卿开始吧。”

按照当时的惯例,新老师的第一堂课家长是要旁听的。一来是检验老师的能力,再就是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对于今天的这一堂课,李四早有准备,面对同样盛装的太子朱慈?,李四很快就适应了为人师者的新身份。

“无论是局部的征战还是两国相争,胜负取决的先决条件为何?”

要想打胜仗,最先需要的是什么?

“圣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逆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逆,顾……”太子朱慈?规规矩矩的做出回答。

这样的回答让李四立刻抓狂,好好的一个孩子都学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