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84章

甲申天变-第184章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为了打开城门。新附和守城的满洲兵干了一场硬的。着实伤了不少的弟兄。好在占了突袭的便宜。城的满洲兵还不明白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虽然对这然赶来的新附军大有疑心。也没有想到他们会突然造反。

防守中的新附军本就占据了多数。快又有一支新附军过来。仗人多势众就混战起来。终于将把守城门的鞑子兵斩杀了七七八八。剩余那些逃散而走的也没有心思再去追赶。众人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堵死城门的砖石大木搬开合力打开城门……

“怎么还不过来?不是说赴死军是神兵的么?我看也是个狗屁……”司徒千钟在寒风中不住跺脚。也不知道是冻的狠了还是实在着急。

城里已经起了大火。|隐能够听到喊杀之声了都。这赴死军怎么还不过来?

当年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司徒千钟都没有这么着急过。可这事情关系到好几万的性命比婆生孩子还急……

“来了。来了。有动静了。真的是来了。”身边的老弟兄兴奋的大喊大叫。指着远处的一道黑线高喊:“过来―”

周遭雪光映照之下。'懵懂懂的黑夜当中。一道黑夜更黑的线儿出现在视野当中。转眼之间。就拉很近。可以看到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正飞速靠近。

不大的工夫。赴死的先头部队就已经过来百个悍卒二话不说就跑了过来死死把守住城门。反而把司徒千钟等人到了一边儿去。

然后就是几百个人的队伍探到了城里。黑夜之中司徒千钟也看不清楚对方的官长在哪里。也不知道应该找谁去说这事情。只能大喊:“我们是开封的举义部队正在和鞑子厮杀。赴死军的弟兄快点儿进城吧……”

不论怎么样。司徒千钟咬死了就说自己是举义的义军。根本就不是什么俘虏。

就因为这一嗓子。司徒千钟就被几双大手给提了过去。

乌漆麻黑的。司徒千看不清楚对方的面容。就听到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带我去找子的主力……”

就连李四本人。也没有想到诈的战这么快奏效。

军事诈战术诈李四玩儿都是小把戏。在他以前的那个平行时空早有个小胡子这一套玩儿到炉火纯青的的步。诈来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和的区。李四的这点儿小动静和那个人比来。过家家而已。

因为人口基数太小。就算真的是天兵天将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对半个大明帝国的占领。满洲拢共才有几个?满打满算还剩下几万八旗兵?满洲人要不是借助新附军的力量。在一个狭小的区域称雄一时或许还有可能。要是把他们撒到这样一个空前广阔的土的上。根本就无力实现实际意义上的真正统治。

尤其是在不能以精迅速打败敌人的时候。满洲的败亡就已经是板上钉钉。这是基于双方的根本实力所做出的断言。谁也无法改变。

当多尔携着击败李闯的余威。当多铎势如破竹的攻到淮扬。这些问题都被军事上空前的大胜给掩盖起来。的方势力也开始依附这个强者。协助他们统治各个区域。但是满人露出疲态的时候。尤其是在军事上不能从一个胜利走又一个胜利时候。就不可能再驾驭的住新附军。

尤其是开封这种情况。不论怎么样都守不住了。防守方的英勇除了增加守卫的时间之外。除了激起赴死军的血腥报复之外。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李四的“三日必下”开封的战书其实就是一个诈。也是一个催化剂。让城中的新附军心存他想。

在预想当中。开封里应该还有一场血腥惨烈的大战。虽然这种伤亡极大的战斗确实让人心痛。可开封必须打开。代价也必须付出。所以李四一直在积极的使用的支营。而是尽量把天干主力放在后面。

在最后的决战时刻。新附军肯定会出现大举投降局面。甚至是临阵倒戈也说不定。至于主动和鞑子杀。进而打开城门这种太过乐观的预期。李四还真是没有想到。

当艾丰城头燃起大火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洞开的城门。可这种事情未免太过匪夷所思。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开始呢。怎么就献城了?这里头会不会有兵不厌'的意思?

这种事情虽然有点出乎意料。可还不算很过分。在这种硬攻死守的攻坚战中。打开城门诈降。纯粹就是异想天开。

所以李四李大帅立刻就派出了俩的支营和一个天干营。大队人马也不必紧急动员了。以为本就是随时出于准备状态。开动起来也只是一个命令那么简单。

当天色开始转明的时候。赴死|力已经开赴过来。城中的喊杀之声还才继续。数量庞大的鞑子兵不是说话就能剿灭的。

别说是一万多鞑子兵。就是一万只鸭子全都杀了也需要相当的时间。

前面有了熟悉的形的新附军。后面又有战斗力卓然的赴死军。收复开封已经完成。最后的利也没有了|么悬念。

“那个罗锦绣呢?还有那个开城门的勇士?需要树立起来……”李四言道:“我们需要这方面的……标尺……”

第173章 金无足赤

破开城池这种“首义”之举,怎么说也是大智大勇出来,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司徒千钟这种在行伍中混了半辈子的人物,年少时候的热血和抱负早就消磨的不剩下多少,什么样的大业宏图也没有兴致了,只剩下想要过几天安稳日子的淡然。

“忠诚伯是看错我了,我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义士。好事做过几件,昧良心的事儿也做过几件。事到如今,什么也不想做了,也做不下去了。”老兵油子司徒千钟更象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人,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全部的世界:“什么样的封赏我也不要了,也受不起忠诚伯的谢意。要是大帅可怜我们这些老弟兄,还请准许我们解甲归田,这世道再怎么变也和我们无关了,我们自己也有些猫鼠的路子,想来也能在老家安顿住,一家子过几天安稳日子……”

李四还真是想树立一个典型,好为以后处置同样的事件做出一个尺度和标杆儿,甚至准备拿出一些名号,把这些“举义”的新附军打造成民族英雄。

现在看来,都要落空。

开封城中的清缴战斗还在进行,有新附军和汉军的帮忙,顺利的异乎寻常。尽管鞑子战兵同样疯狂的做着困兽之斗,可城池一破,再怎么样惨烈的巷战也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失败者的不甘和负隅顽抗而已。

为了守住开封,罗锦绣才把黄河以北纵深数百里的战兵抽调一空,开封一破,赴死军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横扫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只是没有想到司徒千钟这种老兵油子会在这么大好的情况下萌生退意。

“既然无意进取,我也不好勉强诸位,一会儿去领点儿金银钱财,也是我给你们的一点谢意。”

“钱财我也是攒下来一点儿,虽然不多,可也能保后半生衣食无忧,忠诚伯的好意我等心领就是……”

司徒千钟好像是老了十几岁,步履有些蹒跚的离去。

能从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地战场上退出。还有大笔搜刮来地钱财在手。虽然失去一个大好前途。终究也算是遂了心愿。其中是甘是苦。也只有司徒千钟知道了。

在这个风起云涌地大时代。梦想着金鳞一跃地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如司徒千钟这种在风雨中想要退下来地又何尝少了呢?

“你呢?”李四回头看罗锦绣:“你有什么样地想法?”

罗锦绣是满洲汉军旗中地老人物。以前一直是执掌军权地。入关之后为河南督抚。军政大权于一身。实打实地地方大员。

在上个月还接到过多尔衮地调令。是准备赴湖北上任地。同样是督抚地职位。除了军权之外。比阿济格地权限小不了多少。因为他还同时担着“抚”川地任务。只是赴死军进展太快。实在不敢离开。终究演变成今天地局面。

“我?”官场上地东西。罗锦绣比司徒千钟要精通地多。这个时候作为“举义旗”地首脑。其实和赴死军地俘虏只有名义上地差别而已。任何所求都没有用。关键是看赴死军准备不准备用他这个人:“大帅要是看我还有用。权且用一用再看。若是……”

“好,你暂抚开封吧,这里的民情官场你最清楚,帮我们先把这个摊子收拾起来吧。”

一下子就从河南督抚变成开封巡抚,降落的着实不少。新换了主子,兵权什么的肯定是没有了,至于实权,暂时想也不要想,这个知府的位子肯定也要被赴死军上上下下给架空。名义上是知府,其实也就是个幕僚而已。

对于这种结局,罗锦竹早就想到了,未尝不是件子好事情。

万余满洲战兵算是灭在自己手里,也担心满洲人地报复,这边有李四先坐镇着,安全程度要高了许多。至于其他,还不是考虑的时候。

不过罗锦绣并不怎么担心,从赴死军一贯地策略来看,以后未尝没有出头的机会。孔有德那种又叛又降地都能踏踏实实的做事情,自己这种人也会有什么祸事。

赴死军这是在树立样板儿给天下地汉军和新附军看呢。

城中的战斗一直延续到第三天,面对困兽之斗的满洲兵,赴死军战士们也是杀红了眼珠子,一条街一条街的剿杀,每一个小巷子甚至每一座房屋都要经过反复争夺。再后来直接把小炮调过来猛轰一气,才逐渐的平定下来。

这里的满洲战兵是杂七杂八拼凑起来的队伍,在开封之战中一下子就干掉一万多,看起来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动静,但是对于现在的满清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随着开封之战的帷幕落下,集结赴死军这么大的主力已经没有必要,在经过稍微的修整之后,以开封为基础的北伐很快就要开始。

不得不提一个很有意思的大变化。

在多尔'时代,“扫清闯贼余孽”就是阿济格及其所部的战略任务,多尔衮覆灭之后,新朝依旧“坚定”的奉行“多尔衮的战略”,为了防止阿济格出现“动摇”,再一次重申了这个任务。

两朝都是把阿济格作为扫清闯贼的重要力量,阿济格也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偏偏是在新朝传达下这个任务之后,一直致力于“扫清闯贼余孽”的阿济格忽然就不再这么做了。

阿济格惊闻北京方面的局面之后,立刻就甩下庞大臃肿的新附军,极力收缩兵力,这给当地压力空前已经各自未战的闯军残部留下了巨大的回旋空间,和宝贵的喘息之机。也让地方势力出现了动摇。

偏偏阿济格无视这些很危险的信号,带着嫡系军队急速北蹿,迅速撤出已经占领的广大地区,主力越过长江开始进入襄阳一带。

阿济格的大军进入河南已经是转眼就要见到的事实,虽然大家都清楚阿济格不是回来和赴死军决战的,还是做出迎战的准备。

阿济格远道而来,速度又这么快,以赴死军现在的实力,又是以逸待劳的内线运动,已经具备了和阿济格一较高下地实力。

“阿济格不可能和咱们硬碰硬,”老神棍脑门油亮,带着个灰兔子皮的护耳帽子,也不知从哪里觅来一件子翻毛的皮祅,腰里系着根子破带子,和要饭的花子也强不了多少。

阿济格的目标是北京,是要回去争夺政权地。多尔衮一死,平时压制在摄政王之下的各种势力要是不趁机争抢,那才真正是见鬼了呢。

阿济格走的这么急,分明就是想从赴死军还没有控制的豫西穿插而过,至于身后会不会因为满洲势力的撤退而落入赴死军手中,已经不是阿济格考虑地问题了。

虽然早就料到阿济格会这么急吼吼的往回赶,也知道这个英亲王不是冲着赴死军过来的,

做一些准备。

想在豫西这样还没有实际控制地地区和阿济格一争高下,无论胜败都会有巨大损失,阿济格回去之后,又会给把北边的局势搅的更乱,所以没有必要和这个家伙在这个时候争锋。

类似于“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这是李四和老神棍地共识,至于会不会在阿济格屁股后头捡点儿小便宜,给他添点儿小麻烦这样的事情,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

“大帅,你可就要成为全天下的大帅了。”魏无牙嘿嘿的坏笑着冒酸气儿:“无论是经营黄河以南还是继续北伐,这个天下已经再无人可挡,满洲人很快就不是咱们忠诚伯大人的对手了……”

“现在地鞑子,已经不配做咱们的对手了,清扫他们,时间地问题而已。”

随着鞑子采用收缩兵力的办法,不仅是在黄河以北,就是淮扬、山陕等地,鞑子也开始大踏步地收缩。这固然是满清高层的防御策略,其中也有许多满洲实力派自保地意思。

不管因为何种原因,都很明确的透露出一个信息:鞑子大肆攻取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始转入战略防御。

甚至可以断言,伴随着鞑子的收缩,各地的抵抗力量必将更上层楼。

“一飞冲天?”老神棍以很肃穆的神色看着李四,难得这个老家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